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玉米螟食性杂,除为害玉米外,还为害高粱、粟子、棉花、麻类、甘蔗、甜菜、向日葵、番茄、茄子等多种作物,但未见报道为害辣椒。1999年6月18日笔者在农贸市场购得杂交辣椒500g计21个,其中有3个虫蛀椒,剥出3条鳞翅目幼虫,经扩大镜仔细观察,确认为当地第二代四龄的玉米螟幼虫。6月22日到这批青椒的原产地罗桥村作进一步田间调查,在1片2800m2的辣椒地里,选择50个果实已现半透明虫蛀状青椒,剥查出幼虫37头,其中玉米螟29头,占78.4%,棉铃虫7头,占18.9%,烟青虫1头,占2.7%,进一步证…  相似文献   

2.
玉米螟(OstrinidfurnacatisGuenee)是鳞翅螟蛾科蛀食性害虫,其发生特点分布广、危害重、食性杂。除危害玉米外,还危害高粱、粟子、棉花、麻类、甘蔗、甜菜、向日葵、西红柿、茄子等旱粮、纤维、糖料、油料、蔬菜多种作物,但无危害辣椒的报道。 1  相似文献   

3.
修水县12月中旬发现稻飞虱活动修水县位于赣西北边陲山区,地处东经113°56'~114°56',北纬28°41'~29°22',1月份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4~-8℃,再生稻、落谷自生苗均不能安全越冬。稻飞虱是一种无滞育、不耐寒、远距离迁飞...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湖南省为害辣椒的实蝇种类,我们对辣椒的虫果进行了调查。2021年9月,我们在湖南省长沙市采到虫害辣椒,待幼虫化蛹并羽化出成虫后,对其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确定本次采到的5头幼虫均为辣椒实蝇[Bactrocera latifrons (Hendel)]。这是辣椒实蝇在湖南省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5.
网目拟步甲(Opatrum subaratum Faldermann)俗称网目砂潜.据报道,它曾是林业上苗圃地的重要害虫,为害小辣椒在本地从未发现过. 2001年5月份方城县小辣椒发生严重为害.据5月10日至6月20日调查,幼虫有群居习性,爬行速度快(与金针虫截然不同),平均每株小辣椒5~25头,最多1株周围45头,平均每667 m2有虫2万~10万头,田间可见大片小苗被啃而被风刮倒,全县发生面积11 8 hm2.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 mm,体黑色,一般体附有土,头较扁,前胸发达,前缘呈半月形,上生细砂点刻,鞘翅上点刻多,并有几条纵隆起线;幼虫(又称伪金针虫)体细长,约20 mm,灰黄色,胸足3对,第一对比其他2对粗大.腹末端前部稍突起成一横沟. 为害特点:小辣椒定植后,幼虫围绕表土层中根部啃食一圈,使植株遇风即倒,成为小辣椒地块的主要地下害虫. 该虫在田间的分布,据28块田调查,主要分布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枯草落叶中,占85%以上. 进入6月中旬以后,该虫逐渐化蛹羽化.据试验,多种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而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用人工合成的玉米螟性信息素诱杀玉米螟成虫,减少田间雌蛾受精率,可达到减轻玉米螟为害的目的。 1990年在我县玉米集中产区的河川区大面积(46700亩),应用信息素防治玉米螟,取得了好的效果。性信息素诱芯由张家口地区农专提供。诱芯设置在麦田、长势好的菜田、玉米间作蒜田,每亩设诱芯盆1个,盆面高出作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微孢子虫Nosema pyrausta是一种寄生于玉米螟的专化性原生动物,对玉米螟种群数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前,美国、西德对其研究较多,但都处于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阶段。在国内,向锦增曾对我国重点地区玉米螟的自然寄生情况及室内对繁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我们于1979年开始此项研究工作。几年来,初步弄清了微孢子虫在河北省的自然分布,摸索出室内繁育的方法,总结了使用的技术关键。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聶起炳 《植物保护》1964,2(6):270-270
山东烟台专区花生产地,近几年来,发现玉米螟发生为害。1957年8月13日我们在文登县大水泊村调查花生病虫害时,首次发现玉米螟幼虫蛀茎为害;1959年8月中旬在烟台市郊福山镇公社大沙埠、房家(田仝)等两个大队调查,发现花生复叶反面有玉米螟卵块,调查结果见表1、2。 据初步观察,卵孵化后,幼虫爬行至花生顶端,潜伏到未展开的嫩复叶里取食叶肉,剩下成长圆形的白色表皮;幼虫2龄时,便开始向下转移至主茎中部与侧枝交杈处蛀孔,钻入其内为害。被害部位,极易被风吹折,并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由于春玉米播种面积大量减少,玉米螟为害寄主范围有所扩大。据调查,玉米螟不仅为害棉花、红蔴等,1989年还发现一代玉米螟为害甘蓝。定点系统调查,百株累计落卵140块。卵多数产在甘蓝株中、下部叶片背面。产卵时间与玉米田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12.
邓林地区地处鄂北岗地丘陵地带 ,1991年引种杂交高粱 ,1993年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为本地区主要秋季粮食作物。 1995~ 1998年玉米螟在杂交高粱上大发生 ,单穗虫量达 15头以上 ,一般减产30 % ,严重的高达 6 0 %以上。1993年以前 ,玉米螟在邓林地区一年发生 2代 ,第 1代幼虫危害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赤眼蜂防治云南亚洲玉米螟的田间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云南省玉米上的主要害虫,在德宏州盈江县勐弄乡勐典村和苏典乡勐嘎村开展了释放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防治亚洲玉米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显著,平均校正寄生率分别为74.27%和76.30%,被害株减退率分别为62.28%和66.50%,百秆活虫减退率71.76%和76.74%,虫孔减退率分别为63.83%和75.24%,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5.96%和72.82%;总平均挽回产量损失率7.79%,平均每公顷挽回经济损失420.06元,投入产出比1:1.47。  相似文献   

14.
1997年9月中旬,在兴安县界首镇金沙冲小流域,有4hm2多生姜发生玉米螟为害而造成的枯心,枯心率高达73%,此时正值姜块膨大期,对产量影响很大。  经田间调查,玉米螟虫口密度较大,每666.7m2有幼虫8000头,且各龄幼虫及蛹均同时存在,以4~5龄幼虫占绝大多数,还在转株为害。  该姜田四周是桔田和稻田,7月中下旬,早稻收割时正值生姜生长茂盛嫩绿,每丛分蘖苗平均15株,茎杆粗壮,叶鞘包裹茎杆疏松,食料丰富,害虫羽化后集中于小面积姜田产卵。  该虫的防治,抓住卵块孵化盛末期,每666.7m2用18%杀虫双200ml,兑水60Kg喷雾,或用20%三唑磷、10%安绿宝1…  相似文献   

15.
棉田玉米螟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军 《植物医生》1998,11(5):34-35
江苏沿江,沿海旱粮棉区,自七十年代起,玉米与棉花间作,使得玉米田虫源,大量转移棉田,完成二、三代。为了控制棉田玉米螟的危害,减少化学防治,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已经就棉田玉米螟生物防治进行了研究。我国自50年代开展生物防治研究以来,通过人工繁殖赤眼蜂...  相似文献   

16.
修水县桑树惨遭斜纹夜蛾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水县桑树惨遭斜纹夜蛾为害地处赣西北边陲、湘鄂赣三省交会点的修水县,近年来蚕桑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现有桑园6667公顷(10万亩),且进入盛产期,是江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县。1995年8月上旬,立秋前后,盛暑未消,天气闷热,伴有阵雨。...  相似文献   

17.
桑橙瘿蚊DiplosismoriYokoyama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山东等省,我省至今未见报道。1990年前后,修水县偶见个别桑株受害,为我省首次发现。笔者于1993年6月7日赴现场调查,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发生为害概况1993年修水县桑橙瘿蚊大发生,我们目睹了桑园受害状况,多数杂交桑园受害株率近100%。在征村乡夏代后的桑园调查,桑株桑芽长b~刀m,芽被害率达ZO%以上。据修水县反映,全县发生面积达5万余亩,占桑园总面积50%,桑园桑株被害率高的达明.5%,一般56.3%,低的18.9%。尤以山口,太阳升,清水岩,山岭和征村等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深圳特区甜玉米产区日趋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笔者在深圳龙岗生态示范农场甜玉米地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的应用技术,分析了玉米螟赤眼蜂释放量、释放次数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6e控制作用的关系,提出了最件释放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 (OstrinianubilalisHubner)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食性极杂 ,国内现确认的寄主植物约 2 5种 ,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泰安市在 80年代前未发现玉米螟危害生姜 ,90年代以来 ,该虫逐渐成为生姜上的主要害虫 ,常年发生面积 10 0 0 0hm2 以  相似文献   

20.
两种玉米螟微粒子虫对玉米螟致病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