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生猪饲养各阶段中,保育期是育肥的基础。保育期应激因素多,若疏于管理,后期的育肥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为此,本文介绍了仔猪保育阶段可能出现的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并从环境控制与管理、疾病预防与管理、日常饲养与管理等方面简述了保育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以期为养猪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保育猪是仔猪断奶后进入育肥期前的过渡阶段的猪,生长发育快,但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疾病,需进行科学管理.保育猪断奶要进行逐渐过渡,猪场做好保育前的准备工作,预防合群后的打斗应激,加强疾病的防控,注重营养供给等,只有对保育阶段的猪进行科学管理,进入育肥阶段后才能充分发挥生产性能,养殖场才能良好运营.  相似文献   

3.
保育阶段的仔猪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做好生猪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保育猪的健康水平,为生猪后续的生长育肥带来益处。本文对生猪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进行了介绍,旨在为保育猪的科学饲养以及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发酵床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育猪是指刚断奶仔猪到进入育肥前的过渡阶段。该阶段的仔猪疾病的抵抗力较弱,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因此,保育期一定要为仔猪提供一个清洁、干燥、温暖、空气新鲜的生长适宜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在养猪过程中,特别是在保育猪阶段和育肥猪阶段,呼吸道疾病对猪的影响非常严重。此类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和因素引起,给猪场的疾病防治造成了很多不便,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猪的呼吸道疾病是每个养猪场,特别是集约化养猪场都要面临的问题。猪呼吸道疾病通常会导致怀孕母猪后期出现严重的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而且保育阶段仔猪呼吸道问题也会日益严重。通常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时间主要在仔猪刚断奶的第1星期、保育结束时、转到生长育肥舍的3-4星期以及18周龄左右。因为保育猪经历了断奶应激、换料应  相似文献   

7.
宋向阳 《猪业科学》2013,(4):134-135
在规模化猪场, 保育阶段作为连接产房与育成(或育肥)的重要纽带, 是仔猪抵抗力最低的阶段。该阶段仔猪经过断奶、转群以及高密度饲养的应激反应, 仔猪的抵抗力明显降低;而且, 仔猪断奶前后的母源抗体逐步下降, 自身的免疫保护功能又尚未发育完善, 这些特点造成保育仔猪容易感染各种疾病。鉴于此, 笔者结合多年在规模化猪场的实践经验, 浅谈保育仔猪的疾病特点及控制技术, 借以与养猪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保育猪的保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宝晓 《养猪》2005,(2):48-49
仔猪断奶进入保育阶段遭遇诸多应激反应,消化酶活性下降、消化不良,更加其体内大部分疾病的母源抗体水平降低或消失,因此在断奶混群过程中某些由母体传播来的病原就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导致保育猪生长缓慢、死淘率增加。而保育猪的生长性能对生长育肥阶段的影响很大,因而做好保育猪的保健管理对于猪场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生猪饲养的保育阶段通常是指乳猪从断奶到70日龄,此阶段,仔猪将从依赖母猪吃奶到完全独立采食饲料。仔猪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将逐渐发育成熟。同时,在此阶段,仔猪将面临转群、采食方式转变、疫苗注射等多种应急,如果管理的好,其后期育肥就比较顺利,死亡率和料肉比都将降低。如何才能做好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笔者将从环境控制、饲养、疾病预防、疫苗注射等4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保育仔猪只要是仔猪从断奶只有到生长育肥阶段饲养的仔猪.在保育阶段的仔猪,不管是生理机能亦或是免疫水平都不完善,仔猪从哺育发展到保育,饲养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呼吸道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本文根据保育仔猪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希望能够减少保育仔猪呼吸道疾病出现的可能性,更好的保障仔猪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保育猪是指断奶后到育肥前这一阶段的仔猪,这一阶段的仔猪经历了断奶,受到较大的应激,并且还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要尽可能的考虑全面的养殖要素,以确保保育工作顺利的进行,从而提高保育猪存活率,为育肥阶段提供更多优质的猪源。  相似文献   

12.
保育猪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保育猪的健康水平和增重率对今后的育肥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保育猪经历了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包括环境、管理、饲料等多种应激,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掉膘严重、体质虚弱、发病率高、易形成僵猪,甚至是发生死亡等,因此,要想提高保育猪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为育肥阶段提供优质的仔猪需要对保育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保育猪俗称断奶仔猪,保育阶段就是指仔猪3~4周龄断奶后独立生活至开始育肥的阶段。保育阶段仔猪母源抗体迅速衰减,仔猪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仔猪生长发育快、对疾病的易感性高,再加上断奶应激以及转群后生长环境、饲料形态等多种因素的改变,都会对保育猪的生长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生猪养殖管理中,保育猪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育阶段仔猪的好坏是规模化养猪场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准确把握此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是养猪迈向成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在生猪的生长过程中,仔猪保育阶段是指仔猪断奶后到育肥前的阶段,这个阶段中的仔猪也被称为断奶仔猪。仔猪断奶后会进入成长应激阶段,固态饲料是其主要的营养来源,由于没有母乳的呵护,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妥善的管理,就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而环境温度的变化同样会使保育阶段的仔猪感染各类疾病,严重影响仔猪的身体健康。本文将对仔猪保育阶段饲养技术与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做好仔猪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姜超 《中国畜牧业》2023,(6):101-102
<正>生猪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我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为保证猪病防控有效性,需要科学把握生猪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特点。生猪繁育过程中大致可分成哺乳期、保育期和生长育肥期3个阶段。哺乳期为仔猪出生至断乳阶段,一般为3~5周。保育期为仔猪断奶至保育结束这一阶段,通常为5周。育肥期为仔猪保育结束进入生长舍饲养,  相似文献   

16.
司怡  孙华 《兽医导刊》2020,(6):233-233
商品猪生产包括断奶、保育、育肥等环节。其中,保育阶段是商品猪生产的重点,规模场为进一步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和育成猪体重,充分发挥其内在生长潜能,提升保育水平是猪场增效不可或缺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生在猪保育和育肥阶段,以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猪呼吸道疾病,发病和流行日益严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经验将该病的防治过程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饲料对生猪养殖小区粪便产量及粪便污染物背景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连续3d收集保育猪、育肥猪和妊娠母猪的饲料和粪便,研究常规生产条件下各阶段饲料对生猪粪便产量和粪便污染物背景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头生猪的鲜粪平均收集量分别为:保育猪0.21~0.69kg/d、肥育猪0.51~1.64kg/d、妊娠母猪1.16~1.83kg/d;同一季节粪便的含水率、全氮、有机质、铜和锌浓度的变化趋势为:保育猪育肥猪妊娠母猪;全磷浓度的变化趋势是:保育猪育肥猪妊娠母猪。在常规生产条件下饲料营养和饲喂水平对粪便产量及粪便污染物含量有重要影响,饲料营养和饲喂水平是控制生猪清洁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总称,一般是由病毒、支原体、细菌、饲料管理及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群发性疾病,该病主要危害保育和生长育肥猪。如果发生于保育猪,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如果发生于生长育肥猪,病程较长、生长缓慢,造成饲料报酬、病淘率升高,推迟上市日龄等经济损失。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控制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控制人员的流动,发挥消毒设施的作用,防止场外病源的传入。加强正常工作的管理,产仔舍和保育舍在进猪之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用…  相似文献   

20.
在集约化猪场中多采用一次性断奶法,仔猪断奶后在分娩舍内原圈饲养3 ̄4d左右转入保育舍饲养,仔猪离开母体,由原来的吃奶水和饲料转变为单纯吃饲料,再加上转栏和强弱分群等因素的突然变化无疑给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的应激。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通常把断奶至60日龄左右仔猪的饲养阶段称为保育,仔猪保育的目的在于控制因为早期断奶给仔猪带来的强应激而造成的生长抑制和疾病发生等问题,帮助仔猪尽快提高生长速度,顺利进入育成育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