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经过5年的调查研究,基本澄清了西峡黑烟镇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现状。调查结果发现,保护区内有药用植物154种,用材树种51种,淀粉植物69种,油料植物61种,芳香植物37种,野生果类26种,野生花卉及绿化植物83种,蜜源植物24种,野菜植物65种,纤维植物52种,鞣质类植物50种,染料植物26种,树脂胶类植物16种,有毒植物38种。并根据野生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共引种栽培药用植物34科82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8种,被子植物28科6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4种。文章论述了保护区引种药用植物的种类、地点、用途及生长情况,并对其保护及引种驯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繇 《林业科学研究》2004,17(6):731-740
经过3a的调查研究,首次报道了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89科、244属、355种,分别占保护区植物资源科、属、种数的91.75%,74.62%,60.27%。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药用植物13种,占国家珍稀濒危保护药用植物的7.74%,吉林省重点保护药用植物47种,国家第一批保护药材8种,东北道地药材13种。全株和根及根茎类的药用植物最多,分别占39.72%,23.10%,12.39%;清热类和祛风湿类最多,分别占32.39%和15.49%。98.03%的种类分布在海拔700~1000m红松针阔混交林中,42.86%的种类属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优势科主要有菊科、蔷薇科、毛茛科、百合科等。文中还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小溪自然保护区有野生药用植物200科685属1420种。在介绍了88个科106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和药用功能的基础上,就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所在科的重要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确定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所在各科的重要程度。用回归残差分析法对保护区166科被子植物中各科的植物种数和药用植物种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残差值将166科分成100个高利用科和66个低利用科。  相似文献   

6.
7.
以2012年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及蒲县县志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五鹿山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五鹿山有药用植物45科128属179种;最丰富的科为菊科、蔷薇科、百合科及毛茛科(种数≥10),最丰富的属是蒿属、堇菜属(种数>5);大多药用植物分布高差为400m以下(含400m),80.4%分布在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植物药用部位以全草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数的50.8%;有党参、苦参、地黄、黄芩、北柴胡5种道地药材;有珍稀濒危濒危植物5科7属7种;植物药用功能主要为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2009—2010年最新一次科学考察报告为基础,分析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药用植物73科169属220种,其中单种科和单种属占优势,单种科占总科数的50.68%,单种属占总属数的79.88%;保护区大多数药用植物海拔分布高差为400 m以下,占药用植物种数的75.45%;保护区药用植物生活型以草本为主,主要药用部位为全草和根;保护区药用植物中有许多珍稀濒危植物种,还有一部分属于德宏州景颇族传统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9.
呼中自然保护区土壤分布规律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呼中自然保护区土壤分布规律及特性的研究,获得了详实的数据和化验结果,为呼中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外相机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进行调查。于2010年8-9月和2011年3-9月,在95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1~2个月。共获得野生动物照片9665张,其中有效照片536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82%,鸟类占18%,经鉴定,兽类有19种,鸟类有9种。在海拔2219~2597 m的区域和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的动物种数和拍摄率均最高,说明这些区域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最多。同种动物在不同的植被型下拍摄率不同,说明该种动物对各植被型的偏好程度不同。对6种最常见兽类和2种雉类的研究表明:在寒温性和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斑羚、红腹角雉,在温性针阔混交林拍摄率最高的是毛冠鹿,在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野猪、梅花鹿、红腹锦鸡,在针叶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鬣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在野外架设红外照相机拍照、样方痕迹调查以及查阅保护区野外巡护历史资料等调查研究方法,对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保护站辖区内的金猫垂直分布和季节性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华阳保护站辖区内的金猫分布海拔范围在1 520m~2 703m之间,金猫的垂直分布随季节变化的特征比较明显,活动范围区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将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为6类景观类型,统计各类景观类型斑块数和斑块大小。采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Γ分布、Beta分布、负指数分布以及瑞利分布拟合景观斑块大小分布规律,其结果说明,所有类型的斑块大小分布规律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多数景观的斑块大小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只有少数景观的斑块大小分布服从Weibull分布、瑞利分布、Γ分布、Beta-分布和负指数分布;不同的等级在相同的分布和景观类型下,拟合的结果也是有差别的,等级Ⅱ是各景观类型的斑块大小分布拟合效果最理想的;可补充景观斑块大小规律研究内容,为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1种山茶科植物进行盆栽试验,1年后测定了栽培生长指标,比较了它们在高浓度的氟、硫化物大气污染环境(氟化物0.314 g/dm2.d,硫酸物1.451 mg/dm2.d,)与相对清洁区(氟化物0.180 mg/dm2.d,硫化物0.280 mg/dm2.d,)环境中一年中的生长差异。采用综合生长指标评价方法对参试植物进行相应的抗性分级,选出了8种强抗性植物,1种较强抗性植物知,2种敏感植物。  相似文献   

14.
15.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风景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使用游距计算法,深入景区经过实地详细调查,计算出宝天曼生态旅游区风景环境日容量和年容量、旅客日容量和游客年容量。其结果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开发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氯鼠酮、甘氟和杀鼠醚皆为慢性中毒型抗凝血性杀鼠剂,林间杀鼠效果均在90%以上。施用这三种灭鼠剂对环境卫生无不良影响,有利于保护天敌,而且较其它鼠药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7.
大气氟含量与枣黑顶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以来,在山西中南部枣(Ziziphus jujuba)区发现一种枣果新病害——枣黑顶病( Prakash,1987;张承林等,1997;张海岚等,1996;刘贤谦等,2009).在枣果近成熟期,其顶部发黑、皱缩,果肉发苦,使枣果失去食用与经济价值,发病率20%~90%,枣农经济损失惨重,出现了大量砍伐枣树的现象,对山西枣产业形成了较大的威胁.为了进一步探索该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笔者于2009年在晋中枣区对枣叶、枣果及大气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枣果氟含量与大气氟浓度、距污染源距离及时间的变化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Divan Junior et al.,2008;Maclean et al.,1976;Seeley,1979;程秋华等,2000;林志红等,2002;赵玲等,2005).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的调查,确定了虫害大规模爆发的时间,分析了害虫在林分中的主要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害虫的种类,从而为当地的虫害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的珙桐种群分布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位于滇东北地区的云南大关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森林植被地带,通过对有珙桐种群分布的代表性地段设样地调查的方式,对该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在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多呈散生状,而在局部地段聚集成小片纯林.其种群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自然更新.通过调查明晰了该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所处森林植被的植物物种组成特征及其垂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9个采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样的测定分析,对该保护区森林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中等偏高;腐殖质中富里酸的含量比胡敏酸和胡敏素高,其腐殖质组成较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富里酸含量也很高。其森林土壤几乎缺乏铜、锌、钼等元素,基本不缺乏有效硼和有效锰。土壤富里酸含量与有效硼含量间有显著正相关;土壤胡敏素含量与全铁含量间有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元素全量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提高土壤富里酸的含量可以增加土壤有效硼的含量,土壤中大量铁化合物的存在可能是生成胡敏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