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 的高效类似物(D Lys6)LHRH 作为示踪物。在垂体膜制剂和胶原酶及胰酶分散的体外培养的垂体细胞水平上,研究了绍鸭垂体LHRH 受体的结合特性。106 个垂体细胞与125I ( D Lys6) LHRH 在4 ℃孵育90 min能获得较高的结合率,经24h 孵育后结合率显著下降。125I (D Lys6)LHRH 与垂体膜制剂的结合率随膜制剂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每管相当于1 ~2 个垂体浓度范围内呈正相关。特异性结合随125 I ( D Lys6 ) LHRH 量的增加而增加, 实验结果经Scatchard 分析揭示出特异性结合与结合和游离125I ( D Lys6)LHRH 之比呈线性关系,预示绍鸭垂体对( D Lys6)LHRH 存在同一类高亲和力的结合位点。垂体膜制剂和垂体整体细胞的平衡解离常数( Kd) 分别为0-34n M 和0-43n M ,两个Kd 值相近且垂体整体细胞显示出较大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 ,这说明本研究的酶法消化分散垂体细胞对其LHRH 受体的损伤较小。( D Lys6) LHRH(10 - 11 ~10 - 6 M) 能取代示踪物的特异性结合。本研究结果验证了绍鸭垂体LHRH 受体的存在并提供了其基本结合特性。  相似文献   

2.
山羊雌激素受体(ESR)基因部分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与雌激素专一性地结合,并通过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生殖机能相关基因的表达,在动物繁殖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采用PCR-SSCP和测序方法分析ESR基因外显子1、4在部分山羊(Capra hircus)品种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研究该基因对山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ESR基因外显子1、4在所检测的济宁青山羊、波尔山羊、安哥拉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中均不存在多态性;山羊扩增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人、牛、猪、马、绵羊、大鼠、小鼠和鸡8个物种的同源性分别为51.3%~97.3%和64.5%~98.3%;山羊ESR基因氨基酸序列存在2处特有突变,分别是外显子1第81位插入一个脯氨酸(P)和外显子4第4位由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D4N)。哺乳动物ESR基因外显子1、4序列保守性强,该区域可能不是影响山羊高繁殖力的功能结构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调查了秦山核电站站址周围50km半径范围内土壤、水和农作物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以及γ外照射积累剂量。结果表明:土壤中总α、总β值分别为0.54—1.48×10~(-8)Ci/kg和1.90—2.96×10~(-8) Ci/kg,低于全国一般地区平均水平,且0—100cm土层变化不大。土壤中~238U、~226Ra、~232Th、~40k、~137Cs的放射性活性分别为0.67—5.00×10~(-9)、4.49—11.4×10~(-10)、0.88—1.69×10~(-9)、0.39—2.09×10~(-8)和0.89—4.32×10~(-10)Ci/kg。河水、湖水以及核电站废水排放口处海水总β值分别为1.32—8.62、3.6和2.55×10~(-12)Ci/L。大米和油菜叶中的总β值分别为2.53和3.0×10~(-9)Ci/kg。室内外月平均γ照射量各为10.6—14.7和9.16—13.7mR。  相似文献   

4.
选择90日龄的皖西白鹅和朗德鹅各20只,取肝脏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以β-actin为内标,对肝脏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的mRNA表达量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并分别与鹅的肝脏重及肝重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皖西白鹅的肝脏重和肝重率都显著大于朗德鹅(p<0.05);皖西白鹅肝脏中IGF-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朗德鹅(p<0.01);而GHR、IGF-1R mRNA在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体重与肝脏重显著正相关(r = 0.35,p<0.05),肝重率与肝脏中IGF-1的mRNA的表达显著正相关(r = 0.67,p<0.01),而与GHR、IGF-1R mRNA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果提示:(1)90日龄的皖西白鹅肝脏生长优于朗德鹅;(2)两品种鹅肝脏生长的差异可能与肝脏中IGF-1 mRNA表达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中,是最大的涉及信号转导的膜受体家族.本研究通过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HMMER 3.0软件搜索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并获得GPCRs超家族基因及其基因组定位;采用MEGA 6.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通过通用样品数据系统(generalized sample data system,GSDS)工具进行基因结构分析;利用InterPro和SMART工具分析GPCRs的保守结构域.进一步利用qRT-PCR技术,对所确定的GPCR基因在分生孢子发育形成侵染结构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至少有9个典型的GPCR,其中3个属氮源感应因子类,信息素受体和碳源感应因子类各2个,类环磷酸腺苷受体和真菌视蛋白类各1个.这些基因散布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且结构复杂多样,但所有成员编码产物均由N端、7个跨膜结构域、3个胞内环、3个胞外环及C端组成.每个跨膜结构域包含20~25个氨基酸.以分生孢子为对照,所有基因在附着胞成熟时期接种后12 h(12 hours post inoculation,12 hpi)均显著下调(P<0.05);除基因StRtc1和Stfdd123以外,全部基因整体变化趋势均呈现上调/持平(3 hpi)-上调(6 hpi)-下调(12 hpi)-上调(24 hpi)的规律,尤其在侵入丝形成时期(24 hpi)显著上调(P<0.05).在附着胞形成时期(6 hpi),仅StSte2p和StRtc2表达显著上调.St Rtc1和Stfdd123在各阶段中的表达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或显著降低.本研究为深入解析植物病原真菌GPCR超家族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PNPLA3(patatin like phospholipase domain-containing 3)也称为脂肪细胞营养素(adiponutrin)或不依赖于钙的磷脂酶A2ε(calcium-independent phospholipase A2ε,i PLA2ε),是PNPLAs家族中的一员,具有水解磷脂和中性脂质的活性以及酯酰基转移酶活性,能够参与脂肪的积累和脂肪动员。本研究旨在探讨鸡(Gallus gallus)肝脏中PNPLA3基因表达调控规律,为进一步阐明PNPLA3基因在鸡肝脏脂质代谢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首先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鸡和其他12种动物的PNPLA3氨基酸序列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然后利用q RT-PCR技术,分析PNPLA3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卢氏绿壳蛋鸡各组织的时空表达规律,并分别从个体与细胞水平分析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PNPLA3表达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鸡与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等物种的PNPLA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在哺乳动物人(Homo sapiens)和小鼠(Mus musculus)等物种中的序列相似性较低;鸡PNPLA3基因在各组织中表现出广泛表达的特性,其中在10周龄的鸡胸肌、腹脂、胰腺中表达水平较高,在30周龄鸡的肝脏、胸肌、腹脂中表达水平较高,且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随着性成熟而显著升高(P0.01);雌激素处理可显著提高鸡肝脏组织和体外培养的鸡胚胎肝原代细胞中PNPLA3的表达水平(P0.05),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特异性拮抗剂MPP(methyl-piperidino-pyrazole)可完全抑制雌激素的作用(P0.05)。综上所述,鸡与两栖类和鱼类等物种的PNPLA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与哺乳动物序列相似性较低;PNPLA3在肝脏组织表达丰度较高,且在性成熟后显著升高;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ER-α调控PNPLA3表达。上述发现为深入研究鸡PNPLA3与肝脏脂肪代谢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六个候选基因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状关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同一个大白猪猪群中采用PCR-RFLP法进行了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卵泡促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OA1)基因、催乳素(PRL)基因、备解素(OPN)基因等6个与繁殖性能相关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白猪群体ESR、PRLR、FSHβ 和 OPN 基因的优势基因是B等位基因; NCOA1 和PRL 基因的优势基因是A等位基因。对初产母猪,NCOA1基因AB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出生窝重(BLW)分别比AA基因型个体少1.12 头、1.08 头和1.71 kg,差异显著(P < 0.05);PRL基因AA型个体TNB、NBA和BLW分别比AC基因型个体多3 头、3.23 头和5.13 kg,BC基因型个体TNB、NBA和BLW分别比AC基因型个体多3.37 头、3.84头和4.75 kg。对经产母猪,PRLR基因各基因型个体之间在TNB和BLW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杂合型个体比纯合型个体TNB和BLW分别少1.0~1.5头和1.0~1.4 kg;PRL基因AA和BC基因型个体分别比AC基因型个体BLW重1.08和1.05 kg(P < 0.05);OPN基因BB基因型个体比AA基因型个体TNB多2.13 头(P < 0.05)。在对合并基因型结果分析中发现,ESR和PRLR基因的A等位基因对TNB表现出正效应,OPN基因的B等位基因对TNB、NBA和BLW都表现出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百合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麝香百合"素雅"(white-Elegance)作为供试材料建立了百合农杆菌介导的受体系统。鳞茎片的诱导分化以MS培养基中添加0.5mg/L6-BA 0.2mg/LNAA为最好;再生苗鳞茎片的不定芽分化以MS培养基中添加1.0mg/L6-BA 0.2mg/LNAA为最好;再生苗小叶柄的诱导以MS培养基中添加1mg/LNAA为佳。确定了再生苗不同部位适宜的抗生素筛选浓度,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小鳞茎块确定为125mg/L,而小叶柄确定为75mg/L;头孢霉素抑菌浓度确定为250mg/L。  相似文献   

9.
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荧光检测器(FLD)测定水体中4种雌激素(雌三醇、17β-雌二醇、炔雌醇和双酚A)的分析方法。水样过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用5.00mL超纯水淋洗,15.00mL甲醇洗脱,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用50%甲醇溶解经HPLC-FLD测定;4种雌激素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体积比为25:30:45),经InertsilODS-SP-C1(8150mm×4.6mm,5μm)反相色谱柱分离,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80nm和310nm,流速1.0mL.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0~1000.00μg.L-1,且相关性良好(R〉0.9999),4种雌激素的仪器检出限为0.107~0.271μg.L-1,方法检出限为0.214~0.540ng.L-1。在自来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雌激素混合标准溶液,测得溶液中4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除炔雌醇为55.71%~66.78%外,其余雌激素的加标回收率均大于85%,相对标准偏差RSD(n=5)均小于4%。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重复性和精密性良好,能有效去除基质干扰,可用于水体中痕量雌激素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0.
扩增出广西本地沼泽型水牛(Bubalus bubalis)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部分保守序列,用于下一步实验检测体外培养的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催乳素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根据已报道的奶牛催乳素受体基因cDNA序列的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提取广西本地水牛的乳腺组织总RNA,并以其为模板,以下游特异性引物为反转录引物,在反转录酶(AMV)作用下合成cDNA;用Ex-Taq酶进行PCR扩增,得到催乳素受体基因的保守序列,长度为571bp。该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扩增。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序列较保守,与GenBank上发表的奶牛催乳素受体基因的同源性达到98.9%,与绵羊的同源性达到96.5%,与猪、小鼠、人的同源性分别为86.5%、78.9%、77.1%。催乳素受体基因与奶牛相比,共有6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1个为同义突变,其他5个均为错义突变,形成4个氨基酸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主茎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蘖期主茎与分蘖间联系密切,主茎光合产物主要用于主茎叶片、分蘖和根系的生长。本研究3个供试小麦品种中,徐州26主茎运送到分蘖Ⅰ和Ⅱ的光合产物比例分别为6.15%和5.92%,显著高于9559的4.38%和3.84%;随着生育进程,主茎和分蘖之间较为独立,光合产物在主茎和有效分蘖间的运转比例降低,供试品种间光合产物分配比例的差异缩小。拔节期主茎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自身茎鞘的生长;抽穗期主茎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自身茎鞘及穗的生长;至成熟期,主茎功能叶片在抽穗期合成的14C-光合产物主要分配到自身的茎鞘、颖壳及籽粒中,且籽粒分配量高于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12.
盆栽条件下三种植物对污染土壤中放射性铯的吸收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温室盆栽条件下,在134Cs污染土壤中移栽酸模、戟叶酸模和向日葵3种植物,对其地上部放射性铯积累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酸模和戟叶酸模;处理50d时,向日葵地上部134Cs比活度在3种植物中达到最高,而在处理70d时,酸模地上部134Cs的比活度达到最高;处理70d时,酸模、戟叶酸模和向日葵对134Cs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分别达到1.5、1.4和1.3,且前2种植物继续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3种植物对铯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忍耐性,并具有较强的从土壤向植物转移铯的能力;在本实验期内(70d)向日葵对土壤中放射性铯的剔除能力最强,而酸模和戟叶酸模则具有更强的铯转移能力。因此,3种植物在对放射性铯污染的土壤进行植物修复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放射性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也具有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14C为示踪剂,用14CO2+CO2法对2年生黄柏进行半株标记,在主干上环状剥去韧皮部,以塑料薄膜包裹,燃烧法制样、液体闪烁测量法测14C活度。结果表明,未剥皮黄柏韧皮部的14C同化物运输速率为52.0cm/h,3h左右同化物从树冠运输到根系,树冠不同部位的功能叶14C同化物分配为:中部功能叶>上部功能叶>下部功能叶;剥皮后,同化物分配规律改变为:上部功能叶>中部功能叶>下部功能叶;剥皮第15天在新生韧皮部、剥口下方的树皮及根系中检测到14C同化物,表明新生韧皮部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4.
应用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研究农业立体污染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防治农业立体污染,已经成为研究我国食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从论述137Cs2、10Pbex7、Be的来源和示踪原理入手,提出了应用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研究农业立体污染的新构思,主要包括:查明农业景观系统中污染物质的本底值,辨析污染物来源和传输路径,评价不同农艺措施和土地利用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有效性,建立基于环境核素示踪的农业立体污染分布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水稻对~(14)CO_3~(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孙桂莲  史建君  陈晖 《核农学报》2005,19(5):375-378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14CO3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及其在水稻田中的行为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水稻根系和浸于水中的茎杆下部吸收的14CO32-离子会向上部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在上部组织中,叶和茎杆上部的14C比活度随时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穗中的比活度于14d达最大值(271.9Bq/g)后又呈下降趋势;茎杆下部由于直接浸于水中,表现出对14CO32-离子的快速吸收、吸附,此后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根部表现出上升过程迟后于茎杆下部,其14C比活度也低于茎杆下部。上部组织(穗、叶和茎杆上部)中14C的百分含量随时间上升,而下部组织(茎杆下部和根)则相反,至试验后期(21~35d),其百分含量基本持平(约各占50%),14C从下部组织向上部组织输送的特征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丛枝菌根根外菌丝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侠  张俊伶 《核农学报》2007,21(2):195-200
本试验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Glomus mosseae和Glomus intraradices为接种剂,采用空气隔板分室-半液培系统,在植株收获前48 h向菌丝室供应15N标记的不同形态氮素,探讨丛枝菌根根外菌丝吸收传递不同形态氮素的能力。结果表明,丛枝菌根根外菌丝吸收传递15N能力因菌种和氮素形态而异。丛枝菌根真菌G.intraradices吸收传递15N的能力高于G.mosseae,根外菌丝吸收传递不同形态15N的能力为15NH4+>15N-Gln>15N-Gly>15NO3-。根外菌丝吸收传递的15N对植株氮营养的贡献仅为0.004%~0.032%。  相似文献   

17.
农药的环境行为与归趋,尤其是结合残留研究,是新农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关系到新农药的科学使用。本文利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C环-U-14C]丙酯草醚(ZJ0273)在3种不同类型好氧土壤中的结合残留及其在富啡酸、胡敏酸和胡敏素中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1)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土壤中的丙酯草醚结合残留量均随时间而递增。培养至75d,红砂土(S1)、黄松土(S2)与淡涂泥田(S3)中的14C-BR最大值分别为引入量的12.55%,20.35%和20.49%,且富含有机质和pH较高的土壤更易与丙酯草醚形成结合残留;(2)丙酯草醚与富啡酸、胡敏酸和胡敏素形成的结合残留,含量大小依次为富啡酸>胡敏素>胡敏酸。因此,丙酯草醚与土壤基质形成结合残留的过程中,富啡酸起主要作用,而胡敏酸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8.
氮离子束注入谷子种子后代基因组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试验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氮离子注入和γ射线辐射谷子种子引起的后代个体基因组DNA变异进行检测并作比较。145份材料在经筛选后的10个具多态性的随机引物上扩增得到94个多态性位点,145份材料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8。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谷子种子可以引起体内基因组DNA发生突变,经氮离子束注入的后代遗传差异大于γ射线处理引起的后代遗传差异。其中剂量为2.5×1016N+/cm2的氮离子束处理引起的后代遗传差异最大,平均遗传距离为0.1920,表明离子束注入应用于谷子诱变育种可以引起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品种改良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化学方法和谱学方法对玉米秸秆腐解生成胡敏酸(CCSR HA)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CSR HA的碳组成可分成三个部分:脂肪族碳、芳香族碳和羧基碳,它们的含量分别为59.62%、26.94%和13.44%.CCSR HA主要的官能团包括羟基、烷基、羧基、酰胺基、苯环、烷氧基及碳水化合物结构,木质素残体是其骨架,碳水化合物结构或类糖结构及烷基片段是其主要组成单元.其类型属于Rp型胡敏酸.未腐解的玉米秸秆本身就含有类胡敏酸物质(OCSR HA),OCSR HA和CCSR HA的官能团组成上有一定差异,后者结构中,甲基、亚甲基、次甲基、醚键官能团和酚羟基的含量降低,而酰胺成分、游离的羧基、甲氧基、碳水化合物组分相对含量升高,脂族性升高,芳香性降低,芳香度由初始的42.19降至腐解后的29.97,并且与无机物质的结合能力增强.就元素组成的变化看,CCSR HA中C和H元素的含量趋于降低,而N和O元素的含量趋于升高.CCSR HA同土壤胡敏酸相比,糖类结构含量较高,并且以片段的形式与水解木质素残体相连.羧基含量较低,但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采用14C同位素标记植物的装置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和艾  吴金水  李玲  唐国勇  刘畅 《核农学报》2007,21(6):630-632,629
碳同位素(14C)示踪是研究植物残体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与转化较灵敏的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土壤有机碳周转动力学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在密闭箱中采用14C同位素标记植物的装置和操作方法。该装置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可靠;该方法亦适合于采用13C1、5N等同位素对植物进行标记和示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