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德华 《中国茶叶》2005,27(6):47-48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一,武夷岩茶即为其名产,而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中的杰出代表,品质优异,并被列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宝.  相似文献   

2.
《茶世界》2008,(10)
武夷岩茶的特征,可以用岩韵两个字来概括。人们喜欢岩茶,就是因为岩韵。那么岩韵是什么呢?晚清名人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将武夷岩茶特征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他说,静参谓茶品有四等,一日香,花香  相似文献   

3.
孙云 《福建茶叶》2009,32(3):41-43
走近武夷山,给您留下不仅是武夷奇山秀水,还有那令您齿颊流芳醇香浓厚的武夷岩茶,而以大红袍叶片为背景“大红袍八三茶人陈椽题”的图案,已成为大红袍形象代言.成为武夷山的名片,也将留在您永久的记忆中。直此陈椽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盛逢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召开。叙叙陈椽先生的福建缘、武夷情。  相似文献   

4.
武夷岩茶     
2008年11月中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在福建武夷山召开年会,武夷山是很多爱茶人心中的圣地,更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刊登有关武夷岩茶的文章,敬请关注。另外本文的刊登得到老舍茶馆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市武夷镇现有盛产期茶园8000多亩,年产毛茶700多吨,尚有许多山地被不断开掘出来,然而就产品而言,毛茶多、精茶少,茶叶商品经济指数低,严重地制约了该镇茶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茶叶作为三类产品,贸易异常活跃,但交易的条款也日益苛刻,有机生态化的系统管理是茶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要实现武夷茶业的高效快速发展,首先要实行茶园高优管理,其次形成优质产品,再者进行诚信销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体武夷镇茶业的良性循环,实现武夷镇茶业的高效发展。现就此谈几点初浅建议,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自清代以来武夷岩茶品类的历史面貌,体现武夷岩茶在不同时期的认知过程。武夷岩茶经种植、生产进入消费市场、品饮生活等环境,呈现丰富的品类样态,也是武夷茶文化的重要一面。本文探讨武夷岩茶分类的重要性,以凝聚武夷岩茶的品牌力量,促进武夷山茶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贤庚 《福建茶叶》2009,31(3):I0003-I0003
茶的历史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 武夷山何时有茶,说法不一。有的说远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有的说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笔者认为当在西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武夷古法炭焙进行调研和探究,梳理并总结前人的古法技艺,对武夷岩茶的炭焙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谦 《茶叶科学技术》2000,(4):25-25,22
一、基本情况周宁是位于福建省东北山区,地处东经119°7‘~119°9’,北纬26°53’~27°19’之间,区域面积1047平方公里,全县9个乡镇142个行政村,总人中18.78万人,其中农业人中16.7万人,农业劳动力6.4万人,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0.5485万亩,总产量4112吨,产值5680万元,周宁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四季明显气候湿凉,雨量充沛,日照短,温差大,雨雾日多,山地土壤多系红黄壤,土壤结构疏松,这此综合生态条件,适于茶树生长.二、存在问题1没有龙头,茶叶流…  相似文献   

10.
薛奕妹 《福建茶叶》2016,(4):143-144
本文主要介绍了茶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并进一步解析了茶业经济与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关系,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开发茶文化旅游,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夷岩茶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岩茶发展现状武夷岩条是闽北乌龙茶中的珍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武夷岩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园面积从1978年的1666.7公顷发展到1996年的6400公顷,增加2.8倍,其中良种面积4906.7公顷,占总面积的76.6%,采摘面积由1000公顷扩大至4933.3公顷,增加3.9倍,茶叶产量从325.2吨上升至25085吨,增加6.7倍;产值从126.17万元提高到4545.4万元,增加了35倍,每百公斤产值由388元上升到1812元。尤其可喜的是,近几年发展了名优茶生产,经济效益明显增加。1996年名优茶产量达940.6吨,销售…  相似文献   

12.
武夷岩茶“岩韵”形成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武夷岩茶味甘泽而气馥郁 ,不同岩茶品种有不同的喉韵特征。本文对武夷岩茶“岩韵”的形成谈几点看法 :1 “岩韵”与气候、土质有关武夷茶区气候温和 ,冬暖夏凉 ,年平均温度18- 18 5℃之间 ,无霜期长 ,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2 0 0 0mm左右 ,山间常年云雾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 %左右 ,日照较短 ,既无风害 ,更无冻害。武夷山土壤地质 ,属白垩纪武夷层 ,下部为石英班岩 ,中部为砾岩、红沙岩、贡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组成。茶园成土母岩 ,绝大部份为火山砾岩 ,剖面发育颇不完全 ,具有母岩的棕红色 ,径风化、冲蚀 ,表面呈棕色松散状 ,厚度 1…  相似文献   

13.
我国茶业旅游开发与发展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福建茶叶》2016,(7):134-135
发展茶业旅游,将旅游业与茶业深入结合,形成产业互动,对加快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茶旅两产业的互动融合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产业互动的发展机理、发展问题、解决办法等方面对我国茶业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武夷岩茶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而闻名天下。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成就了武夷岩茶的绝佳品质,尤其精制工艺,对最终形成武夷岩茶色、香、味、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从事茶叶加工的实际经验,浅谈一些武夷岩茶的精制焙火工艺。  相似文献   

15.
乔丽杰  祁颖 《福建茶叶》2016,(4):160-161
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一项新兴的生态旅游项目。其中主要包括了茶叶的历史、生产过程、饮茶习俗、茶艺等一系列内容。本文通过对茶文化旅游的内容及实践分析,探讨茶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普及茶文化知识,促进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解读“非遗”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贤庚 《福建茶叶》2011,33(6):37-38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五年来,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这对宣传武夷岩茶、弘扬武夷茶文化产生了进一步的作用。但是,至今还有些人不但对此"非遗"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17.
黄贤庚 《福建茶叶》2014,36(5):57-58
常言“人怕出名”,“树大招风”。武夷茶亦然。其因历史悠久,话题亦多:其因品质优异,追逐者亦众。本文简说三大话题。  相似文献   

18.
黄贤庚 《中国茶叶》2014,(10):40-40
武夷岩茶是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2002年8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如何认定、表述“岩韵”,很不一致。就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走近武夷山,给您留下不仅是武夷奇山秀水,还有那令您齿颊流芳醇香浓厚的武夷岩茶,而以大红袍叶片为背景"大红袍八三茶人陈椽题"的图案,已成为大红袍形象代言,成为武夷山的名片,也将留在您永久的记忆中.直此陈椽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盛逢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召开,叙叙陈椽先生的福建缘、武夷情.  相似文献   

20.
武夷岩茶当家品种——水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史料记载,最早发现水仙茶树品种是在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水仙原产于建阳小湖乡大湖村,无从考证何时辗转来到武夷。因武夷山环境优美,移居后的水仙非但没有落到“桔逾淮而化枳”的悲局,反而更能发挥其天赋,胜过乃祖乃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