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省从1978年起开始引进地膜覆盖技术,逐步在蔬菜、瓜类、棉花、粮食等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由于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高,所以发展速度非常迅速。1978—1980年推广面积1100亩;1981—1984年推广达302万亩;1985—1986年推广210万亩。农民普遍反映,地膜覆盖栽培,能抗旱保墒,增温防寒、促连早熟。特剐在冷凉地带效果更  相似文献   

2.
<正> 我区于1983年开始进行棉花双膜(地膜加营养钵育苗)栽培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至1986年全区已发展到25万多亩,使我区棉花生产又迈向一个新阶段。一、双膜栽培的优点 1 增产显著据1983—1986年全区34点次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双膜栽培亩产皮棉88.6—120.5公斤,平均98.2公斤;直播地膜覆盖亩产皮棉80.7—105.5公斤,平均88.7公斤;营养钵育苗移栽亩产皮棉76.8—92.5公斤,平均84.6公斤;直播亩产皮棉52.6—89.4公斤。平均75.2公斤。双膜栽培平均比直播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和直播分别增产10.7%、16.1%和30.6%。 2.皮棉品质好双膜栽培棉花烂桃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栽培日本等国首先在蔬菜、果树生产中应用,以后又推广于烟草、花生、早稻等作物,一般增产30—50%。我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也较早。1976年以来,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在水地和旱地棉田进行了研究。试验指出,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棉花生育都有良好作用。但盐碱地棉花地膜覆盖研究甚少。为此,我们于1981—1982  相似文献   

4.
我省1981年开始进行棉花地膜覆盖试验,1982年全省试验示范面积约4.3万亩.为了对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现将沿江棉区地膜覆盖棉花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新技术,应用得当,增产效果显著。近年来,盐碱地植棉面积不断扩大。地膜覆盖在盐碱地植棉上应用的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据各地试验示范结果,比不盖膜棉田增产39.2—61.0%。盐碱地棉花地膜覆盖的栽培特点是:(一)施足底肥,精细整地盐碱地棉田施肥,以优质农家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切不可施用老房土、硝土、  相似文献   

6.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年来我省花生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示范,不论是遭受严重干旱、风沙的危害或是长期雨涝的情况下,均表现出增温保肥,抗旱防涝,早熟高产的优点。一般每亩增产30—50%,多的在一倍以上。花生实行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经济有效,简而易行的增产措施。根据几年来各地试验示范情况,归纳以下几点供参考。一、施足底肥。地膜覆盖花生生长旺盛,需肥量大,土壤温度增高,微生物活动增强,所以必须施足底肥,以满足微生物活  相似文献   

7.
盐城市地膜棉栽培是从1981年小面积试种开始.1982年在全市各县大面积试验示范种植.1983年推广种植26.8万亩,占棉田铺地面积的7%.其中两熟地膜棉22.4万亩,亩产皮棉112.9斤,比露地棉89斤增产23.9斤,增26.85%.三年来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棉花栽培在全市不同的土壤、气候、栽培水平的地区都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取得新发展近两年,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技术在各地又取得了一些新发展。浙江省庆元县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田覆膜湿润栽培的试验、示范取得成功。据试验、生产调,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  相似文献   

9.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对棉花、花生、蔬菜、烟草、瓜类等多种经济作物都发挥了明显的早熟增产优势,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生产中尚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肥力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使作物发生早衰,影响早熟增产。地膜覆盖使多种作物能增产30~50%,是一种“护根栽培”,实际上也是一种“消耗促进栽培”,所以,要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并施入迟效性肥料及磷、钾肥,做基肥一次施入,保持肥力、提高肥力,才能使地膜覆盖获得长期稳定的增产增收效果,基肥不足,有机肥减  相似文献   

10.
在塑料薄膜覆盖的地面上进行某些蔬菜和经济作物的栽培,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项农业栽培技术。我省多点试验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保水保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促进植株发育和作物成熟。采取这种栽培技术,蔬菜和花生的增产幅度较大,一般都增产40%左右,最高者可增产100%左右。利用这种办法,尽管每亩地增加地膜开支二十八元左右,但纯净收益仍有明显增加。因此,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农业增产增收很有意义。此外,地膜覆盖可使某些蔬菜提早上市,从而改善蔬菜供应。然而,实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墒、灭草和速生、优质、高产的作用,该项技术1979年自日本引入后,几年来经过各地在80多种作物试验,一般可增产30—50%以上,效益显著。1983年全国已有938万亩农作物采用这种技术,为国家和农民增加牧益3亿元以上,1984年全国推广到2000万亩。同年新疆棉田推广139万亩,纯牧入增加40%左右。地膜栽培在林业上应用,效益也很显著,Cannell(1980)在英国农地上扦插美国黑杨(Populus tricnocar  相似文献   

12.
我县不少社队地势高,水源缺乏.1981—1982年进行了水稻旱种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不论春播或夏播稻均表现早熟、省水、省肥、灭草、高产.1982年15.3亩麦茬水稻旱种地膜覆盖试验田,平均亩产837.1斤,比不覆盖每亩增产142.6斤.一、地膜覆盖的效果1、提高地温,促进早熟。根据两年试验测定,地膜覆盖的在0—40厘米土层中均有增温效果。1982年5月7日13时在桑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三年来茄果类蔬菜地膜覆盖栽培的试验总结。通过实际观察,证明地膜覆盖栽培可提高地温3—5℃,并能保水抗旱防涝,提高土壤肥效,有利于蔬菜根系的发育,从而提高早期产量与总产量。对青椒“三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比对照增产50—80%,番茄可增产20—40%,茄子可增产50—60%。地膜覆盖栽培,方法简便,成本低廉,是有利于推广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油菜大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油菜壮苗移栽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体系,是油菜栽培史上的一次创新.经过安徽省东至县农技推广中心两年的试验示范,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增产30~50公斤,增幅18.9%~32%.  相似文献   

15.
春季大棚黄瓜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在天池镇印家村大棚实施了棚内黄瓜地膜覆盖栽培对比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早熟增产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塑料大棚内进行,大棚面积0.7亩。  相似文献   

16.
<正> 棉花是盐碱地的优势作物。而棉花保苗是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技术。 1983—1985年我们在萧县黄口进行了盐碱地棉花保苗技术系列化的研究,视盐碱地含盐碱程度不同等情况,采取直播、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等保苗配套技术,获得了全苗、壮苗。盐碱地植棉,保证全苗是获得指标产量的前提,据多点考察,一般可增产皮棉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研究麦棉套种地膜覆盖棉花的生育特点及其适宜的栽培措施,我们在新乡县关堤公社司马大队进行了麦棉套种棉花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研究.1982年麦棉套种地膜覆盖大面积示范田252亩,占该队棉田面积的64.6%.小麦品种豫原1号,棉花"861".同时,设播种期、覆盖度等小区试验(棉花品种为豫棉l号).大面积示范田于1981年11月下旬起埂播种小麦,埂宽1.7尺,高6寸,沟宽1尺,小麦种在沟内,  相似文献   

18.
ABT1号作物增产灵是中国林科院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广谱性植物增产剂。在棉花栽培上用其浸种,然后采用大田地膜覆盖直播,结果表明,ABT1号增产灵对棉花幼苗根、叶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有利于棉花苗期生长。另在棉花营养钵育苗栽培中,应用ABT1号  相似文献   

19.
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使玉米平均亩增产151.7公斤,亩节水60~100m~3,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玉米适种海拔高度提高100m;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在我  相似文献   

20.
<正> 杂交粳稻的黎明A×C57—2这个组合,在我省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点试验和示范,面积逐渐扩大,1979年已达2000多亩,并取得了丰产栽培经验。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证明,黎明A×C57—2比常规当家品种早熟、省肥、穗大粒多,一般增产一、两成,高者可增产三成以上,适于作麦茬稻用,颇受群众欢迎。今年在我省种植一万亩左右,特别是新乡地区,除继续进行大面积多点示范,部分大队已进入推广阶段。为了把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