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马铃薯贮藏还原糖含量与不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不同贮藏条件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变化规律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态环境下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马铃薯参试品种在西北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还原糖含量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试点间、品种间以及试点和品种的互作间都存在着极显著差异,6个品种平均还原糖含量为0.625%,鄂95P3-3最低,为0.458%,陇薯3号最高,为0.832%;7个地点平均还原糖含量为0.625%,宁夏固原最低,为0.433%,青海海南最高,为0.913%。鄂95P3-3和青97-1-38这两个品种的回归系数均<1,是稳定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还原糖及干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对 13个马铃薯品种的块茎在收获后定期进行还原糖及干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各个品种块茎还原糖含量在收获后第一次测定时 ,一般为最低 ,其后发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室温下回暖 ,大部分品种表现为块茎还原糖含量较刚从贮藏窖中取出的块茎还原糖含量低。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在贮藏期间的变化不明显 ,且不同品种的表现又各有不同 ,无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以克新 1号和夏坡蒂原种为材料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 ,对生育期间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与各器官含磷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随生育进程逐渐减少 ;品种之间各器官含P量与块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各器官含磷量 ,从而有利于块茎还原糖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对马铃薯块茎低还原糖形成的生理基础与钾代谢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随生育进程逐渐减少;叶片、茎秆和块茎中含K量随生育进程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克新1号茎秆含钾量与其块茎还原糖含量、夏坡蒂块茎中含钾量与还原糖含量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可以把克新1号茎秆中的含钾量和夏坡蒂块茎中的含钾量作为油炸食品加工原料品质预测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块茎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传统的铜还原-碘量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块茎烘干样中的还原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比色法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均稍好于铜还原-碘量法,且操作简便、快速、环境及人为因素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9.
还原糖的破坏率是甜菜制糖企业衡量主灰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碱度、温度及时问是影响主灰效果的三大因素.通过了解在一定碱度条件下反应温度及时间的变化对糖汁内还原糖的分解程度的影响,可根据甜菜品质的不同,结合其他一些指标来对主灰工艺做适当的调整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以新型栽培种6个杂交组合后代的156份无性系为供试材料,利用尿糖试纸法进行低还原糖材料的初筛选后,再对低还原糖材料进行低温贮藏和回暖后还原糖、干物质含量的精确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尿糖试纸法筛选出19份显色为1级的材料,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精确测定,还原糖含量小于0.4%的有16份,证明应用此法进行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初筛选是有效的。低温贮藏和回暖试验结果显示,无性系1、2、4和7为耐低温糖化类型,无性系3、5、6、8、9、12、13和15属于回暖反应明显的类型,无性系10、11、14和16属于低温糖化明显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40份材料块茎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维生素C以及还原糖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普通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20份,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5份,普通栽培种×新型栽培种杂种5份,二倍体栽培种(S.Phureja)9份,二倍体杂种(Neo-tuberosum双单倍体×S.phureja)1份。结果表明,干物质(%)、干物质中粗蛋白(%)、鲜薯中粗蛋白(%)、V_c(mg/100g鲜薯,以及还原糖含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19.8893±2.2448,11.9805±2.0367,2.3640±0.3881,8.5288±2.04322和0.6113±0.3031;干物质和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118~(**)),但和鲜薯中粗蛋白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r=0.2083);干物质和V_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46~(**)),和还原糖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r=-0.2769)。  相似文献   

12.
丰产群体和一般群株植株叶片和茎秆的还原糖含量及日变化都随叶片光合作用的节奏有明显的昼高夜低的日变化规律。丰产群体植株块茎还原糖含量及日变化幅度,在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间,明显高于一般群体,其含量有夜高昼低的日变化趋势,一般群体日变幅很小,无明显峰值。后期两群体日变化趋势相同,日变幅极小。全生育期两群体叶片还原糖含量呈递减趋势,茎秆和块茎呈抛物线形变化,且茎秆的含量和日变幅始终最高,其次是叶片,块茎最低。日高峰值出现的时间,依次为叶片、茎秆和块茎,体现了马铃薯“源”、“流”、“库”代谢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5个不同品种的马玲薯块茎蛋白质作了几项分析研究,得出鲜重样品总蛋白质的含量为1.22~1.69%,可溶性蛋白质占总蛋白质含量的71.6~74.5%。5个品种马玲薯块茎的可溶性蛋白质在 SDS—PAGE 电泳上被分为3个主要组份,其分子量分别为78KD,40KD,18.5KD。品种间在 SDS—PAGE 电泳上几乎无差异,但在双向电泳上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不同糖类和 BA 对马铃薯微型薯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和葡萄糖对块茎形成效果较好,而麦芽糖几乎无作用;蔗糖和 BA 同时使用,使微型薯数明显增加;目前已使用的配比中以10ppmBA+8%蔗糖为最佳;而 BA 和蔗糖对微型薯数的响影均符合二次曲线,其理论最佳组合为8.23ppmBA+22.94%蔗糖。  相似文献   

15.
8个马铃薯供试品种,以箱栽和大田种植方式同时在北京、张家口坝上和内蒙乌盟进行.最高施氮量分别达到(2g磷酸二铵+12g尿素)/30ks土/箱和尿素50kg/亩、碳铵120kg/亩.收获时块茎中粗蛋白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尽管施氮量逐级增加,箱栽条件下,块茎中粗蛋白质含量稍有上升趋势,而大田条件下,粗蛋白质含量较稳定,有的品种略呈下降趋势.蛋白质的测定也表现出类似的结果.蛋白质与粗蛋白质比值介于0.42~0.62之间,平均比值为0.52.笔者认为,在大田条件下,环境中氮的多寡,对筛选高蛋白质品种(系)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马铃薯品种淀粉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目前我国保存的国内外642份马铃薯品种(系)淀粉含量的测定及其与育成单位生态条件的相关分析,初步弄清了我国马铃薯品种资源淀粉的含量水平和不同来源品种(系)淀粉含量的差异,并筛选出淀粉含量超过20%以上高淀粉资源9份。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出苗后接受1个月的每日8小时短日照处理并与当时自然光照长度进行比较,研究光照长度对块茎形成及内源激素②的影响,探讨块茎形成与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使块茎形成显著提早,但使结薯数减少,植株茎叶生长受抑,块茎淀粉含量降低;短日照处理使叶片中ABA含量提早增高,GA3含量提早减少,GA3与ABA的比值提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薄层色谱法对光周期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不同时间的叶片,匍匐茎以及刚形成的小块茎中6-氨基嘌呤和腺嘌呤核苷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二种代谢产物对块茎形成的调控作用.发现其含量以某种规律变化,可以促进块茎形成.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长度大于2.5cm的大芽比长度小于1.5cm的小芽生育期显著提前,使地上同化系统和地下吸收系统得以迅速建立,生长势和生理活性较强,从而产量明显提高.秋薯栽培期间,播前种薯催大、中、小芽的产量分别比不催芽的对照增加89.4%,77.4%和25.9%.秋播前种薯的芽长以2.5cm左右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