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长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清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44-145,212
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开展马尾松与火力楠单行、带状混交及马尾松纯林造林对比试验,对10年生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大于纯林,火力楠对马尾松生长起着辅佐作用.采用马尾松与火力楠带状混交,各个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与马尾松纯林相比较,带状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优势,混交林林内小气候条件适宜,土壤理化性质良好,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马尾松与火力楠单行混交,马尾松保存率和生长量不如带状混交类型.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大叶相思混交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红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6):109-110,50
在较为贫瘠的迹地上开展马尾松与大叶相思单行、带状混交及马尾松纯林造林对比试验,对10年生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马尾松与大叶相思带状混交,各个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与马尾松纯林相比较,带状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优势,混交林林内小气候条件适宜,土壤理化性质良好,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马尾松与大叶相思单行混交,马尾松受压严重,保存率、生长量低,应及时采取对大叶相思进行适度修枝,增加林内透光度,促进马尾松生长.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林下不同混交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红叶树、木荷林分及马尾松纯林土壤肥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林分年凋落量有明显差异;成林马尾松混交阔叶树后,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结构及渗透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加强。  相似文献   

4.
在闽清美菰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造林试验,马尾松与台湾赤杨采取9:1和7:3这2种比例插花混交,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生长量与马尾松纯林有显著差异.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优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比马尾松纯林多,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5.
黄春 《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69-170,175
对马尾松、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混交造林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乐东拟单性木兰混交是可行的,按照2500株/hm2、1:1带状混交的规格栽植,2个树种的种间关系协调,空间分布合理,土壤理化性状,林分产质量明显改善。八年生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提高了39.75%、87.80%、19.87%。同时,混交林中马尾松大于平均胸径的径木所占比例比其纯林提高了30.6%,有利于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但此时混交林分结构稳定性较差,亟需进行适当的间伐,以进一步改善种间关系和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马尾松林地土壤氮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的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 青冈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林分0~20,20~40和 40~60cm土层土壤氮库及相关酶活性特征,包括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氮、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脲 酶和蔗糖酶.结果表明:马尾松 青冈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各土层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马尾松 青冈混交林林地 各土层铵态氮含量分别为47.21,47.69和43.83mg/kg,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分别增加了13.7%,24.8%和 31.5%;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 青冈混交林林地20~40,40~60cm 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提高了2.2%和 3.2%,0~20,20~40cm土层的微生物氮含量提高了77.4%和60.4%.马尾松 青冈混交林林地各土层蛋白酶、 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因此,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 青冈混交林显著提高 林地内土壤酶的活性,改善土壤氮循环与供应状况.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红水河流域地区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时间的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林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2005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效益高于2012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2005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的总产流量、总产沙量分别为2012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的84.54%、68.20%;混交比例为9∶1的马尾松红椎混交林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总产流量为马尾松纯林的86.12%,总产沙量为马尾松纯林的86.79%;混交比例为6∶1的马尾松红椎混交林水土保持效益越来越好,产流量排序从2下降到5,产沙量排序从2下降到4。  相似文献   

8.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元宝枫混交林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生产力、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林分土壤养分分配状况、混交距离对油松生长的影响与不同林分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混交模式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的生产力、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均好于油松-元宝枫带状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林下枯落物分解速度较快,积累量明显少于油松-元宝枫带状混交林与油松纯林,说明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具有较好的改良土壤作用,油松-元宝枫块状混交林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涵养水源功能好于油松-元宝枫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此外,15a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混交距离应大于760cm;混交方式采用块状混交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纯林与混交林下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对杉木人工纯林,杉木与马尾松、木荷、厚朴构成的混交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了养分有效性.在所研究的3种混交模式中,以杉木与木荷混交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纯林与混交林下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宝川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38-139,88
对杉木人工纯林,杉木与马尾松、木荷、厚朴构成的混交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了养分有效性.在所研究的三种混交模式中,以杉木与木荷混交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陈培俨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20-5421
[目的]探讨马尾松纯林改造技术。[方法]采用成对对比设计,研究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的生长效果。[结果]混交林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平均蓄积量、单株平均冠幅依次为26.05 cm、19.12 m、0.444 7 m3、6.49 m,分别是纯林的130.4%、111.6%、180.5%、119.1%。10年生细柄阿丁枫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平均蓄积量、单株平均冠幅分别为6.86 cm、6.57 m、0.013 3m3、2.73 m。混交林林分蓄积是纯林的96.8%,但马尾松已到成熟期,细柄阿丁枫将进入速生期,混交林的林分蓄积将超过纯林。[结论]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改善了林分结构,种间关系协调,使马尾松纯林变成了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鹤山市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开展森林火灾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测定、剖析森林火灾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0~60 cm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依次降低18.50%~26.03%、17.81%~22.96%和13.50%~19.41%。土壤深度分别解释了土壤MBC、DOC、EOC和POC变异的70.73%、28.34%、79.83%和73.35%,林龄分别解释了土壤MBC、DOC、EOC和POC变异的20.09%、62.27%、13.92%和18.13%,森林火灾分别解释了土壤MBC、DOC、EOC和POC变异的4.69%、5.39%、2.61%和3.42%。马尾松次生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分配比例均随林龄增长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其中土壤EOC的分配比例最大,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分配比例分别为29.96%、33.29%和33.35%。在垂直方向上,森林火灾后马尾松次生林土壤MBC和EOC随着土壤深度加深而逐渐减小,而成熟林的土壤DOC则随着土壤深度加深呈现增大的趋势,土壤POC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森林火灾均降低了马尾松次生林各林龄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且在垂直方向上,各林龄马尾松次生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变化量均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森林流域林地的地表糙率系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02—2003年期间,作者选择三峡库区响水溪流域11块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林地,在野外小区径流实验基础上,通过曼宁公式,对地表糙率系数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糙率系数介于0.018 2~0.257 5之间,其中板栗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小,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大.大小依次排序为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尖杉、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石栎纯林>柳杉纯林>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柳杉、楠竹混交林>尖杉纯林>荒草地>楠竹林>杉木纯林>板栗林.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黎蒴栲混交林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研究了异龄马尾松、黎??混交林的生物现存量、净生产量、热能和生产结构.结果表明:该混交林的总现存量、乔木层净生产量和现存能量分别比英对照纯林高47.75%、112.99%和46.37%.混交林中马尾松乔木层现存量、净生产量和现存能量分别比纯林高6.82%、7.60%和6.82%.生产结构为:混交林的同化部分与非同化部分的比例略高于纯林;混交林中生产量的垂直分布较均匀,光能利用更充分.总的看来,混交林的生产力较高,形成了更合理的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5.
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区域调查和定位试验方法,系统研究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林地中,表层土壤砂粒含量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低;黏粒含量大小为马尾松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天然常绿阔叶林地。表层土壤容重和比重马尾松林地为最大,灌木林地次之,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小;孔隙度与自然含水量则为天然常绿阔叶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马尾松林地。在土层垂直方向上,阔叶林地的物理性质变化差异较大,针叶林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阔叶树20年间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马尾松公益林林相改造后土壤肥力的变化,以便为马尾松公益林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马尾松公益林中采用间伐后套种细柄阿丁枫、木荷、闽楠的林相改造试验,把马尾松纯林改造培育为异龄复层的针阔混交林,并在改造当年、改造后5年、改造后10年、改造后20年对4种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4种林分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土壤孔隙、土壤的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加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时间的进展而加大,增加的量表现为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闽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前3种林分相差较小,但前3种林分与马尾松纯林间的差异显著。马尾松纯林套种阔叶树林相改造后20年(2016年)与套种当年(1996年)相比,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闽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林地土壤0~20cm层土壤,干土>0.25mm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增加了5.21%、4.67%、3.78%、1.24%,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3.82%、3.78%、3.01%、0.49%,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9.67、8.39、7.26、2.84g/kg,土壤全N含量分别增加了0.22、0.13、0.14、0.05g/kg,土壤全P分别增加了0.10、0.06、0.05、0.04g/kg。结论马尾松公益林套种阔叶树林相改造后形成的混交林具有较好的培肥土壤功能,有利于公益林的地力维持和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7.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青冈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2 种马尾松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与 土壤呼吸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青冈混交林各土层(0 ~20 cm、20 ~40 cm、40 ~60 cm)土壤总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易氧化有机碳(RO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均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青 冈混交林各土层土壤呼吸强度也分别比马尾松纯林显著高出18.4%、14.7% 和17.3%,而马尾松青冈混交林1 d 土壤释放的CO2 -C 占土壤总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却总体上低于马尾松纯林;2 种林分类型的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呼吸 强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混交林土壤具有更大的有机碳储量, 表现出更强的 土壤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8.
鄂西南利中盆地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森林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西南利中盆地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群落稳定性、群落持续性和群落结构功能完备性为评价标准,在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构建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均方差决策综合分析法和评价指标分值法对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总体为“健康”;在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34块调查样地中,23个“健康”等级的样地占比达69.85%,16.18%的样地为“良好健康”,处于“亚健康”样地占总数的13.97%,无不健康林分。根据该区域林分实际情况以及考虑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均方差决策综合分析法为最优评价方法。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影响鄂西南利中盆地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森林健康状况的主要因子为腐殖层厚度、人为干扰指数、草本盖度、枯损率、优势种幼苗率、树高生长率、立地指数、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4年临安区森林资源监测的样地数据,采用基于Voronoi图的混交度,并结合方差分析,对临安区不同森林类型的混交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单木水平上,人工林和天然林混交度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天然针叶林中,由于存在杉木和马尾松同种聚集现象,杉木和马尾松在单木零度和低度混交的比例较大为71.9%;人工针叶林中,杉木在单木零度混交占91.14%;人工阔叶林中,存在山核桃纯林,山核桃在单木零度混交中占的比例高达95.56%。在林分水平上,各森林类型不存在极强混交现象。天然林和人工林中,针阔混交林比针叶林和阔叶林有更高的林分混交度,而且混交度值域范围比较集中,说明针阔混交林树种相互隔离程度较高。人工阔叶林中,林分的零度混交全部出现在山核桃纯林;人工针叶林中,林分的低度混交则以杉木纯林为主;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林分中度混交比例最大为80%,主要是黄山松、马尾松、杉木和其他软阔叶树种等组成的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