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鳡鱼属高档水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一直是市场上高档水产品消费的主流产品。目前,欣宏公司根据当地习俗与口味,加工方式分为传统烟熏加工和风干。加工后的鳡鱼风味独特,色、形与口感俱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鳡鱼加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程:1.选鱼选鱼为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对鳡鱼的大小、体形、外观、质量都要严格要求。要求鱼体重必须在7.5公斤以上,体形狭长,外观形态好,无异形,无疾病,并在捕捞后的  相似文献   

2.
鳡鱼又称为竿鱼、黄颊鱼以及黄钻,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以鱼类为食,是一种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食用鱼类。本文主要针对鳡鱼的生态养殖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我国相关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裴进 《现代农业科技》2014,(16):267-267
从池塘条件、放养密度、饲料及投喂方法、日常管理、捕捞等方面介绍了鳡鱼池塘养殖新技术,以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张家界欣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传出喜讯,自2010年成功试养"水老虎"鳡鱼以来,数量已突破8万尾。该公司位于慈利县二坊坪乡天心阁,养殖水面已达53公顷,现有网箱20口。整个项目预计投资500万元,共分3期实施完成,已投资  相似文献   

5.
<正>鳡鱼俗称黄钻、黄颊鱼、竿鱼,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一、池塘要求池塘面积为0.33~2公顷、水深为1.5~2米,塘埂坚实不漏水,排灌方便,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二、放养1.苗种养殖以鳡鱼养殖为主,为调节水质,可搭养少量鲢鱼、鳙鱼。放养密度依池塘  相似文献   

6.
测量分析了鄱阳湖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的形态特征和框架特征。鄱阳湖鳡鱼的背鳍为D.Ⅱ.11Ⅰ-9,臀鳍A.0.13,腹鳍V.Ⅰ.9,胸鳍P.Ⅰ.17,尾鳍C.Ⅵ.25。其体长为体高的6.7~6.9倍、为头长的4.3~4.5倍、为尾柄长的6.29~6.31倍、为肠长的2.04~2.08倍。其体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表示,体长与肠长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鳡鱼肌肉矿物质元素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配合饲料养殖鳡鱼肌肉的矿物质营养价值,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鳡鱼肌肉中Fe,Zn,Cu,Mn,K,Na,Ca和Mg含量,用荧光法测定Se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含量。结果表明,鳡鱼肌肉中常量元素含量KPCaNaMg,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FeZnCuMnSe;与其他养殖方式的鳡鱼相比,配合饲料养殖鳡鱼肌肉中Fe与P含量较低,其他元素含量均较高;与常见及特色淡水鱼类相比,矿物质元素含量尤其是Ca,Cu与Se含量较高。该养殖模式下的鳡鱼能为人体提供较丰富的矿物质。  相似文献   

8.
丹江口鳡鱼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质量监管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江口鳡鱼是我国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鱼地理标志产品。从丹江口鳡鱼的来由、知名度和产业现状,产区地域地理环境和水资源特征以及气候、水质、生态环境等影响丹江口鳡鱼特征和品质形成等自然因素方面分析了丹江口鳡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关键要素。提出了加快养殖标准化,制订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丹江口鳡鱼》等系列标准;建立丹江口鳡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养殖示范区;规范丹江口鳡鱼养殖企业的生产;建立多部门的联席监管机构等质量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学》2007,(7):10-10
鳡个体大,生长快,肉质优,市场价格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优良的养殖性能,已逐渐成为重要的名特养殖新品种。华中农业大学经多年研究,在鳡亲鱼优选和培育、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食用鱼养殖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鳡的生化组成与营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长江湖北团风江段消落区池塘中鳡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和氨基酸组成,计算了其能值。结果表明:鳡背部肌肉中水分的平均含量为75.8%,粗蛋白的平均含量为18.1%,粗脂肪的平均含量为4.1%,平均能值为5.98 J/mg;全鱼水分的平均含量为75.1%,粗蛋白的平均含量为17.8%,粗脂肪的平均含量为3.7%,平均能值为5.74 J/mg;测得鳡背部肌肉中15种氨基酸的总量(TAA)为每100 g干重中71.95 g,必需氨基酸总量(EEAA)为100 g干重中47.22 g,EEAA/TAA为0.66。鳡背部肌肉含水量与体长的相关方程为y=-2.930 6 lnx+86.698(R^2=0.719 3,n=29),与体重的相关方程为y=-0.940 3 lnx+81.864(R^2=0.739 1,n=29);粗蛋白含量与体长的相关方程为y=-0.005 4x-0.043 5(R^2=0.383 4,n=25),与体重的相关方程为y=19.75x-0.013 4(R^2=0.361 6,n=25);粗脂肪含量与体长的相关方程为y=1.403 lnx-1.104 2(R^2=0.506 2,n=25),与体重的相关方程为y=0.435 8 lnx+1.302 7(R^2=0.488 8,n=25);能值与体长的相关方程为y=-0.000 2x2+0.037 7x+4.890 5(R^2=0.690 0,n=25),与体重的相关方程为y=0.170 9 lnx+4.888 4(R^2=0.652 4,n=25)。  相似文献   

11.
以人工繁殖所得受精卵为材料,采用显微照相技术对长江鳡Elopichthys bambusa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拍照记录.实验结果显示:长江鳡的受精卵为圆球形,卵径为3.5~4.0 mm,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2.5~14.5 mm,为非黏性漂流性卵;胚胎发育可分为胚盘、卵裂、囊...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湘江野生鳡仔鱼期不同发育阶段消化道形态学与组织学结构变化和早期食性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鳔一室期,鳡消化道几乎没有分化;在脊索末端上翘期,消化系统初步发育成型,已具备基本结构,有一定摄食、储存、消化和吸收等生理功能;在背鳍形成期,消化系统进一步发育,食道、肠黏膜皱褶明显增多、加深,肠黏膜上皮细胞高度增加;在鳔一室期至卵黄吸尽期,完成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化;在背鳍形成期和臀鳍形成期,开始由浮游生物食性向肉食性转化。  相似文献   

13.
鳡鱼苗对2种新渔药的耐受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鳡鱼苗对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耐受力。结果表明,2日龄的鳡鱼苗在0.02mL/m^3和0.03mL/m^3 2种浓度的氯氰菊酯药液中,4~5min狂游打转,40min开始死亡,分别在1h40min和1h30min全部死亡。2日龄鲢鱼苗在上述浓度的药液中,9h17min开始死亡,24h死亡率分别为8%和56%;在0.375mL/m^3和0.0525mL/m^3 2种浓度的阿维菌素药液中,2日龄鳃鱼苗1h开始死亡,7h死亡率100%。鳡鱼苗对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耐受力极差,不能用这2种渔药防治鳡鱼苗种疾病。  相似文献   

14.
六、罗非鱼 在水体中作用较大,它既食水生植物,又食各种有机碎屑、藻类和水生昆虫;既充分利用了水体资源,又可调节水质。罗非鱼常在水底挖巢,可以改良底质。同时,罗非鱼喜食水中的鱼虱、锚头虱等,能减少鱼病危害。此外,罗非鱼容易受惊,它在水中来回穿梭游动  相似文献   

15.
空间结构对鳡幼鱼驯食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5组,对鳡进行驯食的驯食空间分别为0.5m×0.5m×0.6m(S1组)、1.0m×1.0m×0.6m(S2组)、1.5m×1.5m×0.6m(S3组)、2.0m×2.0m×0.6m(S4组)、3.0m×3.0m×0.6m(S5组),每组3个平行。随机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64±0.05g鳡幼鱼转入各网箱中,初始放养密度为每m3 500尾,试验共28d。结果显示:驯食成功率(WSR)随着驯食空间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2组最高,S3组其次,S1组最低;累积死亡率(MR)(30~57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DAH))以S5组最高(P0.05),S3组最低;总残食率(CR)(30~57DAH)随着驯食空间的增大而升高;S1组SGR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S2、S3组体质量变异系数(CV)显著低于S1、S4、S5组(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驯食成功率、驯食效率和操作强度,鳡最佳驯食空间为1.5m×1.5m×0.6m。  相似文献   

16.
据调查,当前许多水产养殖户一般是通过加强管理、增投饵料、搞好防病等途径来提高养鱼效益,而不懂得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主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有利品种,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鱼的目的。为便于操怍,现对常见鱼类的生活特性怍简要介绍,以备选择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据调查,当前许多水产养殖户一般是通过加强管理、增投饵料、搞好防病等途径来提高养鱼效益,而不懂得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所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有利品种,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鱼的目的.为便于操作,现对常见鱼类的生活特性作简要介绍,以备选择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初始放养密度对鳡幼鱼驯食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5组,于1.0m×1.0m×1.0m网箱中进行,初始放养密度为100尾/m3(D1组)、300尾/m3(D2组)、500尾/m3(D3组)、700尾/m3(D4组)、900尾/m3(D5组),试验期共28d,研究初始放养密度对鳡幼鱼驯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累积死亡率(MR)和体质量变异系数(CV)随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其中D3、D4组CV显著低于其他3组;总残食率(CR)随着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驯食成功率(WSR)随着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其二次回归方程为Y=-1.101 X2+13.590 X+44.093,相关系数R2=0.931,最适初始放养密度为617尾/m3;特定生长率(SGR)随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驯食成功率、驯食效率和操作强度,鳡的适宜初始放养密度为500~700尾/m3。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