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徐稻3号的不同密度,不同播期、不同施氮量进行研究表明,徐稻3号产量高、品质良、抗病性强,在江苏淮北稻区700kg/667 m2以上基本苗4.98~5.21万苗/667 m2,施氮量22.5~30kg/667m2.为提高群体质量和效益,适宜播期为5月1~8日,栽插密度2.2~2.4万穴/667m2,施氮量18~22kg/667m2.  相似文献   

2.
通过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华粳2号的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华粳2号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在江苏淮北稻区800kg/667m^2以上播期范围为5月1~15日,栽插密度1.7~2.4万穴/667m^2,施氮量22.5~30kg/667m^2。为提高群体质量和效益,适宜播期为5月1~8日,栽插密度2.2~2.4万穴/667m^2,施氮量21~23kg/667m^2。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中大苗丢秧不同基本苗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水稻旱育中大苗丢秧的最佳基本苗。以丢基本苗7.0万产量居第1住,单产686.7kg/667m^2,其次是丢基本苗6.0万产量居第2位,单产651.1kg/667m^2,产量最低的是丢基本苗4.0万,单产606.7kg/667m^2,其次是丢基本苗9.0万单产615.6kg/667m^2。  相似文献   

4.
应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研究水稻旱育中大苗丢秧施氮、钾肥不同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2B2(施N10kg/667m^2、施K2O10kg/667m^2产量居第1住,单产达693.3kg/667m^2;其次是处理A3B3产量居第2位,单产达686.7kg/667m^2;产量居第3是处理A3B1单产643.3kg/667m^2;产量最的低A1B1处理单产536.7kg/667m^2,其次是处理A1B3单产583.3kg/667m^2。  相似文献   

5.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对水稻免耕抛植栽培,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不同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628.54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为:种植密度1.24~1.29万窝/667m^2;施纯氮11.74~12.26kg/667m^2;施P2O5 8.41~8.91kg/667m^2;施K2O 7.48~8.52kg/667m^2。  相似文献   

6.
密度及氮磷钾施肥对兴海201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兴海201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及施钾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兴海201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时兴海201产量的影响为:密度〉钾肥〉氮肥〉磷肥。经计算,初步确定兴海201产量大于584.01kg/667m^2的栽培方案为:密度为3700-3747株/667m^2、施氮量为11.7~13.5kg/667m^2、施磷量为5.9~6.9kg/667m^2、施钾量为9.8~11.3kg/667m^2。  相似文献   

7.
适时、适量追施薹肥,是油菜群体质量栽培能否实现250~300kg/667m^2的超高产目标最重要的技术因素。试验与生产实践表明,薹肥纯氮用量在4.6~6.9kg/667m^2的范围内,氮肥用量的增加对单产的影响很小,而在薹高15cm左右追施薹肥,对促进分枝、增加角数、提高单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肥料种类及用量对中药材丹参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丹参种植与施肥种类及用量有很大的关系,试验结果得出,A因素复合肥的施用量以施用50kg/667m^2产量达1374.02kg,如加大用量增产潜力不大造成肥料浪费。B因素施农家肥牛粪的产量最高,单产达1524.65kg/667m^2,比施草木灰和清粪水667m^2分别增22.73和36.13个百分点,成为试验的主要因素。C因素微肥处理的增幅不很明显。试验鲜参产量最高的是A381C3组合达1645.27kg/667m^2,其次是A2B2C2组合产量达1547、44kg/667m^2。试验结果得出人工栽培丹参,施用以农家肥牛粪为主是夺取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杂交水稻组合冈优151采用旱育秧,设置了栽0.9万穴/667m^2,1.1万穴/667m^2,1.3万穴/667m^2和1.5万穴/667m^24个密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栽1.3万穴/667^m2,基本苗6.5万株,产量达642.3kg,居第1位,栽1.2万穴/667m^2,基本苗7.5万株,产量639.3kg,居第2位,栽1.1万穴/667m^2,基本苗4.5万株,产量601.1kg,居第4位。建议海拔1000m以下的水稻主产区,中上等肥力稻田风优151移栽密度应考虑在1.3万-1.5万穴/667m^2,基本苗在6.万-8万株/667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及施钾肥量对马铃薯免耕栽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密度及施钾肥量对马铃薯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处理A2B2最高,单产为2801.4kg/667m^2,其次是处理A3B3,单产为2641.32kg/667m^2,第3是处理A2B2,2626.31kg/667m^2,产量最低是处理A1B1,单产为2055.03kg/667m^2。经方差分析,马铃薯免耕栽培最佳种植密度为处理A2(5000株/667m^2),最佳施钾肥量为处理B3(20kg/667m^2)。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超级稻天优998不同的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量等四因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四元二次回归方程,经过试验及计算机寻优得出了超级稻品种天优998在宜州壤土田高产栽培模型的高、中、低方案及密度、氮、磷、钾最佳用量;高产方案的目标产量557.83kg/667m^2,插植基本苗(密度)53640株/667m^2,施纯N13.87kg,P2O53.99kg,K2O7.98kg/667m^2为宜;中产方案的目标产量543.97kg/667m^2,插植的基本苗为54237株/667m^2,施纯N12.48kg,P2O5 3.46kg,K2O 6.45k/667m^2为宜;低产方案的目标产量499.78kg/667m^2,插植的基本苗为54010株/667m^2,施纯N 10.43kg,P2O5 2.52kg,K2O 4.24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3种施氮量、3种基本苗对机插超级粳稻武粳15产量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基本苗,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量,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20kg/667m2与6万苗/667m2、22kg/667m2与4万苗/667m2、22kg/667m2与6万苗/667m2组合产量较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穗粒数、成穗率、千粒重与之相反。可见,在适当降低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增加基本苗或在较高施氮水平下减少基本苗,能够促进或控制群体总量的目的,增加有效分蘖的比列,建立合理协调的高光效群体,实现高产。综合来看,20kg/667m2与6万苗/667m2(A2B3)、22kg/667m2与4万苗/667m2(A3B2)、22kg/667m2与6万苗/667m2(A3B3)的处理,既促进了稻苗个体生长,又能协调群体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是较理想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3.
马波 《耕作与栽培》2011,(1):14-14,32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了不同插秧密度及氮、钾肥施用量对绥粳8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栽培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施用量>插秧密度>钾肥施用量.同时获得了绥粳8号达到680kg/667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密度22.0~25.4穴/m2、施氮量7.9~9.7kg/667m2、施钾量...  相似文献   

14.
氮肥对黔兴201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每667m^2施纯氮15~40b的范围内,黔兴201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与施氮量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474.9681+8.1069X,相关系数R=0.9901,达极显著水平。每增加5kg/667m^2纯氮,玉米产量平均增加41.554kg/667m^2;每增加5kg/667m^2纯氮,玉米产量平均增产率为6.072%。相关分析表明,行粒数与施氮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和果穗粗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它性状与施氮量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密肥水平对川西平原春(播)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密度为主处理(基本苗22,27,33万/667m^23个水平),施氮量为副处理(纯氮0,4,8,12kg/667m^24个水平),对川西平原春播小麦进行密肥试验,结果表明:(1)低密度平均产量显著低于中密度,但中高密度之间、低密度与高密度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副处理以无氮处理产量最低,显著低于4kg和8kg纯氮,但无氮与12kg纯氮之间,以及4kg,8kg,12kg纯氮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表明,中等密度和较高施氮量(4~8kg)利于高产。(2)增施氮肥对春播小麦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过高密度(33万/667m^2)则显著降低品质。  相似文献   

16.
天柱烟叶区域风格特色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天柱清香型特色烟区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的产量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施纯氮3~8kg/667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烟株产量相应增加;当施纯氮6kg/667m^2时,烟叶产值最高,化学成份含量较适宜;从烟叶的可用性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以施纯氮6k/667m^2,其产量、上中等烟比例、桔黄色烟比例最高,适宜当前优质烟叶生产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与氮、磷、钾施用量对杂交玉米新品种顺单6号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得出顺单6号在中高海拔地区4月下旬播种并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种植,单产大于800kg/667m^2的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密度为4200-4337株/667m^2,施N16.37-23.42kg/667m^2,施P2O5 12.51-16.30kg/667m^2,施K2O 18.56-22.70kg/667m^2。保证足够的群体密度及控氮、增钾、适磷的肥料运筹是取得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鄂粳杂1号”1998年引进元江中稻区试验,1999年开始推广应用,增产效果明显。元江县1999年扩大示范7hm^2,平均产量达562.9kg/667m^2,最高单产达到663.2kg/667m^2,比当地家品种增产10%~13%。“鄂粳杂1号”适应在海拔1500~1700m的籼粳交错区栽种。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基本苗、氮肥运筹时比试验,研究得出:抛秧适宜基本苗为6~8万/667m^2;抛秧应用精确施肥技术,更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生长,更有利于强源、扩库,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及施氮时产量贡献力显著高于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20.
吴建明 《耕作与栽培》2003,(6):14-14,53
多年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晚粳适宜的施氮总量为15kg/667m^2左右纯氮,前后期比例为7~8:3~2;后期氮肥施用适期为7月10~2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