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乙二醇乙醚和精制大豆油在金属钠催化下合成出了豆油乙二醇乙醚酯生物柴油,考察了该生物柴油作为替代燃料在性能方面与柴油的差别;研究了作为柴油添加剂,其加入量对混合燃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油乙二醇乙醚酯生物柴油的燃料特性达到了国外生物柴油生产标准,可以直接作为柴油使用,也可与矿物柴油掺舍使用,提高了柴油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功能低温测定仪和旋转粘度计测定了生物柴油/矿物柴油混合燃料的冷滤点、凝点和粘度,研究了混合燃料的低温流动性能及流变学性能.结果表明:0#柴油调入生物柴油后,混合柴油的冷滤点降低,粘温性提高,低温流动性改善;不同温度下,剪切速率对混合燃料表观粘度影响不同.当温度高于冷滤点时,剪切速率对混合燃料表观粘度影响较小;当温度低于冷滤点时,剪切速率增大,混合燃料表观粘度降低,且随温度降低,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发展油菜生物柴油的潜力、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4,自引:9,他引:34  
分析了我国石油资源现状及供需状况,认为柴油在动力燃料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但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寻找和开发新的柴油替代能源势在必行.根据菜油的特点及油菜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认为油菜是我国发展生物柴油最理想的原料,发展油菜生物柴油对保障我国柴油供给安全及农民增收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指出了我国目前发展油菜生物柴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接续五) 大豆油和石油具有很多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用大豆脂质可作为液体燃料的替代品。本次大会有报告介绍了生活加热燃料和作为航天业助推剂的研究。实验室和机械试验表明生物柴油燃料在润滑和减轻发动损耗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关于液压机液体和机油的研究现在主要着眼于提高大豆及其他植物油的性能特性,使其接近或超过石油产品。  相似文献   

5.
采用燃料低温性能测定仪考察了大豆油及其生物柴油的冷滤点、凝点和运动粘度,采用偏光显微镜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探讨了大豆油及其生物柴油低温下失去流动性的机理.结果表明:大豆油制成生物柴油后,运动粘度显著降低,冷滤点降低,凝点略有升高.在低温下,大豆油形成无定形粘稠玻璃状物质,粘度增大,使其失去流动性:大豆油生物柴油中的晶态物质析出,连接成网状结构,包络和吸附了处于液态的生物柴油,使其失去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精制棕榈油、无水乙醇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生物柴油。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该生物柴油符合GB/T 20828-2007《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接近美国和德国的生物柴油标准,基本符合GB 252-2000《轻柴油》。可以替代柴油在柴油发动机中使用,满足普通柴油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美国俄亥俄州最近成功地用氢氧化钠和甲醇作为催化剂 ,将大豆植物油分离成甘油和甲酯。甲酯就是生物柴油 ,可替代石化柴油驱动汽车和拖拉机。将植物油当作引擎燃油早已是事实 ,1 90 0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展出的柴油引擎时 ,就是用花生油作为燃油的。生物柴油可以生物降解 ,无毒性残留且对环境无害 ,并可以从植物油中再生提取利用。其好处一是可用于任何柴油引擎 ,二是与所有替代油比燃烧热效率最高 ,三是生物柴油燃点是石化柴油的两倍 ,四是使用、运输和储存最安全 ,五是在所有柴油中 ,生物柴油的能量衡算最高。检测和实验表明 :使用生…  相似文献   

8.
管伟萍  肖弥彰  王国槐 《作物研究》2006,20(Z1):453-455
针对我国石油资源有限,将长期依赖进口的国情,我国应立足于本国原料,大规模生产替代液体燃料-生物柴油.论述了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生物柴油的特点,认为生物柴油发展前景广阔;从油菜作为生物柴油的优势,认为油菜是生物柴油最理想的原料.国内外生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显示了运用基因工程可以改良创制"能源油菜".并对我国目前发展油菜生物柴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无毒的、可生物降解的、可再生的柴油机代用燃料倍受关注.为优化生物柴油的应用,对比分析了大豆油甲酯生物柴油与柴油混合液的低温流动性、雾化和蒸发性、安定性、腐蚀性、清洁性和互溶性.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B5、B10、B15、B20、B25和B30的凝点和冷滤点保持不变;闪点、20℃运动粘度、40℃运动粘度、密度和50%馏出温度分别平均增加26.8%、7.2%、10.8%、1.3%和12.6%,而90%和95%馏出温度基本不变;胶质和残碳分别平均增加62.3%和6.5%;硫含量平均降低15.7%,但酸度平均升高4.1%;灰分平均增加22.7%.但机械杂质平均降低13.7%.经分析,大豆油甲酯生物柴油与柴油混合液基本符合国家标准GB252-2000对轻柴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接续三)2.1.2.3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是通过酯基转移作用(transesterification)把脂或植物油中的甘油脱去后生产的长链脂肪酸单烷基酯(甲酯)。生物柴油的基本工艺是在豆油中加甲醇和氢氧化钠,经过几次水洗步骤,把甘油分离出去。1 L豆油可生产出0.95 L生物柴油,每1浦氏耳大豆(27.24  相似文献   

11.
This analysis estimates potential US biodiesel demand in three specific markets that the US biodiesel industry has identified as likely candidates for commercialization: federal fleets, mining, and marine/estuary areas. If a 20% biodiesel blend becomes a competitive alternative fuel in the future, these markets could demand as much as 379 Ml of biodiesel. The Food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Simulator, an econometric model of US agriculture,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impacts of 76, 189, and 379 Ml of soybean-oil-based biodiesel production o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soybean oil would increase US soybean oil price by as much as 14.1%. Corresponding to this price change, US soybean price would rise 2.0% and soybean meal price would fall by 3.3%. US net farm income would increase by as much as 0.3%.  相似文献   

12.
新型固体碱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艳芹 《大豆科学》2011,30(4):668-671
制备了新型固体碱催化剂KNO3/AlSBA-15,并以此催化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醇油物质的量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3%,反应温度65C,反应时间4h,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81%以上.该催化剂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3.
大豆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是人类优质蛋白质和食用油脂的重要来源。大豆生长期需水量多,是对缺水最敏感的豆类作物。干旱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抗旱大豆品种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大豆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干旱对大豆的影响机理、大豆抗旱机制、常用的抗旱性研究方法以及大豆抗旱性评价方法4个方面概述了大豆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大豆油及其衍生物的新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油及其衍生物以其良好的环保性和资源可再生性,在新的材料领域和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介绍了大豆油的基本结构,大豆油及其衍生物在新的能源和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艳芹 《大豆科学》2011,30(3):488-492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PW/MCM-41,并以此催化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磷钨酸负载量和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以及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钨酸负载量为30%、焙烧温度为30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酯交换反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豆油市场供求与企业经济行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豆油已经成为中国食用油消费的主要品种,近几年豆油市场供需双方面均增长迅速,但主产区与主销区的供需平衡逐步被打破,供需结构变化趋势稳定.国内供给稳定,进口豆油以及进口大豆榨油量逐年增加;需求结构依然是以食用为主,工业用油及其他消费缓慢增长.在需求刺激下,外资以及"洋豆"纷纷涌入国内,国内豆油生产企业竞争环境日趋恶化,相关企业的经济行为也做出了调整,主要体现在经营策略和企业布局方面.  相似文献   

17.
The feasibility of producing biodiesel from Idesia polycarpa var. vestita fruit oil was studied. A methyl ester biodiesel was prepared from refined I. polycarpa fruit oil using methanol and potassium hydroxide (KOH) in an alkali-catalyzed transesterification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variable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were catalyst concentration (0.5–2.0 wt.% of oil), methanol/oil molar ratio (4.5:1 to 6.5:1), temperature (20–60 °C) and reaction time (20–60 min). A maximum yield of over 99% of methyl esters in I. polycarpa fruit oil biodiesel was achieved using a 6:1 molar ratio of methanol to oil, 1.0% KOH (% oil) and reaction time for 40 min at 30 °C. The properties of I. polycarpa fruit oil methyl esters produced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lso analyzed for specifications for biodiesel as fuel in diesel engines according to China Biofuel Systems Standards. The fuel properties of the I. polycarpa fruit oil biodiesel obtained are similar to the No. 0 light diesel fuel and most of the parameters comply with the limits established by specifications for biodiesel.  相似文献   

18.
近红外透射光谱法(NITS)分析大豆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研究大豆品质性状的快速测定方法,以我国东北部四省区572份大豆样品为材料,采用近红外透射(NITS)技术非破坏性测定大豆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调选出的校正集样品经实验室常规分析测定,建立其吸收光谱与化学成分间的关系模型,校正并优化原有测定方程.校正方程经预测获得了较高的预测集决定系数0.9757(蛋白质)、0.9549(脂肪)和较低的标准误差2.18(蛋白质)、0.88(脂肪).结果表明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大豆品种品质普查、大豆品质育种材料筛选和商品大豆质量分类分级.本研究试验用样品数量多、来源分布均匀、品种信息丰富,因此,所建立的近红外透射预测模型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