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为巴西农作物中最主要的产品,在巴西农业经济和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近40年巴西大豆单产、种植面积以及总产量资料入手,分析了巴西大豆产量变化趋势和气候条件等影响因素;依据年度气候条件评价和经济、技术等因素,估算了2010年巴西大豆单产和总产;并对未来5年巴西大豆的产量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 宿县地区位于黄淮平原,是我省大豆的重要产区之一.大豆小麦轮作是本区传统的种植制度.解放后,本区大豆单产提高较快,但年际之间波动较大,主要由于未能掌握旱涝灾害发生的规律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探讨本地区大豆生育期间的气候规律及其对大豆生产的影响,对于趋利避害,争取大豆高产稳产以及进一步利用淮北地区大豆生产期间的气候潜力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一、资料及分析方法本文所用的大豆产量资料和有关的气象资料分别抄自宿县地区统计局和宿县地区气象局.对各县产量进行连续两次的五年滑动平均,将所得的平均值作为大豆的时间趋势产量y_t,它代表了本地生产水平的变化情况,而各年的大豆实产y与趋势产y_t的差值y_w可以看作是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产量波动,称为气候产量.考虑到生产水平的变化,我们用气候相对增产率y’_w来分析大豆生产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它是气候产量与趋势产量的比值:  相似文献   

3.
豫东地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土壤以潮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适宜大豆种植.近几年来,该区由于大豆栽培技术落后.耕作管理粗放.大豆单产一直徘徊在一个较低水平,种植面积在逐年缩减.笔者通过3年的潜心研究,就豫东地区潮土条件下的几种间作套种技术做以下阐述,以期为该区的大豆生产做些努力.  相似文献   

4.
1 我国大豆生产单产水平偏低,产量增长缓慢。1991~2001年我国大豆产量增长缓慢,播种面积和单产都很不稳定,播种面积在704~950万hm^2,单产在1410~1790kg/hm^2,总产由1994年1600万t下降到2001年1541万t。2001年底受进口大豆冲击,我国大豆种植收益下降,2002年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到872万hm^2,但是在有利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大豆主产区。随着各种育种技术的发展进步,大豆品种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农民对大豆产量及品质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满足农民对大豆的单产和品质新需求,更好地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根据当地积温以及气候条件选育出大豆新品种黑河53。  相似文献   

6.
<正> 一、气候对淮北大豆生产的影响淮北大豆的面积每年都有900多万亩,约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的80%以上,但一直是大豆低产区,单产近年来徘徊在100—150斤之间,每逢大的灾害产量更低.大豆长期低产不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气候则是最主要的.这个地区夏季气候多变,旱涝无常.从蒙城县1957年至1978年的23年气象资料看,5月下旬降水量不足20毫米的年份有19次,6月上旬和中旬降水量不足20毫米的年份,10年之间就有7—8年之多,往往因干旱少雨,土壤缺  相似文献   

7.
正一、河南大豆生产概况近年来,河南大豆面积维持在57.33万hm~2,是河南省五大作物之一。2002年以前,河南一直是黄淮大豆产区大豆面积最大的省份;2002年以后,安徽大豆种植面积超过河南。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居全国第4位,夏大豆面积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安徽省。河南省大豆单产自建国以来总的趋势是在不断上升,因气候影响造成年度之间的波动。建国初期,河南省大豆单产水平约40 kg,20  相似文献   

8.
豫东地区夏大豆间作套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恭超  贾佳 《河南农业》2009,(12):56-56,62
豫东地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土壤以潮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适宜大豆种极。近几年来,该区由于大豆栽培技术落后。耕作管理粗放。大豆单产一直徘徊在一个较低水平。种植面积在逐年缩减。笔者通过3年的潜心研究,就豫东地区潮土条件下的几种间作套种技术做以下阐述。以期为该区的大豆生严做些努力。  相似文献   

9.
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而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目前总产量占全国的11%.在大豆生产发展过程中,黑龙江垦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使大豆单产和总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我省由于春旱、春季气温低等气候原因,也影响了大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是黑龙江近儿年推广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是针对黑龙江省春旱、低温气候特点所采取的以地膜为载体,以机械化覆膜为核心,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相结合的一种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每年的播种面积在 90万亩以上,占总播种面积在90万亩以上,占总播种面积的75%以上。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冷凉,无霜期短,积温不足,以及缺乏适宜的品种,大豆单产一直徘徊不前,仅为 150kg左右,灾害年份甚至单产不足 100kg。鉴于此,我们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研究出了几项适合本省大豆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1985—2010年历年单产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主要农作物单产的变化、突变和周期。结果表明:从年代际变化情况看,大部分主要农作物单产均在1990年代波动最强,在1980年代波动最弱,其中蔬菜单产波动最为剧烈,稻谷波动最弱,大部分主要农作物呈现明显增产趋势,其中蔬菜、小麦和花生单产增产趋势最为明显;从年变化情况看,蔬菜单产波动最为剧烈,棉花波动最弱,大部分主要农作物呈现明显增产趋势,其中蔬菜、小麦和花生单产增产趋势最为明显;主要农作物均呈现增产趋势,增产趋势大多出现在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初期,玉米、棉花和大豆气候单产出现突变现象;全区主要农作物气候单产均存在准7年的低频振荡周期,其中棉花和稻谷气候单产低频振荡周期振幅最大。  相似文献   

12.
关中西部大豆产量对气候生态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为关中西部大豆生产提供参考。以大豆品种‘秦豆8号’为材料进行长期定位观测,探讨大豆产量对气候生态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年际间表现分为3类,第一类的平均单产比第二类和第三类分别高1364.55 kg/hm 2和733.8 kg/hm 2,而生育期平均有效积温低于第三类59.18℃,且生育期平均有效降雨高于第二类22.42 mm;灾害性天气与大豆产量及构成因素呈负相关,高温天数和9—10月降雨量与单产呈极显著负相关;大豆单产与花前有效积温、花后有效积温和花前有效降雨呈二次函数关系,且随着花后有效降雨增加不断下降。气象因子对大豆产量及构成因素存在影响,极端天气是决定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豆的竞争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中国大豆进口激增、国内大豆业发展滞缓的严峻现象,以及制约中国大豆业发展的几个因素:国产大豆成本高、单产低、规模小、质量差和科技投入不足等,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和品质;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政府投入;充分利用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等才能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4.
<正>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大豆种植的产出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种植户能够从中获取的经济收益。农作物的种植受到土壤情况、气候条件、病虫害情况、栽培技术的多方面影响,气候条件想要进行人为改善非常困难,土壤情况的改善需要较长时间,病虫害受到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的影响,栽培技术是能够人为影响大豆产量、质量的关键途径,通过栽培技术尽量减小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病虫害对大豆生产的影响,切实提高大豆的生产质量和  相似文献   

15.
苏农友 《农家致富》2023,(11):44-45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开展大豆高产栽培和病虫防控等技术培训,部署安排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是启动实施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一年,各地要深刻认识持续提升大豆产能和自给率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推技术、提单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破解制约大豆单产提升的短板弱项。  相似文献   

16.
1 播种面积增加、单产下降、产量略增据农业部最新调查 ,2 0 0 3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约为 913.3万hm2 ,比上年增加 4 3.2万hm2 。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等省 (自治区 )播种面积增幅均在 10 %以上 ,安徽、河南等省不同程度缩减。2 0 0 3年以来 ,黑龙江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先后遭受了春旱、夏涝、低温、寡照、雹灾、病虫害等六大自然灾害 ,对大豆单产和质量有一定影响 ,但吉林和辽宁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十分有利 ,大豆长势良好 ,丰收在望。初步预计 2 0 0 3年大豆单产将比上年有所下降 ,总产比上年略增 (达到 16 70万t)。农业部高油高产…  相似文献   

17.
<正>东北地区大豆油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但由于大豆产量低,近年来种植大豆的农户越来越少,为了使大豆能够增产增收,提高农户的积极性,我们要积极扶持农民科学种植,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生产出优质大豆油,提高家户经济效益。下面就如何提高东北地区大豆产量及品质做以简要浅析。1.选种选择适合东北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问题,应根据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肥力等,同时考虑到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适合当地生育条件的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是大兴安岭垦区的主要农作物,每年的播种面积在90万亩以上,占总播种面积的75%以上。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冷凉,无霜期短,积温不足,以及缺乏适宜的品种,大豆单产一直徘徊不前。仅为150kg左右,灾害年份甚至单产不足100kg。  相似文献   

19.
哈巴河县气候、土质条件适合大面积种植大豆,而且产量高、品质好,2007年全县大豆总种植面积3333公顷,平均单产210千克,但部分大豆种植区存在着连作、耕作粗放、病害防治措施不得力等现象,造成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松辽平原、黄淮平原等地.相对于国外大豆种植而言,中国大豆种植单产水平较低,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大豆产量偏低主要受栽培技术、生产条件及病虫害等因素影响较大.大豆病虫害会造成大豆减产及品质降低,影响大豆经济效益.研究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促进中国大豆增产提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