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9种低毒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高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吡虫啉、印楝素和绿僵菌对高龄若虫没有触杀活性,其余6种药剂的毒力大小依次是甲维盐>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鱼藤酮>三唑磷>敌百虫,建议使用甲维盐、阿维菌素、联苯菊酯和鱼藤酮进行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应急防治。  相似文献   

2.
悬铃木方翅网蝽风险分析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是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本文根据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国内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风险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为我国风险中度偏高的有害生物,对其要进行谨慎检疫监理。  相似文献   

3.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危害悬铃木的入侵害虫。在网室内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对悬铃木苗木落叶进度和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接虫密度对悬铃木苗木的落叶进度影响明显,高密度接虫和高密度危害能加快叶片脱落,且受害苗木叶片加速脱叶的关键期在9月下旬,但高密度接虫和高密度危害并未降低悬铃木苗木的生长高度和生长粗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观察,研究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取食、产卵、孵化、蜕皮等行为。结果表明,其取食时头部有上下抽插动作,每次平均取食时间为11.2min,若虫有群集取食习性。雌虫经过触探确定产卵位置,通常选择在叶背面的叶脉交叉处或叶脉两侧产卵。卵的孵化过程需10~20min,分为顶开卵盖、展开附肢、晃动身体和脱离卵壳4个步骤。各龄若虫蜕皮的过程基本相同,经过外骨骼溶解、蜕皮、外骨骼硬化后进入下一虫态。成虫会有很频繁的梳理行为,既有对触角和足的梳理,又有对腹部和口器的梳理,其中对触角的梳理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5.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以刺吸叶片汁液直接为害。自2009年入侵漯河以来,对该市悬铃木造成了重大危害。通过对漯河市区主干道上的悬铃木方翅网蝽进行调查,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并适时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分布、危害、生活史及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外来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已经严重危害了德州市的主要城镇绿化树种——法桐的生长,通过研究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德州市的主要生活习性,观察其对法桐的危害性状,探讨法桐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被列入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沧州地区是其适生区域,其主要寄主悬铃木属树种在沧州市广泛栽植,潜在危害性较大.该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进行了风险评估,其风险评估值R=1.56,在沧州地区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应在越冬代成虫始盛期,成虫为害高峰期和越冬期做好防治工...  相似文献   

9.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山西的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严重危害悬铃木等园林植物,被增列入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笔者通过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指标体系,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山西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值R=1.08.评价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山西省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最后,从加强检疫、加强对监测和预警技术的研究、加强疫区防治、加强检查与防护4方面提出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红椿和毛红椿是珍贵保护用材树种。红椿在我国零星分布,种群规模小,发展潜力巨大。本文从红椿和毛红椿的种苗繁育,营养特征与施肥技术、造林设计、用材和相关运用、化学和药理等方面综述红椿和毛红椿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利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几种低毒杀虫剂对蔗扁蛾的毒力及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低毒化学农药吡虫啉、仿生农药阿维菌素及生物农药BT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这3种杀虫剂均对蔗扁蛾的幼虫有一定的毒杀作用,但吡虫啉、阿维菌素在早期和中期的效果明显,而BT在后期的杀虫效果较明显.经过分析,吡虫啉最适的杀虫浓度为1∶700,阿维菌素及BT的最适浓度均为1∶1 500.防治效果最好的为阿维菌素,1 000倍时平均死亡率为96.95%,其次是吡虫啉,700倍时平均死亡率为65.25%,BT效果不理想,1 000倍时死亡率仅18.1%.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欧洲熊蜂,测定了5种设施常用药剂对欧洲熊蜂的毒力及残毒毒性,结果表明:噻虫嗪对欧洲熊蜂的半致死量LD50值为0.061μg/蜂,为高毒;氯虫苯甲酰胺对其半致死量LD50值为8.507μg/蜂,为中毒;藜芦碱、印楝素和苯醚甲环锉对其半致死量LD50值分别为69.936μg/蜂、109.141μg/蜂和336.094μg/蜂,均为低毒,其中苯醚甲环锉的毒性最低。残毒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植物源农药藜芦碱、印楝素对熊蜂没有残留毒性;杀菌剂苯醚甲环锉对其有轻微毒性;杀虫剂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对其毒害比较明显,其中噻虫嗪在喷药5d后仍有轻微毒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推荐的点滴法,用天王星与几种农药混合使用对桃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孙云沛的杀虫剂联合作用的分析方法,建立9个毒力回归线,计算了单剂及混剂各个配比的LD50和共毒系数,结果表明单剂中天王星、乐果、马拉硫磷的LDSO分别为2.74×10~(-4)μg/头、3.70×10~(-3)μg/头、5.86×10~(-3)μg/头,说明天王星的毒力分别是乐果的13.5倍,马拉硫磷的21.4倍。混合剂中天马1∶4、天马1∶2、天马1∶1、天乐1∶2、天乐1∶4、天乐1∶1的共毒系数分别是118.62、95.03、89.34、82.39、94.33、74.05,说明天乐1.1有拮抗作用,别的配比混合剂均具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转Bt单基因和转Bt CpTI双价基因杨树叶片饲喂杨小舟蛾,幼虫中肠酯酶的活力在饲喂初期显著升高,但在饲喂一定时间后受到抑制:转Bt单基因杨树在饲喂24 h开始受到抑制,48 h受到明显抑制,较对照下降了15.8%;而转双价基因杨树在饲喂12 h受到明显抑制,较对照下降了38.1%.转双价基因杨树对中肠酯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转Bt单基因杨树.转Bt单基因杨树对幼虫中肠羧酸酯酶的抑制能力不强,而转双价基因杨树对中肠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转Bt单基因杨树,饲喂12 h后活力开始受到抑制,饲喂24、36、48 h的活力分别较对照下降了33.4%、22.5%、29.6%,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杨树主要通过抑制幼虫中肠酯酶和羧酸酯酶这2种解毒酶活性而干扰昆虫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害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等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采用点滴法测定出6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等毒力指数,同时开展林间应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杀虫活性好,以3%高渗苯氧威乳油的杀虫活性最强,20%除虫脲悬浮剂的杀虫活性较弱;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和20%除虫脲悬浮剂LC50分别为1.962、4.573、4.691、4.827、5.051和5.106 mg/L;6种农药的无人机喷雾,药后5 d林间防治效果均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17.
十种农药防治光肩星天牛的药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种农药防治光肩星天牛的药效分析*梁成杰李国宏李广武高瑞桐关键词光肩星天牛快杀敌功夫灭扫利来福灵久效磷农药防治药效分析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是一种危害多种杨树(Populusspp.)的严重蛀干害虫...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就4.5%瓢甲敌乳油施用于葡萄日本双棘长蠹的效果进行了毒力测定,测试该药剂对日本双棘长蠹越冬成虫的驱避杀伤情况。结果表明:施药后前2d,日本双棘长蠹成虫对施药枝段产生了强烈的忌避反应,忌避率为100%;施药后3—5d,忌避作用有所减弱,但仍达82.00%以上;施药后7—10d,忌避率为56.41%-74.36%。同一质量浓度下3种施药方法对日本双棘长蠢成虫的触杀效果依次为喷施法〉涂刷法〉爬行法;3种施药方法均表明,质量浓度为1.25g/L和1.00g/L时药效较好,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0.83g/L和0.67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