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喷施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三唑酮农药在黄瓜中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推荐用量下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三唑酮的半衰期分别为1.29、3.15和4.63d。高效氯氰菊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量少、降解速度快,二次喷药后3d其残留量远低于我国无公害黄瓜的最高限量标准。在推荐用量下,氰戊菊酯在第3天、三唑酮在第7天的残留量均达到无公害黄瓜标准。  相似文献   

2.
3.
三唑酮在水稻病害上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唑酮应用于水稻各种病害中能降低成本,减少防治次数的防效显著,并在防治水稻早衰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有效防治药剂配比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唑酮与硫磺不同配比防治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与硫磺有效成分之比1:20-40,混合药剂浓度250mg/L,第4、7、11、14d防效达到82%以上,500mg/L防效达到91%以上,且对黄瓜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三唑酮拌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2010年在小麦穗期进行了三唑酮不同制剂防治白粉病与叶锈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白粉病严重发生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8kg/hm2和50%多.酮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近80%,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1.5kg/hm2以及500g/L三唑酮悬浮剂300~450g/hm2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下;在叶锈病发生初期,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1.8kg/hm2、500g/L三唑酮悬浮剂375~450g/hm2和50%多.酮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叶锈病的病叶防效达60%以上,病指防效达85%以上,且各药剂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振荡平衡法对三唑酮在湖南第四纪红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吸附时间、浓度、温度、pH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唑酮在红壤上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过程。快速吸附基本在8h内完成,当吸附时间延长至24h时,吸附量提高了20%。三唑酮初始浓度越大、吸附时间越长,在红壤上的最大吸附容量也越大;随着温度升高或pH值增大,三唑酮的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振荡平衡法对三唑酮在湖南第四纪红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吸附时间、浓度、温度、pH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唑酮在红壤上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过程。快速吸附基本在8h内完成,当吸附时间延长至24h时,吸附量提高了20%。三唑酮初始浓度越大、吸附时间越长,在红壤上的最大吸附容量也越大;随着温度升高或pH值增大,三唑酮的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黄瓜白粉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瓜白粉病的症状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病,一般在生长后期发生严重.但如果有原存在的病菌或在条件较为特殊的情况下,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白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叶柄及茎.成株及幼苗均可染病.  相似文献   

11.
对25%三唑酮WP防治小麦白粉病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30、40、50的三种浓度的2次施药处理,其防治效果分别53.8%、68%、79.8%。  相似文献   

12.
进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与使用剂量呈正相关关系,750 g/hm2处理药后7、15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85%、78.20%,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是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的理想药剂。使用剂量1 500g/hm2,对白粉病的防效可达86.52%,对赤霉病的防效可达84.01%;与三唑酮、多菌灵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腈菌唑与三唑酮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资》2000,(6):15-17
用活体生物测定法测定了腈菌唑与三唑酮及两者不同配比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毒力,从中筛选出了腈菌唑与三唑酮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菌的最佳配比为1:5,该配比的共毒系数达284.87。据此加工的12%复方腈菌唑乳油经山东、河北两地大田药效试验证明:该制剂667m~2用量1030ml,发病初期喷药,一周后喷第二次药,即可完全控制小麦白粉病为害,该剂具有明显治疗和保护作用,兼治谱广,增效明显,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黄瓜不同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试验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中,抗性和产量及其他特征特性表现最好的是中农八号,其次是津优二号、冬棚瓜直多。这3个品种抗性均达中抗以上,产量指标均达45.0t/hm2以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在早春大棚黄瓜栽培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白粉病的病原菌和传播途径、发病条件等,并针对白粉病对黄瓜的严重危害性,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预防黄瓜白粉病的最佳药剂是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预防效果为93.5% ̄99.2%,发病后在病斑未连片之前及时喷45%晶体石硫合剂150倍液,病斑治愈率可达100.0%,且在30d内不复发。  相似文献   

18.
三株链霉菌对黄瓜白粉病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链霉菌防治黄瓜白粉病以及对黄瓜植株生长的温室试验表明,3株链霉菌M63、S15和S93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保护性防治作用,与对照相比,浸种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2.7%、40.3%和56.8%,清水对照的防效为0,M63和S93的防效显著优于S15(P=0.05),3株链霉菌在不同时间间隔的防效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且随着叶面喷施后与接种白粉菌时间间隔的缩短,防效有增高趋势,而喷施特谱唑则表现了相反的趋势;3株链霉菌叶面喷施的防效差异不大,M63的防治效果较稳定;3株链霉菌浸种结合预防性叶面喷施的防病效果和变化趋势与单独叶面喷施链霉菌的防效相似。链霉菌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研究还发现,M63和S93浸种处理显著地增加株高,相反S15显著降低了株高。3株链霉菌均显著地增加黄瓜植株的叶片数。总之,链霉菌M63的防效优于S15和S93,是一株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9.
20.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各地均有发生,是保护地黄瓜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