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荔波县早熟马铃薯最佳播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懿  韦荣珍  刘伦 《植物医生》2011,24(1):36-37
研究11月30日、12月10日、12月20日3个播期对早熟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30日播期处理,每667m^2产量为2024kg.商品薯率为85%.每667m^2产值为2753元;12月10日播期处理,每667m^2产量为2496kg,商品薯率为92%,每667m^2产值为3214元;12月20日播期处理,每667m^2产量为2043kg.商品薯率为87%,每667m^2产值为2310元。试验表明,在荔波县种植早熟马铃薯,将播期安排在12月10日左右较为适合,既能避过1月上中旬低温的影响和薯块膨大期的高温,又能提早上市,产量高,商品薯率高,市场价格好.有利于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
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垄上覆膜集雨保墒、沟内种植的栽培方法,在半湿润易旱的关中红油土上进行了冬小麦田间试验,探讨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养分携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集雨的增产效果明显。覆膜条件下,高氮处理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比低氮处理分别增加15.9%、22.6%;高氮高密度条件下,覆膜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比不覆膜分别提高39.5%、28.9%,其中,高氮低密度(即高氮宽垄覆膜集雨)处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产量可达7898kg/hm2;覆膜集雨种植可协调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关系,促进了地上部的养分携出量,有利于植株的协调生长,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区玉米根域集雨种植模式下的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集成完善旱作农田根域集雨种植技术,实现水肥耦合叠加效应,本研究设置了4种化肥施用量梯度,即高(H:1 279 kg·hm~(-2))、中(M:919 kg·hm~(-2))、低(L:460 kg·hm~(-2))和不施肥(CK),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春玉米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及化肥偏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春玉米产量显著提高,提高幅度4.70%~39.48%。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增加了玉米植株对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量,最高增幅可达101.51%。养分利用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土壤养分贡献率和化肥偏生产力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综合经济产量和化肥投入成本分析,在试验区域根域集雨种植模式下中量施肥较适,即每公顷纯N施用300 kg、P2O5施用150 kg左右。  相似文献   

4.
覆膜滴灌栽培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覆膜、滴灌和膜下滴灌三种栽培方式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栽培出苗率和大薯率高,产量可达3 557.59 kg/666.7m2,比对照增产58%,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而覆膜和膜下滴灌栽培方式由于导致土温较高出现烂种,使出苗率降低,同时覆膜促进了茎叶生长,降低了收获指数,造成显著减产.所以...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干旱年份下钾、锌、锰配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知三因子作用大小顺序为:钾>锰>锌。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晋南中肥力地冬小麦产量>4500kg/hm^2。在95%置信区的最佳农艺组合方案是:氯化钾395.700-508.35kg/hm^2,硫酸锌74.85-104.1kg/hm^2,硫酸锰78.75-103.35kg/hm^2。  相似文献   

6.
在通渭半干旱区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形状、土壤水分状况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个还田量梯度,即玉米秸秆按6000 kg·hm-2(低量还田处理)、9000 kg·hm-2(中量还田处理)、12000 kg·hm-2(高量还田处理)整秆还田,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时,0~200 cm土壤水分呈现出还田量越高土壤含水量越高的趋势,在出苗期最为明显,高、中、低还田量处理较对照土壤含水量分别高出6.07%、1.24%、0.31%,而在抽雄期后,则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叶面积大小表现为高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低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耗水量表现为低量还田处理<中量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高量还田处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6000 kg·hm-2还田量处理最高,适宜在半干旱旱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料配比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旱作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配肥对胡麻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均能增加胡麻产量,当氮肥用量一定(N 30~60 kg·hm-2)时,增施磷肥(P2O522.5~90 kg·hm-2)能使胡麻籽粒产量较对照增加50.00%~84.23%;当磷肥用量一定(P2O530~120 kg·hm-2)时,增施氮肥同样促进胡麻产量,但低磷高氮肥和高磷高氮肥反而不利于胡麻产量的增加;氮肥效果比磷肥明显,其中以N2P3处理(N 60 kg·hm-2,P2O567.5 kg·hm-2)产量最大,达到1 719.44 kg·hm-2。增施氮肥能够增加胡麻的株高、工艺长度、千粒重、分茎数、主茎分枝数和单株有效果枝数,高磷肥反而不利于胡麻农艺性状的改善。氮磷配施使胡麻棕榈酸含量较对照增加0~5.62%,油酸的含量较对照增加0~4.06%,施用氮肥可增加胡麻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而高磷肥反而降低了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制定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分期播种法,研究高海拔旱作区春油菜产量对土壤有效贮水量和热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海拔旱地土壤有效贮水量在油菜生长前期较多,后期较少。出苗期和开花期土壤有效贮水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小,薹花期和角果发育期土壤贮水对产量影响较大,薹花期、角果发育期油菜产量与土壤贮水量正相关显著,薹花期土壤贮水每增加10 mm ,产量增加71.7 kg·hm-2;角果发育期土壤贮水每增加10 mm ,产量增加30.13 kg·hm-2。热量也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油菜产量与日平均气温、积温负相关显著,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产量减少163 kg·hm-2;积温每升高50℃·d ,产量减少251.15 kg·hm-2,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油菜生长特点,从品种、播期、技术与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种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抗旱新品种试验与关键水灌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华北高产粮区冬小麦存在大水大肥大播量的问题,选用旱麦莱农9214和莱州3279为试材,高水肥品种济麦19号为对照,经过2年试验推广证明,这2个品种在干旱偏枯年和平水偏丰年灌1-2次关键水,每公顷平均产量7766.25kg,比灌4次水的对照田济麦19号(平均单产6765kg),增产1001.25kg,增产率14.8%;总耗水量平均3585.66m^3/hm^2,水分生产率2.17kg/m^3,耗水系数.462m^3/kg,节省灌溉用炎2752.5m^3/hm^2,节水率68.62%,小麦降耗增收1542-3434.4元/hm^2,实现了节水、高产,低耗、高效农业,达到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粳稻新品种在南漳县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比较了宁粳4号、宁粳5号、盐粳11号、连粳6号、连粳9号等22个粳稻新品种在南漳县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22个新品种中有13个每667m^2产量在600kg以上,有9个在650kg以上,有3个在750kg以上,产量前三名分别为武育粳3号(798.5kg)、扬粳4227(766.6kg)、中稻1号(758.9kg);参试的22个粳稻品种5月8日播种,10月15日前成熟的有20个,既满足了机插对小秧苗的农艺要求,又不影响小麦播种,综合考察,有8个品种可以在南漳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大冶市稻田袋料栽培黑木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地和农林废料,安排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农业转型发展新途径,通过引进稻-菇轮作模式,进行黑木耳稻田袋料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916"抗性好、产量高,产干黑木耳可达800 kg/667m~2左右,产值达4.6万元/667m~2,纯利润达到1.6万元/667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引入黑龙江八一农业大学研制的“玉米高产密植化控技术”,结合扎兰屯市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积温带的代表性地块进行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将耕作模式、优良品种和化控技术组装集成,共9个乡镇12个村18户.种植面积19.1hm2,利合16品种平均每667m2产量为625kg;KX9384品种每667m2产量为758.13kg.利合16品种较对照增产56.25%,每667n12增收225kg,折合人民币450元。KX9384品种较对照增产89.5%,每667m:增收358.13kg.折合人民币716.26元,、实践验证,该项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种植习惯,充分发挥增产技术的累加效应.提高了玉米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可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耗水规律及其用水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纳分析国内外不同地域、不同生产方式紫花苜蓿全生长季动态耗水试验研究结果,可以推断:需水量为450~1 100 mm,极端最高可达1 900 mm;耗水量为300~1 450 mm,极端最高可达2 245 mm;需水强度和耗水强度分别为3~7和2~7 mm/d,短期极端最高需水强度为14 mm/d;种植当年,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含水量14%)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8~12,9~14 kg/(mm.hm2),种植2 a及以上的分别为12~25和14~29 kg/(mm.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耕作覆盖措施下延收对春玉米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耕作覆盖方式和7个采收时期研究延收对籽粒产量、千粒重、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及其对应的产出量的影响,为玉米获得高产优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时延收可使玉米产量及主要营养成分产出量明显增加,延收15 d ,产量增幅为10.19%~15.62%,千粒重增幅为14.70%~20.39%;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0.26%~1.29%,产出量增加117~230 kg·hm-2;脂肪含量增加0.05%~0.40%,产出量增加54~78 kg·hm-2;淀粉含量虽然降低0.5%~4.9%,但产出量仍然增加340~773 kg·hm-2。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延收15 d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籽粒品质产量的效果,但增幅因耕作和覆盖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溴甲烷土壤熏蒸技术在秋季温室番茄应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秋高温季节,采用溴甲烷土壤熏蒸技术,可有效地防治温室番茄的土传病害和增加番茄产量,用药剂量为25g/m2、50g/m2、75g/m2的条件下,其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8.77%、87.49%、93.74%,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可达82.85%、92.52%、97.15%,番茄增产幅度可达14.4%、23.9%、29.2%。  相似文献   

16.
在黑垆土上安排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连续施用氮、磷肥对土壤氮、磷养分动态变化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黑垆土连续6年配合施用氮、磷肥,耕层土壤氮、磷养分基本持平或略有提高,冬小麦表现明显增产效果;不施氮、磷肥耕层土壤氮、磷养分含量逐年降低,冬小麦产量下降。每公顷施用N112.5kg、P34.9kg,氮、磷分别盈余0.2kg/hm^2和1.5kg/hm^2,表明氮、磷投入与吸收基本平衡;每公顷施用N180.0kg、P43.7kg,氮、磷分别盈余62.2kg/hm^2和8.4kg/hm^2,表明氮、磷投入大于冬小麦吸收量。  相似文献   

17.
河套灌区覆膜沟灌对加工番茄生长效应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灌溉中存在不足,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研究了沟灌覆膜和无覆膜形式对加工番茄植株生育指标、品质、水分生产率、地上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番茄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对沟灌措施下的番茄植株的株高相比无覆膜处理增加达43%,茎粗增加达45%,番茄红素分别增加6.5%~25.4%;水分生产率及地上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也分别提高了56%和22%,植株产量增长了1848.15~2768.89 kg·667m-2,农民也得到了692.75~1592.75元·667m-2的增产收入。因此在沟灌加工番茄生产中采取覆膜种植能有效促进生长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度苏打盐碱化土壤微咸水淋洗改良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用微咸地下水淋洗改良中厦苏打盐碱化土壤对土壤盐碱含量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a 700mm淋洗处理和400mm淋洗处理,0~1.2m深中度盐碱化土壤所有层位的饱和提取液电导率(ECe)均下降到3.0dS/m以下,钠吸附比(SARe)下降到13以下,土壤得到完全改良。700mm淋洗处理和400mm淋洗处理的改良效果没有显著差别。400mm淋洗分2a完成比1a完成的淋洗效果更佳。两个淋洗处理高粱产量分别达到5920kg/hm^2和5355kg/hm^2,玉米产量达到6639kg/hm^2和5872kg/hm^2,接近当地非盐碱地的正常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吴云 《植物医生》2004,17(4):8-9
"凤头姜"主产于恩施自治州来凤县,是全国著名的8大生姜品种之一,块茎大、肉质细嫩、纤维少、鲜脆、辛香,营养丰富.姜的根茎和姜芽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姜辣素(C17H26O4)、姜油酮(C11H14O3)、姜烯酚(C17H24O13)、姜醇(C17H26O)及无机盐.同时其产量高,一般667 m2产量800~1 000kg,高产栽培可达2 000~3 000 kg.但近年来由于姜瘟病的危害蔓延,每年造成大量减产,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对"凤头姜"姜瘟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一些试验,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施用硫肥对关中地区夏玉米硫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玉米硫素吸收及籽粒产量对不同施硫量的响应,于2011年6月-2011年10月进行单因素硫肥大田试验,设置0、37.5、75、112.5 kg S·hm-2和150 kg S·hm-25个施硫水平,研究夏玉米硫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玉米硫吸收强度最高,达到288.4~378.6 g·hm-2·d-1,施硫可提高玉米硫吸收强度。112.5~150 kg S·hm-2处理显著提高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75~112.5 kg S·hm-2处理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施硫水平达到150 kg S·hm-2时籽粒产量有下降趋势。玉米硫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随施硫量的增加而下降;玉米硫肥吸收利用率均在5%以下。结论:夏玉米对硫肥的响应明显,112.5 kg S·hm-2施硫量是当地夏玉米的适宜施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