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根据66群发生法氏囊病的79羽病死鸡的剖检病变作了初步统计,其中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稀粪的33例,胸肌和腿肌有出血斑的31例,肝脏出血或条纹状出血的48例,脾肿大有出血斑的34例,肾肿大或有尿酸盐沉积的26例,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心肌变性似热肉样的33例,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斑的11例,腺胃乳头有出血的16例。小肠粘膜  相似文献   

2.
富裕县某养鸡专业户2000年3月份从外地某鸡场购进商品代海赛克斯蛋鸡1000只,并按该场提供的免疫程序于7日龄用新城疫Ⅳ系滴鼻免疫,16日龄法氏囊中等毒力疫苗饮水免疫,生长情况良好。但21日龄突然发病,病鸡精神不振,羽毛松乱,两翅下垂,聚堆,排黄色稀便,眼窝凹陷,脱水,最后虚脱死亡。次日死亡70只。1 剖检死鸡20只,胸肌、腿肌出血占80%,法氏囊肿大,出血占90%,法氏囊内有乳白色或干酪样物占65%,肾肿大或有尿酸盐沉积占75%,扁桃体肿大出血占80%,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占90%,个别鸡的腺胃乳头或其周围有出血点。细菌学检查 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5月份在市场见到一种病例:某养殖户,养殖817肉杂鸡10000只,35日龄,发病1周左右,日死亡1%。鸡群中1/3的鸡只精神沉郁,闭眼呆立,羽毛逆立。采食量下降。粪便不成形,有黄白色稀粪。剖检可见胸肌、腿肌有刷状出血,肝脏肿胀、出血坏死,心包内有3~5毫升的黄色积液,甚至肿胀出血,法氏囊肿胀,接近腺肌胃交界的腺胃底部有出血。整体症状和法氏囊炎很相近。但该用户之前使用过法氏囊抗体,效果不佳。加上典型的心包积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饲养户饲养的25 000羽麻鸡于50日龄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双翅下垂,缩颈嗜眠,排绿色稀粪,发病率达10%,病死率达6%。剖检可见部分鸡胸肌和腿肌有出血点,有的喉头、气管有出血点,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囊腔内可见到皱褶黏膜水肿增厚,可见黏膜出血,囊腔内有混浊脓状白色分泌物,肾脏肿大有出血点。综合以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病毒学、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非典型新城疫感染。  相似文献   

5.
2001年11月15日,天津市宝坻县新开口乡一养殖户饲养的1000只约20日龄的肉仔鸡开始出现打蔫儿、食欲不振、排黄白色或红色稀便等症状,并有零星死亡。过了2天,死亡鸡只逐渐增加,于是急忙来我站就诊。症状病鸡精神委靡,羽毛逆立无光泽,头插进羽毛中。翅膀下垂,不愿走动,眼半闭似睡,排出白色或黄白色稀便。有的鸡只排带血粪便。剖检变化病鸡腿部和胸部肌肉有条状出血;腺胃肿大,腺胃乳头有小出血点,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肾脏肿大;剖检的5只鸡中有2只法氏囊萎缩;肠黏膜肥厚、出血。诊断…  相似文献   

6.
1 传染性法氏囊病 常发于春夏交替季节,其它季节也时有发生,多发于10-40日龄鸡,偶见于开产初期蛋鸡。本病发病急,传染快,致死率高。病鸡昏睡,翅膀下垂,羽毛蓬松、怕冷、排水样白色粪便。剖检可见胸肌和腿肌有条状、点状和块状出血,肝表面可见土黄色斑块,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偶见出血斑。法氏囊肿大,外覆黄色透明胶状物,内褶肿胀出血,内有炎性分泌物或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见于发病后期),肾肿大、苍白。输尿管扩张并充满白色尿酸盐。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选择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的接触性传染病。病鸡主要症状是:畏寒、缩头缩颈,精神沉郁,排很臭的白色或黄白色稀粪。特征病变:胸肌、腿肌出血,肌胃、腺胃交界处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等。生产实践中,只有采取综合性  相似文献   

8.
1999年5月,甘肃省农科院定西试验站从兰州华隆公司购进一批蛋用型公雏,采用网上育雏,自由饮水,自配粉料,28日龄、56日龄两次发病,总死亡率高达382%。经诊断两次均为甘保罗病。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病鸡精神高度沉郁,羽毛松乱,两翅低垂,怕冷挤堆,走路步态不稳,排白黄色水样粪便;病鸡或缩头呆立,或伏地昏睡;死亡后两腿向后伸直,喙基部发绀。2 病理剖检第一次发病时解剖病死鸡共20只,其中腿肌、胸肌呈条状、点状出血的占65%(13/20);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的占45%(9/20);法氏囊高度肿大、出血,是正常的2~3倍,囊内充满粘液的占85%(17/20);其…  相似文献   

9.
如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许多鸡场都普遍存在。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不好走动,拥挤成堆,排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绒毛常有白色粪污,病鸡喜欢啄肛。剖检可见腿肌、胸肌有出血点,法氏囊高度水肿,明显肿大,浆膜面覆盖一层黄色胶状物。切开法氏囊可见充血或出血,内有较多的浆液、粘液或干酪状物。感染后期的病、死鸡,法氏囊则明显萎缩。腺胃、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肾肿大,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张家口市某特禽养殖场冀某,饲养鹧鸪500只,7日龄时个别表现精神不振,拉水样稀便,9日龄时出现明显症状,户主剖检变化不明显,认为是一般的白痢,立即用0·04%的痢特灵拌料,次日死亡54只,当日户主即送来化验。根据整个发病期的表现、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2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病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不吃,羽毛蓬乱,两翅下垂,怕冷,有的颤抖,腹泻,身体软弱无力,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最后衰竭死亡。剖检胸、腿肌肉线状出血或斑点状出血,个别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心包膜增厚,出现心包炎和…  相似文献   

11.
发病情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很强的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每年的5~11月份为多发季节,主要发生于2~7周龄的鸡。临床症状:病鸡羽毛逆立.无光泽,怕冷、呆立、闭眼、缩头,走路时摇晃。出现腹泻.排出米汤样稀便或稍带黄白色样稀便。剖检:病死鸡通常脱水,胸肌、腿肌皮下呈条纹或斑块状紫红色出血,一些鸡腺胃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盲肠扁桃体肿大,并有出血点,最明显的症状是法氏囊肿大到正常的2~3倍,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情况广州某小型鸡场的一栋鸡舍饲养着江村黄鸡苗鸡 13 0 0只。 5周龄时刚由育雏舍转入生产鸡舍 ,当时的气温是 15~2 5℃。 2d后气温骤降 ,最低降至 5℃。由于条件所限 ,又考虑到鸡的羽毛已经基本长齐 ,因此未采取其他保温措施。出栏后第 5天 ,死亡 4只 ,整个鸡群的精神状态较差 ,第 6天 ,死亡的鸡数增至 45只。2 症状病鸡精神萎顿 ,卧地不动 ,羽毛蓬松 ,颤抖 ,食欲极差 ,排黄白色水样稀便 ,肛门周围羽毛多被稀便污染。3 剖检情况死亡鸡只体况良好 ,皮下组织和肌肉有脱水现象 ,部分死鸡腿部肌肉和胸肌有出血点 ,腺胃、腺胃与肌胃…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和胸肌、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幼鸡感染后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4.
1 发病情况及症状2 0 0 2年 3月我校附近的某肉鸡场 ,养殖的35 0 0只肉仔鸡于 2 0日龄开始发病 ,每天死亡 30~5 0只。其症状为病鸡采食减少 ,畏寒集堆 ,不愿走动 ,呆立 ,翅下垂 ,肛门周围羽毛被白色稀粪污染 ,继而有黄绿色或灰白色腹泻。多在 1~ 5天死亡 ,至 2 8日龄死亡 380只 ,死亡率达 1 0 %。2 病理剖检剖检 2 8只病死鸡 ,鸡胸部肌肉呈条纹状或斑点状出血 ,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 ,气管轻度出血 ,有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十二指肠有出血斑 ,空回肠轻度出血 ,肾脏肿大。法氏囊粘膜有出血点 ,稍有肿大。3 实验室诊断3.1 病原…  相似文献   

15.
鸡甘保罗病,也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对养鸡业特别是农村养鸡危害很大。西药对此病也无特效药物。中兽医运用辨证论治方法用中草药进行防治熏获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病鸡可见排出白色水样粪便,表现精神沉郁熏羽毛松乱熏畏寒熏采食减少,饮水量增加,呆立不愿走动,有时自啄泄殖腔等现象。2剖检变化胸肌、腿肌、翼肌充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充血带,肝脏有黄色条纹,脾脏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病灶。法氏囊水肿出血,体积增大熏重量增加,比正常值重2~3倍,内…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情况2001年4月23日,牛头崖镇都寨村刘某饲养的3000只肉鸡37日龄时,突然发病。当日下午死亡15只,第二天死亡31只,按大肠杆菌病治疗,但效果不佳,发病鸡逐渐增多,死亡率为15‰。二、临床症状病鸡精神萎顿,卧地不动,羽毛松乱,颤抖,垂头闭眼,不食不动,排黄白色水样稀便,肛门周围羽毛多被粪便污染,病鸡极度衰弱最后死亡。三、病理变化剖检病死鸡,体况良好,皮下组织和肌肉脱水,嗉囊空虚,胸部肌肉退色,腿部肌肉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腺胃与肌胃接合处黏膜可见出血,肠黏膜肥厚,黏液增多,肾脏肿大,呈灰色或棕色,肾小球…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典型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衰弱;特征性病变是法氏囊出血、水肿,肾脏肿大,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呈条纹状出血[1]。  相似文献   

18.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法氏囊、肾脏的病理变化,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各种疫病或使各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9.
发病情况 2004年8月20日,济阳县道口村某养鸡户提3只死鸡前来就诊.其饲养肉鸡1000只,33日龄,大群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排绿色稀便和少数血便.经剖检,病鸡口有粘液和血液的混合物,胸肌、腿肌有出血点和灰白色结节凸出于表面,肺脏充血,血液稀薄,肾脏出血严重,发病后期,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层下出血,整个肠道弥漫性出血,盲肠内有血凝块,法氏囊肿大、出血.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鸡免疫器官法氏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雏和中雏,3~6周龄的鸡发病率最高,病情最严重。该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胸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笔者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