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50%稻丰散乳油、5%阿维菌素乳油、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2.5%溴氰菊酯乳油等5种药剂对枇杷梨木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种药剂轮换使用,可有效延缓枇杷梨木虱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微乳剂对太子参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太子参生长安全。在初花期开始施药,10 d施一次,连施2次。每667 m2用27 g对水50 kg喷雾,第二次药后10 d对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8.38%。  相似文献   

3.
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泳红  刘光华  陆永跃  殷明胜 《江西植保》2002,25(4):115-116,107
本文试验25%丙环唑乳油防治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丙环唑乳油600倍,900倍,1200倍液对香蕉叶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900-1200倍为宜,探讨了丙环唑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可杀得2000和敌力脱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敌力脱,可杀得对香蕉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敌力脱1500,2000倍防效分别为83.89%和76.82%,可杀得2000悬浮性干粉800,1000倍防效分别74.97%和70.13%在推荐使用浓度以内未出现药害。  相似文献   

5.
根据调查,定安县翰林镇林下姜叶斑病为害较严重,其中橡胶林下姜叶斑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6.8%,病情指数为40.0;槟榔林下姜叶斑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0.3%,病情指数为52.3.林下姜叶斑病发生严重的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莲藕叶斑病的适合药剂,本文研究了嘧菌酯、多菌灵、丙环唑3种杀菌剂对莲藕叶斑病的室内杀菌活性、田间药效、安全性和残留。结果表明,嘧菌酯、多菌灵、丙环唑对莲藕叶斑病的EC50分别为0.53μg/m L、0.38μg/m L和0.12μg/m L,丙环唑对叶斑病杀菌活性显著高于嘧菌酯和多菌灵(P0.0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多菌灵、丙环唑对莲藕叶斑病防效较好,其防治效果随用药量增加而递增,且对莲藕产量无明显影响。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试验剂量下供试药剂对莲藕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有一定影响,但生产上防莲藕叶斑病要在浮叶期之后。嘧菌酯、多菌灵和丙环唑在莲叶上的半衰期分别为2.6~8.5d、7.6~12.8d和4.5~8.4d。莲藕收获后,3种药剂在莲藕、莲子残留均低于0.01mg/kg,对其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世彪 《广西植保》2003,16(1):14-15
枇杷属蔷薇科常绿小乔木 ,其果实酸甜适口 ,风味佳美 ,营养丰富且有医疗的功效 ,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其为淡季上市的水果 ,售价高 ,且生长迅速 ,投产快 ,故近年来 ,其生产发展迅猛 ,许多产区的枇杷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我市 ,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就有 5 0 0~6 0 0 hm2的枇杷苗圃供应优良品种。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 ,产地间苗木调运的频繁 ,枇杷胡麻色斑点病已由潜在的次要病害上升为较重要的叶斑病类病害 ,且日趋严重。据笔者田间调查 ,有的苗圃该病发生率可达 1 0 %以上。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该病害造成的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枇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炭疽病是枇杷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枇杷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引起枇杷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多样,防治困难.[方法]为明确江西省宜春市枇杷炭疽病的病原种类,获得有效的防治药剂,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枇杷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引起江西宜春上高县枇杷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所选的6种药剂对枇杷炭疽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申嗦霉素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14 mg/L,其次为30%苯甲·嘧菌酯、50%咪鲜胺锰盐、400 g/L氟硅唑,其EC50分别为0.020,0.021,0.026 mg/L.[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枇杷炭疽病菌的致病机理及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2009--2010年进行560g/L阿米多彩SC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60g/L阿米多彩SC700-1300倍液防治香蕉叶斑病,第2次施药后10d防效均达58.14%以上,第3次施药后10d防效为68。02%--81.29%,其1000倍液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和250g/L敌力脱EC1500倍液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芸乐收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4—8月用芸乐收(其有效成分是芸苔素内酯和吡唑醚菌酯)对花生叶斑病进行防病增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芸乐收对花生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提高花生产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桃蛀螟是兴义地区枇杷上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蛀食枇杷的花蕾、花蕊、部分嫩枝及果实,严重影响枇杷产业的发展。采取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新药──叶斑净1号张建成(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菜西266601)花生叶斑病是我国花生上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病害之一。特别是在北方花生生产区,叶斑病长期普遍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轻者减产4-10%,重者减产30%。叶斑净1号系我所研究试制的...  相似文献   

13.
香蕉叶斑病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功能叶片。7.5%氟环唑乳油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新型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25μg/mL和5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73%和93.31%。2004--2005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香蕉营养生长期使用7.5%氟环唑乳油1000、750、500、250倍液喷药3次,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66.25%~84.37%,其中250倍液防效达82.48%~84.3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的防效,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6%戊唑醇微乳剂、25%丙环唑乳油、25%咪鲜胺水乳剂、25%戊唑醇乳油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5%高渗腈菌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5%高渗腈菌唑乳油对香蕉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使用方法。结果表明,在香蕉发病初期施药,可取得较好的防效,800-1600倍液对香蕉叶斑病防效为68%-84%。  相似文献   

16.
太子参叶斑病抗性诱导因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诱导太子参产生对叶斑病抗性的诱导因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用水杨酸、草酸、壳聚糖、磷酸氢二钾、亚硒酸钠和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液这6种因子诱导处理太子参组培苗,在1~7d内测定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诱导培养7d后,用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液对组培苗进行离体叶片针刺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诱导处理后能明显增强太子参叶片内POD、PPO和PAL的活性;6种因子均能诱导太子参对叶斑病产生抗性,以190mg.L-1和380mg.L-1草酸的诱抗效果较好,分别达到76.1%和74.7%,极显著高于其它诱导因子的诱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0.5%微乳剂防治枇杷黄毛虫具有速效性快、持效期长的特点,药后14d的防效仍高达99.3%~100%。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是防治枇杷黄毛虫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8.
张真益 《植物保护》1985,11(1):43-43
莲藕腐败病(Fusarium sp.)和莲藕叶斑病(Alternaria nulumbii)是为害莲藕的两种主要病害,1983—1984年,我们在湖北省孝感、黄陂、云梦三县市的4万余亩藕田中,抽样调查了120块,发现莲藕腐败病发病田占85%。连作田发病率40%,重者达80%,发病田减产幅度为12—40%;莲藕叶斑病重病田叶发病率可达60%,大幅度降低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死亡谷芽胞杆菌NBIF-001防治番茄棒孢叶斑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死亡谷芽胞杆菌NBIF-001菌株对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对峙结合显微观察确定其对多主棒孢的抑菌活性,并采用活体盆栽试验研究该菌株对番茄棒孢叶斑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平板对峙条件下NBIF-001对多主棒孢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发生扭曲、肿胀和变形;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BIF-001对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1.46%。NBIF-001和50%啶酰菌胺WG联用防治番茄棒孢叶斑病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施用50%啶酰菌胺WG,具有较明显的增效作用,化学杀菌剂50%啶酰菌胺WG对NBIF-001菌株生长无明显影响,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玉米叶点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玉米叶点霉Phyllosticta zeae Stout引起的玉米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1].1930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该病[2],1968年该病害广泛发生于美国数个州[3],1969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发现了该病.该病害2011年在我国甘肃灵台县零星发病,在临洮县部分田块病株率达100%,病叶率为20%;2012年调查发现在甘肃陇南、天水、平凉、定西等地田间发生较为普遍,病株率为5% ~40%,严重田块病叶率达20% ~40%,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国内外对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病原的研究报道较少[2-3],为此,作者在2011-2012年对玉米叶点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有效防治玉米叶点霉叶斑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