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明确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00、150 mL/100 kg种子,对照药剂2%立克莠湿拌种剂400 g/i00 kg种子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采用土壤接种病菌以测定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60 g/L成唑醇悬浮种衣剂50~150 mL拌种100 kg,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达57.03%~91.06%,玉米增产25.8%~44.4%,药后观察未见玉米苗出现药害现象.[结论]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玉米安全,可作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使用剂量为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0 mL/100 kg种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00、150 mL/100 kg种子,对照药剂2%立克莠湿拌种剂400 g/100 kg种子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采用土壤接种病菌以测定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50 mL拌种100 kg,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达57.03%~91.06%,玉米增产25.8%~44.4%,药后观察未见玉米苗出现药害现象。【结论】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玉米安全,可作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使用剂量为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0 mL/100 kg种子。  相似文献   

3.
2%戊唑醇干粉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2%戊唑醇干偻种衣剂按不同药种比进行包衣处理,结果表明:2%戊唑醇干粉种衣剂按药种比600g:100g种子包衣处理,能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4.
2%戊唑醇湿拌种剂是盐城利民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种子处理剂,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又名立克秀,对东北春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对玉米安全,通过实验的研究,探讨2%戊唑醇湿拌种剂在防除东北春玉米死黑穗病中应用的最佳使用剂量,以期为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对不同剂量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院使用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使用45.0 g/100 kg种子处理时,对小麦黑穗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防效达到95.1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生产中推荐使用剂量为37.5~45.0 g/100 kg种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黑穗病防治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开展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黑穗病田间试验,试验结果:其对小麦生长安全,防治黑穗病效果显著,田间增产明显,是小麦种子处理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李中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16+126
通过在涿鹿县玉米地进行0.8%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效,最佳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量8~12g/100kg种子。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6%戊唑醇 FS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确定对玉米的安全性及最佳拌种药量,2012、2013连续2年开展了6%戊唑醇 FS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戊唑醇 FS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良好,防效为73.4%-91.1%,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为36.7%-44.1%,生产中建议使用6%戊唑醇 FS药种166.5 g/100 kg拌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6%戊唑醇FS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确定对玉米的安全性及最佳拌种药量,2012、2013连续2年开展了6%戊唑醇FS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戊唑醇FS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良好,防效为73.4%~91.1%,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为36.7%~44.1%,生产中建议使用6%戊唑醇FS药种166.5 g/100 kg拌种。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属于系统侵染病害,病菌多在5叶前侵入玉米而引起发病。采用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止该病的侵染.控制其危害。为了及时控制该病危害.涿鹿县农业局于2008—2009年进行了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效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以烯唑醇为主要成份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及其应用效果。经室内及盆栽试验筛选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配方,并确定烯唑醇种衣剂加工工艺流程。通过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区域试验,明确了烯唑醇种衣剂使用剂量、处理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对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有提高的趋势。用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包衣,在接种条件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51.2%~60.3%,增产率38.6%~58.7%。异地试验示范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71.7%~96.2%,增产率6.8%~15.6%。生产上推荐剂量药种比1:200~1:300为宜。  相似文献   

12.
研究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的安全性以及对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2007-2008年在河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对该制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药种比1∶50~70)对玉米无不良影响;在防治地下害虫方面,该药剂在药种比为1∶50和1∶60时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9.85%和71.57%,与对照药剂48%毒死蜱乳油拌种、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为60.08%,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在防治丝黑穗病方面,该药剂在药种比为1∶50时防效为81.06%,略高于对照药剂5%烯唑醇干粉种衣剂包衣,显著高于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药种比为1∶60时防效为72.65%,介于两个对照药剂之间,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为60.95%,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因此,该种衣剂的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0~1∶60拌种包衣.  相似文献   

13.
药剂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丝黑穗病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采用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止该病的侵染,控制其为害。为了筛选对丝黑穗病防效好的拌种药剂,2010年对山西省市售的8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拌种对玉米出苗基本没有影响,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效明显,降低了发病率,相对防效达到50.6%~86.9%,其中,以20%吡.福.戊唑的防治效果最好,丝黑穗病株率最低,为3.1%,相对防治效果为86.9%;其次为戊唑醇,病株率为3.7%,防治效果为84.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吡虫啉种衣剂对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及主要非靶标害虫的影响,为种衣剂的科学使用及玉米害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6—9月,在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试验田,设置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推荐最高使用剂量及其2倍和4倍剂量进行种子包衣,以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方法,每点连续标记10株玉米,分别在玉米苗期、喇叭口期、孕穗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调查样点内玉米植株上全部节肢动物的种类及其数量,分析不同处理区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在玉米灌浆期,调查样点内玉米穗部害虫种类及数量;玉米成熟时每小区收获两行,每行连续收取50株,调查雌穗上和茎秆中的鳞翅目幼虫种类和数量,分析吡虫啉种衣剂对主要非靶标害虫的影响。【结果】种衣剂处理不影响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种类,处理区与对照区的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同一时间内不同处理区物种丰富度的差异与有些物种的密度低而在调查样点内的分布不均匀有关。吡虫啉种衣剂处理不会造成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在靶标害虫玉米蚜发生量大时还能通过抑制玉米蚜的数量而使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种衣剂处理对玉米田节肢动物优势种的影响不仅年份间有差异而且不同玉米生育期间也有差异,在靶标害虫玉米蚜种群数量较高的2015年,玉米生长前期种衣剂处理区的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与空白对照区基本一致,灌浆期黏虫和草间小黑蛛分别成为种衣剂2倍和4倍剂量处理区的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种;在玉米蚜种群数量较小的2016年,孕穗期以后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为各处理区植食性昆虫优势种,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成为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玉米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区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标与其优势集中度指标变化趋势相似。种衣剂处理对穗部鳞翅目幼虫的影响程度较复杂,如玉米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种衣剂处理区亚洲玉米螟幼虫种群数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区;灌浆初期种衣剂处理区桃蛀螟幼虫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灌浆中期则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灌浆中期种衣剂处理区黏虫幼虫种群密度均高于对照;种衣剂处理区棉铃虫幼虫密度与对照区虽有不同,但差异不显著。综合两年的调查结果,玉米灌浆期种衣剂处理区亚洲玉米螟、桃蛀螟和黏虫幼虫种群密度有增加的现象,但其种群密度与600 g·L-1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处理剂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建议吡虫啉种衣剂处理玉米田应注意防控鳞翅目穗部害虫。  相似文献   

15.
多功能种衣剂防治玉米、高粱病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高粱黑穗病和苗期病害是当前生产上的主要问题,多功能种子包衣剂对上述病害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85.1%,对高粱各种黑穗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90.4%,增加保苗10%以上,且对植株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用6%福美双.戊唑醇.氯氰菊酯悬浮种衣剂拌种(857mg/kg、1000mg/kg、1200mg/kg)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为72.6~81.1%,防效高于3种药剂单独使用,建议生产上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使用剂量为857~1000mg/kg(有效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垦单7号为试材,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链霉菌株SF-1,通过测定其活性,研究其代谢产物不同剂量及与其它生物药剂混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田间防治效果,确定其最佳用量、对玉米的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制剂可提高玉米出苗率,其中SF-1 20倍液+BYM对玉米丝黑穗的防治效果较好,为69.55%,增产效果也比较明显,为1...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玉米生产现状,选择8种高效种衣剂进行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差异显著,7.5%黑虫双全和63%福.克.戊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出苗快,出苗率高,发病率低,防治效果好于其他种衣剂。综合考评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用含有戊唑醇的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比其他种衣剂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2%戊唑醇湿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测定了2%戊唑醇湿拌种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该制剂400~600 g拌种100 kg,防治效果达80.8%~90.4%,增产7.0%~10.1%,且对玉米出苗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衣剂对玉米种子活力和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个不同配方的种衣剂包衣"丰禾10"玉米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测定苗期的几个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种种衣剂均能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同时缩短了平均发芽时间;种衣剂2、5号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含量;除种衣剂2号,其它种衣剂均能提高幼苗根系活力,种衣剂1、2、4、5号能促进保护酶CAT、POD的活性,增强了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保护膜结构的完整性,增强玉米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