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绍阔叶林次生群落15a来各乔木种且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有11种从群落乔木层消失,也有10种出现,乔木层树种多样性(丰富度)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和发展;优势种地位保持不变,但次优势种地位得以加强;群落结构变化较大,突出表现为种群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布,群落由单优或双优种向双优或多优势种发展,由单一乔木屋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空间加厚,群落更复杂、稳定性增强。乔木种群平均高生长速度在24-48cm.a^-1 ,平均DBH生长率在0.34-1.10cm.a^-1,各种群生长速度差异明显,按生长速度可划分为适应性强的速生树种如细梗呈茱萸叶五加,华木荷(平均DBH生长在0.70cm.a^-1以上),中等速度的小叶青冈、扁制栲(平均DHB生长在0.40cm.a^-1以上),慢生种如润楠、石栎(平均DHB生长在0.4cm.a^-1以下);种群材积生产力高低不一,优势种扁刺种群材积生产力并不是直增长,而是在后期出现下降;次优势和睦产长速度较快。1997年3固定样地材积量218-225m^3.hm^-2,优势种群材积生产力是群落材积生产力的高低的关键,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和各种群相互作用下,密度是各种群生长和材积生产力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上海人工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这些林分群落的植物组成、结构、性质,并计算了各主要种群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及重要值。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有40科73属76种,以草本植物占数量优势。乔木层中香樟和杜英为优势树种;生活型组成则以一年生植物和高位芽植物占显著优势(占36.84%和32.89%)。群落各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次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3.
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Hance) Pilger是第三纪残遗物种,属濒危植物.对江西宜丰县官山穗花杉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穗花杉群落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可分为3个亚层;组成穗花杉群落的乔木共33种,其中,穗花杉株数最多,相对频度最高,相对多度最大,重要值最大;穗花杉群落结构比较完整,各径级保存了一定株数,该群落正处于顺向演替阶段,幼树和中龄树占优势,发展趋势良好,只要保持群落完整,演替将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红豆树是国家Ⅱ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开展百年红豆树群落学特征研究,对于保护红豆树古树群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霞浦县崇儒乡,用群落学方法对百年天然红豆树群落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树、刨花润楠和毛锥3个树种在乔木层中占据绝对优势,三者的重要值分别为84.1%、49.3%和29.5%。根据群落中各树种的重要值,可将其命名为“红豆树+刨花润楠+红楠”群落。红豆树古群落垂直结构丰富,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层明显,上层木为红豆树和刨花润楠,中层木为红楠、毛锥、钩锥等,林下更新层主要为红豆树、刨花润楠、毛锥。红豆树群落红豆树种群呈增长型,天然更新良好,在无干扰状态下红豆树群落能够实现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群落种类组成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3种典型森林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并推断群落的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主要为马尾松、柏木等针叶树种,短柄袍栎、栓皮栎等落叶阔叶树种及多脉青冈、石栎等常绿阔叶树种;2)针叶群落中乔木层个体高度级频度顶点位于10~15 m,针阔混交群落与阔叶群落为5~10 m;3)阔叶群落中短柄袍栎和栓皮栎等优势种的胸径频率为逆J字型,伴生树种主要为L型或逆J字型,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表明优势种种群处于稳定状态;4)针阔混交群落针叶优势种的种群属于单峰型和逆J字型的衰退类型,阔叶树种多为逐渐增长的L型或间歇性发展的多峰型;5)针叶群落优势树种胸径频率属于典型的单峰型,伴生树种为单柱型或L型;6)由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推断三峡库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为针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常绿阔叶林群落.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业科学》2021,57(1)
【目的】首次报道福建省永安市持续遭受严重冻害的邓恩桉人工林转型的7年生丝栗栲天然林特征,为研究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为天然阔叶林的基本条件、人工林植被控制、天然阔叶林的保护和乡土阔叶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省永安市由邓恩桉人工林转型的丝栗栲天然林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将每块样地分割成4个10 m×10 m样方,对样方乔木层进行每木调查并在每块样地内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样方进行灌木层调查,同时,在每块样地的中心各设置1个4 m×4 m的草本层小样方进行草本植物调查。采用重要值、常用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和主要测树因子分析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以及林分生长等林分特征。【结果】由邓恩桉人工林转型的7年生丝栗栲天然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株数密度和蓄积量分别为5.1 cm、6.8 m、6 350株·hm-2和47.70 m3·hm-2;林木高径比为43~393,平均高径比为146;直径和树高结构表现出异龄林特征;林分内实生和萌生林木的株数占比分别为84.78%和15.22%,邓恩桉以枯立木或枯倒木的形式存在,枯立木密度为550株·hm-2。乔木层有51个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4.20、0.74和0.11;乔木层内乔木和灌木分别有38和13种,重要值分别为87.32%和12.78%;乔木层内常绿和落叶树种分别有30和21种,重要值分别为57.93%和42.07%;乔木层内常绿阔叶乔木的株数和树种数均较落叶阔叶乔木多;乔木层内丝栗栲为优势种,重要值为24.41%,其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和相对优势度均为层内最大。灌木层有21个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3.68、0.84和0.10;灌木层内乔木和灌木分别有15和6种,乔木树种的株数占比(47.68%)小于灌木树种(52.32%),但其重要值(53.91%)高于灌木树种(46.09%);灌木层内常绿树种的树种数及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均高于落叶树种;灌木层所有树种中,细枝柃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均最大。与相近年龄的人促丝栗栲林相比,7年生丝栗栲天然林特征与相近年龄的人促丝栗栲林已无本质区别,属较为典型的幼林阶段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分乔木层和灌木层中均有不少珍贵或高价值用材树种。【结论】邓恩桉人工林已经成功转型为树种多样性丰富、异龄林特征明显的7年生丝栗栲天然林。该丝栗栲天然林具有较高的郁闭度、株数密度、林木高径比和蓄积量,林分特征与相近年龄的人促丝栗栲林已无本质区别,属较为典型的幼林阶段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是中亚热带人工林成功转型天然阔叶林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平江幕阜山黄山松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平江幕阜山海拔950m以上山地分布着大片的黄山松林,是当地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通过对不同海拔、坡度、坡向的黄山松群落样地调查,统计出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重要值;绘制出黄山松种群胸径-株数关系图和树高-株数关系图。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约有种子植物40科,66属,70种;群落的乔木层为纯林,灌木层树种的海拔分布差异明显,和草本层一起多数为耐荫植物;群落正向着稳定群落的方向发展,最后随着落叶阔叶树的发展,将会被落叶阔叶林取代。其演替规律为:裸地或瘠薄空旷地→黄山松林→黄山松 落叶阔叶树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群落优势树种重要值、生态位、种间联结等关系,研究了阔叶红松林群落优势树种的组成特征和种间相互作用。【方法】利用Levins指数(BL)、Shannon指数(BS)、Pianka重叠指数(Oik)、方差比率(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及Pearson相关检验的方法。【结果】结果表明:红松、青楷槭和花楷槭是阔叶红松林群落的主要优势树种,红松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在11个优势树种55组种对中,生态位重叠大于0.50的共26对,占总数的47.27%,说明阔叶红松林群落中优势树种间的生态位分化程度一般;方差比率(VR)大于1,说明阔叶红松林群落中优势树种间整体上呈现正联结,群落处于相对稳定阶段;χ2检验、联结系数(AC)及Pearson相关检验均显示,种间联结的显著性较低,种间独立性较强。【结论】阔叶红松林群落优势树种对资源的利用较为充分,生态位分化程度一般。群落乔木层优势树种间负相互作用占优势,但这种负相互作用的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长白山脉西部蛟河林场32hm2原始红松阔叶林中77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红松阔叶林中13个主要乔木树种对林隙大小和发育阶段的更新反应规律。结果表明:树种更新密度随林隙大小的变化呈现出单峰型的反应,除沙松、紫椴和花楷槭在林隙面积为40~60m2时更新密度最大外,其它10个树种的更新密度都在林隙面积为20~40m2时最大。树种更新密度对林隙发育阶段有单峰型、双峰型和变化不明显3种反应类型。所有树种在林隙内的更新密度都大于其在非林隙林分下的密度。  相似文献   

10.
不同立地条件刨花楠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建德市寿昌林场绿荷塘林区刨花楠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林木生长与生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刨花楠在群落中占主导地位,并以高强度聚集分布方式存在;刨花楠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且分布不均匀;刨花楠幼时喜荫、湿润环境,成年则喜光,较耐瘠薄,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土层深厚、水肥条件相对较好的立地上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11.
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最佳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地区由于气候干旱 ,土层瘠薄 ,且多数为石质山区 ,所以造林成活难度大 ,保存率低 ,林木生长状况欠佳 ,如何选择适宜的树种 ,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个关键。本文用调查对比的方法 ,从几个树种中选出耐干旱的适宜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中北部贫瘠丘陵地区20个薪材树种,经4年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马占相思、赤桉、细叶、大叶相思和斑皮桉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燃烧性能性,发热量大,用途广,经济效益高,年年均干生物量为17.5-23.9t/ha,纯利润为1199-2064元/ha,是最适合于当地生长和发展的优良速生薪材料种。  相似文献   

13.
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期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物种多样性的概念、本质、产生、测度方法及研究现状,讨论了物种多样性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释了那些看似矛盾的研究结论,指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经1986~1990年5年的采集调查,鉴定出缨翅目昆虫3科、9属、19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1种。本文着重记述了种类的识别及其寄主与分布。  相似文献   

15.
山茶属主要油用物种叶片解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油茶属15个主要油用物种的叶表皮和叶片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叶片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表面观)为不规则形和多边形。垂周壁为浅波纹、深波纹、平直和弓形。气孔器仅在下表皮存在,为不等型和环列型,发现双气孔和气孔多型。叶下表皮有异型气孔(腺鳞)。叶肉内含石细胞和簇晶。石细胞的形态很复杂,可分为石细胞、柱状、树状、星状和不定形石细胞5大类。这些特征在属级水平上较为稳定,但也显出种间差异,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发现红山茶、浙江红花油茶、厚叶红山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组内其它物种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物候观察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工作,要积累大量植物体生长发育资料,为农林业服务。此项工作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目的。我国用物候知识指导农时虽历史悠久,但未形成观测网络。近20年来国内建立了个别观察站,配合气象资料做了一定工作,但进展缓慢。仅北京的林业院校、科学院进行了较详细的物候观察记载,并指导生产。我们在海南岛尖峰岭林区设置试验点,做了18种乔木的物候期记载工作,1981年以后由所树木园统一记载,现仅将1976—1980年观察资料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7.
雾灵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种间联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雾灵山亚高山草甸植物区系的调查 ,应用 2× 2联列表和 χ2 检验的分析方法 ,对该植被类型 6 9种草本植物做了种间联结分析。结果表明 :在α =0 0 1的置信水平 ,极显著正联结种对有 31个 ,极显著负联结种对有 2 15个 ;在α =0 0 5的置信水平 ,显著正联结种对有 33个 ,显著负联结种对有 186个 ;零联结种对有 7个。其余均为不显著的正联结或负联结  相似文献   

18.
经调查,将地处江淮之间的皖东地区所分布的生种4属14种2变种1变型给予报道,同时对皖东竹种的分布规律,竹种的引种,竹子的开发及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生态公益林优良乡土阔叶树种选择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大力发展优良乡土阔叶林是提高我省林分质量、生态功能等级和增加优质森林资源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我省优良乡土阔叶林造林树种选择,以及主要树种的适宜种植区域、立地条件要求和主要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林业寒害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在全省范围内有代表性地选取19个县(市)作为样点,对1999年底我省林业遭受严重寒害的情况进行了走访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1.粤北受害最重,粤东次之,粤西较轻。2.受害的主要造林树种为桉类和相思类树种,其中以尾叶胺和马占相思受害最重;主要受害果树为龙眼、荔枝、橄榄等;各种苗木均受严重。3.寒流造成低温且持续时间长是造成严重寒害的直接和主要原因,且林果受害程度还与所处地形关系密切,以山谷地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