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马铃薯用ABT5号生根粉“增产灵”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ABT生根粉对大豆内源激素含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韩田夫  马凤鸣 《大豆科学》1994,13(2):121-126
在盆载和田间条件下分别研究了ABT生根粉(ABT4号)处理对大豆涨和叶片内源激素含,籽粒化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片中DHZRs,GA1,3,4,7,IAA含量明显升高,叶片中ABA的含量下降。施用ABT后花英期(R1-R5)和成期(R7_R8)延长,根冠比(R/S)上升,增产效果明显。ABT处理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ABT增产灵4号在春大豆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T增产灵4号在春大豆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初报刘赵康林昌庭(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鹤溪镇·323500)一、试验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种植效益。1996年,我们在省农业厅作物管理局、地区农业局粮油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开展了ABT增产灵4号在春大...  相似文献   

4.
SA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菜植株生长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处理的水杨酸喷施甜菜叶片,结果表明:水杨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提高了甜菜叶片中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降低了玉米素核苷和脱落酸的含量,同时提高了甜菜叶片、茎的干物质重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甜研7号当年抽薹株、不抽薹株和母根生育期间新生嫩叶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及平衡状况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年抽薹株各时期赤霉素(GA_(1.3))、脱落酸(ABA)含量与当年不抽薹株差异显著,且在抽薹期间(6月5日~6月20日)GA_(1.3)含量激增,ABA含量有所增加,而GA_(1.3)/ABA值也呈激增趋势。GA_(1.3)和ABA含量,特别是GA_(1.3)/ABA值与甜菜当年抽薹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维他灵2号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和增产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据“气候障碍的化学疗法”理论,利用维生素类物质为主体复配研制的“维他灵”2号。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维他灵”2号的最佳喷施时期为大喇叭口后期。最佳使用量为375ml/hm2。对玉米植株性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株高矮化29.2cm、穗位高降低10.9cm、茎基粗直径增加0.29cm、气生根增多26.3条。同时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增产22.42%。增产表现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宿根黄化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对发生宿根黄化后甘蔗体内激素水平高低、叶绿素指数变化,以及分蘖、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化株经过了近40 d的生长,叶绿素指数达到40,与正常株刚出苗时的叶绿素指数相当,经过62 d基本完成复绿。正常株的株高、叶片数、节数和分蘖数的增量分别是黄化株的1285%、371%、860%和1650%。在5个观察期,正常株和黄化株的株高、叶片数、节数和分蘖数都有极显著差异;黄化株赤霉素含量比正常株低21.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分别比正常株高17.3%和12.9%,与正常株差异显著;黄化株的玉米素、脱落酸和乙烯含量分别比正常株提高54.5%、195.5%和47.4%,与正常株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宿根黄化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甘蔗宿根黄化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半夏叶柄为材料,比较MS+BA 2.0 mg/L+NAA 0.1 mg/L(CK)和MS+LFS 0.3 mg/L(Lingfasu,LFS,灵发素)2种培养基在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半夏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2个处理组内源激素变化趋势,除ABA大致呈“M”状外,IAA、GA3和ZR激素大致呈“∧”状;在半夏体胚发生的重要时期(胚性愈伤组织时期和早期胚时期),LFS处理组中IAA和ABA的含量显著高于CK组,ZR在早期胚时期高于对照29.0%,GA3含量以C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浙糯玉5号鲜果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5万~5.55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果穗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密度为4.65万株/hm^2时,浙糯玉5号群体产量最高;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密度条件下单穗净重下降不明显,但果穗商品性下降较快,秃尖增长,子粒数减少。综合研究表明,浙中南地区浙糯王5号秋播最佳种植密度为4.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中山陵茶园中十年生龙井长叶茶树为试验材料,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自然低温下茶树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自然低温下茶树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自然越冬期间,茶树叶片中吲哚乙酸(IAA)含量的波动幅度最大,脱落酸(ABA)次之,而赤霉素(GA_3)与玉米素核苷(ZR)波动幅度较小;同时,除了ABA外,茶树其他内源激素IAA、ZR和GA_3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激素间比值变化和相关性分析显示ZR与GA_3、ZR与IAA、IAA与GA_3含量变化极显著相关,ABA与IAA、ABA与ZR呈显著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茶树内源激素之间关系密切,茶树可能通过调控ABA/(GA_3+IAA+ZR)的比值来适应自然低温环境。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春小麦开花后籽粒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不同的3个春小麦品种,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开花后籽粒内源激素活性的变化方式,结果表明:3个品种籽粒发育期间iPA含量变化方式基本一致,但低蛋白品种出现峰值后,下降的速率明显高于高蛋白品种,而且含量最低水平的出现时期比高蛋白品种提前10d;GA含量变化呈双峰曲线,IAA含量为单峰曲线;高蛋白品种的IAA峰植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而低蛋白品种的ABA峰植显著高于高蛋白品种。初步认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有机胺(苯基三甲基溴化铵,PTMAC)对小麦生长的调控效应,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浸种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设置0、10、20、50和100mg·L-1五种浓度,研究了PTMAC对小麦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0mg·L-1)相比,PTMAC处理浓度为10~50mg·L-1时,小麦幼苗的干重、分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IAA含量、ZR含量、GAs含量、IAA/ABA、GAs/ABA、ZR/ABA值均增加,而ABA含量、IAA/ZR值均降低。但当PTMAC处理浓度增加到100mg·L-1时,上述指标开始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低浓度的PTMAC可以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高浓度PTMAC对小麦幼苗的生长不利,适宜的PTMAC处理浓度为20~50mg·L-1。  相似文献   

13.
化控剂对玉米光合、激素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9叶期喷施密高和KP(主要成分DCPTA和ETH),在玉米5个生育时期测定叶片光合酶活、内源激素及茎秆力学特性参数,并进行测产及相关性分析,探究大田条件下化控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密高和KP后叶片SPAD、P_n、RuBPc和PEPc显著提高,增加叶片IAA、GA和ZR含量并降低ABA含量。玉米茎秆单位节间长度干物重、穿刺强度、横折强度和田间致倒伏推力有所增大,降低扁率及子粒含水量,密高和KP处理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6.47%和9.23%。相关性分析表明,除ABA含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外,光合和其他激素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EPc、SPAD在完熟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RuBPc在乳熟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P_n在灌浆初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4.
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内源激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3种耕作方式(耕翻+镇压,旋耕+镇压和旋耕),在小麦各生育时期定期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测定小麦5种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并测定各处理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小麦越冬至抽穗期,耕翻+镇压处理下小麦叶片及根的IAA、SA、GA3、ZT含量较高;在抽穗灌浆期,耕翻+镇压处理下小麦叶片及根的IAA、GA3、ZT含量最高,进入灌浆期,耕翻+镇压处理下小麦叶片及根的IAA、SA、GA3、ZT含量下降缓慢,且ABA含量较低。耕翻+镇压处理下的小麦产量较旋耕+镇压及旋耕处理分别提高了3.74%和9.41%,且与旋耕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3种耕作方式处理下,耕翻+镇压有利于提高小麦促生长类激素含量,降低小麦促衰老类激素含量,增加小麦有效穗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小麦千粒重,有利于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株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惠波 《中国马铃薯》2007,21(4):209-211
通过对马铃薯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和微量元素,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和微量元素配合喷施对马铃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淀粉含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和微量元素配合使用,可使马铃薯顶端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茎粗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有所下降。淀粉含量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也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菜用大豆品系121、中科毛豆1号和普通大豆东生7号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正常施用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施用不同的钾肥(K0:不施钾肥;K1:K_2SO_4120 kg·hm~(-2);K2:K_2SO_4120 kg·hm~(-2)并在花期和荚期喷施1%K_2SO_4叶面肥),研究了菜用大豆与普通大豆籽粒形成期叶片中内源激素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开花后28~56 d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叶片中内源激素IAA、GA、ZR和ABA的变化动态差异明显,其中GA和ZR的变化动态趋势相反。施用钾肥提高菜用大豆叶片中IAA、GA和ZR的含量(K2K1K0),降低ABA的含量(K0K1K2),普通大豆叶片中IAA、GA和ZR的含量对钾肥施用的响应与菜用大豆不同(K1K2K0),但是钾肥施用对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叶片中ABA含量的影响一致(K0K1K2)。施钾提高了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籽粒形成期叶片中IAA/ABA,GA/ABA和ZR/ABA的比值,可能是提高大豆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部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3种无核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3个无核荔枝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通过与有核荔枝对比分析,阐明无核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荔枝无核但能发育成大果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核荔枝和无核荔枝果实中GA3和ABA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IAA和ZT表现差异较大,初步认为无核荔枝和有核荔枝果实发育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激素调控模式,或者果实发育与GA3和ABA关系更为密切;无核荔枝果实中高含量的IAA和低含量的ZT可能是其产生无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航天诱变的3个不同甜菜品系及其对照为材料,利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对生殖生长阶段甜菜叶片及花蕾组织中的4种激素(IAA、GA3、ABA和ZR)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甜菜生殖生长阶段,航天诱变品系中的激素含量与其对照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不同品系之间的变化却有一定的差异,说明在空间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个体变体是多样的,想要阐明其突变的机理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