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1983—1986年应用舞毒蛾光学活性性信息素及其光学异构体的生物活性试验表明,顺-7,8-环氧-2-甲基-十八烷[(+)-(7R,8S)-disparlure]是舞毒蛾天然性信息素,诱蛾效果非常显著,而其它光学异构体基本无效。舞毒蛾性信息素不仅对舞毒蛾具有活性高,而且对松针毒蛾也具有活性。使用舞毒蛾性信息素作为测报工具,不仅可以监测舞毒蛾的发生,同时也可以监测松针毒蛾的发生。性信息素监测虫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精确度高,方法简便易行。在低虫口地区,使用粘胶诱捕器进行大量诱捕法是成功的,连绩使用诱捕法即可有效的控制舞毒蛾的危害和蔓延,抑制其猖獗暴发的周期。在虫口密度大的地区,可先用杀虫剂压低虫口密度,再使用性信息素进行控制,使性信息素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害虫天敌,从而提高防治效果。舞毒蛾性信息素的应用,为该虫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将成为综合治理舞毒蛾的有力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
人工饲料饲养舞毒蛾的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0年和2001年利用人工饲料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进行了饲养,并用柞树叶片饲养作对照:人工饲料饲养的1、2、3、4、5、6龄幼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6、6、7、9、14d,幼虫发育总历期为57d;采用柞树叶片饲养的1、2、3、4、5、6龄幼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2、6、6、6、8、14d,幼虫发育总历期为52d。从舞毒蛾幼虫头宽、体长比较来看,舞毒蛾1—4龄在头宽和体长上差异不大;5、6龄幼虫期间表现为:人工饲料饲养的舞毒蛾幼虫比柞树叶饲养的舞毒蛾幼虫头壳平均宽1mm左右,体长平均长2.4mm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小菜蛾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在大白菜地进行不同人工合成引诱剂对小菜蛾的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加0.01%的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能够提高目前诱芯的诱蛾效果.三元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醇在7∶3∶1比例下的诱蛾能力显著优于其它三元组分比例的诱蛾力.比例为70∶30∶10∶0.01的四元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和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诱芯含量为10 μg时在田间的诱蛾效果最好,因而建议在中国使用这种诱芯诱捕小菜蛾.  相似文献   

4.
从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转录组文库中鉴定获得舞毒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Ld GSTe1。该基因全长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Ld GSTe1蛋白氨基酸序列含有GST_C_Delta_Epsilon与GST_N_Delta_Epsilon 2个保守结构域,属于类硫氧还蛋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2个超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舞毒蛾Ld GST蛋白属于GST Epsilon家族。蛋白结构显示,Ld GSTe1蛋白包含一个N端和一个C端结构,α–螺旋与β–折叠为主要结构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4.0、10.0 mg/L鱼藤酮药剂处理下,舞毒蛾3龄幼虫Ld GSTe1基因表达先下降后上升,推测该基因参与舞毒蛾解毒应答。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α-蒎烯的2种衍生物3-甲氧基-4-羟基苯基-α-蒎烯马来酰亚胺基酰腙和(10z)-N-[5.7.7-三甲基(4.1.0)庚-4-乙二胺-3-亚基]苯胺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的毒力作用,采用饲料混药法研究了2种衍生物不同剂量处理下,其体内Car E、CAT、SOD和ACh E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衍生物对舞毒蛾3龄幼虫均有一定的毒力作用,在48 h时LC50分别为68.344、119.537 mg·kg-1,其中(10z)-N-[5.7.7-三甲基(4.1.0)庚-4-乙二胺-3-亚基]苯胺的毒性更加显著。3-甲氧基-4-羟基苯基-α-蒎烯马来酰亚胺基酰腙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Car E和ACh E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70.97%和71.23%,对CAT和SOD活性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1.62、1.42倍;(10z)-N-[5.7.7-三甲基(4.1.0)庚-4-乙二胺-3-亚基]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CAT、Car E和ACh E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67.4%、31.43%、26.04%,对SOD活性表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舞毒蛾猖獗的重灾区以烟剂防治为急救,以生物防治为主,开展舞毒蛾人工采卵防治;舞毒蛾性引诱剂的林间防治B.t.-342菌剂地面喷雾的微生物防治措施以及植物性杀虫剂的林间防治试验,防治措施均取得了满意效果,为舞毒蛾的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经4年的综合防治,终将舞毒蛾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7.
引言 随着昆虫病毒的应用不断扩大也必须从保护坏境,保护人畜健康出发,进行严格试验,以确定其安全。本试验用舞毒蛾NPV对脊椎动物小白鼠、豚鼠、家兔、家鸽、金鱼,作了安全试验,结果未见病变和病毒增殖。为了进一步检查舞毒蛾NPV是否能在脊椎动物和人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复制或引起病变,以便从细胞水平确定舞毒蛾NPV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性诱剂在舞毒蛾成虫羽化期连续5年进行监测,明确了涿鹿县舞毒蛾成虫发生规律。舞毒蛾在涿鹿县1年发生1代,舞毒蛾成虫始见期为7月11日,始盛期7月23~27日,高峰期8月4日,盛末期8月10~14日,终见期为9月3~13日。羽化期584 d。  相似文献   

9.
长春地区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毒蛾在长春地区属于发生较重的食叶害虫,该虫在长春地区1年发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卵越冬,笔者经过多年观察总结,详细总结了舞毒蛾在长春地区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同时进行了综合防治的试验。为大面积的防治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不同食料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以北京主要乔灌木树种为食料、室内饲养舞毒蛾的条件下 ,分析了不同食料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1龄幼虫成活的试验表明 :受试各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舞毒蛾 1龄幼虫在柿、杏、黄栌、毛泡桐、火炬树等树种饲养下死亡率较低 ,在核桃楸、国槐、刺槐、臭椿等树种饲养条件下死亡率较高 .4龄幼虫对食物的利用和转化的试验表明 :舞毒蛾对柿树、黄栌、杏树、加杨的营养效率较高 ,对华山松、国槐、刺槐、白蜡和抗虫杨的营养效率较低 .  相似文献   

11.
舞毒蛾在山东省主要危害柿树,多年来发生严重,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防治舞毒蛾的关键时期为幼虫孵化盛期。本文利用3月下旬以后的日平均气温值和柿牙生长长度与舞毒蛾幼虫发生期的模型,Yi=12.0742X1-139.1908和Yi=1.1115X2+0.6642,并进行了生产实例验证,测报值符合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2.
针对延安市安塞区部分沙棘林发生舞毒蛾危害,区林业工作站森防技术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经过1年的积极防控,使虫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本文概述了舞毒蛾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总结出了虫害防治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舞毒蛾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舞毒蛾是世界性的大食叶害虫,分布广、寄主植物多,对多种针叶、阔叶树和果树都有危害。在西北地区,主要分布于新疆。在巩留县阿尕尔森乡2011年虫害发生面积为7.3千米2,其中舞毒蛾发生面积4千米2左右,集中发生在5~6月。通过对舞毒蛾年生活史和舞毒蛾成虫发生动态监测,为舞毒蛾在阿尕尔森乡发生情况和潜在发生区的预测以及综合防控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和松毛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3~5龄幼虫进行了室内、室外感染试验和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外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蛾致病力更强,比松毛虫卵孢白僵菌高8,2%;使用活孢子含量为50亿/g的菌粉2g/m^2,施菌16d可使舞毒蛾3~5龄幼虫室内外感染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8,9%和85,0%;野外施竹节虫卵孢白僵菌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感染率达80%以上。确定野外防治舞毒蛾的施茵量为30kg/hm^2,防治时期为雨季。  相似文献   

15.
γ射线对舞毒蛾虫卵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物理灭虫的效果,以林木害虫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虫卵为试验材料,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舞毒蛾虫卵,研究照射后幼虫孵化率的宏观变化情况和经过台盼蓝活体染色后幼虫细胞的微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幼虫孵化率逐渐降低,幼虫细胞的死亡数量逐渐上升;总体上看,宏观试验和微观试验所得...  相似文献   

16.
以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为对象,采用点滴触杀法测定了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鱼藤酮对舞毒蛾3龄幼虫具有低毒高效的毒杀作用,12、24、36、48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4.10、10.44、9.75、9.51 mg·L_(-1)。CAT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但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表现出一定的抗逆性。对舞毒蛾3龄幼虫进行点滴触杀处理后,试虫的鲜质量增长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表明鱼藤酮抑制舞毒蛾幼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侵染效果,用4种(品系)侵染期线虫的3个侵染剂量对2龄、4龄和6龄舞毒蛾幼虫进行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从48 h时2龄和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来看,Sc-All线虫与相应侵染剂量相比其侵染效果最好(P0.05),500、1 000条·头~(-1)的侵染剂量校正死亡率为100%。从6龄幼虫生测结果看,Sf-IGA线虫用1 000条·头~(-1)的剂量48 h与Sc-All线虫效果相同,校正死亡率为100%。72 h时,4种线虫1 000条·头~(-1)剂量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Hb-NJ对4龄幼虫的侵染力最低。因此,Sc-All线虫对舞毒蛾2龄、4龄和6龄幼虫都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Sf-IGA线虫对6龄幼虫侵染效果较好。所以Sc-All和Sf-IGA是舞毒蛾潜在的生物杀虫剂,选择合适的昆虫病原线虫种(品系)及其合适剂量可以提高防治舞毒蛾幼虫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木毒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毒蛾又名木麻黄舞蛾、黑角舞蛾、相思树舞毒蛾、相思叶毒蛾等,属鳞翅目毒蛾科,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地区。寄主有番石榴、荔枝、龙眼、杨梅、枇杷、柿、石榴、梨、无花果、板栗、芒果、蓖麻、木麻黄、相思树、垂柳、茶树等。往年木毒蛾在我省主要危害木麻黄.近两年来在我省部分地区龙眼、杨梅上暴发为害。我市部分乡镇木毒蛾幼虫大量暴发,取食龙眼、杨梅叶片及龙眼果穗,受害重的每张叶片上有幼虫2—3头,每株树虫量达1-2万头,受害重的龙眼、杨梅树被吃得只剩下枝条,严重影响龙眼、杨梅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昆虫小分子热激蛋白(smHsp)是分子质量在12~43 kDa、具有分子伴侣活性的应激蛋白,可以在环境胁迫下帮助蛋白质折叠和转运。本文为明确舞毒蛾的smHsp基因特性及对杀虫剂甲萘威胁迫的响应,从舞毒蛾无参照全转录本文库中鉴定获得6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家族基因,全长基因开放阅读框为444~567 bp,编码147~188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58~6.17。根据分子质量大小分别命名为LdHsp17.0、LdHsp18.7、LdHsp19.1、LdHsp20.3、LdHsp21.3和LdHsp21.4。亚致死剂量(LC5、LC10和LC30)的甲萘威处理可诱导舞毒蛾smHsp家族中LdHsp20.3、LdHsp19.1和LdHsp17.0上调表达,但抑制了LdHsp21.4、LdHsp21.3和LdHsp18.7的表达,且甲萘威处理对smHsp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存在质量浓度和剂量效应。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舞毒蛾小分子热激蛋白功能及其参与对杀虫剂抗性的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呋喃虫酰肼(JS118)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以叶片药膜法测定了不同龄期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龄0.369 mg.L-1和5龄0.842 mg.L-1,且对幼虫体内的解毒酶存在显著影响。对3龄幼虫体内CarE和GSTs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对ACP表现为持续抑制作用,对ALP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作用,对MFOs表现为先抑制后诱导作用;对5龄幼虫体内CarE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作用,对ACP和GSTs表现为持续抑制作用,对ALP和MFOs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作用。用LC10和LC30剂量呋喃虫酰肼连续处理后,3龄舞毒蛾幼虫的发育时间均明显延长,随着呋喃虫酰肼质量浓度的增大以及药剂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虫的成活率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作为非甾醇类蜕皮激素竞争物中的新型化合物,对舞毒蛾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能明显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并对其体内主要解毒酶系有较强的干扰作用,表现出很高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