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太行山刺槐花量与蜜源林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量标准地的调查研究表明,单株开花量主要受自身遗传因素的控制,单株在量为0-5.2kg/株,同一单株各年度的开花量也有较大变化。林分花量与林龄、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每公顷蓄积、林分总生物量、林分干量、林分枝量、林分叶量、林分根量等林分因子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林分花量的主要林分因子,并建立了林分花量的多元回归估测模型。林分花量生长动态符合生物增长的Logistic运动规律,其速生点为8a,速生期为4-12a,林分生长后期的花量动态与干、枝、叶、根等其它器官的生长动态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论对蜜源林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据40块标准地资料对太行山阳坡、半阳坡刺槐林分花量与林龄,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每公顷蓄积、林分总生物量、林分干量、林分枝量、林分叶量、林分根量等1l个林分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花量与诸林分因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筛选出影响林分花量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林分花量的多元回归估测模型。林分花量生长动态完全符合logistic运动规律,其速生点为8.01年,速生期为4.39~11.63年,林分生长后期的花量动态与其它组分量动态存在显著差异,此结论对蜜源林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林分蓄积量调查中,当取得林分平均每公顷断面积G、平均胸径和相应的平均树高后,一个常见于角规测树的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的错误做法是,根据从所采用的立木材积表中查出单株材积V(或相应的单株形高值hf),按以下二式计算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M M=G/g×V (1)  相似文献   

4.
对尾巨桉不同处理更新3.2a生林分的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平均胸径比萌芽更新林分高6.8%;平均单株材积比萌芽更新高11.4%;萌芽更新林分平均胸径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尾巨桉林分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萌芽更新林分平均单株材积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萌芽保留1 110株/hm2平均单株材积比2 100株/hm2减小26.5%。在相同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每公顷蓄积比萌芽更新高23.1%。萌芽更新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2 100株/hm2的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密度1 110株/hm2高53.7%。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0年生和18年生两片湿地松人工林进行了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间伐3年后的结果表明:强度和中度间伐可明显促进10年生林分胸径,平均单株胸高断面积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18年生林间伐效果则不明显;间伐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只有自然林分的70%-87%。  相似文献   

6.
林学家们依据于植物生长的逻辑斯蒂克理论,研究了同龄纯林的每公顷株数与平均单株木材积、林分材积、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树高间关系等林分结构,而且利用其研究成果解决了栽植株数、间伐、编制收获预测表等许多技术问题。本文介绍适用Logistic理论建立密度效应模型的概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间伐调整核桃楸果材林的郁闭度,并在林冠下套种山野菜、中草药。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对核桃楸林分的胸径、树高生长及林木单株结实量影响显著。郁闭度0.6、每公顷保留300株的林分总结实量最高。套种的穿龙薯蓣、细辛、东北铁线莲、龙牙楤木、轮叶党参、唐松草、大叶芹和日本大叶芹的平均单株产量均随着林分郁闭度增大而减小。核桃楸果材林复合经营以林分郁闭度0.6为宜,坚果产量、山野菜和中药材产量高,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及土壤类型是制约赤松、兴凯松林分优势木平均高的主导因子;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及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是影响林分每公顷蓄积年生长量、林分平均高的重要因子;林分平均胸径受林分密度的制药,并受土壤类型、A层厚度、土壤总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林分平均高和密度估计人工林蓄积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5年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9次复查中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按树种组(杉木、松树、桉树)建立林分每公顷蓄积量与林分平均高、林分密度(郁闭度、每公顷林木株数)二元非线性模型(不变参数和可变参数),用确定系数(R~2)和平均预估误差(MPE)等6个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检验。结果显示:全部12个模型的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MSE)均小于15%,MPE均小于10%,表明采用林分平均高和密度估计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可变参数模型的参数的变动系数太大,不宜采用;3个树种组中,不论是不变参数模型还是可变参数模型,以平均高和每公顷林木株数构建的模型的R~2均大于由平均高和郁闭度构建的相应模型的R~2,而剩余标准差(SEE)、MPE则相反,说明每公顷林木株数对林分每公顷蓄积量变动的解释能力优于郁闭度。综合考虑6个统计指标和参数的稳定性,3个树种组的每公顷蓄积量的最优估计模型均为由每公顷林木株数、平均高构建的不变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10.
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根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和栓皮栎纯林三种林分的根系形态,分布和生物量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栓皮栎纯林、混交林,油松纯林的细根(<2毫米)量和粗根(2-10毫米)量分别为:2440.18公斤/公顷和3897.11公斤/公顷;1861.65公斤/公顷和3323.87公斤/公顷;1441.98公斤/公顷和1767.93公斤/公顷。2.在混交林中,栓皮栎平均单株细根量和粗根量均大于纯林栓皮栎,而油松平均单株细根量和粗根量小于纯林油松。3.在混交林中,各树种的根系分布合理,没有观察到两种林木根系间有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11.
母树林是利用天然种子向人工改良种子过渡的生产基地.通过定量分析哈达红松母树林综合评价指标,阐明哈达红松母树林优良特性,为相关地区红松母树林营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哈达红松母树林保留株数为380株hm-2,郁闭度为0.6,平均树高19.2 m,平均胸径26.8 cm,平均单株结实量42个.与当地普通红松林分比较,哈达红松母树林胸径生长量比对照高13.39%~41.82%;树高生长量比对照高11.4%~21.12%;材积生长量较对照高40.52%~124.04%;单株结实量较对照高2.2%~20.00%.哈达红松母树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结实量与对照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哈达红松母树林种子子代林的平均单株出材量高于对照林分40%~114%,平均单株结实量高出对照林分10%~20%.  相似文献   

12.
王升  王平社 《中国林业》2012,(12):39-39
一、林分现状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国有冯家河林场牛头山作业区油松林起源于人工植苗造林,面积72.7公顷,有效作业面积60.8公顷,坡向南,坡度28度,土壤为棕壤,厚度30厘米,林分平均高9~11.2米,平均胸径14~18厘米,郁闭度0.7~0.8,树种组成为油松树木蓄积量占90%,其他树种蓄积量占10%。林分林龄25~30年,为中龄林,优良木占50%以上,每公顷株数1243~1400株,每公顷蓄积量130~140立方米。每公顷结实量3500~4000千克。母树生长良好,树干通直圆满,树冠发育完整匀称,冠幅饱满,侧枝粗壮且数量较多,无病虫害或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1年生樟子松和落叶松林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开沟或穴状整地方式营造的“两松”林分比全面整地方式造林的树木提前2 a进入高、径生长速生期。开沟整地的18年生樟子松每公顷蓄积量比常规整地的每公顷高出0.396倍。开沟整地的11年生落叶松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常规整地高出0.23倍。开沟整地方式的落叶松林分中土壤含水率为16.95%,比常规整地的高出2.9个百分点;容重比常规整地的减少0.29 g.cm-3,总孔隙度比常规整地的增加9.8个百分点。有机质、有效N、全N分别比常规整地的高出2.07、2.33、1.51倍。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树木形数(本文均指树木胸高形数)是表示树木形状的基本指标;是测算立木材积的重要因子。林分是由单株树木组成的森林群体,在林分中,每一株树木都存在着一个确定的形数值,林分平均形数应该要反映这些单株木形数值的平均水平。在林分调查时,如何根据每木检尺结果计算林分平均形数,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林分平均直径100倍圆法在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的同时,还能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100倍圆法测定每公顷株数与角规相比较而言,两者的精度如何,两者测定每公顷株数可靠性如何,能否反应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等都有待验证和评价。对12块马尾松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样地进行了典型抽样调查,通过内业分析发现100倍圆法测定每公顷株数的平均精度为92.28%,角规测定每公顷株数的平均精度为86.23%,100倍圆法测定每公顷株数的平均精度高于角规约6个百分点。同时,100倍圆法野外测量效率更高一些,也更能反应林分直径分布结构分布规律的特点。此方法是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应用,可使今后的测树工作更加精准方便。  相似文献   

16.
一、国内外引种情况日本落叶松是速生针叶树种之一,天然分布于日本富士山山区。在日本大约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营造人工林,造林密度每公顷多为2500—3000株,林分生长量每公顷高达14立方米。由于生长快,产量高,能抗病虫害,受到世界很多国家重视和引种栽培。综合国外报导,欧洲在北纬56度以北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封山育林,使封育区的马尾松林木胸径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对照增长了46.7%、117.2%、102.5%;每公顷近三年材积平均生长量较对照增长4.292m^3,增长了150.7%;每公顷材积平均年生长量较对照增加2.55m^3,增长了174%;每公顷枝叶量较对照年增加3930kg,增加了52.4%,每亩植被量较对照年增加1473kg,增加了136.6%。推广应用后,封育林区9058.4公顷,年增加林木蓄积量17991m^3,枝叶量35079吨,植被量13343吨,年产生经济效益312.34万元,每公顷年增效345元。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在连江县收集调查的232块湿地松人工林标准地,选择林分平均高和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辅助变量,林分每公顷蓄积量为因变量,应用模型推理法和逐步回归法建立林分求积式。用未参加建模的116块标准地对所建立的林分求积式作适用性检验,达到精度要求,在大面积森林资源蓄积量测定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海拔930rn的17年生海南五针松(Pinus fenzeliana Hand—Mazz.)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据凋查效据,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平均为161.152吨/公顷,净生产量为10530.69公斤/公顷·年;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49.35吨/公顷,净生产量为8785.35公斤/公顷·年;叶面积为每公顷199248.7339m~2叶面积指数为19.9149公顷/公顷。从林分的产量结构上反映出下木层结构不合理,应予间伐。  相似文献   

20.
邹淑琴 《绿色科技》2013,(10):119-121
对杉木采伐迹地改造,营造马尾松木荷纯林、混交林,经过十几年的经营管理,对马尾松木荷纯林、混交林林木生长因子、林分生长量、土壤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3年生的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的林木生长因子、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树冠、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木荷纯林的林木生长因子、林分生长量高,平均树高分别大14.72%、17.09%;胸径分别粗17.93%、21.94%;冠幅分别大14.33%、7.72%;枝下高分别大4.70%、13.26%;单株材积分别大71.79%、81.08%;每公顷林木蓄积量分别多29.34%、37.24%。能改善林地立地条件,提高土壤养分N、P、K元素,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