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主要对科学利用农药化肥和水资源,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峡库区19个县市1996年至2003年化肥的施用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库区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由1996年的9.1×10^7kg增加到2003年的1.1×10^8kg,增幅为20.9%;但由于库区蓄水的影响,2003年比2002年减少了2.6×10^7kg。8年来,氮肥、磷肥、钾肥的年递增率分别为4.5%、6.2%和25.4%。库区化肥施用存在偏施氮肥的不合理现象,8年中氮肥、磷肥、钾肥占施用总量的比例总体上分别为73.6%、21.0%、5.4%。农田径流监测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在土壤中的平均残留率分别为30.3%、13.2%,地面径流率分别为9.5%、5.3%,地下淋溶率分别为0.54%和0.75%。三峡库区化肥的施用对环境有潜在的污染,其中氮肥对面源污染的贡献比磷肥和钾肥多。库区19个县市农田施用氮肥和磷肥后的污染源强总体为:土壤〉地表水〉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基于环境需求视角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的环境需求既包括获取自然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的需求,又包括满足自身对良好生态条件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再次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点,而这正是农村居民对良好生态条件和优美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为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环境需求为目的,以政策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法律法规完善为关键,以技术研发推广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化肥使用现状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国是化肥使用大国,近年来每年使用量稳定在4 000万吨以上,在有效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也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制约着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分析我国化肥使用与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提出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来源广、危害大、潜伏周期长等特点。针对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不明确的问题,本文收集整理了有关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报道,从污染态势、污染风险源、面源污染模型以及治理对策等几个维度总结了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姜明  张明  王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474+6477-6474,6477
针对辽宁省海城市面源污染严重的现状,通过对全地区化肥产生的源头进行调查分析,计算出各地区面源污染的负荷量,同时采用等标排放量和等标排放指数等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利用GIS进行污染区划,明确了海城市化肥污染发生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峡库区19个县市1996年至2003年化肥的施用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库区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由1996年的9.1×107 kg增加到2003年的1.1×108 kg,增幅为20.9%;但由于库区蓄水的影响,2003年比2002年减少了2.6×107 kg。8年来,氮肥、磷肥、钾肥的年递增率分别为4.5%、6.2%和25.4%。库区化肥施用存在偏施氮肥的不合理现象,8年中氮肥、磷肥、钾肥占施用总量的比例总体上分别为73.6%、21.0%、5.4%。农田径流监测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在土壤中的平均残留率分别为30.3%、13.2%,地面径流率分别为9.5%、5.3%,地下淋溶率分别为0.54%和0.75%。三峡库区化肥的施用对环境有潜在的污染,其中氮肥对面源污染的贡献比磷肥和钾肥多。库区19个县市农田施用氮肥和磷肥后的污染源强总体为:土壤>地表水>地下水。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转移、化肥过度使用与面源污染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为研究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当前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为例,基于2004—2013年中国31省的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考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劳动力非农转移促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更多的化肥,加重了中国化肥施用的面源污染;并且由于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增加速度高于劳动力转移速度,未来劳动力转移会继续放大化肥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对化肥面源污染进行有效控制,除应用污染防治技术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政府的农业治污减排政策应适应农业劳动力日益稀缺的现实,以确保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9.
农户经营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为例,以经济计量分析为方法,研究了农户经营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的农产品自用率、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农户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以及农户参与技术培训等因素均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结果表明:化肥面源污染表现出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动态演进轨迹。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伴随着人均收入跨越各省份的门槛值,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由扩张效应主导转变为质量效应主导,即从促进转变为抑制。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且空间溢出远大于城镇化对本省份造成的直接影响,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可能将化肥面源污染"转嫁"给邻近省份。  相似文献   

11.
为指导区域未来发展模式选择和农业面源污染(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ANSP)典型区域(涪陵区)风险调控,综合CLUE-S、Markov、GIS、改进的输出风险模型等模型和技术的优势,在ANSP典型区域(涪陵区)以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进行未来2020—2030年的自然发展(ND)和耕地保护(CP)两种情景下的ANSP输出风险演变及对输出系数调整的响应分析。研究发现:涪陵区土地利用数据模拟精度较好,Kappa系数为0.75且FoM大于0.21。涪陵区2010—2030年期间ANSP风险等级明显降低,尤其是靠近大木山、武陵山区域的镇街和子流域。风险等级降低速率减缓明显,ND情景下,清溪镇在2010、2015、2020、2025、2030年各年份Ⅶ以上等级风险比例分别为46.20%、29.69%、25.72%、22.20%、20.00%。子流域输出风险等级对于耕地输出系数(即化肥施用水平)变化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未来的情景模拟有利于探寻区域不同发展情景下输出风险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有利于聚焦分析各镇街或某子流域风险变化情况。本研究路径与方法有利于区县对各镇街、子流域未来的ANSP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2.
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氮污染负荷是提升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也是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氮排到水体是污染源,但其本身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为此,提出了基于养分回用-替代化肥的农业面源污染氮负荷削减策略,利用农业生产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氮进行消纳和回用,减少农田化肥氮投入并有效削减排入到水环境中的氮,达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重点介绍了面源污水中氮的农田直接回用、水生植物回收-有机肥还田替代、环境材料吸附净化-回收还田等几种技术途径及其应用,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及以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概念、特点入手,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治进行法律思考,提出包括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对象、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在内的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其政策的效果值得特别关注。基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视角,构建了大型农机需求的理论模型,运用双对数模型和13个粮食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分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果,探讨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对大型农机的需求;然而,对大型农机需求的促进作用最为强烈的是农机作业收入,这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农机价格和农民购买农机的个人投入并没有显著影响大型农机需求。此外,大型农机的需求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华北、华中、华东、东北对大型农机需求都显著高于西南地区。基于培养农机作业服务供给主体、促进农机作业服务供给的目的,提出:一是农机购置补贴向农机服务供给主体倾斜,更加注重向大型农机调整,同时要注意中央补贴和地方补贴的联合配套使用;二是提供农机作业补贴及相关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成因及其危害,指出人工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中几种主要污染元素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是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由于其造价低、运行简单以及管理方便,在我国尤其是广大城镇和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三江平原蛤蟆通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SWAT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建立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季节性ARIMA模型,对未来3年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预测,为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掌握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以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疆地区2005—2014年的农业统计资料,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用源强系数法,估算了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新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该区域农业面源排放总量达到13.9万t,种植业源和养殖业源分别占44.78%和55.22%;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是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别占污染物总量的49.2%和47%;牛和旱田分别是COD和TN的最大贡献源。新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喀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  相似文献   

18.
实施保护性耕作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其中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技术转化率较高的一项技术。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00—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对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率的提高确实可以显著降低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且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存在滞后性。经替换因变量、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方法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2)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之间存在差异,仅在粮食主产区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具备减污效果;3)从作用机制看,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主要是通过减少含有氮磷元素的化肥施用强度,优化化肥投入结构,从而减少化肥面源污染。据此,建议为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技术落地,更充分的发挥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