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旅游市场发展等方面探讨城郊森林公园进行休闲旅游规划的必然性,提出城郊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规划构建的4个要素,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旅游资源与市场情况,指出牛首山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规划应秉持适宜的规划理念,确立具体的规划目标,构建完整的休闲旅游产品与服务以及完善旅游支持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2.
发展城郊旅游优势分析——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郊旅游就是利用城郊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乡村文化、农家生活等资源,为人们提供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品尝购物等娱乐项目的旅游。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为例,介绍了城郊旅游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假日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即长线旅游在减少,短线旅游和城市周边游在增加。在这样的市场促动下,城郊度假旅游也发展成为城镇居民的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对合肥市城郊度假旅游地的实例研究提出城郊旅游开发的圈层布局理论,归纳总结了城郊度假旅游地开发可采取的典型模式,并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杨仙岭旅游资源特征、旅游者的感知和认知、区位条件和空间竞争、旅游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将杨仙岭旅游形象定位为以风水文化为主导,以山林乡村生态环境为依托,集观光游览、运动健身、休闲度假、会议疗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城郊山地旅游区.并按照TIS概念,围绕着“中国风水第一山“的核心理念,精心设计杨仙岭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5.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位于城郊的乡村旅游具有基础设施较完善、距离客源市场近等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前景广阔。但在研究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理论研究滞后实践发展。本文以位于武汉城郊的石榴红村为例,对其资源特色、区位、村委的组织结构、农村建设等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对策,以期对石榴红村及其他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AHP的九江观光农业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渊  陶暹光  彭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608-1609,1656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九江观光农业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2013年吉林省星级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和2014年延边州旅游局提供的延边乡村旅游等级经营单位名录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网络调查和实地考察选取延边地区93个优秀的观光农业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定性分析方法将延边地区城郊观光农业资源分为7类。采用区位熵、最近邻分析模式和泰森多边形分析模式、地理集中指数法分别对延边地区城郊观光农业的空间分布差异性、空间类型、空间集中性进行了分析。基于延边地区省道、国道、高速公路公路网进行交通缓冲区分析,得出在最大半径缓冲区内的资源占总资源数的84.9%。最后提出9条延边地区城郊观光农业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8.
云南石林乡村旅游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具有民族文化丰富多样、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生物品种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石林彝族自治县的7镇1乡位于云南旅游的中心位置,是滇中旅游区的重要支撑地之一,具有广大的客源市场。石林旅游资源具有雄厚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地貌特征、灿烂的民族文化等优势,同时也面临景点分布较散、空间布局无序;空间资源利用混乱;文化内涵体现表象化;旅游模式单一等问题。笔者结合石林旅游资源优势提出相应的旅游规划策略,即①确定借势发展、民族文化驱动发展、错位发展、政策联动等发展思路,打造独特风格的乡村旅游产品;②调整规划布局,整合旅游资源,通过区域间游线组织形成"一环四区"的旅游空间布局结构,"一环"是以石林大道、九石阿旅游专线及其他公路形成的旅游环线,"四区"是城郊"休闲农家"体验区、度假休闲娱乐区、民族文化体验区、户外休闲运动区;③拓展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为游客创造体验环境;④开发多元旅游模式,满足客源市场多样化需求。笔者希望通过对石林旅游资源规划的完善,可探索出更适合当地发展的旅游规划路线,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108-109
九江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规模小、产品开发不够深入、缺少从业人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景区接待能力差等问题,可以从了解九江乡村旅游文化品位提升的基础、加强九江乡村旅游文化品位的保障、提升九江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10.
得益于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惠州旅游迅速发展,惠州也因此被纳入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行列。惠州学院后山及其周围区域拥有水域风光旅游资源、野生植物旅游资源、休闲-研学旅游资源和校园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进行旅游规划开发,为惠州全域旅游添砖加瓦。分析了惠州学院后山旅游市场、旅游功能分区,最后进行了旅游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1.
旅游演艺产品是我国旅游产市场的新型产品类型,它将演艺活动与旅游活动对接,以地方性文化资源为表现内容,二度创作成为大众化的旅游消费产品。桂林的旅游演艺产品市场具有典型性,从90年代初期至今的实践探索中,在产品创意、市场定位、企业化经营等方面获得了成功,但在产品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结合,市场运作的产业化规划及品牌战略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夏华丽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217-2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宜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它的旅游资源难以尽数。在全球的旅游市场中,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旅游市场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其中,中国旅游业发展最为强劲。在这种机遇下,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形象,把宜昌建设成为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已成为宜昌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休闲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研究消费者偏好,掌握消费者多变的需求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顺应旅游市场的发展。[方法]通过SPSS等统计学软件分析关于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的相关影响因素,总结消费者偏好,明确目标市场完善市场细分。通过STP战略对葡萄酒旅游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产品、定价以及促销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结果]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年龄与游玩时间、周边酒吧、喜爱旅游顺便感受葡萄酒文化,职业与门票价格,月可支配收入与门票价格、景点内消费额度、周边特色酒店、特色葡萄商店、喜欢饮用葡萄酒,年龄与游玩时间、周边酒吧、喜欢旅游顺便感受葡萄酒文化呈显性相关关系。[结论]针对人口特征与旅游消费者偏好之间的相关关系,对烟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葡萄酒文化旅游产品、产品定价、产品宣传提出改进策略,促进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为了进一步挖掘农村旅游市场,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14)2000-2013年的数据,计算乡村旅游消费比重/乡村收入比重、居民出游率、人均花费、平均旅游消费倾向等指标,对中国乡村旅游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农村目前旅游消费水平整体偏低,但市场开发潜力巨大;第二,在影响消费的许多因素中,收入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导向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此提出了实施惠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宣传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孙冬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30-11631,11634
从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核心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3个方面提出了完善鄱阳湖老爷庙旅游区旅游产品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县域旅游产品内涵、广西昭平县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以及旅游产品谱系构建原则的分析,构建了昭平县旅游产品开发运作模式与旅游产品谱系,提出了昭平县旅游产品以文化民俗与观光休闲旅游产品为主、度假养生旅游产品为辅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使用SWOT法分析了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通过分析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对赛罕乌拉的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构建了赛罕乌拉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整个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总共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产品类型由观光旅游产品、游憩旅游产品、科普旅游产品、修学旅游产品和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组成。另外,划定了6个重点产品:生态旅游产品、疗养休闲度假游产品、地质专项游产品、辽文化专项游产品、民族风情游产品和金代遗址游产品。  相似文献   

18.
孙晓  杨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41-14043
研究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的双指标组合,构建了一个旅游市场竞争态的模型。据此将黑龙江13市区的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划分为4种类型: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黑龙江13市区旅游市场呈现出明星市场少、金牛市场不足,幼童市场、瘦狗市场集中的特征。由此说明黑龙江旅游市场需要进一步的开发经营。  相似文献   

19.
郭湘如  何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98-12400,12433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可以借助市场定位理论,但完善而有效的市场定位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该研究揭示了明确而适当的市场定位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并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对安徽省旅游市场历史数据的分析,给出了若干区域旅游产业市场定位和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冬英  龚双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94-4095,4098
在对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山湖城村"旅游区具有地缘关系密切、区位优势突出、政策环境有利、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产品互补性强的生态旅游联动开发的优势条件,分析得知该地具备进行生态旅游联动开发的可行性,从而提出实施政府主导、整合旅游市场、整合旅游形象、整合旅游产品、统一旅游接待管理工作质量的旅游联动开发对策,以期将鄱阳湖打造成国际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