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双季早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及稻飞虱的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季早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及稻飞虱的生态位。在时间方面:生态位宽度指数以蜘蛛类最高(0.8273),褐飞虱最低(0.1240);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以白背飞虱对步甲类最高(0.8282),褐飞虱对隐翅虫类最低(0.0980)。在垂直层次方面:生态位宽度指数以步甲类最高(0.8455),隐翅虫类最低(0.4310);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以白背飞虱对步甲类最高(0.9103),灰飞虱对隐翅虫类最低(0.1987)。应用生态位概念分析了各种群发生的数量特征。  相似文献   

2.
双季晚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生态位及其对稻飞虱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双季晚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生态位的调查,测定出生态位宽度指数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研究了多种捕食性天敌和稻飞虱在双季晚稻田中发生和消长情况,揭示了主要捕食性天敌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在双季晚稻田对稻飞虱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稻飞虱与其主要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扫网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平均值(0.4061)大于化防稻田(0.3190),有机稻田中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6083)大于化防稻田(0.4790),有机稻田中稻飞虱时间生态位宽度(0.3383)小于化防稻田中时间生态位宽度(0.3937);2011年扫网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重叠平均值(0.3789)大于化防稻田(0.3108),有机稻田中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3784)大于化防稻田(0.3281),有机稻田中稻飞虱时间生态位宽度(0.2365)小于化防稻田中时间生态位宽度(0.3182)。这表明有机稻田生态系统相比较于化防稻田生态系统而言,在时间生态位层面是通过影响稻飞虱和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及其天敌与稻飞虱的生态位重叠值,来增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猕猴桃栽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虫害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探究猕猴桃品种差异化的害虫生态调节理论,选择陕西关中地区主栽红阳、海沃德、翠香3个品种猕猴桃园,采用五点取样法、网扫法、陷阱法及灯诱法,系统调查各个品种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分析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等群落多样性特征和主要类群的时空二维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园的优势类群为隐翅甲科(Carabidae)和薪甲科(Latridiidae),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309 4和0.224 5;而海沃德、翠香猕猴桃园的优势类群均为薪甲科,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471 0和0.550 9;3个品种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无显著差异。在害虫-天敌体系中,红阳猕猴桃园中草蛉科(Chrysopidae)与蚜科(Aphididae)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达0.90;海沃德猕猴桃园中姬小蜂科(Eulophidae)与介壳虫科(Coccidae)及蚜科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达0.84和0.79;而翠香猕猴桃园中草蛉科与蚜科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达0.91,瓢甲科(Coccinellidae)与蚜科和介壳虫科生态位重叠值也较高,达0.82和0.75。结果明确了不同品种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害虫-天敌体系的差异性,因此可差异化地利用天敌来防治害虫,并为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保护果园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对甘蓝田菜青虫及其捕食性天敌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菜青虫卵、幼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菜青虫卵的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幼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中,中华跃蛛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三突花蛛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八斑球腹蛛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它的发生期较长、分布范围较广;草间小黑蛛与菜青虫卵和幼虫的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其次为四斑踞鳌蛛,说明这两种天敌对菜青虫的跟随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7.
若干中晚稻品种的稻飞虱抗性鉴定及其丰产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结合苗期筛选、成株期感虫、成熟期危害情况对几个新育成的水稻品种(系)进行稻飞虱抗性测定,综合评价各水稻品种(系)对稻飞虱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有多个水稻品种(系)对稻飞虱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可以为抗性育种研究所利用。大部分品种苗期与成株期、成熟期抗性表现较一致;部分品种的抗性表现出随苗龄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个别品种在苗期与成株期表现感虫,但对植株危害轻,成熟期也无明显影响。水稻品种抗稻飞虱鉴定指标应该是多样化的,水稻品种不同生理时期对稻飞虱的抗性是变化的,且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萝卜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萝卜生育期较长,其田中各类生物群落的竞争和调控,不仅对其本身,而且对其它蔬菜生产中的害虫防治意义重大。对萝卜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群落结构的特征已有研究,但有关群落生态位的研究尚未见报导。探讨萝卜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位的竞争共存机制,是指导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基础,为此,作者在山东莱阳对春季萝卜田节肢动物群落的时间、空间、时间一空间二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青菜田节肢动物群落及其时间生态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青菜田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和时间生态位的测定,共记录节肢动物22个物种,其中植食性害虫14种、捕食性昆虫2种、寄生性昆虫4种、蜘蛛2种。小菜蛾、黄曲条跳甲、桃蚜、南美斑潜蝇为青菜田优势害虫,青翅蚁形隐翅甲、菜蛾绒茧蜂、蚜茧蜂和草间小黑蛛为青菜田优势天敌。还分析了群落中主要物种的时间生态位,探讨了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天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田闻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稻品种间稻飞虱种群在时间系列上呈现迁飞规律一致;向北迁出前期,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种群在水稻2个敏感生育期间有所选择,6月底种群高峰集中在孕穗期水稻上,在7月上中旬转移至分蘖期水稻,回迁种群高峰出现在分蘖中期水稻上;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种群小范围生境转移规律性不强.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日均温和日均气压对褐飞虱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最大,当天的关联度分别为0.387 3和0.384 6,而回推3 d的关联度分别上升至0.449 0和0.424 3;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属于短期效应因子,日照时数属中长期效应因子,而日均风速的作用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抗虫品种的应用是防治稻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实现稻飞虱的持续控制,应用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和田间产量损失率等指标评价了江西省17个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水平。结果显示,陵两优268、中嘉早17、欣荣优5号和潭两优83 4个早稻品种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在45.45~74.93,显著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N1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陵两优268、欣荣优5号和潭两优83 3个品种的产量损失率较低,均在1%以下。湘优196和天优998两个晚稻品种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分别为71.46和77.19,也显著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N1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收割测产结果显示,湘优196、五丰优淦3号、天优998和庆丰优7798 4个品种的产量损失较低,其产量损失率在9.02%~13.68%。上述结果表明陵两优268、欣荣优5号、潭两优83、湘优196、五丰优淦3号、天优998和庆丰优7798等水稻品种对稻飞虱具有较强的耐害性,值得在生产上更加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Oryza sativa)是中国最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目前,对于不同品种水稻或不同栽培模式下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比较多,研究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明确本地区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动态,保护与合理利用优势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对水稻的可持续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田间系统调查,把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和取食关系划分为3个营养层和不同的功能集团.进而在物种、功能集团和营养层3个水平上对黑龙江寒地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稻田中,生态稳定性较好的是施生物药剂稻田,生态稳定性较差的是施化学药剂稻田.  相似文献   

15.
水稻生育期间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田间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4年的观察记载资料,进行了双季早稻、单季稻、双季晚稻生育期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田间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成虫始见期为4月10~22日、4月19~26日,终见期为10月17日~11月9日,10月19日~11月9日;不同年份不同时期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田间虫量的平均值间,差异均不显著;秧田期田间虫量出现1次高峰,但虫量小,大田期田间虫量出现2次高峰,单季稻、双季晚稻的虫量较大,双季早稻的虫量较小;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秧田、双季早稻和单季稻白背飞虱占的比例较大,分别为73.98%~91.84%、63.48%、70.52%,双季晚稻褐飞虱占的比例较大,为58.51%。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抗褐飞虱和稻瘿蚊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水稻品种进行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中国Ⅳ型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法对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可分为9类,每一类的品种都具有不同的抗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寒地稻田优势害虫水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为研究对象,选取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嗅觉选择等方法进行抗虫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水稻品种中抗虫品种为绥粳4号,感虫品种为垦鉴5号、稻花香2号,中感品种为05345,中抗品种为丰园2号、空育131。种植抗虫水稻品种,可以实现对水稻负泥虫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南部地区稻飞虱越冬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贵州稻飞虱越冬情况,2010-2012年采用网捕、目查、灯诱等方法对贵州省南部地区进行稻飞虱越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今气候环境条件下,贵州南部地区(如,荔波的朝阳、永康等乡镇)有极少量灰飞虱与白背飞虱可在再生稻及自生稻上成功越冬,且长翅型多于短翅型,雌虫多于雄虫;越冬稻飞虱对贵州来年春季稻飞虱初始虫源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棉田朱砂叶螨及其天敌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转Bt基因棉田与常规棉田朱砂叶螨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间与空间生态位.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田朱砂叶螨的时间与空间生态位、天敌的空间生态位以及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塔六点蓟马、食卵赤螨和其他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大于常规棉田,朱砂叶螨与天敌的时间与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也大于常规棉田.运用生态位的观念阐述了转Bt基因棉与害虫之间的关系,指出朱砂叶螨仍是长江中游棉区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