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引起猪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阐述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概括了病毒的检测方法,并对近年来流行病学及疫苗的研发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是猪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病毒,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在TGEV的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本文就来对TGEV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PCV)是单链环状DNA病毒。它是近年来阻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因而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猪圆环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主要编码的蛋白质及其功能,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Vero细胞上培养成功后,病毒全基因组的序列和分子结构特征,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技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的机理,疫苗和病毒的细胞受体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与其他冠状病毒相比,猪流行腹泻病毒的研究还比较滞后,许多研究还没有开展或不够深入,为了能加快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研究进程,对其最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勤 《畜牧与兽医》2002,34(10):42-44
猪伪狂犬病是猪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对伪狂犬病病毒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着重对毒力基因gE基因的特性 ,基因的结构特点 ,在基因工程疫苗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根除计划中的作用做了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porc ine c ircov irus,PCV)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作者对猪圆环病毒的基因组、功能基因、功能蛋白、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方法、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综述,为圆环病毒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猪日本脑炎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脑炎病毒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虫媒病毒。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猪日本脑炎病毒的毒力与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并着重阐述了猪日本脑炎病毒的致病机理,为今后探索对本病的新型预防与治疗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PPV最早是从培养细胞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一种小DNA病毒。研究表明,PPV不仅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而且能够引起多种猪病。随着对猪细小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在猪细小病毒病原学、诊断与防制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9.
猪生殖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生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是由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诱发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引起母猪流产、死胎、繁殖障碍和仔猪以及生长猪的呼吸道症状.本病自1987年在美国首次爆发后,现以在世界各养猪国家广泛存在.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PRRSV自发现以来,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飞速发展,本文就病原特性、基因组结构与表达、病毒蛋白、病毒变异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面对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猪伪狂犬病gE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的伪狂病是猪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深入,对伪狂犬病病毒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着重对毒力基因gE基因的特性,基因的结构特点,在基因工程疫苗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根除计划中的作用作了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病原。本文对其流行病学、理化特性、致病机理、诊断方法及分子生物学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对吉林省2015-2017年的484份血清样品进行PCV3检测,将PCV3检测阳性的样品进行ORF2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和Mega 6.06对ORF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2015-2017年PCV3样品总感染率和猪场感染率分别为28.1%(136/484)和65.8%(25/3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4株PCV3 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3%~98.9%和97.7%~99.5%,4株PCV3 ORF2基因与国内外参考毒株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7%~99.7%和96.7%~1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CV3存在2个亚群:PCV3a和PCV3b。本试验分离的PCV3毒株分别位于2个亚群上,1株属于PCV3a亚群,3株属于PCV3b亚群。PCV3毒株Cap蛋白第24(A、V)和27位(R、K)氨基酸的不同可能与PCV3毒株的进化相关。本试验结果表明,PCV3在吉林省猪群和猪场中存在很高的感染率,PCV3毒株之间高度保守,本研究结果为PCV3的分子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猪圆环病毒2型细胞培养适应毒株的培育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从临床表现为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淋巴组织病料,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证实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采用无污染的猪肾细胞系(PK15)分离培养,并连续传代培育成一株细胞培养适应毒,命名为PCV2/LG株。分离毒株经细胞培养,于第25代后毒价显著升高,于第35代毒价可达10^5.6TCID 50/mL。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法(IPMA)、免疫电镜技术、分子克隆及核酸序列分析等鉴定表明,分离株感染细胞后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及细胞质中;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阳性细胞数可达50%以上;免疫电镜观察到与PCV2特异抗体结合形成的病毒免疫复合物呈实心小颗粒样粒子团,病毒粒子直径约为17nm;病毒抗原基因组由1768个核苷酸组成,与GenBank登录的8个PCV2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达96.2%以上。用2mL的病毒细胞培养物(10^5.6TCID 50/mL)接种30日龄PCV2抗体阴性仔猪3头,可引起典型PMWS临床症状。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的致病性、疫苗免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猪圆环病毒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分为PCV1和PCV2两型,其中PCV2与多种猪病有关,诊断技术显得非常重要。文章综述了PCV2的病理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诊断方法。目前已经建立了用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的PCV2产物建立的ELISA以及用PCV2单抗建立的ELISA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有竞争PCR、多重PCR、多重巢式PCR、基于TaqManT探针的荧光定量PCR以及先进行PCR再做RFLP区分PCV1和PCV2等方法;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有原位双杂交等,杂交时间可以缩短为2 h。同时检测PCV2和其它病原(如PRRS)的方法已经建立。常规病理学方法利于直观判断,对于病理变化不明显的病例需要用免疫组织化学确诊。血清学方法可以同时处理许多样品,利于大规模普查。PCR方法敏感,在病猪脏器内检测出的阳性率比较高,可以对个体精确诊断,但操作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原位杂交方法可以长久保存样品做回顾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致病机理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有两个基因型,分别为PCV1和PCV2。PCV2有致病性,它可以引发多种相关的疾病(PCVAD),如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该病毒主要通过攻击猪的淋巴细胞,产生免疫抑制,诱发细胞凋亡,还可以和其他病毒协同感染,大大增加了动物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文章对PCV2分子致病机理及引起的相关疾病和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2008~2011年中国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分子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本实验室共采集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江苏省和山西省共12个省(市、区)的健康猪群和发病猪群共452份样品,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测,并通过扩增、克隆和测序共获得31株PCV2 ORF2基因编码序列。结果显示,452份样品中,有354份样品检测为PCV2阳性,感染率高达78.3%。对31株ORF2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对结果表明,31株PCV2均为PCV2b基因型,其中有21株归类于PCV1A/1B基因亚群,而10株为PCV1C亚群;对31株PCV2 ORF2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PCV2基因亚型具有其特异的氨基酸变异位点,这对于临床上区别PCV2亚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基因水平上来说,自2008年以来中国以PCV 1A/1B亚群为主要流行致病株,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PCV 1C亚群毒株从无到有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将来可能在PCV2的流行毒株中占据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s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 is a member of the family Circoviridae, a recently established virus family composed of small, non-enveloped viruses, with a circular, single-stranded DNA genome. PCV2, which is found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domestic pig and probably the wild boar, has been recently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disease syndromes, which have been collectively named 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s (PCVD). 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 (PMWS), 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pathy syndrome (PDNS) and reproductive disorders are the most relevant ones. Among them, only PMWS is considered to have a severe impact on domestic swine production. PMWS mainly affects nursery and/or fattening pigs; wasting is considere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linical sign in this disease.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 is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lymphoid tissues and detection of a moderate to high amount of PCV2 in damaged tissues. Since PMWS is considered a multifactorial disease in which other factors in addition to PCV2 are needed in most cases to trigger the clinical disease,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have focu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factors involved in individual farms and the control or elimination of these triggers. PDNS, an immuno-complex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fibrino-necrotizing glomerulonephritis and systemic necrotizing vasculitis, has been linked to PCV2, but a definitive proof of this association is still lacking. PCV2-associated reproductive disease seems to occur very sporadically under field conditions, but i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late-term abortions and stillbirths, extensive fibrosing and/or necrotizing myocarditis in fetuses and the presence of moderate to high amounts of PCV2 in these les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that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n PCV2 and its associated diseases has been markedly expanded in the last 8 yea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f the most relevant aspects of PCV2 biology and PCVD.  相似文献   

18.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circovirustype2,PCV2)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之一,根据基因组大小可分为2个基因型:PCV2a和PCV2b。为更好地掌握PCV2a和PCV2b在我国猪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先前的鉴别PCR诊断方法(涉及到引物、PCR体系及程序)进行优化,并应用优化的鉴3qPCR方法对1184份PCV2阳性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V2a占30.5%(36/118),PCV2b占37.3%(44/118),共感染占32.2%(38/118),与常规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此外,对30份,瞄床送检组织和血清样品也有很高的检出率。部分鉴别PCR扩增的目的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扩增序列为PCV2a与PCV2b的特征序列。经本研究优化后的鉴别PCR方法易操作、特异性强、敏感性好,可广泛用于临床样品中PCV2a和PCV2b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流行病学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以PCV2a和PCV2b两种基因型为主,PCV2b亚型为当前流行基因型。现有商品化疫苗主要针对PCV2a型病毒,也可对PCV2b型病毒产生部分交叉保护,但不能显著控制PCV2b型病毒在猪群中的传播。除此之外,由于已有的商品化疫苗以传统疫苗为主,存在种毒增殖难、疫苗生产周期长等缺点。因此,研发PCV2b新型疫苗可能成为未来PCV2疫苗研制的主要方向。对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及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CV2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临床分离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为材料,利用PCR法扩增病毒基因组,将2个基因组顺式连接插入到质粒载体中构建感染性分子克隆。通过引物设计替换碱基,在病毒基因组内插入Sal 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作为遗传标记,经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获得带有遗传标记的新毒株。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免疫电镜、核酸序列分析表明,在病毒感染细胞中检出病毒特异抗原,其抗原性、病毒形态学及基因序列与亲本毒株一致。鉴于新病毒基因组内插入一个SalⅠ酶切住点,用PCR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可与野生型病毒相鉴别。新毒株经细胞连续传60代,体外培养增殖性能稳定,毒价可达10^6.6CID50/mL。取病毒培养物经静脉和滴鼻途径接种35日龄抗体阴性仔猪4头,接种后表现出体温升高、进行性消瘦、被毛粗糙及体表淋巴结肿胀症状,迫杀后多种脏器中均能检测到病毒抗原与核酸。研究表明,利用感染性分子克隆手段构建带有遗传标记的PCV2新毒株,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的致病性、疫苗免疫、分子诊断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