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榆林北部风沙区井灌开发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榆林北部风沙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水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了井灌工程实施后在扩大水浇地面积,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提出了政策优惠,水利工程向多元化发展,提高工程整体效益,重视水资源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探索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的重要实验示范基地。文中以资源型城市榆林为例,结合实验区建设发展的特点,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选择出4组29个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榆林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榆林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同等级的其他地级城市,及同类型的其他资源型城市实验区相比差异显著。最后提出了促进榆林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期为榆林及我国同类型的其他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讨论了西部大开发中存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指出水是制约西部特别是西北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要保证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定要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着手 ,注重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张掖绿洲生态经济系统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洲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本文根据张掖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并据此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奇台为例分析了天山北坡人工绿洲开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近十年来影响人工绿洲变化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认为奇台人工绿洲人地关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水定地"的相对协调发展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80年代人地关系发展失衡时期,人工绿洲迅速扩张,水资源开发滞后,耕地因缺水灌溉而成为低产田,环境破坏严重,人地发展失衡的原因是政策因素;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地关系脆弱平衡时期,决定其平衡的因素是不断增加的地下水开采量。通过对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因素与人工绿洲面积的灰色相关分析,认为人口和地下水开采量是对奇台人工绿洲可持续发展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而技术、经济增长是比较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论西部大开发中张掖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掖市长期受干旱、大风及沙尘暴影响,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制约着西部大开发建设进程。其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水资源匮乏,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等;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改善水资源条件和恢复植被是张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的产生,有其自身生态系统脆弱和自然条件恶劣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是人为经济活动的影响、破坏所导致。长期以来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西部地区出现严重生态恶化和经济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超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解决这些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有计划地实施生态转移战略,降低这些地区的人口压力,逐步把西部人口降低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内,在此基础上,转交生产经营方式,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北疆铁路沿线城镇带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以北疆铁路沿线城市作为先导 ,带动全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是新疆大开发的重要战略 ;并从区域经济的角度 ,提出了优化区域城镇带的具体方案和完善城镇带空间布局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渭北旱原农业资源深度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北旱原自然资源丰富,是仅次于关中平原的陕西主要的农业区,现已初步开发成为陕西优质粮食和果畜产品生产基地。21世纪初叶是渭北旱原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落后状况,实现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渭北旱原资源开发历史和经验中可得出,该区域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以挖掘资源潜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着力提高农业产业技术水平,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把增加重要农产品产量与增加农民收入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对西部农业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发展的生态平衡观、生态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生态重建必须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等几个科学问题,结合西部实际,从系统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和思维出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榆林地区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榆林地区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能源富集区,生态环境脆弱。建国以来的土地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利用1998-2004年SPOT VEGETATION NDVI分析了榆林地区植被变化情况。并且利用多年气象数据分析了降水和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植被状况有明显改善,改善集中于8、9、10月份。而且植被覆盖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北部植被覆盖改善趋势明显,且变化平稳;南部增加趋势不明显,有的地方还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态足迹法模型计算了榆林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5274 hm2上升至0.8066 hm2,增长率达52.95%,生态足迹构成变化显著;生态承载力由1.0065 hm2降至0.7560 hm2;生态盈余由0.4791 hm2降至0.0388 hm2,2002年出现生态赤字并不断上升,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发现:榆林市生态赤字非人均消费过高,而是由于区域生态供给能力薄弱、人口超载、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土地利用处于转型期所致。依据生态供需变化特征和原因分析,提出榆林市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耕地单产,发展高效林草业,治理"三化土地";区外调入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3.
榆林市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又是能源富集区。建国以来一直是国家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地区。本文利用多年统计资料分析了土地整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结果表明榆林市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农业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但是仍然属于落后地区,"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土地整理中新出现的突出问题包括人口的迁移、环境污染、利益矛盾等。  相似文献   

14.
榆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榆林市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提出了榆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榆林市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识别及模式策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榆林地区可持续发展建设方式,为资源密集型地区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帮助.文中基于系统工程思想,运用综合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从地区发展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互耦合人手,系统地分析了榆林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的核心问题和基本发展链条的设置.认为榆林地区可持续发展建设需要以经济发展向社会、生态领域扩散为指导思想,把握产...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耕地-粮食的互动关系是表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侧面。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该省近50多年相关统计数据,认为陕西省目前的状况是:耕地人口密度大大超过其承载力;人均粮食占有量不足,粮食供给紧张;人口老龄化问题使系统的矛盾更为复杂化。依据预测理论,构建出系统相关因子模型,对该系统未来15年的动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如果按照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下去,耕地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问题将会并发,严重制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据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人口数量、结构及质量等多方面减轻人口问题的压力;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与提高耕地质量并行;增加农业科技投资,发展生物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发展阳光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应用能值理论对榆林市2003—2007年耕地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榆林市耕地系统能值总投入并未大幅变动,其中购买能值投入逐年增加,不可更新资源环境投入呈降低趋势,2004年后购买能值所占比重最大,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次之;对能值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该区域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自然资源的投入,但依赖程度呈逐步降低的趋势。通过与其它区域耕地系统的对比可以得到,榆林市耕地系统存在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发展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的投入等问题;兼顾到该区域的农业发展水平并为维持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该区域应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特色农业,在适度增加购买能值的基础上维持其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榆林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科技园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榆林市农业生态科技园为例,阐述了农业生态科技园的内涵与设计原则,分析了本区设立科技园的优势,它集科技农业示范、干旱区生态农业示范、农产品加工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并结合农业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等相互协调发展,以沙产业为中心,突出干旱区特色,同时提出了产业园的管理模式,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求对干旱区农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赤峰市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度测定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评价方法和模型,并对赤峰市2000—2004年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公益林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永康市现已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22500 hm2,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35.9%.本文通过对永康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实现生态公益林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