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鸭发病时,体温升高到43℃左右,精神不振,采食减少,饮水增加,离群呆立,羽毛松散,两翅下垂,不愿下水游泳,严重时伏地不起。拉稀,粪便呈  相似文献   

2.
鸭瘟可通过感染鸭和易感鸭的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环境污染而间接接触传播。发现本病时,按照实际情况上报疫情,划定疫区,并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等综合措施。集体病鸭发病,可采取隔离或扑杀,病鸭群停止放牧或水中放养。被病毒污染的饲料要高温消毒,饮用水可用碘氯类消毒药消毒。工作人员的衣、帽等及饲养所用工具也要严格消毒,对疫区的鸭群,其体温在42.5℃以下可用鸭瘟疫苗紧急接种,要求一鸭一针。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7,(10)
<正>秋冬季节正是肉鸭育肥、蛋鸭产蛋旺季,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季节,如不及时防范极易感染疫病,影响肉鸭生长和蛋鸭的产蛋性能,严重影响当年和来年的养殖效益。1.鸭瘟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由鸭瘟病毒引起,潜伏期一般为3~5天,病鸭体温升高到43℃以上,精神萎顿,头颈紧缩,食欲减退或停食,饮欲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走动困  相似文献   

4.
刘万珍 《新农村》2015,(3):30-31
<正>1.鸭瘟该病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发于1月龄以上鸭,俗称"大头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1)临床症状潜伏期3~5天,发病初期患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3℃以上,持续3~4天,口渴喜饮水,翅膀下垂,两脚发软,不愿行动,强迫行动倒地不起,眼睑肿胀,流泪,病初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后变为脓性黏液,上下眼睑黏合不能张开,眼结膜充血。鼻腔流出黏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排绿色或灰白色粪便。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部分患鸭头部肿胀,后期体温下降,极度衰弱死亡。  相似文献   

5.
1.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上的鸭。主要症状潜伏期3~5天,病鸭初期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温升高至43℃以上,持续3~4天,口渴喜饮水,翅膀下垂,两脚发软,不愿行动,强迫行动倒地不起,眼睑肿胀,流泪,病初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后变为脓性黏液,上下眼睑黏合不能张开,眼结  相似文献   

6.
<正>1.鸭瘟 俗称“大头瘟”,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体温升高,两脚发软,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本病传播迅速,常引起大批死亡。本病治疗效果不佳,重在预防,在鸭20~25日龄时肌肉注射鸭瘟弱毒疫苗,保护效果很好。考虑我地蛋鸭生产实际情况,青年  相似文献   

7.
鸭瘟的防御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病鸭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两脚麻痹无力,流泪,眼睑、颈部和头部肿大,卧地不动,排灰色或绿色稀粪。鸭四季都易染此病,以秋冬季发病最为严重,常导致鸭群大批死亡。生产中常  相似文献   

8.
鸭瘟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高死亡率、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高热,腿软,流泪,排绿色稀粪。有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症状和病变:潜伏期一般2~4d。病初体温急剧升高,一般高达43~44℃,呈稽留热型。病鸭表现精神萎靡,低头缩颈,食欲降低,渴欲增加  相似文献   

9.
徐燕 《农家致富》2013,(18):40-40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一、发病及流行病学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该病,以番鸭、麻鸭、绵鸭和天府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肠炎又称鸭瘟或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两脚麻痹无力、腹泻、流泪、头颈肿大、消化道粘膜出血和实质脏器变性、出血、萎缩等为特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成年鸭及产蛋鸭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潜伏期一般为3~7d,传播迅速,病鸭精神委靡、食欲废绝、眼睑水肿流泪粘连、眼结膜充血、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头颈部  相似文献   

11.
鸭瘟的防御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的症状是病鸭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两脚麻痹无力,流泪,眼睑、颈部和头部肿大,卧地不动,排灰色或绿色稀粪。鸭四季都易染此病,以秋冬季发病最为严重,常导致鸭群大批死亡。生产中常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12.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头颈肿大、高热、流泪、下痢、粪便呈灰绿色,两腿麻痹无力.发病后期体温降低至正常体温以下,最后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3.
1、鸭瘟.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并多发于20日龄之后的鸭.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泪、拉绿色稀粪、病鸭头和颈部肿胀,故有"大头瘟"之称.  相似文献   

14.
鸭瘟的诊治     
徐燕 《当代农业》2014,(20):40-41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夏秋之交和冬春之秋常发。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食道黏膜有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食道与腺胃膨大部的交界处有出血、坏死乃至溃疡,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及出血点。一、发病及流行病学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该病,  相似文献   

15.
鸭瘟是一种感染鸭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为鸭瘟病毒,患病鸭表现为体温升高,流泪、腹泻,也有部分患病鸭出现头颈肿大,该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对鸭只养殖业影响较大的疾病之一。本文介绍鸭瘟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帮助养殖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鸭瘟临诊以体温升高,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两腿麻痹和排出绿色稀粪为主要特点。本文以鸭瘟的实例,对该病的症状、诊断、治疗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鸭病毒性肠炎。多发于成年鸭,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以腹泻、下痢、流泪、两腿麻痹、两脚行走无力和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特征。高发于气温较低的冬春季节,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交配、眼结膜感染。以病禽与健禽直接接触传染,或通过与污染环境的接触而间接传染。  相似文献   

18.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高,表现为体温高、头肿、流泪、两脚发软等症状。禽出败又称禽霍乱或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体温升高、腹泻、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如果两种病同时并发,则死亡率更高。2005年12月吴川市塘缀镇专业户林某饲养4批番鸭,有2批发病,报吴川市畜牧局派员诊断,经了解发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及实验室结果,诊断为鸭瘟并发感染禽出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和头颈部肿大。食道粘膜小点出血,并覆盖灰黄色假膜或溃疡灶,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经常给养鸭户带来大量损失,了解流行病学和诊断防制方法,做好防控措施,能有力保证养鸭效益。  相似文献   

20.
试验鸭32只分4组,第1组接种鸭瘟强毒,第2组接种鸭瘟弱毒,第3组先接种鸭瘟弱毒,2周后再接种鸭瘟强毒,第4组为对照。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鸭瘟病毒对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鸭瘟强毒和鸭瘟弱毒对鸭淋巴细胞的PHA反应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鸭瘟强毒的作用迅速而且强烈,在很短的时间内即造成宿主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剧烈下降,并很快导致动物死亡,出现典型的鸭瘟病变,但也有个别鸭能够耐过强毒的攻击而生存下来,耐过鸭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逐渐恢复正常,剖检未见有鸭瘟病变;鸭瘟弱毒的抑制作用是暂时的,宿主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很快即恢复正常,剖检也未见有鸭瘟病变;对于接种鸭瘟弱毒以后再攻强毒的鸭,其对PHA刺激的反应性未受到影响,攻毒后2周,宿主还表现出对PHA的反应能力有增强的趋势,剖检未见有鸭瘟病变。此结果与其他病毒所致的PHA反应抑制和加强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