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肉苁蓉寄生对梭梭生物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沙漠条件下,探讨了寄生植物肉苁蓉寄生对寄主梭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肉苁蓉寄生后梭梭光合枝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减少了29.99%和18.64%,肉苁蓉生物量仅占梭梭生物量减少量的35.66%;肉苁蓉寄生后梭梭光合枝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光合枝和根系中可溶性糖贮存量减少;梭梭光合枝、根系中淀粉和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贮存量均减少。说明肉苁蓉寄生使梭梭干物质总积累量减少,同时降低了梭梭根系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贮存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典型黑土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器官水平的分配规律及其种间差异,以期为水土保持植物的科学选择与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典型黑土区5种水土保持树种(小叶锦鸡儿、榆叶梅、白桦、糖槭和红皮云杉)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植物叶片、枝条、干材、树皮及树根,测定并比较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及总NSC的含量。  结果  (1)NSC含量在树种和器官之间均差异显著(P < 0.05)。5种树种中叶和根的NSC含量较高,树干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根中淀粉含量最高,叶片中含量最低。红皮云杉叶和枝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糖槭干和根淀粉含量和NSC显著高于其他树种。(2)不同生活型树种的NSC及其组分的含量和分配也有明显差异,乔木叶片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高于灌木,乔木淀粉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树种大于常绿树种。(3)红皮云杉将更多的NSC分配到地上部分,榆叶梅将更多的NSC分配到地下部分。(4)落叶灌木将大多数的NSC分配到细根和中根上,乔木(红皮云杉)选择将细根作为根系储存NSC的主要组织。  结论  可溶性糖和淀粉在各器官中分配不同,叶和根分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储存结构,乔木树的NSC分配利于叶片碳同化和光合作用。在5种树种中,红皮云杉、榆叶梅和糖槭均具有抗旱性,此外,红皮云杉还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可以更好地适应低温干旱的生长环境,因此红皮云杉、榆叶梅和糖槭是研究区域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的水土保持树种。   相似文献   

3.
未来极端干旱的强度与频率将增加,势必影响树木的生长与生存.然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的含量变化对树木死亡的贡献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亚热带地区常见落叶树种(无患子、枫香)和常绿树种(深山含笑、苦槠、木荷、青冈栎、杜英、樟树)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和致死性干...  相似文献   

4.
用薄层色谱法对来自张掖市郊的西伯利亚白刺寄生锁阳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锁阳中含有脯氨酸、熊果酸和乙酰熊果酸,其茎中的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花序。用醋酸甘油液进行锁阳粉末透化以及显微观察鉴定表明,锁阳中含有大量淀粉粒。采用微量升华法进行理化鉴定,在用数码显微照相机拍摄到的照片中,可观察到棕色针晶状氨基酸结晶。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橡胶树树皮和木质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取样测定范围为10~200 mg,利用80%乙醇浸提提取可溶性糖,硫酸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硝酸钙法提取淀粉,I2-KI法测定淀粉含量。本方法优点是:取样量小,对胶树伤害小,取样过程简单,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林分密度和种植点空间配置对树木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了解杨树Populus在生长季的碳代谢特征。【方法】试验林分以密度为一级因素,种植点配置为二级因素,采用嵌套设计。于‘南林95’杨P.×euramericana ‘Nanlin 95’生长季(7月)选取叶、枝、树干和粗根4个器官,测定各个器官中NSC (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质量分数。【结果】在生长季,杨树各器官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根、枝、干,淀粉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叶。不同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的杨树叶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P<0.01),根中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受种植点配置影响极显著(P<0.01),总体上枝和树干受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影响差异不显著。尽管林分NSC总储量在2种密度间(278和400株·hm-2)差异不显著,但林分NSC总储量在种植点配置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生长季,苏北地区杨树优先将碳资源供给地上部分,其中首要的储存器官是树干。一定密度范围内(278~400株·hm-2),杨树叶中可溶性糖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林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SC/NSC比例日粮对徐淮白山羊消化道内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32±2.5)kg的徐淮白山羊,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末端瘘管,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饲喂4种不同碳水化合物结构组成日粮,其结构性碳水化物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比例(SC/NSC)分别为3.52(Ⅰ)、2.06(Ⅱ)、1.28(Ⅲ)和0.84(Ⅳ)。[结果]降低SC/NSC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徐淮白山羊瘤胃内和肠道内干物质(DM)、有机质(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淀粉的消化利用率。随着SC/NSC的比例降低,DM与OM消化率显著升高,其中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NDF消化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ADF与淀粉在整个消化道的消化率也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ADF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而Ⅰ和Ⅱ2组的淀粉消化率则显著高于Ⅲ组(P0.05),并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结论]日粮SC/NSC为1.28时,可以提高徐淮白山羊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小果白刺和大白刺寄生锁阳的营养组成及差异。【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氨基酸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对寄生于小果白刺和大白刺的锁阳茎与花序中的营养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多糖、粗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和总膳食纤维含量方面,不同寄主及不同部位样品间无差异显著性(P>0.05)。寄生于小果白刺的锁阳茎和花序部位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药效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寄生于大白刺锁阳的相应部位,且同一寄主锁阳的花序部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茎部位(P<0.01)。对50种矿质元素进行了检测,锁阳中共检测出了23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前3位的分别是S、Ca和Mg,其中镉(Cd)仅在锁阳茎部位中检出,而钒(V)仅在花序部位中检出;系统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寄主锁阳的同一部位样品更为相似。【结论】两种白刺属植物寄生锁阳的营养组成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寄主锁阳的茎部位和花序部位氨基酸含量却存在极显著差异。本研究为不同寄主锁阳鉴别以及品质鉴定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锁阳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稻草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影响稻草青贮品质的重要性状.本研究利用籼稻黄华占和粳稻南粳9108研究稻草不同部位NSC不同组分的含量与分布,为改善稻草青贮品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南粳9108稻草中NSC含量极显著高于黄华占(P<0.01);黄华占基部茎秆、中部叶鞘和上部叶片,南粳9108基部茎秆、叶鞘和叶片是NS...  相似文献   

10.
贮藏温度对兰州百合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兰州百合为材料,研究了百合种球经不同贮藏温度处理后,植株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百合各个生育阶段均提前,总生育期缩短,同时百合株高和茎粗的生长加快,叶面积和鳞茎鲜重增加;母鳞茎和新鳞茎淀粉、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蔗糖是百合鳞茎内糖分积累和转运的主要形态,其含量变化与总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淀粉酶活性变化与淀粉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结合鳞茎鲜重的变化可知,在本试验范围内,2℃贮藏百合种球101d有利于鳞茎发育。  相似文献   

11.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选择6个重要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分布区域,通过测定不同白刺居群的土壤pH、有机质(OM)、全氮(N)、全磷(P)、全钾(K)、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对比不同白刺居群间的土壤养分差异,分析其空间变异性以及与地理位置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空间变异性,土层深度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各养分指标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规律不明显。2)3个土层深度(0~15 cm,15~30 cm,30~45 cm)土壤pH、OM、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是:8.37~9.21、3.34~20.68、0.18~1.21、0.35~0.75、16.12~22.04、5.13~553.28、1.10~52.54 g·kg-1和103.83~562.28 mg·kg-1。3)3个土层深度的各土壤养分含量平均值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4)3个土层的土壤OM和全N含量纬度、经度和海拔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和负相关,表层土壤(0~15 cm)有效P和速效K含量与纬度、经度和海拔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和负相关,经度和海拔还显著影响30~45 cm深土壤速效K含量。此外,综合分析各养分含量发现怀头他拉镇白刺居群土壤肥力最高,而茶卡镇和乌兰柯柯镇肥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以民勤沙区不同变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测定白刺灌丛沙堆高度、长短轴、迎风坡与背风坡植被株高、盖度、枯枝和结实等形态特征,分析不同变化阶段土壤温度及水分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层0~10 cm处的土壤温度随着时间推移地面温度呈现出先逐渐升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日变化规律为发育阶段>雏形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2)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土层中最高, 0~5 cm最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水分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3)不同变化阶段土层pH在5~10 cm最高,不同坡向pH均为迎风坡大于背风坡;衰退阶段背风坡中电导率最高,均大于其他发育阶段的坡向。4)土壤TN、速效磷平均含量发育阶段最高、有机质衰退阶段最高、稳定阶段均最低;土壤TN为雏形阶段、发育阶段和衰退阶段迎风坡中大于背风坡中,稳定阶段则相反;土壤有机质为雏形阶段和发育阶段背风坡中大于迎风坡中,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则相反;土壤速效磷为不同发育阶段迎风坡中大于背风坡中,土壤温度在0~10 cm处日动态呈现出先逐渐升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土层中最高,0~5 cm最低;pH在5~10 cm最高;电导率在衰退阶段背风坡中最高;土壤TN、有机质和速效磷在发育阶段表面养分含量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阶段。研究结果为民勤荒漠区白刺群落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白刺灌丛(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是在石羊河下游存活面积最大的天然植被类型,研究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群落的结构和数量特征可为该区白刺群落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白刺灌丛生长及其生境状况,在石羊河下游选择了初期发育、稳定、衰退、严重衰退的群落,研究了各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的群落物种组成、生活型谱,群落盖度、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各演替阶段群落的相似性特征.结果表明,从初期发育阶段到稳定阶段的群落物种数量明显减少,而从稳定阶段至严重衰退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是逐渐增加的.在整个演替过程中,1年生植物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至严重衰退阶段时1年生植物所占的比重高达80%.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盖度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也不相同,5-10月群落盖度的平均值为稳定阶段>初期发育阶段>衰败阶段>严重衰败阶段.各演替阶段多样性Simpson、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5-10月均呈现波动变化特征,Simpson、Shannon-Wiener指数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初期发育阶段>严重衰退阶段>衰退阶段>稳定阶段,而均匀度Pielou指数为衰退阶段>严重衰退阶段>稳定阶段>初期发育阶段.各演替阶段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均较低,演替序列越相近,相似性系数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质量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慢性暴露对生菜(Lactuca sativa)叶片及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为富营养化水体在生菜灌溉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散叶生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试验方法,设置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组),1,5,10,30 μg/L)MC-LR的水溶液灌溉生菜30 d,通过分析生菜叶片及根系中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及淀粉含量、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生菜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对MC-LR慢性暴露的响应。【结果】10和30 μg/L MC-LR组生菜对MC-LR的富集系数较5 μg/L MC-LR组分别显著上升10.85%和17.83%(P<0.05),而对MC-LR的转运系数分别显著下降17.46%和13.85%(P<0.05)。与对照组相比,1 μg/L MC-LR组生菜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了9.17%(P<0.05),叶片中果糖含量及根系中葡萄糖含量和淀粉酶(AMS)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52.71%,19.13%和37.01%(P<0.05);5,10和30 μg/L MC-LR组生菜净光合速率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和根系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叶片中性转化酶(NI)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27.10%,38.01%和37.29%(P<0.05),淀粉合成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20.92%,24.57%和30.28%(P<0.05),根系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AMS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1 μg/L MC-LR水溶液灌溉对生菜叶片和根系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和代谢影响较弱;而5~30 μg/L MC-LR水溶液灌溉通过促进生菜根系淀粉分解和蔗糖代谢活性,维持体内较高浓度的可溶性糖,从而提高生菜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5.
越冬代菜粉蝶Pierisrapae蛹被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寄生后,其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0.5~2d逐日上升,此后则逐日下降.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1~4d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后5d则略低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蛹血淋巴中总糖和海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相同,也是寄生后0.5~2d升高,寄生后3~5d降低.寄生后0.5~2d,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总糖和海藻糖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后3~5d则恰好相反.寄生蛹血淋巴中还原糖含量在寄生后0.5~3d日渐升高,寄生后4d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寄生后5d则急剧下降.越冬代菜粉蝶蛹血淋巴中海藻糖酶无活力,而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海藻糖酶的活力在寄生后0.5d开始显现,此后逐日升高,至寄生后5d已达43.24~44.27μg葡萄糖·mg-1蛋白·min-1.  相似文献   

16.
以大果榉半木质化的枝条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基质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插穗生根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插穗的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珍珠岩和泥炭体积比为2∶1的扦插基质、ABT浓度为400 mg·kg-1,以及插穗蘸根时间为9 s的组合是最佳处理组合,该处理插穗的生根率可达51.11%,根系效果指数为0.66;基质类型是影响大果榉嫩枝扦插生根的主要因子,生长调节剂浓度是影响扦插生根的第2因子;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体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植物生长调节剂ABT处理加速了插穗内部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缩短了生根周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施氮对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糖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了解油松林土壤有机质的内在转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7年,在山西省太岳山自然保护区进行氮肥试验,于每年5月向油松林地表施用硝酸铵(NH_4NO_3),使样地的施氮水平分别为0(对照),5,10,20,40 g/(m~2·年),依次简称N_0、N_5、N_(10)、N_(20)、N_(40),测定不同处理表层(0~10 cm)和底层(10~2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糖,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活性以及代谢熵,并分析了油松林土壤可溶性糖与有机碳,全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活性以及代谢熵的相关性。【结果】表层(0~10 cm)土壤中,与对照(N_0)相比,N_5、N_(10)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N_(20)、N_(40)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底层(10~20 cm)土壤中,各施氮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表层(0~10 cm)土壤中,与对照(N_0)相比,N_5、N_(10)、N_(20)、N_(40)处理表层土壤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上升了81.67%,100.13%,127.73%,171.21%,土壤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P0.05);底层(10~20 cm)土壤中,只有N_(40)处理土壤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其余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表层(0~10 cm)土壤中,与对照(N_0)相比,N_5、N_(10)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而N_(20)、N_(40)处理会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底层(10~20 cm)土壤中,各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表层(0~10 cm)土壤中,与对照(N_0)相比,N_5、N_(10)处理土壤微生物活性、代谢熵无显著变化,而N_(20)、N_(40)处理土壤微生物活性、代谢熵则显著上升;底层(10~20 cm)土壤中,各施氮处理与对照的土壤微生物活性、代谢熵差异均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微生物活性,代谢熵都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施氮能显著提高太岳山油松林表层土壤可溶性糖含量。低氮处理对表层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无显著影响,高氮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显著减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Fusarium.sp对PAHs的修复效果,在典型煤矿区老化污染土壤中添加淀粉和通气,经为期60 d的土壤培养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固定化Fusarium.sp对土壤10种HMW-PAHs的修复效果及不同处理下土壤中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HMWPAHs(High molecular weight-PAHs)总量去除率表现为固定化菌剂+淀粉+通气处理(J+D+O,29.19%)≈固定化菌剂+淀粉处理(J+D,25.89%)固定化菌剂处理(J,16.54%);4环、5环和6环PAHs去除率在J+D+O和J+D两组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且与J处理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三组处理对单个HMW-PAH的去除率分别为9.12%~21.73%、17.93%~43.12%、24.34%~35.79%,J+D+O和J+D处理对单个HMW-PAH的修复效果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对Bk F的去除增幅最大,分别增加了68.09%、63.78%。从酶活性规律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CKJJ+DJ+D+O(P0.05)的规律,且与10种PAHs单体的去除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却与Chry、Bk F、In P、Db A、Bghi P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认为,不同处理对单个PAHs的去除具有其选择性,且添加淀粉的两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中HMW-PAHs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