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吉林农业科学》2017,(4):44-48
本研究采用凝胶色谱分析技术,以牛乳乳清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测定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含量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确定最佳凝胶色谱试验条件:采用PBS缓冲液作为流动相,柱温为35℃,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流速1 m L/min,进样量为20μL。在该工艺条件下,牛乳乳清中的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被有效地分离纯化,蛋白的回收率在90%以上。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为短时间内对乳制品中的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进行分离和定量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满足了科研和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牛乳乳清蛋白过敏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刘小翠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328-1331
乳清蛋白是引起牛乳过敏的主要成分,其中,β-乳球蛋白(β-Lg)和α-乳白蛋白(α-La)是最主要的过敏原。通过蛋白质改性的方法,可以控制和消除乳清蛋白的过敏性。综述了β-Lg和α-La引起过敏的主要结构片段,并介绍了常用的降低乳清蛋白过敏性的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比较了乳牛、牦牛、绵羊、山羊等的乳清蛋白组分.结果显示,在C8色谱柱上,牛、绵羊和山羊乳清蛋白主要组分在35 min内能得到较好的分离;绵羊、山羊、牛β-乳球蛋白、牛α-乳清蛋白的色谱图存在差异,可用于乳种类的区分;而牛β-乳球蛋白的遗传变异体未分离到.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转基因动物乳腺特异性表达水平,构建了两种不同启动子的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以比较其乳腺特异性表达效果.应用山羊β-酪蛋白或牛αs1-酪蛋白调控序列、鸡β-球蛋白隔离元件、巨细胞病毒(CMV) 基因表达涮控元件构建了,乳腺特异性表达复合启动/增强子(Pcmv) ,以单一的酪蛋白启动子作为对照,与人乳铁蛋白cDNA组成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并制备了转基因小鼠.经ELISA检测,复合启动/增强子构件指导人乳铁蛋白cDNA在原代转基因小鼠乳腺中重组人乳铁蛋白(rhLF) 表达水平(2.0~8.1 g·L-1) 明显高于单一酪蛋白启动子构件(0~12 mg·L-1) ,而在所有转基因小鼠的血清和唾液中未检测到rhLF.结果提示:酪蛋白-Pemv复合启动/增强子不仅可提高转基因小鼠乳腺特异性表达水平,而且具有良好的乳腺表达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消除乳清蛋白中β-乳球蛋白致敏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阶段的婴儿配方奶粉添加脱盐牛乳清粉以调节乳清与酪蛋白的比例,而乳清粉中含有大量的β-乳球蛋白,β-乳球蛋白可能引起婴幼儿的食物过敏,文章就消除乳清中β-乳球蛋白致敏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6.
《吉林农业科学》2017,(2):53-59
本研究采用不同分离方法对牛乳乳清中的主要成分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进行逐级分离纯化。利用两步硫酸铵沉淀法对乳清蛋白进行初级分离,使蛋白含量提高了4倍;响应面法优化PEG1500/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系统的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后蛋白组分被进一步纯化,蛋白浓度提高到815.6 mg/g,达到浓缩主要蛋白的目的;萃取蛋白经Sephadex G-75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后,所获得的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样品纯度达到85%。  相似文献   

7.
利用转基因牛生产重组人乳铁蛋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利用转基因牛生产重组人乳铁蛋白,为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或食用蛋白提供依据。[方法]对已获得的人乳铁蛋白转基因牛进行人工催乳,用乳成分分析仪分析了转基因对乳汁的影响,并利用放免法检测了重组人乳铁蛋白在转基因牛乳中的表达。[结果]重组人乳铁蛋白在牛乳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水平为(3.429±0.417)mg/ml。通过转基因牛乳的乳成分分析发现,转基因牛乳与常乳在乳脂、总蛋白、乳糖和干物质的含量上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重组人乳铁蛋白在转基因牛乳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为大规模生产重组人乳铁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体细胞数牛乳中乳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了低体细胞数、中体细胞数、高体细胞数和临床乳房炎的牛乳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染色,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表达变化的蛋白点。【结果】在中体细胞数和高体细胞数乳中酪蛋白水解产物和白蛋白增加,在临床乳房炎牛乳中 α-、β-和κ-酪蛋白几乎全部水解,而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β链和结合珠蛋白等乳清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展示了不同体细胞数牛乳中乳蛋白的凝胶表达图谱,同时表明牛乳酪蛋白的水解程度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而增加,至严重临床乳房炎时牛乳中酪蛋白几乎全部水解而乳清蛋白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9.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的制备及抗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低聚异麦芽糖通过糖基化引入乳清蛋白制备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用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不同乳清蛋白与低聚异麦芽糖质量比,不同反应时间生成的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抗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糖基化能有效降低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不同反应时间、不同乳清蛋白与低聚异麦芽糖质量比对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抗原性的影响不同,乳清蛋白与低聚异麦芽糖的质量比为1∶4,反应24 h时效果最好,α-乳白蛋白的抗原性从25.67μg/mL降低到9.33μg/mL,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从97.82μg/mL降低到28.25μg/mL。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浓缩乳蛋白(Milk protein concentrate)溶液经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及DHPM结合加热(65℃30min和95℃30min)处理过程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α-酪蛋白和β-酪蛋白抗原性的变化,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不同压力条件下MPC中各蛋白抗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4种蛋白抗原性对DHPM及DHPM结合加热的反应各不相同。2)DHPM+65℃/95℃处理后,蛋白质α-乳白蛋白、α-酪蛋白和β-酪蛋白抗原性均明显低于DHPM处理样和水化对照样。因此,DHPM及DHPM结合加热处理可降低MPC中酪蛋白的抗原性,增加α-乳白蛋白的抗原性,但对β-乳球蛋白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评述奶牛α-乳清蛋白(α-La)及β-乳球蛋白(β-Lg)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作者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来自3个奶牛场的179头甘肃黑白花奶牛、60头西德黑白花奶牛及60头美系黑白花奶牛乳样中α-La及β-Lg的多态性作了分析。结果发现甘肃黑白花奶牛同美系、德系黑白花奶牛一样,在这两个基因座上均只有A和B两个常染色体共显性等位基因;相比之下,其基因频率更接近于美系黑白花奶牛。  相似文献   

12.
The milk protein polymorphisms were typed by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from 109 Maiwa and 100 Jiulong yak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ilk protein polymorphisms,milking traits and milk protein composition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β -CN, κ -CN and a -La were monomorphic, a sl-CN and β -Lg were polymorphic, the dominantgenes were α s1-CN D and β -Lg E,respectively. The frequencies of α s1-CN D were 0.8073and 0.6000 and β -Lg E were 0.9770 and 0.9700 in two populations respectively. The meanheterozygosities were 0.1021 and 0.1 867 in two populations.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milking traits and milk protein compositions were observed except for u s1-CN locus onfat percentage in Jiulong yak.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甘肃黑白花奶牛α-乳清蛋白及β-乳球蛋白遗传多态性的基础上,作者对这两个基因座与产奶量的相关性及其互作效应作了研究。发现这两个基因座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及明显的互作效应,结合国外对β-乳球蛋白多态性与乳加工特性及乳品质相关性研究的结论,作者认为在甘肃黑白花奶牛进一步的选育中,应适当或尽可能地提高β-LgBB型个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对9头大约克母猪分娩28d内乳汁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和乳蛋白组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约克猪乳汁的组成在分娩3d内明显不同于常乳,其中乳蛋白含量在分娩1d内显著高于以后数天;乳糖和乳脂含量在分娩当天最低,以后数天呈波动性变化。酪蛋白比例在初乳和常乳蛋白中均占明显的优势,免疫球蛋白的比例随泌乳天数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α-乳清蛋白和高分子量蛋白的比例在分娩1d内显著低于分娩28d的。  相似文献   

15.
娄大伟  孙秀云  姜久媛  任红  祝波  金丽  刘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461-9462,9505
[目的]建立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方法。[方法]利用三乙胺、水、甲醇超声萃取样品中的三聚氰胺,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奶粉中三聚氰胺进行测定。[结果]使用三乙胺/去离子水/甲醇混合液对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进行提取后,进一步采取硅烷化衍生法,有效地去除了基质所带来的干扰,而在前处理中加入苯代三聚氰胺做内标显著地提高了方法的精密度。在0.1~50.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1μg/g,添加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回收率在102.0%~104.2%,相对标准偏差为4.2%。[结论]该方法可满足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准确定性和定量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6.
β-乳球蛋白加压凝胶的生成及其物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在30℃ 、800 MPa压力的作用下, 不同加压时间(5~120 min)和不同浓度N-乙基马来酰亚胺 (NEM,1~10 mmol·L-1)对14%(w/v)的β-乳球蛋白(β-Lg)溶液在pH 7.20条件下形成凝胶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加压时间未对凝胶的硬度和破断应力造成影响。凝胶呈现出类似蜂窝状的多孔网状结构。随加压时间延长,蜂窝状多孔的孔径变大,但其网状结构未受到破坏。在加压时间延长的条件下凝胶保持着高持水力,说明在加压过程中,凝胶内部蛋白质和水的相互作用未产生明显变化。随加压时间延长,用Tris-glycine-EDTA缓冲溶液或含有0.5% SDS和8 mol·L-1尿素的缓冲液溶解凝胶,发现凝胶中蛋白溶解度降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在2-巯基乙醇不存在的条件下,除了β-Lg单体以外,还检出二聚物、三聚物、四聚物以及高分子聚合体的染色带。相反,在2-巯基乙醇存在的条件下,只检出了单体。此外,在800 MPa条件下添加10 mmol·L-1的N-乙基马来酰亚胺未导致凝胶的生成。表明在pH中性范围内,加压 β-Lg凝胶,主要是通过SH基的氧化和SH/S-S内部交换反应形成的内部分子间架桥而形成。  相似文献   

17.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的氯霉素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煊  李小桥  李玉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2,(19):175-176,179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牛奶中的氯霉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后,用正已烷除脂,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纯化后,以C18反相柱为分析柱,乙腈-0.5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负电离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SRM),用内标法定量检测。该方法提高了检测灵敏性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能够适应大规模样品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经济适用的氟喹诺酮类残留提取和检测方法,建立了同时测定牛奶中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串联荧光检测器(FLD)检测方法。样品经过含有5%乙酸的乙腈溶液涡旋提取,经改良Qu ECh ERS方法净化,HPLC-FLD检测,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450 nm,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TM-C18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 L/min,柱温30℃,以乙腈和含0.1%甲酸的2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做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所建立的方法中6种氟喹诺酮分离度较好(R1.5),在0.01~0.3μg/m 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关系(r=0.999 9),检出限在0.97~3.91μg/kg之间,回收率试验中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100%;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试验结果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3%。所建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和回收率高,适用于牛奶中该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大批量筛选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SDS-PAGE电泳在鉴别用牛乳掺伪的新疆特种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别一定比例掺伪的特种乳中所含的牛乳成分及确定最低检测掺伪比例。[方法]按一定的比例(1∶1、1∶4、1∶10、1∶20、1∶100、1∶200和1∶400(V牛乳/V特种乳))掺伪,离心分离乳清蛋白,SDS-PAGE电泳,确定掺伪差异性蛋白并进行灰度分析。[结果]SDS-PAGE可以快速、有效地分离各乳乳清蛋白以及掺伪的牛乳乳清蛋白。[结论]SDS-PAGE鉴别掺伪的最低比例为1∶10(V_(牛乳_/V_(特种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