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野蚕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野蚕(Bombyx mandarina Leech)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市大量发生,危害严重。为了弄清它在本地的消长规律,准确测报,指导防治,控制其危害,我市测报站于1991年至1993年对野蚕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一、野蚕的生物学特性 1.野蚕的年生活史  相似文献   

2.
野蚕黑卵蜂的生物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梁细弟  胡萃 《蚕业科学》1989,15(2):95-99
野蚕照卵蜂是野蚕(Bombyx mandarina Moore)的主要卵寄生蜂,自然寄生率较高。在杭州,主要以一龄幼虫于越冬野蚕卵内过冬,一般4月底5月初开始羽出;在田间养虫室内,一年发生10代。25℃下,一世代的平均历期为18.56天,其中卵期约30小时,一龄幼虫期约2天,二龄幼虫期约3天,预蛹期约1天,蛹期10—13天。25℃下喂20%蔗糖液,雌蜂平均寿命45.37天,雄蜂43.21天。供蔗糖液,以家蚕卵为寄主,25℃下雄蜂平均产卵期20.39天,寄生卵粒51.27粒,产子蜂62.47头,于蜂雌性比平均82.10%。在4℃、76%R.H.下,幼期各虫态具一定的耐冷藏能力,尤以卵期为强。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认为该蜂在野蚕生物防治上很有利用前途。  相似文献   

3.
野蚕年发生代数及各虫态历期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蚕年发生代数及各虫态历期的观察沈荣武,尹益寿,吴德龙,魏洪义,占根祥(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330045)野蚕在我省的年发生代数,目前尚未见有系统研究和报道。鉴于野蚕越冬卵孵化期延续达3个月之久,自5月下旬起,野外各虫志同时并存,世代重叠,年发生代数难...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太湖南岸湖州、嘉兴两市的野桑蚕年发生三代。并对各代的卵、幼虫、蛹、成虫发生的始、盛、末期进行了研究。野桑蚕产越冬卵时间越早,其越冬期越长,越冬期为164~277天。同一天产的越冬卵块,翌年卵孵历期为9~27天。雌雄性比:第一代雌比雄多(♀54.84:♀45.16),第二、三代雌比雄少(♀44.44:♀55.56)。野桑蚕和家蚕同时孵化、同条件下饲养,全龄期同为23天。在闷热、多湿条件下,发现野桑蚕仅三眠即营茧。羽化以白天居多,占83%,桑园羽化率为88.94%;一、二代卵产于叶、条上,散产;第三代卵产于桑拳下,呈块状。每条雌野桑蚕平均产卵235.36粒。野桑蚕天敌计有7种以上,5月底前,越冬卵早孵的幼虫(占7.98%),随桑园夏伐,95%以上幼虫被携出桑园淘汰。野桑蚕年三代发生盛期,年度间变异不大,前、后仅2~3天之差,只须掌握3~7年资料,可以确定当年为害盛期,届时发报,简便准确。防治野桑蚕应以第一代为重点,第二代可在蚕期间隙药治,每年9、10月结合采叶,摘茧灭蛹,减少越冬卵量。  相似文献   

5.
桑蛀虫为钻蛀性害虫,一年一代,以幼虫在桑树拳部及枝条的坑道内越冬。6月底7月初为成虫羽化和产卵高峰,其中63%左右的卵产于离拳部21~40cm处的嫩叶背面。7月上中旬为幼虫孵化高峰,孵化后的幼虫从叶柄基部蛀入枝条。据调查桑蛀虫在钻蛀过程中的自然死亡率较高。同时还发现桑蛀虫为害枝也是桑象虫寄生和越冬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天蚕为母本,以美洲野蚕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后代的形态特征、部分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远缘杂交后代的形态特征似天蚕,交配性能、产卵性能、茧丝工艺性状等好于天蚕.并在远缘杂交后代中选留了以卵滞育的二化性材料,证明了创造新的野蚕育种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分布在辽宁省的11种野蚕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几年在辽宁省各地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辽宁省分布的野蚕资源除柞蚕以外,还有天蚕、栗蚕、樗蚕、透目大蚕、柳蚕、樟蚕、蓖麻蚕、合目大蚕、胡桃大蚕、曲线透目大蚕、丁目大蚕等11种野蚕,这11种野蚕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的泌丝昆虫。概述11种野蚕在辽宁省的分布、取食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现状,为野蚕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8.
1 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属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株高 60~1 0 0cm ,年可刈割 3~ 4次 ,亩产鲜草 5 0 0 0kg ,营养丰富 ,有“牧草王”之称。适宜各种畜禽饲料。紫花苜蓿喜温暖 ,半湿润到半干旱的气候。抗寒、抗旱能力都很强 ,能耐冬季 - 30℃的严寒 ,但气温超过35℃时生长停滞。对土壤要求不严 ,除重盐碱地、低洼内涝地和重粘土地外都可以种植。紫花苜蓿一年四季均可播种 ,但以早秋播种为最好。播种方法可条播也可撒播。条播行距 2 0~ 30cm ,播种量每亩 0 1~ 1kg。苜蓿的最佳刈割期为 1 /1 0开花阶段。这时苜蓿的干物质含量为 2 5 %…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从沙市农场和湖北农学院周围某农户中采集到乳样。进行乳酸菌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测试的菌株基本符合相应属种的形态染色特性和生化反应标准,同一种菌不同菌株的生化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糖发酵试验差异明显。通过实验发现有些菌株产酸凝乳、产香味等性能良好,属于中温菌,适于做乳制品发酵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引进到邛崃地区的波尔山羊生理指标测定、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饲养管理技术评价,结果表明,波尔山羊适应邛崃地区的生态条件,波尔山羊具有山羊生物学特性的共同性,但也有其特性。  相似文献   

11.
黄叶虫和桑叶虫的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根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山西地区褐土胶质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波  赵艳  樊俊华 《草原与草坪》2010,30(4):89-92,96
从山西地区褐土中筛选出6株胶质芽孢杆菌,以辽宁菌种保藏中心提供的胶质芽孢杆菌(编号K0)为参照菌株,对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耐盐性、耐酸碱性、温度敏感性等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圆形芽孢和丰厚的荚膜,菌落透明隆起,粘性强;过氧化氢酶试验呈阳性,能水解淀粉,VP阴性,不产生吲跺。K5、K0在3%NaCl浓度的培养基上能生长;在25~30℃供试胶质芽孢杆菌均能良好生长。研究可为高效胶质芽孢杆菌菌株材料的获得以及研制生物钾肥提供实践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苜蓿因营养丰富、产量高,是饲喂畜禽的优质牧草,要想达到产量高、品质优的种植目的,需要了解苜蓿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对环境温度、水分、土壤等种植条件的要求,再加上科学种植技术,关键是要做好各环节的工作,包括科学选种、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水肥的管理工作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等.  相似文献   

15.
桑白毛虫在重庆市一年发生2代,越冬后的蛹在5月中旬进入羽化期.第1代桑白毛虫各虫态历期:卵期3.9天,幼虫期21.2天(25.99℃),蛹期61.5天,成虫寿命5~7天;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每头幼虫全龄食桑量9234.73mg,经6个龄期而化蛹;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每雌平均产卵量447粒,雌:雄=1:1.48.第2代桑白毛虫幼虫发生期从8月下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盛期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幼虫全龄经过46.22天(17.48℃),幼虫食桑量与第1代相近似,化蛹期集中在气温较低(15℃~16℃)的11月份.  相似文献   

16.
五节芒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节芒为禾本科芒属植物,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饲草和水土保持植物。本文系统论述了五节芒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物学特性及耐寒、抗旱等生态学特性。五节芒能用种子繁殖,但结实率仅8%,实生苗生长缓慢,分蘖和再生力较强,适度刈割可提高生产力。能耐—23℃~—29℃短时低温和41.5℃短期高温。  相似文献   

17.
鹰嘴豆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万林 《中国草地》1991,(1):35-40,30
  相似文献   

18.
桑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桑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钱祥明,洪志英,王卫明,管小康(吴江市蚕桑指导站)(吴江市多管局)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俗名青虫、油虫、卷叶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江苏省秋期危害桑叶的主要害虫。1991-1993年吴江市开展对桑螟的...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马奶酒样品中分离到酵母菌10株。按照酵母菌鉴定的有关要求对其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得菌株中有8株属于酵母菌属。其中小椭圆酵母菌5株,意大利酵母菌1株,罗氏酵母菌1株.斯氏酵母菌1株。另外2株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部分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河南省不同发病鸡群中采取典型鸡大肠杆菌病痛料,分离鉴定出8株鸡大肠杆茵。8株分离茵对雏鸡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其中以兰考株和南阳株致病力最强,可使接种雏鸡100%发病死亡,其次是西华株和登封株,致死率均达7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8个茵株均对氟苯尼考、头孢噻呋、头孢曲松、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氯霉素高度敏感;大多数茵株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链霉素严重耐药。O因子血清凝集试验结果表明:8个茵株的血清型,大多数为O78,占75%,少数为O119占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