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慢叶锈品种具有侵染率低、潜伏期长、孢子堆小、产孢量少、严重度低、病害进展曲线下面积小和病害虽流行但产量损失不显著等特点.潜伏期和扬花期平均病害严重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最密切,因此测定某一小麦品种的潜伏期(x_1)和平均病害严重度(x_2)(田间感病对照品种发病达50%或95%时),可以作为衡量该品种慢(快)叶锈性的两个指标和选种的依据.用y=94.67-3.10x_1+0.51x_2估测由叶锈造成的小区产量损失(y)有一定可靠性(R=0.96).用聚类分析法把供试品种分为慢锈、中慢、中快和快锈品种类型.苗期和成株期慢叶锈性有一定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
3.
选育抗性品种是小麦叶锈病防治举措中最经济、可行的方法.为进一步挖掘抗病基因,选取河南、河北、山东等8个省小麦产区50个小麦品种.首先在苗期将16个叶锈菌生理小种(THFS、TGTS、THJS、FHKT、FGJN、KHKS、FCJQ、RFKS、THFM、MHGT、KHGS、KBGT、FHGT、PHHT、FHJT、FCJT)接种在36份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以及50个供试小麦品种上.因各菌种带有不同毒力,可根据表现型的差异,再将已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分子标记与之结合分析,进而推测50份小麦材料中可能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通过基因推导、分子标记以及系谱分析综合鉴定抗锈性基因,结果表明,在50个品种中共检测出9个(Lr1、Lr2c、Lr10、Lr16、Lr26、Lr34、Lr37、Lr45和Lr46)已知抗叶锈性基因和少量未知基因.含有Lr1基因的有淄麦12等22个品种;含有Lr2c基因的有鲁麦14等10个品种;含有Lr10基因的只有莱州9361 一个品种;含有Lr16基因的有科农199等25个品种;含有Lr26基因的有徐州24等15个品种;含有Lr34基因的有宝麦3号和京冬8号;含有Lr37基因的有淄麦12、鹤0927和荷9946;含有Lr45基因的有连麦2号等11个品种;含有Lr46基因的有山农19等38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胡亚亚  张娜  李林懋  杨文香  刘大群 《作物学报》2011,37(12):2158-2166
选用16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对14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叶锈性鉴定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初步分析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携带的抗病基因;进一步利用21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这14个品种(系)中可能含的抗叶锈基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s98351-2-2-2-1可能含Lr3a、Lr28和Lr50;9629-03A-4-1-1可能含Lr37;97167-1-2-1-1-2-1、919-20-2c2、9589、免中438、9916-8-6和9916-8-18含Lr26;96104-1-5-1c2可能含Lr28;00-55-3-1-1含Lr1;1R13可能含Lr24、Lr37和Lr38;1R17可能含Lr24和Lr38;1R35含Lr10和Lr34,还可能含Lr3a和Lr50;9524-1-2-2-1含未知抗叶锈基因或本试验使用的已知抗病基因以外的抗叶锈基因。所有品种(系)均不含Lr9、Lr19、Lr20、Lr21、Lr29、Lr35、Lr42和Lr47基因。测试的14个品种(系)中有比较丰富的抗叶锈病基因,可为育种提供丰富的抗源。  相似文献   

5.
小麦抗源兴资9104抗条锈性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杂交和基因推导法相结合,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小麦优良抗病种质兴资9104进行抗条锈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兴资9104至少含有1对显性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和1对成株抗条锈病基因,分别控制对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17号的全生育期抗性和对条中32号的成株期抗性。兴资9104可能携带有YrSK基因。建议在小麦抗病育种中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8个来自土耳其的普通小麦品种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对其进行全生育期农艺性状观察,并利用44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利用20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8个土耳其小麦品种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进一步鉴定。推测YJ000900中可能含有Lr1、Lr3、Lr17、Lr20;YJ000906中可能含有Lr1、Lr17、Lr20;YJ000901、YJ000902、YJ000904、YJ000905、YJ000907中可能含有Lr1;8个材料中均不含Lr9、Lr19、Lr20、Lr21、Lr24、Lr26、Lr28、Lr29、Lr34、Lr35、Lr37、Lr38和Lr47基因。结果表明,来自土耳其的8个小麦材料具有较差的抗叶锈性、抗寒和抗倒伏能力,而且产量低,不适宜于大规模推广种植,也不能作为我国小麦抗叶锈的抗源使用。  相似文献   

7.
用引自南斯拉夫的一套诺维萨特早熟1号(Novosadska Rana 1,简称 NSR-1)单体系为工具,对北京农业大学选育的抗条锈品系绿7蚰和保加利亚抗叶锈品种 Yantar 进行抗病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绿7蚰对条中25号小种的抗性是由位于2B 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抗病基因控制的。Yantar 对叶中3号小种的抗性是由位于5A 和1D 染色体上的两个不  相似文献   

8.
为了挖掘小麦抗叶锈病基因,为我国小麦抗叶锈病遗传育种基因库提供更多的选择。选取了75份国内外小麦材料以及36份已知抗叶锈基因载体品种,将这些材料在苗期分别接种14个不同毒力的叶锈菌生理小种,分别鉴定这些不同毒力的生理小种在小麦材料上的发病严重程度;同时提取所有材料的新鲜叶片DNA,选取已经确定的抗叶锈病基因相关联的分子标记特异性引物对75份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合以上2种方法,推测75份小麦材料中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结果显示,75份小麦材料中含有Lr1、Lr2a、Lr2c、Lr10、Lr11、Lr14a、Lr16、Lr18、Lr20、Lr26、Lr34、Lr37、Lr46这13种已知抗叶锈病基因,这些基因以单基因或多基因聚合的方式存在于小麦品种中。其中,Lr1基因和Lr46基因占比较大,分别高达43%,56%。这些基因单独存在于小麦材料中,并不能表现出良好的抗叶锈性;当几个或者多个基因共同存在于小麦材料中,可以表现出远远高于单一基因的抗叶锈性,与前人研究相符。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到小麦材料大白春小麦S3中含有Lr1、Lr10和Lr46基因,温室苗期鉴定发现该材料对本研究的11种叶锈生...  相似文献   

9.
1996年对52份意大利小麦品种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接种鉴定和田间抗病性及农艺性状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成株期表现抗条锈病的有23份,对条锈菌新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0、31号表现抗病的有37份。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条锈病、抗白粉病表现,筛选出了普通小麦Pascal等13份抗病性强、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高胜国 《华北农学报》1997,12(1):130-131
河北省小麦品种抗锈性鉴定及利用IdentificationandApplicationofRustResistanceofWheatVarietiesinHebeiProvince小麦锈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有的年份曾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是值得...  相似文献   

11.
198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温室分别用中国小麦叶锈菌4个小种360、376、377和60对从美国引进的13个抗锈品种进行了抗叶锈性测定,在河北省植保所田间进行了成株期对叶、条锈的抗性测定.1982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温室分别用美国的小麦叶绣菌培养物PRTUS1、3、4、5、6、7、8、9、10、11、13和19对13个品种中的9个进行了抗叶锈性测定.苗期测定结果指出,其中3个品种Kans 63324,STW 646407和II-11996-4R-SM-1R对所测的中国小种都表现抵抗,但对美国的培养物大多数抵抗,而在所测的9个品种中没有对所有美国培养物都抵抗的.在对比两国之间中国小麦叶锈菌小种和美国小麦叶锈菌培养物的毒性时进一步指出,有些品种犹如LA1415,STW597725和STW597947对美国的少数培养物抵抗,而对所有的中国小种感染.田间试验用小麦条锈菌小种19和21接种指出品种NB61975、NB66523和STW597944对条锈是免疫的,NB61977和II-119966-4R-SM-1R是高抗的.  相似文献   

12.
1985—1987年在温室条件下,采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小麦白粉菌群体,对本省当前推广的小麦品种的毒为频率均大于76.55%;区试品种(系)中的花培28和周80—48的毒力频率分别为6.25%和8.75%,抗性较好.利用联合致病性分析,确定了花培28与百泉792、郑州7920和周80—48是今后适于推广的品种组合.研究初步证明豫东、西、南部的小麦白粉菌群体结构基本相似.毒性基因V_1、V_(3b)、V_(3c)、V_5和V_9的平均频率较高(66.67—82.76%),V_2、V_(2x)、V_4、V_(4(+))和V_8的平均频率低(7.06—13.38%).并讨论了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源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宛秀兰 《作物学报》1981,7(4):249-258
本文是以墨西哥小麦品种“他诺瑞”(Tanori F-71)为例,对其在我国种植期间千粒重的变化与生态条件所作的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证明,“他诺瑞”在我国北方春播地区种植,由于纬度高,春季气温回升快,出苗至抽穗阶段的生育天数较原产地缩短了20~42天,其千粒重与这一段的生育天数成显著的正相关,γ1=0.5962**相似文献   

14.
一株麦苗的主茎和各分蘖的心叶(-1叶)和它里边的一片叶(-2叶)的长度比率,称为-1/-2叶差距。以叶差距为指标反映分蘖、蘖群和植株的生长势,即叶差距小,表示当时和进一步的生长趋势是增强;叶差距大,则表示减弱。一个蘖群中各个分蘖的生长势,在分蘖期,一般表现为子蘖优势,但也有的蘖群和植株表现为亲蘖优势,这一差异可以考虑用于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文候  吴兆苏 《作物学报》1983,9(4):233-240
用 Eberhart—Russell 的模式和方法分析了长江下游地区1981~1982年区域试验中6个小麦品种的稳产性。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在11个地点进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两种产量稳定性参数值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反映了各品种在本地区有不同的稳产性和适应性。产量与两种稳定性参数之间并没有相关性。有的品种表现了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丰抗13抗条锈病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辛志勇 《作物学报》1984,10(4):217-222
用13个条锈菌生理小种接种,冬小麦丰抗13抗40E8、104E9、108E9、108E141、171E138和109E9等生理小种。应用单体遗传分析确定丰抗13可能具有3个抗条锈病基因。在对生理小种108E141的抗性上,丰抗13同中国春有一对基因的差异,抗病性为显性,该基因位于染色体2A 上。抗该生理小种的基因也抗40E8、104E9和108E9。已知位于2A 上的抗  相似文献   

17.
小麦对条锈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作民 《作物学报》1981,7(2):81-90
在抗锈育种过程中观察分析了不同材料对条锈病抗性的遗传行为,也为此单独设计了一些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抗锈材料对条锈病抗性的遗传行为有显性、隐性、简单、复杂之别。所谓抗锈性遗传传递能力的“强”、“弱”是抗锈性的显、隐性遗传和抗锈基因数目多少的共同结果。(2)供试材料大多呈不完全显性或隐性遗传,呈完全显、隐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衰老类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1981~1985年期间对4个不同衰老类型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各类型的主要表现为:正常衰老的北京17号,旗叶、2叶的蛋白质含量、叶绿素总量及 a/b 比率保持稳定的时间长,非蛋白质氮含量低,蛋白质氮/非蛋白质氮比率高,衰老时从叶片转运出的氮也最多。这是一种合理的冠层结构的表现。青枯型早衰的京矮20,叶绿素和非蛋白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估算了胡麻主要经济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系数、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千粒重、株高、工艺长度的遗传力、遗传进度较高,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在早代进行一次选择即可;每果着粒、开花期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也较高,而变异系数较小.对其也应加强早代选择,并加大选择群体;单株粒数、主茎分枝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中等,应进行几代连续选择;单株粒重、单株结果的遗传参数值均较小,直接选择效果差,可通过显著相关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特别是对于单株粒重,还可以用相对效率高的选择指数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间性状优势强度关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雄 《作物学报》1983,9(2):73-78
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每株粒重的超亲优势与6个其它性状的超亲优势有密切正相关。其中,每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两个性状的超亲优势对每株粒重超亲优势的直接影响最大;株高居中;每株茎数和每穗小穗数的超亲优势对每株粒重超亲优势的直接影响都比较小,它们主要是分别通过每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超亲优势起间接作用;每株秆重的超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