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了WSSV的感染、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并从优质虾苗的选择、水源水消毒和养殖废弃物处理、生物饵料病原检测和消毒、水质管理、养殖密度和免疫加强、建立生物安保体系六个方面对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中的WSSV的防控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杭州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自2000年的1000多亩发展到2013年的10.3万亩,2013年全市南美白对虾总产量达到3.4万吨,和中华鳖养殖并列成为杭州市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与此同时,随着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各类病害也纷至沓来。多种病原体(病毒、细菌、原生生物等)能够使南美白对虾产生疾病,其中病毒性疾病是导致南美白对虾死亡的主要病害。白斑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和桃拉综合征病毒(TSV)是南美白对虾的三种主要的病毒病原,给南美白对虾养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粤西地区养殖户普遍反映凡纳滨对虾长不大的情况,本实验室运用对虾EHP和IHHNV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该两种病原进行了流行性调查。结果显示,在87份样品中,EHP的检出率为41.38%,IHHNV的检出率为12.18%。在检测样品中,两份不同海域的海水样品有检测到EHP和IHNNV,而经处理过的养殖用水和育苗用水中未检测出上述病原;成虾的EHP检出率最高达93.75%,种虾的IHHNV检出率最高为38.10%。在本地选育的种虾和进口种虾中,均有检出EHP,检出率分别为80.00%和33.33%,进口种虾中未检测出IHHNV。在不同养殖场样品的检测结果中,EHP载量指数最高的对虾平均日增长体重最小,即载量指数为10的对虾样品日增长量为0.039 g;而EHP载量指数最低的日增量大,即载量指数为2的日增长量为0.90 g。对B养殖场不同养殖时长的对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份样品的EHP载量指数分别为6、7和7;B养殖场20号池不同规格的对虾EHP载量指数均为4。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定期对上海主养区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工作。51份样品的分子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测出阳性,其中虹彩病毒1(DIV1)阳性检出率为29.41%,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为3.92%,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为1.96%,副溶血弧菌(Vp)为19.61%;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虾肝肠胞虫(EHP)等4种病原未检出。408项病原检测结果中,4种病原的阳性总样本数量为28份,总体阳性率为6.86%。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病原携带率处于较低水平,DIV1、副溶血弧菌(Vp)是携带的主要病原。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病原流行特点,从苗种选购、养殖过程管理、药物选用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控,减少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利用大棚进行养殖成为了一种新的模式。通过利用大棚,不但可以解决养殖温度问题,也实现了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都可以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增加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时间,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产量。基于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的了解,以及春秋季大棚养殖方式的特点,我们应认真总结春秋季大棚南美白对虾养殖管理经验,并积极探索养殖管理技术,确保春秋季大棚南美白对虾养殖管理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春秋季大棚南美白对虾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南美白对虾是当前世界上养殖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对虾,具有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等特点。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和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养殖环境不断恶化,病害频发,极大地制约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的发展,其中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以下简称DIV1)是近年来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DIV1感染可引起养殖对虾短时间内暴发大面积死亡,  相似文献   

7.
舟山地区大棚凡纳滨对虾生长缓慢病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以来,浙江省舟山地区大棚养殖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普遍出现生长缓慢、养殖成功率低的现象。为了查明该原因,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对引起对虾生长缓慢的病因开展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采集的270份病虾样本中,对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PCR阳性检出率高达85.19%,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检出率为0;所有采集的病虾样本中也未分离到常见的致病菌;54份正常的对虾样本中EHP和IHHNV均未检出。将病虾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获得的序列片段与Gen Bank中已有EHP相关序列相似性高达99.55%;病虾的肝胰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显示,在虾肝胰腺组织中可观察到处于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EHP。通过上述研究,初步认为EHP是引起舟山地区大棚养殖对虾生长缓慢的一个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取样临床观察和实验室PCR检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天津及周边地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类白斑杆状病毒WSBV(或WSSV)[1]和桃拉病毒TSV的感染情况。检测WSBV215例,检出率为31 2%,4月份幼体、仔虾阶段,检出率最高为80 95%,其次为7月份仔虾和成虾养殖期,检出率为58 33%。检测TSV67例,检出率为0%。目前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流行的主要病毒病为由WSBV感染引发的白斑综合症。因此,加强苗种检疫,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南美白对虾是余姚市的主导养殖品种,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万多亩。近年来,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多发,养殖效益不景气,养殖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养殖模式,以增加养殖效益、减少养殖损失,南美白对虾套养罗氏沼虾土池大棚养殖模式应运而生。以余姚市海深特种水产养殖场2018年9#土池大棚塘为例,该池塘土壤属于海涂盐碱地,面积6亩,3月28日放养南美白对虾苗80万尾进行标粗,1个月后将48万尾翻到隔壁外塘放养,剩余的在土池大棚塘中留养,土池大棚中再放养规格2~3厘米的罗氏沼虾苗12万尾。南美白对虾在10月15日捕完,产量3118.5千克(不包括翻出部分),销售收入122050元;罗氏沼虾在10月30日清塘捕完,产量1000千克,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0.
<正>南美白对虾是浙江省水产养殖主导品种,仅杭州市萧山区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面积已达到10.5万亩,并形成南美白对虾种苗淡化培育、养殖、产品加工与出口的产业链。随着该产业的发展,各种新型的养殖模式与技术正在不断探索中,本文介绍的南美白对虾设施大棚循环水养殖模式是近年来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区域较为成功的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南美白对虾多茬养殖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单茬养殖模式已经不适应高产高效的需要,积极探索不同养殖模式、提高经济效益成为广大渔业科技人员追求的目标。为此,浙江省象山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在结合南美白对虾半大棚暂养模式、大小池塘配套两茬养殖以及全大棚养殖的基础上,提出了南美白对虾多茬养殖模式,利用大棚保温原理,采取全程大棚三茬养殖,从而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空心菜 立体种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研究比较了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空心菜立体种养(模式1)、暗纹东方鲀单养(模式2)、南美白对虾单养(模式3) 3种养殖模式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和综合养殖效果。养殖试验结果:模式1~3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358、310、338 kg/亩(15亩=1 hm~2,下同),产值分别为19 591、18 308、14 828元/亩,利润分别为8 807、6 722、8 337元/亩;模式1、模式2中暗纹东方鲀的成活率分别为93.3%、94.3%,饲料系数分别为2.74、2.59;模式1、模式3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分别为51.6%、70.9%,饲料系数分别为0.95、1.55。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空心菜立体种养模式既能提高池塘利用率,获得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同时还改善了池塘水质,是1种值得推广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其亲虾选育和种苗繁育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无特定病原(SPF)和抗特定病原(SPR)的南美白对虾健康亲本选育,以及病害检测手段落后,遗传育种工作滞后,导致亲本选择不严,近亲变配现象严重,造成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首次在天津被发现的过程,并且在新建池塘中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详述了养殖过程及结果,发现中华圆田螺、萝卜螺、浮游生物均可携带虾肝肠胞虫,探讨了虾肝肠胞虫感染的途径,给出了合理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具有生长迅速和抗逆性强的特点。最近几年整个黑龙港流域都陆续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热潮,养殖模式多种多样,2015~2017年笔者在衡水利用蔬菜大棚进行改造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将利用蔬菜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实际生产参考。1养殖周期安排正确地安排养殖周期不但关系到养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是我国海淡水大宗养殖品种,在山东省水产养殖业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迅猛,特别是南美白对虾设施化养殖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中成为主导发展趋势。养殖模式由最初的育苗室改造养殖,扩展到专业工厂化养殖、小棚土池养殖、大棚高位池养殖等多种设施化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流行区域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虾肝肠胞虫18S r RNA保守区域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EHP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方法。建立的方法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灵敏度是巢式PCR的10倍。特异性试验表明:检测其他常见病原均为阴性,特异性好;重复性试验显示: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重复性良好;对临床样品检测,与巢式PCR的符合率为97.81%。使用该方法对中山市、江门市和珠海市珠三角部分地区南美白对虾开展EHP流行病学调查,其中虾苗检出率为10.75%,成虾检出率为54.07%,部分区域检出率较高,要防范爆发风险。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宁波市南美白对虾以传统池塘养殖为主,近年来大棚养殖设施发展迅速,养殖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突破,但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仍难摆脱"养殖靠天"局面,养殖产量和效益仍然不稳定,特别是南美白对虾大棚第二茬养殖产量和效益不够理想。为了推进宁波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进步,提高池塘的设施化水平,减少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影响,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有效配置有限的池塘资源,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农户收益,我们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第二茬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19.
杭俊明  洪军 《水产养殖》2010,31(12):29-31
<正>2010年南通正大南美白对虾苗场正式启用,使用南通正大南美白对虾苗场的虾苗的养殖户通过大棚一年二至三茬白对虾养殖模式的养殖获得成功,现将养殖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浙江省兴起了一种新型设施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利用塑料大棚太阳能保温,在每年4-11月份进行养殖,可实现南美白对虾二茬养殖,甚至三茬养殖,避开了集中起捕时间,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南美白对虾钢梁大棚养殖池塘建设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水产养殖从业者参考。一、中央排污养殖池养殖池的面积约0.13公顷,一般呈长方形,长宽比约2∶1,池壁坡度为1∶(0.75~1),池壁四角呈弧形。池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