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春季,气温仍然较低,当水温在5℃~14℃时,大多数鱼体神经激素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鱼类不喜欢活动与摄食,且饲料生物也缺乏;同时水温急剧升降,不仅会对鱼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更会导致鱼类病害和死亡。因此春季水产养殖关键在于对鱼病的防治,主要是预防以下几方面病害发生。一是塘鱼厌食及其防治方法。当水温低于15℃时,大多数鱼摄食下降,生长放慢;当水温降至15℃时,对鲢、鳙、草鱼等鱼不投精饲料,只投青料;水温10℃时,少投或不投青料,但仍可施放适量粪便,但施放数量不宜多,以防水质变劣。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暖冬较多出现,冬季和早春一些人放松了对鱼感冒和冻伤发生的防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和重大损失。正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异常,低温、冰冻灾害不是减少了,而是在局部地区和有的年份发生更为频繁和严重,对鱼越冬影响更甚,应予注意。鱼感冒和冻伤症状鱼是冷血变温动物,在一定条件下体温会随水温的升降而升降,始终与水温保持0.1℃~0.4℃的温差。人工驯养的鱼类投喂的是配合饲料,各种营养  相似文献   

3.
《山东饲料》2008,(4):26
每年的6—8月份,由于气温高,投饵量大,加之水温高、水质差,是鱼病高发季节,根据这一鱼病易发生特点,尽量在鱼病高发期前用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鱼病防治具有“三难”,即发现难、隔离难、治疗难,要采取防重于治、全面预防: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策略。尤其是夏季天气炎热,水温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物增多,发酵分解速度加快,致使水质发生改变。水体中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大量繁衍,感染侵袭鱼体,造成病害的大量发生。因此抓好夏季鱼病的防治,是保证鱼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何人 《江西饲料》2001,(3):39-40
1 对症下药、计量精确(一)对症下药是鱼病防治的关键。有些鱼病症状相似,较难诊断, 因此,必须仔细观察病鱼症状和病原,详细了解环境、病情、病因等,作出确诊,才能合 理 选用药物、药量及用药方法。(二)药量计算也要精确,投喂药饵时应以所有可能摄食药 饵的 鱼体重计算,而不是单纯以病鱼体重计算,否则药量偏低。药物全池泼洒时,浓度以 池塘面 积和池深计算。2 单位用药量应考虑水质肥瘦、pH值大小、水温高低、天气状况、鱼病轻重及鱼类本身对 药物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在药物安全幅度内适当调节,酌情增减。一般来讲水质肥、 水…  相似文献   

6.
应激反应是畜禽有机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生理状态改变。一般情况下,兔体对于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尽管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兔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并不表现异常。  相似文献   

7.
第九讲:长吻(鱼危)主要鱼病的防治 迄今,虽然已发现的长吻(鱼危)鱼病有20多种,但较常见的、危害亦较大的疾病只有下列数种: 1.小瓜虫病 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一般在水质不良、鱼池面积过小、放养密度太大、水温在25℃以下的连绵阴雨天气多发,严重危害3~5厘米的苗种,二龄鱼种和成鱼也能被感染。病鱼的外观症状为鳃、鳍和体表皮肤上出现众多针尖般大小的“白点”,此小白点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主要是通过对三色神仙鱼的亲本产前培育、产前征兆即产卵时间判断、孵化方法等人工繁殖过程的研究来探讨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三色神仙鱼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三色神仙鱼人工条件下进行繁殖,养殖水温、水质、外界环境等对其产卵量、受精卵孵化以及苗种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测水温定投饵量 一般来说.在7~32℃的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鱼摄食越强,投饵量也越大。但如不适量。投饵越多。鱼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严格确定每日投饵量。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7℃以上时,须用商品饵料、鲜嫩青草喂鱼.每天1次.  相似文献   

10.
1 对症下药、计量精确 1) 对症下药是鱼病防治的关键。有些鱼病症状相似,较难诊断,因此,必须仔细观察病鱼症状和病原,详细了解环境、病情、病因等,作出确诊,才能合理选用药物、药量及用药方法。 2) 药量计算要精确。投喂药饵时应以所有可能摄食药饵的鱼体重计算,而不是单纯以发病鱼体重计算,否则药量偏低。药物全池泼洒时,浓度以池塘面积和池深计算。 2 单位用药量 应考虑水质肥瘦、pH值大小、水温高低、天气状况、鱼病轻重及鱼类本身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在药物安全幅度内适当调节,酌情增减。一般来讲水质肥、水温低、病情重等用药量应偏高;水质瘦、水温高、病情轻等用药量应偏低。对碱性药物来讲,pH值小用量偏高,pH值高用量偏低;酸性药物则相反,pH值小用量偏低,pH值大用量偏高。如杀虫王,在天气热,水温高、水质不肥时,施用量为每亩6 ml,在天气冷、水温低、水质肥时,施用量为每亩10 ml。另外,某些鱼、虾、蟹等水产动物对一些药物特别敏感,须禁止使用。如敌百虫对淡水白鲳、虾、蟹等很敏感,须禁止使用,否则会造成大批死亡。 3 内服外泼相结合 内服药饵,能迅速杀灭鱼体里的病原体,增强鱼体抗病能力,但鱼体体质还很弱,若水质环境不良,病原体容易再次侵袭鱼体发病。而外泼药物,既杀灭了水体里的病原体,水质得到改善,又为鱼体恢复健康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内服药饵与外泼消毒结合,可显著提高鱼病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鸡的热应激     
鸡的热应激也叫鸡的中暑症,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鸡体内温度急剧升高而发生生理机  相似文献   

12.
鱼病的正确诊断是鱼病能否成功治疗的关键,不仅要从鱼体本身着手,还要从养殖环境及养殖状况等各个养殖层面着手,切实弄明白鱼病发生的确切因素,对病鱼对症用药,对未发病的鱼做到科学预防.  相似文献   

13.
使用巾草药防治鱼病应坚持“科学配方,对症下药.规范应用”原则。鱼病发生原斟不外乎水体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或病原生物因素影响,前两种可通过人为调控解决,对于病原生物因素而致病,也要分清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或真菌类或寄生虫类,找准致病原因,才能选择合适的巾草药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环境因素对澳洲龙鱼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以30对澳洲龙鱼亲本为研究对象,分别将温度和水质硬度设置为6个梯度,观察亲鱼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亲鱼在28~32℃的水温和3~19°dH的水质硬度中可以繁殖,其中以28℃水温和11°dH水质硬度为最佳繁殖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当前鱼病发生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交叉感染 ,鱼病症状日趋复杂 ,使诊断、治疗难度越来越大 ,真正懂鱼病的专家并不太多 ,养鱼户无法对症下药 ,只能凭经验用药 ,乱用药现象非常普遍 ,致使鱼病越来越严重。1 药量盲目加大前几年 ,土霉素“打天下” ,不管鱼得了什么病 ,均用土霉素治疗 ,不管用就加大剂量 ,从而加速了某些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药效都越来越不明显。目前 ,氯霉素在水产上的应用又在重蹈土霉素的覆辙。2 严重存在着轻“防”重“治”过去很长时间只重视养殖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 ,而忽略了鱼的自身免疫功能的提高 ,以及对环境中的病…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烂鳃病为细菌性鱼病的一种,但凡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各种鱼病,统称为细菌性鱼病。这类鱼病种类较多,鱼体的各个部位均可因感染而发病,是当前对渔业危害极大的一类鱼病。本文仅以鱼细菌性烂鳃病为例,以其综合防治为论,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锦鲤的水族箱饲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族箱饲养锦鲤虽然容器狭小,不能养殖大型鱼,但养一些体长10~20厘米的鱼,有很多有利因素。水族箱养鱼大多在室内,从观赏角度来说,可更清楚地观赏到锦鲤的翩翩舞姿,对鱼不舒适的表现和鱼病,可及早发现;在室内不受风雨天气,自然环境的影响,更易控制水温、水质、光照;冬季严寒季节不受低温袭击;还可避免自然界中天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鱼类养殖的疾病防治并不同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其相对很复杂,因为鱼的种类繁多,鱼的不同生长时间其个体差别也很大。如何提高鱼病防治效果就需要结合不同的鱼的种类、生长时间、用药季节等等这些复杂的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鱼病进行防治。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第一是从如何用药的角度,第二是如何鱼类养殖的管理角度阐述如何提高鱼病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贵州冬季阴雨天气时间长,水温低,鱼类活动量减少,很多养殖户在冬季放松了对精养鱼塘的管理(如:停开增氧机或“不浮头不开机”、停止投饲、少换池水、不防鱼病等),导致鱼死亡频频发生,给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现将凯里市水产养殖场冬季高密度养鲤暴发性死亡的原因及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对症下药首先应做好清塘消毒、鱼种消毒、食场及工具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药饵和泼洒药物.其次,应注重提高饵料质量,提倡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提高鱼体抗病力,改善水体环境.冬春季节要掌握适量投饵,夏秋季节要酌情增加换水量和换水次数.认真观察病鱼的症状,详细了解环境因素,作出正确的诊断,然后再合理选用药物,切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和加重病情.施用药物的单位用量不要生搬硬套,应根据水质肥瘦、酸碱度、水温及鱼种和鱼病轻重灵活掌握.一般在药物安全使用浓度范围内,水质肥、水温低、病情重,用药量应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