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袋栽金针菇采收两潮菇后,由于失水严重,第三、四潮菇产量很低,难以充分利用菌筒的养分,作者根据平菇覆土栽培经验,室内采收两潮菇后,移至室外进行覆土出菇,生物学效率高达130%以上,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香菇代料栽培,很多新手一般都担心菌筒不出菇或出菇太少。但香菇出菇太多、太密,会导致养分过度分散、菇长不大,畸形菇多,同样会影响香菇的产量与品质,从而降低袋栽香菇的种植效益。那么,遇到袋栽香菇出菇过多该咋办呢?1对已出的香菇,要及时采收干制由于此类香菇鲜销市场价格较低,最好剪去菇脚后进烘干房内一次性烘干,制成干菇销售。2待一轮香菇采收结束后,及时采取措施一是保持恒温  相似文献   

3.
杨大林 《蔬菜》2003,(11):26-26
平菇袋栽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以调为65 %左右为宜,此种标准的含水量可满足菌丝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但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掉一定水分,同时空气蒸发也消耗掉部分水分,使得出菇时料内水分已降低不少,只可勉强供给头潮菇生长之所需。但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已被子实体生长时大量消耗,加上是塑料袋袋栽,平时的水分管理根本无法补充到料内去,如不及时向料内补充水分,二潮菇的养分积累和原基分化将严重受阻,长出的菇体菌盖小而薄,菌柄细而长,枯燥无光泽,产量与质量大幅下降。实践证明,平菇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关键因素在…  相似文献   

4.
袋栽平菇除了袋两头出菇外,有时在袋内也长出子实体,致使培养料中的养分无效消耗,影响产量。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秀珍菇栽培对出菇管理技术要求高,出菇管理好坏直接影响产量高低。根据多年种植管理经验,总结秀珍菇出菇各潮次的管理技术:第一潮菇产量管理最为关键,技术要点包括适时开袋、打冷出菇、菌包割袋、水气管理、适时采收及黄枯病防治等;之后各潮,根据菌包营养、水分消耗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不同管理。  相似文献   

6.
生产高质量的盐水蘑菇,要及时采收,并搞好漂洗、煮制和酶制,即可得到高质量的产品。及时采收合格菇,指的是采菇不能采大留小,而是根据菇脚的大小和菇的密度及时采收。凡菇脚大的往往可再留一二天;凡菇脚小的尽管菇帽不大,也要及时采掉;菇较密的,一般要多采些。如果把蘑菇翻过来,看到菇帽和菇脚有明显的分开,说明蘑菇已充分成熟,菌褶已产生孢子而变褐色,这种  相似文献   

7.
茅盛浩 《食用菌》2005,27(5):40-41
阿魏菇出菇阶段是指阿魏菇菌丝体在适宜条件下形成原基,继而发育成菇蕾,直至发育成可以采收的阿魏菇子实体这一生殖生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往往会出现栽培袋长不出原基,或原基长出后无法发育成菇蕾,或菇蕾长出后出现死菇的现象,给栽培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一经济损失有很多因素。但是根据笔者这几年栽培阿魏菇实践和调查研究结果初步可以确定是部分栽培者对阿魏菇出菇阶段对温度有什么要求还没有摸索清楚与盲目管理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李正飞 《食用菌》2008,(1):21-21
1要讲究添加方法营养液的添加,通常有三种方法:喷施、浸泡和灌穴。①喷施营养液的时间以子实体大量出现时为宜。喷施时间应注意喷头不要对着子实体,同时要注意“四不喷”。即是幼小菇营不喷,以防其“肿死”。刚采过菇或有菇残体处不喷,以防引起细菌性病害。空气湿度大时不喷,菇床内病虫害严重时不喷。②浸泡法是主要用于袋栽的食用菌。在采收1-2潮菇后,如果栽培袋呈严重缺水状态,可将其放在配好的营养液中浸泡,直到恢复到接近原基时为止。采用浸泡的方法添加营养液,只需在营养液中放入菌袋后压上重物即可,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菌袋失水过多,可以分几次浸泡。③灌穴法主要在菌袋上使用。当菌床上出菇较多,水分及养分消耗过大时可采用此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将菌床按10cm的穴距打眼,向菌床上灌配好的营养液,添加完营养液后要覆好土。  相似文献   

9.
平菇头潮菇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40%,一般采收三、四潮后,由于培养料的养分即将消耗殆尽,即使能再出菇发生量也稀少,菇体瘦弱,菇肉松泡,口感差。为了提高生物转化率,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以下几个处理方法,可促使其再出菇。  相似文献   

10.
吴凤林 《食用菌》2007,29(2):57-57
由于白灵菇出1潮菇,料内养分未充分利用。为使白灵菇废料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笔者经多次试验,摸索出一套高产的栽培方法,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适宜栽培季节根据我地自然气候条件,以春季2-4月制作菌袋为最好。菌丝长满袋至出耳,可持续到8-9月出耳结束。这样还可把菇棚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袋栽银耳的产量,降低成本,便利操作,近年来我对现行的银耳袋栽技术进行了以下改进:(一)改小口径袋为大口径袋一般袋栽银耳是用12×50cm 的聚丙烯袋,由于袋口径小,装料不方便。改用17×25cm 的筒袋,口大身短,便于装料,每袋可装干料500~600g,营养充足,长出的银耳肥大。(二)改打穴贴胶布封口为两端扎口用医用胶布封接种口,成本高,操作繁琐。改为直接装料,两端用绳打活结扎口,省工省料,降低成本,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2.
牟水元 《蔬菜》2004,(6):38-39
金针菇转潮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形成的全过程。转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金针菇的总产量,下面就如何加快金针菇转潮作一介绍:1.及时清理料面子实体菌盖直径1~1.5 cm,菌柄长14~15 cm时可采收。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及小菇,剔除个别料面板结的老菌丝,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护原有菇原基。2.适当通风降温在出菇阶段,为了收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金针菇,一般在菌袋上覆盖1层地膜,以保证生长所需的湿度,创造一个CO2浓度较高的微环境。但高湿度、高CO2浓度不利于重新催蕾,可在早晚揭膜通风透3月下旬,当番茄幼苗长到2…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袋栽平菇方法,在出菇期要将袋口薄膜挽起,笔者在多年的平菇生产中发现,这样分化的菇蕾多达几十到几百个,能长成菇的一般也有20~40个,子实体成熟后的单丛菇总重仅300~500g,菇体个小、盖薄,商品价值低。为此,我们对出菇方法进行了如下改进: 出菇期只解去袋口两端的绳,并向外拉动袋口形成一个小孔隙。这样缩小了出菇面,限制了菇蕾的过多发生,单丛菇个体数仅5~15个,而单丛菇总重也能达到300~500g,菇体个大、盖肥厚、质优,商品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北方园艺》2011,(12):134
许多品种在采收完第一茬菇后菌袋内的含水量就低了,当基质中的含水量低于40%以下,菌丝的生理活动处于停止状态,基质内的营养难以转化,原基难以形成,因此需要往基质内补充水分使之陆续长菇。需要补水出菇的品种有平菇、金针菇、香菇、茶树菇等品种。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15,(1)
<正>猴头菇长袋层架平卧栽培,以福建古田的"中棚、长袋、层架3穴出菇、出菇口朝下"的栽培模式最具有代表性。其技术原理是,长袋栽培利于"井"字型摆放发菌袋,散热好,利于防止"烧菌",减少了发菌层架投资;3穴出菇,大小适宜,菇形美观,商品性好;层架中、下层空气相对湿度大,容易满足菇体对空气相对湿度的需求;出菇口朝下,既能防止水分从出菇口进入菌袋,而造成积水烂袋,又符合菌刺向下生长的生物极性原理;中棚摆放菌袋,棚内菌袋密度适宜,空气流通性  相似文献   

16.
长根菇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介绍长根菇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报告了长根菇无公害生产技术及栽培措施,包括母种、原种及栽培种、栽培袋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覆土及出菇管理技术,病虫害的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产品采收要求。开发的技术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7.
竹荪袋栽操作简单,容易成功,适合农村推广。菌袋里菌丝体生理成熟后栽埋出菇迅速,在适宜季节15—25天可以现蕾,45天左右就可以采荪。同时出菇整齐,产期集中,个体大,单产高,一个平方米一般能出60—80个菌球,多达一百多个。现将关键技术介绍于后。 (一)室内袋的制备 1、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各  相似文献   

18.
121号干香菇用:出菇期春秋季,即10月下旬-5月上旬;出菇旺期2月下旬-5月上旬。出菇温度7~18℃。特点:(1)菇大、肉厚伞呈茶褐色,是典型的超高产品种。 (2)冬季也能出菇,春天遇上低温、干燥仍能长出品质良好的冬菇。(3)已被栽培出菇多年的菇木也能采收到优质的香信。  相似文献   

19.
转潮是从一潮菇结束到下潮菇发生的过程。金针菇转潮时间的长短、菇蕾发生的多少及整齐度,直接影响到金针菇的总产量。本文就金针菇的转潮技术要点作一简介。(一)清除老菇根当金针菇长至12~15cm 即可采收,采收后袋内的老菇根应尽量清除干净,但要注意不能损伤菌丝,这样有利于快速转潮。  相似文献   

20.
香菇栽培出菇时间较长,在一般情形下,从头年秋季到次年春季,要经历7个多月,出菇质量前期与后期存在着很大差异。前期出的菇由于菌筒内养分充足,气温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菇体盖大、肉厚、柄短,质地密实;而后期出的菇,因菌筒养分消耗较多,加之气温较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故菇体盖小、肉薄、柄长,质地疏松,其商品价值(特别是干制品)显著降低,且出菇量约占总产量的40%左右。为此,如何提高后期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