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资源价格的合理制定至关重要,既关系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关系到水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我国农业用水占很大部分,目前灌区水价存在诸多问题,灌区水价定价改革非常迫切。分析了我国水价改革的历程,找出灌区水价定价中的问题,根据国外经验,提出了改革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农业水价制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资源无论开发与否都有价值,水资源价值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稀缺性、资源产权和劳动价值3个方面,其中劳动价值是区别天然水资源和商品水资源的重要标志。农业用水属于商品水资源。农业水价是反映农业用水商品价值属性的重要指标。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制定的农业水价应能应用经济规律对用水户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调节,最终促进农业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何娟 《河北农机》2023,(20):118-1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需求逐年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灌区农业水价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既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也关系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能够引导农民更加节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从而减轻水资源压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在科技支持下,提高农民的耕作水平和生产能力,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提供坚实支撑。可见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永登县2022年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建设项目为例,分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经验,并提出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水价改革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随着我国水短缺问题的加剧,提高水价解决水资源不足提上议事日程。结合当前农业用水管理的国际惯例,通过对我国农业水价改革过程和现状、粮食生产成本效益变化等突出问题的分析.认为农业水价改革应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及农业和农村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在按供水成本和费用制定水价的同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保证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不受过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业水价改革与节水效果的关系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水价与水资源需求的关系;以实例表明提高农业水价对农业节水的影响;以黄河流域为例,计算农业需水价格弹性,结果表明,当黄河流域农业灌溉水价提高10%,农业亩均用水量将下降5.71~7.41%,将现行水价调整到成本水价,在灌溉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可减少用水63.05亿m3,下降22.8%。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存在诸多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此,通过我国水价变革情况、水价实施种类的分析,提出了农业灌溉用水价格调整的原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浅议济南市水价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水价偏低的历史现象,分析了现代水价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指出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并提出优水优价、超定额用水加价、季节性浮动水价、逐步提高水价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灌区水价政策及其对节水的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发展疏导水资源短缺的约束,迫切需要节约用水。文章在阐述我国农业水价历史沿革及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灌区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水价上涨的必然趋势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最后提出了水价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农业节水工作的关键环节,关乎国家水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广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现状出发,阐述了全省改革实施区供水计量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农业水权分配制度、水权交易体系、水价形成机制、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等主要改革内容和实践情况,总结了创新经验和做法,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建议。相关经验可为省内其他城市和南方地区周边省市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水权理论解读农业节水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推进农业节水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农业灌溉和农业节水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必须从水权市场理论出发,认真抓好明晰水权,建立用水双控体系,构建水价机制和培育水市场三个关键环节。其中,明晰水权是基础,用水双控体系是根本措施,构建水价格机制和培育水市场是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1.
缺水是制约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实现云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保障云南省农业节水的科学发展,对云南省农业节水进行分区研究。以县市区作为分区单元,根据云南129个县市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发展状况、经济承受能力和水资源条件等因素,选取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分区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农业节水分区,结果表明:云南省可分为水资源缺乏区、季节性缺水区、工程性缺水区、干热河谷缺水区4个一级区共10个二级区;针对各区因地制宜提出适合区域特点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应用该指标体系与方法可获得较为合理的农业节水分区结果,可为云南省农业节水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灌区水资源多目标模型求解过程中难以兼顾多维配置要求的问题,基于目标协调度、可持续发展指数、目标实现度3个指标提出了一种复合多目标方法。为验证该方法有效性,以甘肃省黑河中游17个灌区间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例,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函数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分别使用传统方法与复合多目标方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多目标方法所获得的优化配置方案可以将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5.42%~7.57%。结果验证了传统多目标模型在协调多个冲突目标方面较单目标模型有显著优势,而复合多目标方法所获得的优化方案更能体现决策者对研究区域种植业发展与灌区水资源配置的多元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水资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涉及到河南省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诸多因素,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预测了未来几十年水资源的需求状况,改善了水环境的严峻形式,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数字农业技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按照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进行数字化的设计和控制,以便更好地对农业的全方面领域进行管理。为此,对数字农业技术在黑龙江省农业方面的应用现状及优势、黑龙江省数字农业技术在农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精细化、自动化及科学化水平,合理优化资源的有效分配及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目标角度,提出了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具体指标进行了排序,对河北省农业发展状况作出了评价。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河北省水利工程管理总体上与防汛抗旱、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水利行业走出困境争取自身发展这3个方面不相适应。在对水利工程管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工程管理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因人多、水资源少,灌溉发展面临艰难处境的基本国情,提出了要紧扣国民经济与农业发展需求;节流与开源并举、节流为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选择发展速度与模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等节水灌溉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据此提出了近期节水灌溉发展的重点地区为华北、西北、东北,并提出了工农业用水矛盾突出的地区。用水过量造成环境恶化的地区等,同时建议在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应处理的几个关系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农业用水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尤其是华北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分析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现状,并对华北地区的总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华北地区农业需水量进行了估算;结合华北平原地区的多年节水农业研究结果,对华北地区农业需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预算.估算结果表明运用综合的节水技术可以满足华北地区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Over the next decades mankind will demand more food from fewer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This study quantifies the food production impacts of four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scenarios from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and the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 Scenarios. Partially and jointly considered are land and water supply impacts from population growth, and technical change, as well as forest and agricultural commodity demand shifts from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come impacts on food demand are computed with dynamic elasticities. Simulations with a global, parti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sectors show that per capita food levels increase in all examined development scenarios with minor impacts on food prices. Global agricultural land increases by up to 14% between 2010 and 2030. Deforestation restrictions strongly impact the price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but have little consequences for the global level of food production and food prices. While projected income changes have the highest partial impact on per capita food consumption levels, population growth leads to the highest increase in total food production.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change is amplified or mitigated by adaptations of land management intensities.  相似文献   

19.
节水灌溉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水资源紧缺,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建立了相应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分析了节水灌溉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并给出实例分析,对安徽省8个节水灌溉分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农业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