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两年的试验结果,研究不同水处理条件下10个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产量三要素、水分利用率的表现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在浇水处理条件下的产量、亩穗数、穗粒数高于不浇水处理,千粒重低于不浇水处理,浇一水处理与浇二水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不同品种、不同年份间差异明显;处理间水分利用率具有一定差异,不同品种、不同年份间差异明显。石麦19、山农22的抗旱性、节水性、丰产性好,年份间变化小,稳产性好,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不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各品种的倒三叶性状、成熟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经济系数、穗粒特性等农艺性状的表现,分析各水处理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加,多数品种的倒三叶面积略有增加;不浇水和浇一水处理间容重的差异不大,和浇二水处理间的差异明显,大部分品种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多略有减少,呈不浇水浇一水浇二水的趋势,处理间不同品种的容重差异较大,各品种容重对浇水次数的敏感程度亦不同;各品种的株高及穗下节间长度随着浇水量的增加有所上升;多数品种不同浇水处理间经济系数随着浇水量的加大有所降低,呈不浇水浇一水浇二水的趋势;多数品种处理间的无效小穗数随浇水次数的增多略有下降,各品种不同处理间的无效小穗率、穗长、小穗数、主茎穗粒数的变化不规律。  相似文献   

3.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节水高产小麦品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8个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灌水对穗粒数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千粒重,灌2水处理显著高于灌1水处理,灌3水较灌2水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穗粒数差异较大,且千粒重差异明显。品种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其中以冀5265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随灌水次数增加,产量显著提高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综合认为,冀5265为广适性节水高产品种,石家庄8为较强节水品种,石新616为中度节水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强筋小麦种植的水肥调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适宜黄淮海北部冬麦区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藁优5218、冀麦738和师栾02-1为试验材料,设春浇一水(拔节期浇水1次)和春浇两水(拔节期、开花期各浇水1次) 2种浇水模式,拔节期和开花期追施氮肥2种追肥模式,研究不同水肥运筹措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3种强筋小麦均可正常成熟;师栾02-1对水分最为敏感,3种小麦春浇两水处理的成穗率、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春浇一水处理,拔节期追肥的产量和加工品质均高于开花期追肥。综合考虑,在黄淮海北部冬麦区种植强筋小麦时,采用春浇两水、拔节期追施氮肥的水肥运筹模式,可实现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肥水处理对晚播稻茬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水运筹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水处理均能促进稻茬晚播麦出苗,增加茎蘖数分化,提高茎蘖群体质量。稻茬晚播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增加,产量增幅为8.8%~30.4%,其中,浇水处理增产最显著,达30.4%。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增加幅度为12.5%~29.5%,浇水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最高,达29.5%。总体效果为浇水处理>灌水处理>洇水处理>常规施肥。因此,肥水配施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其构成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改善作用,施肥后配合适宜的水分运筹有助于提高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早春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针对小麦早春灌水较早的现象,以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设置早春起身期、拔节期灌第1水和全生育期不灌水3个处理,研究早春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相比,起身期和拔节期灌水分别增加耗水量16.77%和14.7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13%和19.38%,显著增加了成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对穗粒数影响较小;早春灌水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和边际效应以拔节期灌水高于起身期灌水,分别提高5.52%和29.6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因此,适时延迟灌早春第1水,能够改善小麦耗水特性、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7.
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小麦生产中灌溉水次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试验采取了3个限水模式设计,明确不同限水条件对藁优2018基本苗、经济性状、品种的影响,为在藁城区大面积推广节水稳产高产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苗期各处理地力相同,没有灌水,因而基本苗、越冬茎数及起身期茎数差异不明显;由于播期推迟,加上越冬返青期有几天极端低温天气,造成越冬期群体苗小、苗弱,冬前三叶大蘖少,所以1水和2水处理的成熟期穗数与0水处理相比增加不明显;春季浇水能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和湿面筋的含量,尤其是浇2水增加较明显。综合产量三因素所得的理论产量,1水和2水处理均高于0水处理,增幅分别为4.82%和11.33%,实产增幅分别为17.52%和15.30%。因此,灌水对小麦藁优2018产量和品质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施肥、播种、浇水和品种综合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测定分析施肥、播种、浇水和品种主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能力,以及产量随因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探索小麦节水省肥高效生产的技术方法。试验的主要结果:1.品种是产量构成的第一因素,本地区节水省肥需要的品种特点是抗旱耐干热风,产量潜力大,品种与肥、水、播种间的互作的产量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距;2.播种要适期适量,过晚穗粒数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过早容易造成冻害风险加大,本地的适宜播种期在10月5日到10月12日;3.浇三水产量最佳,浇扬花水的效益最高,从发挥水效益的角度看,节水可以免浇返青水、拔节水;4.在土壤氮素较多的情况下,随施肥量增加产量下降,试验以不施肥产量最高,施肥反而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9.
水氮组合对不同筋力小麦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裂区设计,以水氮组合设置为主处理、品种设置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水氮组合对不同筋力的优质小麦品种石新733、冀5385、藁8901及高产品系冀2003的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浇1水或拔节期和开花灌浆期浇2水均能获得较高产量,但春季浇5水的小麦产量却表现减产;浇水次数增加,小麦的功能叶叶长、叶面积增大,比叶重降低;施N量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旗叶长、比叶重和叶面积均增加;施肥量相同时,春季追施1次氮肥处理的小麦产量高于2次分施处理,春季追施2次氮肥处理的小麦比叶重下降、叶面积增加;高产品系冀2003的小麦产量、叶面积和比叶重均高于优质麦品种,优质麦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藁城区小麦生产中灌溉水次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石家庄市是资源型缺水的典型地区,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小麦产量,设计并进行小麦灌水次数试验研究。试验采取了2个限水模式设计,明确不同限水条件下小麦品种的节水抗旱性、丰产性、稳产性、综合抗逆性和适应性等主要性状,为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19-2020年度冬小麦平均分蘖和次生根较上一年度偏多,群体发育明显多于常年,同时由于4月22~23日出现倒春寒天气,此时正值试验区小麦孕穗和抽穗的关键时期,造成试验区小麦品种出现冻害,穗粒数明显少于常年,但灌浆期间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对小麦灌浆十分有利,千粒重明显高于常年。参试的32个节水小麦品种,生育进程差异不大,均可在藁城区正常生长和成熟。大部分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最终产量差异不显著;32个参试品种表现最差的是藁优5766,无论是春浇一水还是春浇二水产量上表现都不佳,尤其是抗寒性方面表现较差;表现最好的是河农6119,无论是春浇一水还是春浇二水亩产都在600 kg以上,在抗旱性、丰产性、抗冻性方面优于其他品种,因此该品种适合在本区进一步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1.
<正>一、用好拔节肥水促大蘖小麦拔节期生长旺盛,对水分及养分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适量的肥水供应可提高成穗、整齐度,增加亩穗数;可有效减少不孕小花,提高穗粒数;能够延缓后期叶片和根系衰老,提高粒重;可促进中上部节间伸长,形成合理株形和大穗。1、春季墒情好、苗壮、尚未追肥浇水的麦田,应在拔节期前后浇第一水,并随浇水追施氮肥。拔节期肥水的时间,应掌握瘦地、弱苗宜早浇,肥地、壮苗宜晚浇的原则。追氮肥量要与底施氮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指导未来小麦生产和品种选育及推广.[方法]以山东省内若干年代25个主推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旨在表明高、低肥力条件下品种产量的演变规律,明确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提高趋势相同,各年代高肥产量较低肥产量增产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对穗粒数、穗数、50及60年代小麦产量无明显差异,对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肥力与品种互作对穗数影响较大;不同肥力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性,表现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土壤肥力对穗长、小穗数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较高的地力条件,可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8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两种水分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用方差分析、t测验、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小麦株高降低,单株产量和千粒重下降,单株穗数、总小穗数和穗粒数减少,穗长缩短,不育小穗数增多;各性状对干旱胁迫敏感程度都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除千粒重外,各性状的环境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品种与环境互作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品种的抗旱指数差异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穗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穗长〉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株高。干旱胁迫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显著,晋麦47、新旱1号和洛旱3号对干旱胁迫的抗耐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指导未来小麦生产和品种选育及推广。[方法]以山东省内若干年代25个主推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旨在表明高、低肥力条件下品种产量的演变规律,明确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提高趋势相同,各年代高肥产量较低肥产量增产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对穗粒数、穗数、50及60年代小麦产量无明显差异,对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肥力与品种互作对穗数影响较大;不同肥力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性,表现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土壤肥力对穗长、小穗数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较高的地力条件,可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5.
通过3 a定位试验,采用实地测产、水分平衡等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与产量性状,以及土壤储水量、作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降低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以及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小麦千粒重以及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较秸秆不还田处理增加1.1%,其中,小麦季减产3.3%,玉米季增产4.8%;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季和玉米季各时期0~200 cm土体储水量均跃秸秆不还田处理,其中,小麦收获期至玉米播种期土壤储水量增加明显,增幅为4.6%;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减少小麦季和玉米季的作物耗水量,提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但不利于小麦季作物水分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四川和黄淮生态区小麦品种(系)主要产量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庆云  杨金华  杨靖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17-4820
采用来自四川和河南两地区的主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品种和2012年两地部分区试小麦品系共27个材料,在河南辉县地区种植,随机区组法2次重复,生长期间和收获后调查产量结构性状,研究南方和北方生态区小麦品种产量构成的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品种在北方种植,其产量明显低于北方品种;②四川品种的穗粒数高于北方品种,但穗数和粒重低于北方品种;③北方的多穗型品种在北方生态区种植易获得高产,大穗型品种在产量结构合理的条件下也能获得较高产量;④单位面积穗数是北方冬麦区构成小麦产量的第一因素;⑤大穗型品种播量对单位面积穗数调节效果不明显.上述结果说明,不同类型生态区小麦最佳产量结构差异较大,北方品种高产主导因素是单位面积穗数,南方品种优势倾向于穗粒数.  相似文献   

17.
在2004~2005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灌水(WO)、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1)、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2)、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W3)4个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子粒淀粉组成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开花后WO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和子粒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浇水处理:灌浆中后期,浇水处理旗叶的光合速率和子粒直链淀粉含量为W3W2、W1.W0处理子粒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W1、W2、W3处理,开花后21 d至成熟期,浇水处理间为W1、W2W3.子粒产量为W1、W2W3W0、W1、W2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浇冬水对子粒产量无显著影响,灌浆水降低子粒产量.水分利用率为W0W1W2W3,水分生产效率W1W2W3,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比值为W0相似文献   

18.
浇水对盐碱地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播前浇水能明显提高小麦出苗率和冬前分蘖数 ,并且使出苗日期提前 ;播前及春季浇水使单株鲜重、株高、穗数、穗粒数、旗叶面积、旗叶鲜重和含水量、旗叶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 ,使旗叶的Na+ 含量降低 ,K+含量增加 ,Na+ /K+ 降低 ,最终使产量显著增加。耐盐小麦品种德抗 96 1的产量构成因素明显大于盐敏感品种鲁麦 15 ,前者的 6 6 6 7m2 产量达 372 38kg ,而后者只有 16 1 2 1kg。因此 ,选择耐盐品种 ,播前和春季浇水处理是盐碱地小麦丰产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主栽的4个不同磷效基因型小麦品种为试材,通过不同梯度磷素处理,对各产量性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施磷量可显著提高中间类型和磷低效型小麦的株穗数和穗粒数,而磷高效型品种增加幅度较小。在千粒重方面,各品种内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其籽粒产量也逐渐增加。其中磷低效品种龙麦19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磷高效吸收型品种龙麦26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磷高效利用型品种龙麦30由低磷到中磷增产明显,而由中磷到高磷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产量方面磷低效基因型小麦对磷素的响应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与评价2种抗旱剂在小麦上的抗旱与增产作用,试验研究了在播期干旱胁迫下,2种抗旱剂拌种对小麦田间出苗率、幼苗生理、产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抗旱剂拌种均有显著提高田间出苗率、穗数、穗粒数、产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功能;播后10 d,Kh-1拌种和Kh-13拌种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极显著提高40.7%和40.0%;Kh-1和Kh-13穗数比对照分别极显著提高32.27%和30.8%,穗粒数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7.70%和19.22%,产量分别比对照极显著提高59.11%和56.06%;水分利用率均比对照极显著提高了60.81%;Kh-1和Kh-13拌种处理相对电导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3个指标均显著增强。因此,Kh-1和Kh-13拌种能显著增强小麦抗旱能力,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