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观察到竹纤维不同壁层微纤丝的取向,该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毛竹纤维的微纤丝取向进行了高分辨观察。采用了两种样品制备方式, 一是化学离析后纤维,用于观察竹纤维表层的微纤丝取向;二是经过脱木素处理后的弦切片(厚度为30 μm),用于观察竹纤维细胞腔内壁的微纤丝取向。结果表明,毛竹纤维初生壁微纤丝呈无序排列,但其细胞腔内壁的微纤丝相对纤维长轴则几乎垂直排列,这种排列模式与木材细胞对应壁层微纤丝的排列模式相似。同时,还观察到某些壁层的微纤丝呈高度定向排列,但拍摄到这类图像的几率较小。该研究证实,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实现对竹纤维微纤丝取向的高分辩观察,并且样品制备远较透射电镜简单,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的振荡模式研究芥蓝叶片上表皮气孔的三维形貌,并对气孔在叶片失水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通过AFM的扫描成像,观察到芥蓝叶片表皮的气孔及其周围的细胞,包括保卫细胞、副卫细胞、其他表皮细胞等的微观结构,还观测到覆盖在副卫细胞的微纤维,测量出这些微纤维的直径约为400nm,间隔约为200nm.  相似文献   

3.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在多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  邓霄  张芸  汪兰  田斌强  谢笔钧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222-3228
简单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原理和工作模式,详细叙述了利用AFM研究多糖时的样品制备方法及影响成像的因素,并综述了AFM在多糖分子的形态观察和定量研究方面的进展,介绍了AFM在研究多糖单分子力学谱方面的工作和AFM对糖基构象变化过程的测定和调控,还对AFM在多糖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原子力显微镜(Ar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是观察样品表面结构的一种新工具,能够检测样品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生理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实时观察。文章对AFM的工作原理及其近年来在畜牧业研究领域中 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AFM在畜牧业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详细描述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苹果果皮样品在不同时 间段的超微结构,分析其粗糙度的变化,并对AFM在果皮结构分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主要论述了一种高精度的原子力显微镜AFM.IPC-208B型机在分子形态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以磁控溅射获得的TiN薄膜为例,从原子力显微镜测得的三维图上探析该TiN薄膜的优先生长面及其在优先生长面上的原子排布.实验不仅鉴定了测试材料的微观形态,也充分肯定了该原子力显微镜原子量级的精度及其在微观结构领域的潜在发展,为该机应用于微加工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简单分形和多重分形维数对与受体作用前后转铁蛋白分子原子力显微镜图像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转铁蛋白与受体结合的程度。结果表明:多重维数分形谱能更好地反映与受体作用前后转铁蛋白分子的表面形态特征和分布的均匀程度;转铁蛋白与受体作用后表面形貌变平滑。中间部位转铁蛋白与受体的结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虎斑乌贼幼体的摄食、排泄及不可逆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南海水域采集的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的受精卵于室内条件下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水温为23~25℃,盐度为29.0,并采用恒温加热装置对天然海水进行温度控制,以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新孵出的虎斑乌贼幼体的不可逆点。结果显示:幼体的生存上限温度为30~32℃;水温为24、26、28、30℃时,幼体的不可逆点为8、11、8、5~6 d。对5日龄的虎斑乌贼幼体进行摄食节律的观察,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幼体每个时间段都有摄食行为,但摄食高峰出现在凌晨和下午时段,呈现出明显的昼少夜多、晨昏双高峰趋势。对5日龄的虎斑乌贼幼体进行排泄规律的观察,发现幼体在一天中的每个时间段皆有排泄活动,饱食后20 h内基本排空,但排泄活动在凌晨时段比较频繁,呈现出明显的昼少夜多规律。  相似文献   

9.
将在南海水域采集的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的受精卵于室内条件下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水温为2325℃,盐度为29.0,并采用恒温加热装置对天然海水进行温度控制,以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新孵出的虎斑乌贼幼体的不可逆点。结果显示:幼体的生存上限温度为3025℃,盐度为29.0,并采用恒温加热装置对天然海水进行温度控制,以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新孵出的虎斑乌贼幼体的不可逆点。结果显示:幼体的生存上限温度为3032℃;水温为24、26、28、30℃时,幼体的不可逆点为8、11、8、532℃;水温为24、26、28、30℃时,幼体的不可逆点为8、11、8、56 d。对5日龄的虎斑乌贼幼体进行摄食节律的观察,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幼体每个时间段都有摄食行为,但摄食高峰出现在凌晨和下午时段,呈现出明显的昼少夜多、晨昏双高峰趋势。对5日龄的虎斑乌贼幼体进行排泄规律的观察,发现幼体在一天中的每个时间段皆有排泄活动,饱食后20 h内基本排空,但排泄活动在凌晨时段比较频繁,呈现出明显的昼少夜多规律。  相似文献   

10.
将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应用于木陶瓷分析,观测了大青杨木材和酚醛树脂炭化前后样品表面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大青杨木材表面呈波纹状排列有序的纤维物质,波纹峰谷间水平距离390.63nm,垂直距离14.745nm.炭化后该结构消失,样品的粗糙度大大增加,均方根粗糙度由炭化前的4.487nm增加到炭化后的68.147nm.未炭化酚醛树脂因固化时水分的逸出,留下类似火山口状的峰谷,谷宽437.60nm,谷深22.202nm.炭化后该结构完全消失,样品的均方根粗糙度由炭化前的4.612nm增加到50.446nm.  相似文献   

11.
扼要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原子力显微镜工作机理及磁畴理论的研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的磁畴测量功能检测软盘、硬盘、超磁致伸缩材料TDF等磁性材料的磁畴,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磁存储材料及磁致伸缩材料的磁畴特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角质颚形态的东海2种常见乌贼类的种类判别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尝试利用角质颚对东海2种常见乌贼类种类进行判别,根据2015年采集的47尾虎斑乌贼和87尾神户乌贼的角质颚,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两种乌贼进行种类判别。结果表明,在所有12个形态参数的比较中,除了下头盖长/胴长,虎斑乌贼和神户乌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虎斑乌贼和神户乌贼角质颚在雌雄群体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两种乌贼进行分类,虎斑乌贼判别正确率为95.7%,神户乌贼为94.3%,总判别正确率为94.8%。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两种乌贼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中,负载值最高的形态参数比例指标构建判别函数,虎斑乌贼的判别正确率为83.0%,神户乌贼为83.9%,总判别正确率为83.6%。分雌雄对两种乌贼进行分类判别,雄性的总判别正确率为93.8%,雌性为96.6%。研究认为,乌贼类角质颚形态同样可用于种类判别。  相似文献   

14.
虎斑乌贼是一种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销量的重要的海洋渔业产品,其受精卵孵化率较低一直是限制其人工繁育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盐度和pH值进行研究,探究其孵化的适宜生态条件,为虎斑乌贼的人工育苗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单因子试验,分别设置了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盐度(15‰、18‰、21‰、24‰、27‰、30‰、33‰和36‰)和pH值(7.0、7.5、8.0和8.5),检测不同条件下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受精卵可孵化温度为21~30℃;在27℃时,孵化率(72.2%)显著升高(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时间呈现缩短的趋势.在30℃时,孵化时间显著缩短(P0.05).受精卵可孵化盐度为27‰~36‰;在最适盐度范围(30‰~33‰)下孵化率为70%~80%. pH值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pH值7.0~8.5条件下均可孵化,孵化率均大于70%.因此,在温度24~27℃,盐度30‰~33‰和pH 7.0~8.5范围内,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较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体外消化法,测定了真蛸(Octopus vulgaris)和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对8种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这两种动物对动物性饲料原料的体外消化率较高,干物质65.28~85.65%,粗蛋白64.99%~90.10%;对植物性饲料原料的消化率其次,其中干物质40.07%~60.02%,粗蛋白为57.75%~67.56%;对DDGS的体外消化率最低,干物质为25.24%~26.25%,粗蛋白为34.74%~52.90%.另外,真蛸对大部分饲料原料的体外消化率均高于虎斑乌贼.研究结果可为真蛸和虎斑乌贼饲料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一种为害甜菜的象甲—虎斑多粒象(Cyphocleonus tigrinusPanzer),此种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7.
采用Ca2+急性诱导构建线粒体损伤模型,分别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线粒体内部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变化,用以探究线粒体损伤过程中结构变化的规律性。结果显示,线粒体在Ca2+诱导下的损伤过程依照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可分为前后2个阶段:前期以嵴有序结构的破坏为特征,线粒体内部特异性结构逐步被破坏,无明显肿胀趋势;后期以线粒体嵴间隙膨胀、嵴囊泡化为特征,线粒体迅速膨胀并向球形变化,线粒体的最终裂解应存在临界条件,决定于线粒体外膜的张力特性。  相似文献   

18.
<正>虎斑游蛇(Rhobdophis tigrina lateralis)地方名野鸡脖子、竹竿青、红毛松,主要分布在吉林省永吉、桦甸、蛟河、舒兰、磐石、通化及延边等地。据报道,人们一直认为,虎斑游蛇属无毒蛇,至今未发现有毒牙和排毒器官。但在扑蛇和养蛇的实践中,却发现其在脑后  相似文献   

19.
草莓炭疽菌初期侵染过程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在侵染草莓叶片过程中病原菌的侵染致病过程,为防控草莓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草莓炭疽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LC0220-7GFP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离体健康草莓叶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侵染结构.[结果]接种6~9 h为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高峰期,接种9 h约90.00%的分生孢子已萌发;接种12~24 h为侵染结构形成高峰期,接种24 h约70.00%的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并形成侵染钉开始侵染草莓叶片表皮细胞,有少量的菌丝开始直接侵染叶片表皮细胞,同时在寄主上表皮上有少量的附着枝形成;接种48 h为菌丝形成高峰期,菌丝大量形成并沿着表皮细胞延伸成网络状,叶片开始出现零星病斑;接种7296 h为分生孢子盘形成高峰期;接种96~120 h为产孢高峰期,接种96 h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大部分病原菌完成一个侵染循环;接种144 h形成典型的炭疽病斑.[结论]草莓炭疽菌通过产生附着胞侵入或直接侵入草莓叶片表皮细胞,使草莓叶片发病,形成典型的炭疽病斑.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11年景宁县外舍管理区外舍村山后自然村8 hm2多橘园发生柑橘溃疡性虎斑病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