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黄粉虫,又名黄粉蚜,是梨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被害果肉组织逐渐腐烂,严重时全果脱落,严重影响果品质量。1发生规律虫以卵在树皮缝、伤口或枝干的残附物内越冬。翌年梨树开花时(4月上中旬)卵孵化,羽化成虫在原处继续产卵,6月中旬前后,虫口猛增,7月中旬群集果实萼洼处繁殖,8~9月出现有性蚜,交尾后越冬。2为害状况梨树开花时孵化后若虫在翘皮下刺吸汁液,6月中旬前后开始陆续向果上转移。7月上旬多群集果实萼洼处为害,继而扩散到果面上,此时果面上的成虫、卵堆及初孵若虫似黄粉,8月中旬梨果接近成熟时,为害最严重,套袋梨果更易受害,常导致梨果大…  相似文献   

2.
套袋鸭梨黄粉蚜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黄粉蚜[Aphamosligmajarsuine(Kishida)]属同翅目根瘤蚜科,俗名黄粉虫。寄主为梨树,是一种为害梨树枝干和果实的蚜虫。被此蚜危害过的梨果将严重降低其商品价值。梨黄粉蚜在泊头市1a发生5~10代,以卵在树皮裂缝及旧果苔裂缝内越...  相似文献   

3.
防治苹果绵蚜发生之技术苹果绵蚜又叫血色蚜虫、绵虫,是国家规定的检疫对象,主要危害苹果、海棠、花红、山荆子等苹果属植物。以无翅胎生成虫及若虫群集在枝干的各种伤口、翘皮缝、新俏、叶腋、果柄、梗洼、萼洼及露出地表的根际处刺吸危害。被害处膨大成疣,阻碍水分、...  相似文献   

4.
套袋鸭梨黄粉蚜综合防治近几年随着鸭梨套袋面积的增加,梨黄粉蚜的危害也越来越重,尤其是干旱年份或连续几年套袋的果园,危害率可达50%以上,甚至有些果园基本绝收。1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树皮缝内越冬,来年梨树开花时,卵孵化出若虫吸取树液。套袋果...  相似文献   

5.
梨黄粉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黄粉蚜Aphanostigmajakusuiensis(Kishida)是一种为害梨果的蚜虫。该蚜在河北省中南部一年发生5~10代,成虫寿命长,产卵量高,田间常年有大量卵存在,可造成世代严重重叠,此蚜靠1龄若虫转移扩散,2龄若虫至成虫则固定一处生长发育。防治可采用冬季刮树皮,转移扩散期涂粘虫胶及化学药剂喷雾等方法,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是既杀虫又杀卵的拟除虫菊酯类和硫制剂。  相似文献   

6.
梨黄粉蚜Aphanostigmajakusuiensis(Kishida)是一种为害梨果的蚜虫。该蚜在河北省中南部一年发生5~10代,成虫寿命长,产卵量高,田间常年有大量卵存在,可造成世代严重重叠;此蚜靠1龄若虫转移扩散,2龄若虫至成虫则固定一处生长发育。防治可采用冬季刮树皮、转移扩散期涂粘虫胶环及化学药剂喷雾等方法,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是既杀虫又杀卵的拟除虫菊酯类和硫制剂。  相似文献   

7.
康氏粉蚧在苹果树上为害枝干及果实 ,严重时被害率可达 2 0 %~ 30 %。康氏粉蚧在无袋栽培果园很少发生 ,而在套袋果园容易发生。康氏粉蚧吸食苹果枝干、幼芽、叶片、果实和根部汁液。嫩枝受害后肿胀 ,树皮纵裂而枯死。前期被害果成畸形 ,后期主要为害萼洼部位 ,产生许多褐色圆形斑点 ,逐渐木质化 ,不腐烂。为害严重时 ,8月上中旬从果袋外观察 ,果袋呈油渍状湿润 ;摘掉果袋 ,成虫呈紫褐色 ,着白色蜡粉 ,果面被分泌物。综合防治措施 :( 1)春季刮除枝干上老翘皮 ,用硬毛刷杀越冬卵、成虫若虫。 ( 2 )晚秋成虫产卵前 ,用草把绑在树干上诱杀。( …  相似文献   

8.
<正> 梨黄粉蚜Aphanostigma jaksuise(Kishida)属同翅目,根瘤蚜科,又名黄粉虫。寄主仅为梨,是一种为害梨树的枝干、果实而不为害叶片的蚜虫。被此蚜为害后的梨果,轻者影响外贸出口,重者失去商品价值。1985年由于梨黄粉蚜的为害使河北省的鸭梨出口信誉受到很大影响。为此,我们于1987—1988年研究了此蚜的生物学特性,为有效防治此虫打下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柽柳木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柽柳木虱在呼市地区1年发生三、四代、以成虫在落叶,枝干翘皮裂缝内越冬。成虫寿命平均22天,每头雌虫平均产卵为60 ̄172粒,卵期平均13天,若虫期平均28天。6 ̄7月日平均温度在18℃ ̄24℃时,柽柳木虱的成虫,若虫、卵的发育历期较短,发育速度快,6 ̄8月木虱繁殖快,取食多,9月末出现越冬型成虫陆续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0.
桃小食心虫是梨、苹果、桃、杏、枣、山楂等的重要害虫。近几年随着果树面积的扩大,桃小的危害亦日趋严重,果实被害率一般20—30%,有的达70—80%。被害果呈畸形,果内充满虫粪,不堪食用,严重降低了果品的质量和产量。在晋南桃小每年发生1—2代,以幼虫做圆茧在土中越冬。5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出土,6月上旬出土最多。幼虫出土后在土块下结纺锤形茧化蛹。成虫最早6月中旬出现,一般羽化后2—3天产卵,多产在果实萼洼处,卵经8—10天孵化出幼虫,第一代  相似文献   

11.
地处陇东南黄土高原的秦安县是甘肃省有名的果品生产大县。近几年,秦安县的果园中介壳虫的危害呈异军突起之势,常见的主要有梨园蚧和苹果球坚蚧,以成虫及若虫寄生在苹果、梨、桃、李、杏等果树的枝梢或果实萼洼处,刺吸枝梢和果实的汁液,排泄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对果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苹果绵蚜是我国主要检疫对象之一 ,它随着苗木、接穗的调运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不断扩展蔓延 ,给苹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多年实践 ,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绵蚜的有效办法 ,现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1 苹果绵蚜的为害苹果绵蚜主要为害苹果类果树 ,以无翅胎生雌蚜的成虫和若虫在果树枝干上的伤疤处、剪锯口、新梢的芽腋间、短果枝、叶丛枝、果柄、萼洼、根蘖、根的裸露处成群落为害。虫体分泌绵丝状腊质物将虫体覆盖 ,呈绵絮状 ,拨开绵絮状物露出紫红色虫体。有的枝条被害后膨大成瘤。2 发生规律绵蚜每年发生 1 2~ 1 8代 ,以若虫在树干伤疤、…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呼和浩特市及其周边地区杏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生长发育及生物学特性,从越冬2龄若虫开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杏球坚蚧在该地区发生规律为1 a 1代,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4月22日雌雄分化,雌性个体发育为期23 d,雄性个体发育为期4 d;4月26日开始羽化,为期10 d; 4月27日始见雌雄成虫交尾,为期10 d。5月12日始见雌性成虫产卵,平均产卵量652粒,因虫体大小而产卵量不同,最多1 100粒左右。5月22日始见卵孵化,卵期近10 d。1龄若虫孵化后在介壳内停留1~2 d,爬出母体后在周围枝干、枝条处爬行活动1周,随后在2~3 a生枝条处集中危害。9月23日蜕皮进入2龄若虫期,蜕皮后虫体表面丝状物逐渐增多形成蜡被。2龄若虫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1~2 a生枝条交接危害处若虫蜡被下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14.
梨潜皮蛾,果农称"串皮虫",轻者危害果树生长,重者导致梨树死亡. 一、发生与症状.梨潜皮虫,一年可发生两代,以一龄幼虫在被害枝条隧道内越冬,翌春3月下旬开始活动.在枝干的表皮下吸食汁液为食.初龄幼虫钻蛀的隧道极细,幼虫脱皮处隧道弯曲扩大,随着龄期的增长,隧道逐渐加宽.五龄以后,隧道汇合成片,后期幼虫不再扩大危害面积,而转向皮下或梨果表皮下层吸食,使受害处形成几层纸片状的枯死表皮,并由一侧裂开,而后干缩翘起.  相似文献   

15.
紫薇绒蚧又名石榴绒蚧,主要危害紫薇、石榴,是城市园林观赏树木的主要害虫之一,以雌成虫及若虫危害紫薇的嫩枝,受害轻者树势衰弱,严重时枝条上布满虫体刺吸植物汁液,并导致煤污病,造成紫薇黄叶、落叶,枝条干枯。近几年,紫薇绒蚧在我区紫薇树上发生严重。据调查,一般株害率在60%~70%,严重的株害率达100%,极大的影响了紫薇树的生长及观赏价值。一、发生规律紫薇绒蚧在本地1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幼虫在紫薇枝条皮缝皮下或空蜡囊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越冬若虫开始取食发育,4月中旬雌雄明显分化,4月底5月初雄虫羽化,交尾后死亡,5月中旬雌虫开始产卵,5月下旬进入产卵盛期,卵期5~7天,6月上旬为卵孵盛期。若虫孵化后,在枝干树皮缝隙及不光滑的部位定居,7~8天后进入2龄期,2龄若虫在枝干上寻找幼嫩部位定居。7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8月上中旬进入2代若虫孵化盛期,10月下旬以2龄若虫越冬。二、防治措施紫薇绒蚧成虫有蜡质分泌物,药剂防治效果差。因此,必须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和发生规律,抓住关键时间,进行综合防治。一是加强检疫,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疫,防止紫薇绒蚧蔓延。二是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带虫枝条,消灭越冬虫源。三是在紫薇树发芽...  相似文献   

16.
东方绛蚧KermesorientalisShietLiu一年1代,10月中、下旬以2龄若虫在芽基、枝干裂缝等部位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开始为害,雌若虫在原处脱皮2次进入成虫期,雄若虫转移到枝干或地面杂草处作茧,经预蛹和蛹期,5月上旬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是雌成虫产卵和卵孵化高峰。1龄若虫初期是化学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7.
梨木虱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木虱又名梨叶木虱,梨虱、主要危害梨树,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嫩绿部汁液。春季成虫、幼虫多集中于新梢、叶柄危害,夏季则多在叶面吸食危害,受害叶片提早脱落影响花芽分化,造成减产。1 生活规律与习性梨虱每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树皮缝、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  相似文献   

18.
梨园茶翅蝽的发生与防治茶翅蝽又名臭木蝽象,俗称臭大姐,是梨树上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果实,果实受害处变硬、味苦,果面凹凸不平,畸形,形成“疙瘩梨”、“猴头梨”,食用价值降低,甚至不能食用,完全丧失经济价值。一、发生规律茶翅蝽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  相似文献   

19.
无患子小棉蚧Leptopulvinaria sapinda为我国2018年鉴定的新种,主要危害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为有效控制该虫扩散,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研究该虫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无患子小棉蚧在上海地区1 a发生2代,以卵在树干粗皮缝隙、翘皮下等隐蔽处越冬。4月中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1代主要危害期。6月上旬若虫开始雌雄分化,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交尾,产卵。7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7月中下旬第2代卵开始孵化,7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第2代主要危害期。9月上旬若虫开始雌雄分化,化蛹。9月中下旬第2代若虫开始羽化、交尾、产卵,随后越冬。  相似文献   

20.
梨圆蚧Quaraspiliotus perniciosus (Comst.)以为害果树为主,近年来发现严重为害杨树,在丹东地区主要为害家榆,被害株率75.8%。1年发生2代,以1龄固定若虫越冬,越冬代雌成虫5月中旬、第1代雌成虫7月中旬开始羽化,初产卵胚胎发育已经完成。梨圆蚧有3种捕食性、5种寄生性天敌。其中,黑背唇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蚧雌成虫81.3头;小蜂、蚜小蜂、四节蚜小蜂平均混合寄生率为3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