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测定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高寒地区越冬率及越冬前后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比较其越冬前后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各指标变化规律均是随着气温的下降而上升,进入深冬又下降,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各指标又有所回升;其中MDA含量与越冬率成反比,3种抗氧化酶活性与越冬率成正比。综合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公农1号的抗寒性最强,美国品种WL319 HQ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2.
低温下冬小麦水分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越冬期冬小麦水分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在田间自然越冬条件下,则定6个不同冬小麦品种分集节的电导率、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自由水、束缚水等生理指标及返青率,结果表明,返青率与电导率、自由水含量及自由水/束缚水成极显著负相关,与相对含水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组织含水量成显著负相关。相对含水量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更能反映出膜受损情况,更适合作为冬小麦抗寒的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材料进行杭寒性评价,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东农377、东农256为高杭寒品种(I级),东农373为杭寒品种(II级),东农608为中抗品种(l级),济麦22为低杭品种(W级)。  相似文献   

3.
寒地超级稻叶片衰老过程中SOD、POD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寒地超级稻品种及它们在生产上的常规对照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抽穗后叶片中保护性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各水稻品种的衰老,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上升然后再持续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则持续上升.各超级稻品种的保护性酶活性均高于常规稻品种,丙二醛(MDA)含量则较常规稻品种低,且超级稻品种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稻品种.表明超级稻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有利于延缓衰老,延长叶片的光合期,促进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耐冷性品种吉粳81和非耐冷性品种长白9为供试材料,通过不同的磷肥施用量,研究低温胁迫下磷营养对水稻质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2个水稻品种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通过对比常温对照发现,低温下适当增磷可明显提高2水稻品种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幅度,减缓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的下降幅度。研究还表明,低温增磷对提升非耐冷品种长白9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效果更明显。因此,通过体外增施磷肥可明显提高叶片质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寒性能力。  相似文献   

5.
甜菜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抗旱性不同的甜菜品种HI0466和KWS9454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研究了甜菜抗氧化系统生理指标对苗期不同程度水分亏缺的响应机制及其与甜菜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持续水分胁迫下甜菜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含量基本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逐步降低。由于抗旱甜菜品种在水分胁迫下各生理指标具有增幅大或降幅较小的特征,因此在胁迫加重时抗旱甜菜品种可维持较高的SOD、POD、CAT活性及Car、AsA含量,以降低膜质过氧化程度,使得其丙二醛(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在品种间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SOD、POD活性,MDA、AsA含量均可作为甜菜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有效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赤霉病抗性小麦品种对赤霉菌粗毒素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的差异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用赤霉菌粗毒素处理赤霉病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的幼苗,在0.5~4天内测定各品种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增率。结果表明,处理后感病品种幼苗的MDA含量增率高于抗病品种和中抗品种。各品种幼苗的SOD活性先增加后下降,抗性强的品种SOD活性的增率大,活性下降慢;抗性较弱的品种SOD活性的增率小,活性下降快。各小麦品种幼苗叶片的POD活性增率在1~4天内均呈升高趋势,抗性强的品种POD活性的增率小,抗性弱的品种POD活性的增率大。对MDA含量增率、SOD及POD活性增率的第2天测定值和第2~4天测定均值作方差分析表明,三种不同抗性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木薯品种生长后期衰老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5个木薯品种生长后期,叶片过氧化物酶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AD)含量随叶片衰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0月份木薯膨大期各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略有不同,11月份随着木薯不断成熟各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木薯的不断衰老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在木薯膨大期呈上升趋势并随着木薯的成熟逐渐下降。各衰老指标综合比较,5个品种抗衰老能力次序为:GR891>巴西种>SC124 >南洋红>GR911。  相似文献   

8.
白粉病菌对不同甜瓜品种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346-2353
为研究甜瓜白粉病菌对不同甜瓜品种生理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高抗甜瓜白粉病品种‘16-6’、中抗甜瓜白粉病品种‘04-38’和高感甜瓜白粉病品种‘15B-42’幼苗为材料,测定病原菌接种1、3、5、7、9 d后甜瓜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防御性功能酶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叶绿素以及光合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白粉病菌后,除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3个甜瓜品种幼苗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多酚氧化酶(PPO)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5个防御性酶的活性以及MD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整体升高幅度表现为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3个甜瓜品种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胞间CO_2浓度(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Ci)、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io Tr)和气孔限制值(stomatal limitation value,Ls) 5个光合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抗病甜瓜品种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9.
PEG-6000引发对老化大豆种子膜透性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大豆品种黑珍珠、晋豆19和晋大74种子为试材,在高温((48±1)℃)、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条件下对种子进行老化处理,再分别用10%,20%和30%的PEG-6000进行引发,然后测定各处理种子的膜透性及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3个大豆品种种子浸泡24 h时的相对电导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随后又下降上升的趋势;种子MDA含量逐渐上升;种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缓慢下降后缓慢升高再快速下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缓慢升高后快速下降的趋势。3个品种种子用不同浓度PEG-6000引发后,种子膜透性和MDA含量相对降低,保护酶活性提高,增强了种子抗性;尤其用20%和30%的PEG-6000引发后,当老化程度不是很严重时,可有效提高大豆种子的抗老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选用抗旱性不同的两个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强)和掖单13(抗旱性弱)为材料,探讨外源亚精胺(Spd)缓解渗透胁迫对玉米胚芽鞘的氧化伤害机理。结果如下:渗透胁迫下,掖单13的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农大108,而农大108的Spd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活性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掖单13;Spd浸种,掖单13胚芽鞘中Spd的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而其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幅度显著下降,Spd浸种对农大108影响不大。这些结果表明,Spd浸种通过提高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玉米品种胚芽鞘中Spd含量,导致胚芽鞘细胞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下降和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从而缓解活性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小麦白粉病菌对小麦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揭示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白粉病菌的互作与抗性表现,以高抗小麦白粉病品种青春38、高感小麦白粉病品种龙麦33为实验材料,于小麦苗期采用白粉病强致病力生理小种E09感染小麦叶片,研究接菌后0、1 d、3 d、5 d、7 d、9 d时,小麦叶片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CAT、PAL活性及MDA含量高于感病品种,而SOD、PPO活性略低于感病品种。接菌后,5种防御酶活性及MDA含量均不同程度的升高,除SOD活性峰值及MDA含量升高幅度为龙麦33高于青春38外,其他4种防御酶活性增加幅度均为青春38高于龙麦33。接菌初期,5种防御酶活性均表现为龙麦33的升高较慢或滞后于青春38,而MDA含量的增加则表现为龙麦33显著高于青春38。研究结果为探讨小麦白粉病菌与小麦的互作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红掌耐热机理和选择耐热育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以皇冠、阿瑞博、骄阳和粉冠军4个红掌盆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9℃高温对它们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比较其耐热性。分别测定胁迫不同时间后各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等10个生理指标,并分析各指标随胁迫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延长,4个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MDA)呈上升趋势,RWC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通过10个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以及胁迫48 h后指标值大小的综合分析,可初步认为,皇冠和阿瑞博的耐热性较强,而骄阳和粉冠军的耐热性较差,与实际生产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品种间生理生化反应差异,以揭示马铃薯苗期杭旱性机制。结果表明,7个马铃薯品种苗期轻度(相对含水量50%~60%)、重度(30%~40%)干旱胁迫与正常供水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增加了一13.67%~76.89%和一10.83%~120.09%;丙二醛( MDA)含量分别增加了一5.76%~19.O5%和-10.28%~44.79%;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一21.23%~547.70%和140.00%~1187.39%;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一63.91%~184.97%和一50.92%~126.26%。通过聚类分析可见,杭旱性强的品种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呈上升趋势。生产上杭旱性较强的马铃薯品种(坝薯10号、冀张薯8号)SOD活性、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根系活力较高,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变幅较小,表现出综合杭旱性的特征。杭旱性弱的品种在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系统和根系活力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杭旱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不同熟性马铃薯各生育时期功能叶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熟性马铃薯各生育时期功能叶几种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为早熟马铃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马铃薯早熟品种‘东农303’和中晚熟品种‘延薯4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马铃薯功能叶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三种酶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马铃薯功能叶的SOD活性在整个生育时期始终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在苗期最高,然后急剧下降,在块茎形成期略有上升;CAT活性在苗期最高,之后下降,在花期和块茎形成期间变化微弱;POD活性在现蕾期达到最高,之后下降,块茎形成期活性最低。‘东农303’的SOD、CAT及POD的酶活性在全生育期中都高于‘延薯4号’,说明尽管早熟品种生育时期较短,但其功能叶的生理生化功能仍很旺盛。  相似文献   

15.
临界低温弱光对黄瓜光合特性及其酶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连续4d单一临界低温15℃/8℃(昼/夜)和临界低温弱光下对黄瓜的光合性状及其酶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单一临界低温下黄瓜各品种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额(yield)、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而在临界低温弱光下,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额上升后又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速度变慢,反映碳同化酶活性的M峰值减弱,RuBp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后又有回升,处理过程中电解质渗漏率降低。处理4d时黄瓜光饱和点显著降低。温度-光合速率曲线变化表明,黄瓜的光合适温发生偏移,表现出低温适应性,品种间以新泰密刺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温性。  相似文献   

16.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伊丽莎白和蜜世界厚皮甜瓜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叶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了在叶片展开至衰亡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变化。结果表明,在叶龄7~21 d,SOD活性不断升高,之后短时下降,在叶龄28~35 d(伊丽莎白;蜜世界延续到42 d),酶活性迅速升高,随后急剧下降。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伊丽莎白、蜜世界CAT活性上升分别从7 d叶龄持续到21 d和28 d,之后不断降低;而POD活性上升则分别持续到49 d和56 d叶龄,随后大幅下降;MDA含量与POD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在叶片衰老期间,中晚熟品种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早熟品种,而POD活性和MDA含量则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水稻结实期一些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贺正  马均  李旭毅  李艳  张荣萍  汪仁全 《作物学报》2006,32(12):1892-1897
选用抗旱性不同的3个杂交水稻品种,在干旱棚内分别在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结实期丙二醛(MDA)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渗透调节物质及保护性酶活性等生理性状变化。结果表明,结实期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和时间延长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抗旱性弱的品种膜脂过氧化更为严重;剑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抗旱性弱的品种比抗旱性强的品种降速快、幅度大。抽穗后0~14 d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内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酶活性升高,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加或升高的幅度大。抽穗14 d后叶片内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下降,SOD、CAT和POD酶活性降低。试验表明,水稻叶片MDA含量、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幅度与品种的抗旱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对黄萎病不同抗性棉花品种在接菌前后酶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与棉株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酚类物质 (主要为二元酚 )含量密切相关。不同抗感黄萎病棉花品种接种病原菌后 ,4个指标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并于接种后 3~ 5d内出现峰值 ,峰值高低与抗性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油菜根颈直径与抗寒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本试验以4个白菜型冬油菜作为试验材料,对越冬后的白菜型冬油菜进行根颈直径、越冬率、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的测定。结果表明,根颈直径与越冬率、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并且陇油7号×天油2号的根颈直径、越冬率、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天油2号×陇油7号,说明母本抗寒性的强弱对杂交后代的抗寒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颈直径与油菜抗寒性间是密切相关的,即抗寒性越强的油菜品种,其根颈直径越大,且可将根颈直径作为鉴定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强弱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赤霉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苗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赤霉病抗性小麦品种对赤霉菌粗毒素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的差异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用赤霉菌粗毒素处理赤霉病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的幼苗,在0.5~4天内测定各品种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增率。结果表明,处理后感病品种幼苗的MDA含量增率高于抗病品种和中抗品种。各品种幼苗的SOD活性先增加后下降,抗性强的品种SOD活性的增率大,活性下降慢;抗性较弱的品种SOD活性的增率小,活性下降快。各小麦品种幼苗叶片的POD活性增率在1~4天内均呈升高趋势,抗性强的品种POD活性的增率小,抗性弱的品种POD活性的增率大。对MDA含量增率、SOD及POD活性增率的第2天测定值和第2~4天测定均值作方差分析表明,三种不同抗性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