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声景观的游客调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发掘森林声景设计手法来指导城市公共空间的声景设计。【方法】以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声音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测和问卷调查方式对单个声源和整体声景观进行评价。单个声源评价方法为评价者对调查问卷提供的26种声音以即时的身临其境之感进行主观喜好度评价,评价等级分为5级,以统计平均值方式进行喜好程度的判定;四季声景观总体评价以响度、协调度、舒适度和满意度为评价指标,首先对各个指标在四季中的结果进行统计,以计算平均值法比较四季中各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了解游客在四季中对整体声景的主观评价。【结果】游客在不同季节对不同声源的喜好度有差别,各声景类型受喜爱程度表现为自然声历史文化声人工声机械声;整体声景的评价表明,游客对梅岭森林公园声景观现状满意度较高;四季中,响度、协调度、舒适度都会影响整体满意度的评价,其中协调度、舒适度越高,总体满意度越高;春夏季响度越高,满意度评价越低,而秋冬季满意度与响度相关性不大。【结论】在后期森林景观规划和声景观设计与营造中,应综合考虑声音响度对人的影响,增加鸟鸣声、流水声等人们喜爱的声源,隔离或规避鸣笛声、施工声等人们反感的声源,从而提高整体声景观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前期人工声景变化规律的研究,于2019年7—11月,采用线上和线下问卷结合的方式,对北京10个城市公园内1 804位游客的人工声景感知数据进行调查分析,以探讨不同类型城市公园中声景对公园景观评价的影响及公众对人工声景的反馈评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声景会间接影响公园的声景感知和景观评价,是影响游憩体验的重要因素;2)公园中的声源和谐度越高、安静度越高,则公园声景的总体满意度也越高;3)性别和年龄是影响人工声景观感知的主要因素;4)受访者普遍对生物声与地球物理声表示喜爱,对大部分的人工声表示理解但并不喜爱,人工声中的唱歌声、乐器声、脚步声、运动健身声评价较高,最不被喜爱的是建筑施工声。研究结果可为公园声景改造提升设计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改善公众游览体验。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福州市上下杭历史街区为例,基于人对不同声源类型的偏好,从声源感知特征和声景感知主观评价出发,探究不同群体的声景体验差异。结果表明:1)声景观偏好群体可以划分为偏好人工声群体和偏好自然声群体;2)偏好人工声群体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声源较为喜爱,偏好自然声群体对鸟鸣声与风吹树叶声评分最高,且偏好人工声群体在声景舒适度和协调度方面的评分显著(P<0.05)低于偏好自然声群体;3)历史街区声景体验感知可从舒适性、声景品质、丰富度、强度、趣味性5个维度进行衡量,维度具有层级性;4)年龄、学历、到访频率与声源偏好密切相关(P<0.05),偏好人工声群体具有年龄层较高、学历较低和到访频率较高的特点。研究结论可为历史街区声景观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声景观是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利用和开发声景观对提升公园艺术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昌市人民公园进行声景观调查,划分出公园内的自然声景和人工声景,并对声景观的应用现状进行科学分析;最后,从艺术的准则上对其进行设计,对完善城市公园声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海口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实地测量人民公园各景点的声级,对公园使用者进行实地访谈、观察记录、问卷调查,分析公园声景的主观评价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民公园声景客观现状主要表现为——公园声景主要由自然声和人工声构成,人工声占主体;声景的时间分布和声级大小与公园所在的周边环境、游人的活动、使用状况密切相关;声景的主观评价表现为——在声舒适度和喜好度2个指标上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主观响度影响游人对声音的听取和感知,但其大小不影响游人喜爱某种声音,游人的主观评价受年龄、性别、学历、来园目的和游憩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但在大的趋势上都表现为对自然声的好感和对交通声、施工声等的厌恶;最后对人民公园声景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组织30名视障人士对广州花城广场进行"声景漫步"(Soundwalks),采用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法调查其对花城广场声景的感知,绘制主客观综合的空间感知地图。研究的内容包括花城广场声景类型、花城广场景观空间感知和花城广场声景主观评价。探讨视障人士对不同声景类型的喜好度、声源方向、方位辨别及空间想象之间的关系,探索适用于视障人士使用的声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探究森林公园环境能否缓解压力、不同森林公园环境的健康效益差异以及声景感知对森林公园健康效益的影响,并深入研究哪些声景是恢复性(正效益)声景的重要要素,为森林公园恢复性声景观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地点,以20个森林公园环境视听视频(10个有声视频和10个无声视频)为研究材料,邀请35名大学生进行视听试验,借助Ergo LAB数据平台采集受试者的生理指标,采用声景感知评价问卷评估样地声景感知程度;运用中位数检验分析不同森林公园环境的健康效益差异,Wilcoxon检验分析森林公园环境对压力恢复的效果和声景对健康效益的影响,并通过最优尺度回归确定恢复性声景的重要要素。【结果】不同森林公园环境均可有效降低皮肤电导水平反应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不同森林公园环境的健康效益存在差异,绿色空间样地S7、S9和蓝色空间样地S8、S10的健康效益较好;不同森林公园环境皮肤电导水平反映率存在显著差异,而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未见统计学差异;声景加入会改变森林公园环境的健康效益,除谈话声和儿童嬉戏声较突出的样地S5外,其他视听组合刺激均比单一视觉刺激更具健康效益;鸟鸣声、流水声、蝉鸣声和脚步声对皮肤电导水平反映率的影响较大,鸟鸣声、流水声、蝉鸣声和风声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较大;鸟鸣声、流水声、蝉鸣声和风声等自然声对正效益(皮肤电导水平反映率下降,心率下降,心率变异性下降)的贡献较大,脚步声等人工声则相反。【结论】森林公园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但不同森林公园环境的健康效益存在差异,蓝色和绿色空间对提升健康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森林公园声景是恢复性环境设计的关键,鸟鸣声和流水声等自然声是恢复性(正效益)声景的重要要素。未来设计恢复性环境应从多维度出发,充分发掘和利用多种恢复性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构成与美景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深圳市11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的123个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城市公园的植物群落进行评价,分析影响植物景观的主要构景因素,建立植物景观美景度模型,探讨主要构景要素与植物景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城市公园观赏植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观叶植物35科58属60种、观花植物30科56属66种、观果植物8科11属11种、观枝干植物有4科6属6种。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主要受植物群落郁闭度、生活型构成、生长状况、季相变化、与其他景观要素搭配、可达性、基础设施情况和空间可用性8个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声景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运用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对贵阳3个城市公园春季声景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景观空间的声级在40dB~75dB之间分布;声级大小随时间呈抛物线变化,大致在14:00—16:00达到最高值;空间分布上,特色区域声级较高,植物观赏区、滨水区声级均保持在舒适范围内,广场几乎全天受到一定程度的噪声污染;游人来源、性别、年龄均会对声景主观评价产生影响,游人对自然声评价很高。最后指出3个城市公园存在人工声过于严重、缺乏其他声景要素的问题,并提出强化植物降噪功能、优化人工声、增加历史文化声等解决措施,以期为贵阳市公园的游人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为今后城市公园声景营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法),通过正反面声景观评价,涵盖水声景、风声景、动物声景、游憩声景、人工声景、雨噪声、风噪声、雷噪声、人工噪声等9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构建城郊型森林公园声景观评价体系,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研究正反方面声景观因素对森林公园声景观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声景观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好IV。正面声景观评价为较好IV,负面声景观评价为很差I。二级指标中:水声景、风声景、动物声景和游憩声景4者的评价结果皆为较好IV,人工声景、风噪声和雷噪声为一般III,雨噪声为较差II,人工噪声为很差I。提出合理开发自然声景观资源,调节游憩声景和人工声景,利用掩生手法减弱噪声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景观并非单纯意义的视觉景观,而是包含声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在内的整体景观。概述了声景的概念的概念和研究起源,分析指出园林中声景观的自然声景,人文声景,生活声景三大类别以及声景特点,并依据声音的特性提出声景的引发联想、记忆留存、调节情绪、遮蔽噪音的四种主要功能,为声景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声景观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寺庙园林中声景观因其特有的宗教文化属性,更值得深入探究。将泉州开元寺声景观作为研究案例,现场测试分析其声压级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探究访客对单个声音元素、主要节点声景观、整体声景观的感知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炼出3种影响声景观感知的主要因子:放松感、形象性、静谧感。归纳总结寺庙园林声景观的优化对策:即利用自然声景观,增强声景观放松感;突出宗教声景观,重塑声景观形象性;减缓旅游活动声,适当平衡声景观静谧感。  相似文献   

13.
乡村植物景观是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居民对乡村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对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济南28个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依发展类型分为农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均衡发展型;通过实地调研、SD法和现场访谈,研究乡村居民对乡村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不同发展类型乡村的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济南美丽乡村居民对乡村植物景观满意度较高,持满意态度的人数占比为70.94%;各类型乡村的SD评价存在差异,农业主导型的突出评价为空间丰富、植物种类少、植物四季变化小等,商旅服务型的突出评价为植物种类丰富、四季变化大、互动体验不足等,均衡发展型的突出评价为植物种类多、充满自然野趣、富有美感等;氛围因子对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影响最大;均衡发展型、商旅服务型、农业主导型的乡村植物景观感知评价综合得分依次为31.00、21.81、-31.53分。因此,不同发展类型乡村植物景观存在不同特点与问题,乡村植物景观建设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与当地特色相结合、针对性解决存在问题,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拓展城市公园游人景观偏好认知研究,为城市公园景观环境人本化更新提供指导,文章基于文献信息学“词袋”模型原理建构了“影像词袋”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影像词典构造、应用词袋生成、偏好向量表征、影响机理解析为步骤,具体以6类景观词汇为“要素词典”,以6组影像特征因子为“属性词典”,以不同情境、人群类型为“应用词袋”,并据此以重庆市枇杷山公园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不同游憩目的、年代、时节情境和不同性别、源地、年龄人群的景观偏好差异。结果表明:1)人像照较风景照对景观标识性与背景纯净性要求更高;2)游人景观偏好随时代发展呈现出日常化、多元化趋势;3)自然、城市、历史景观的主体关注倾向受季节因素影响程度依次降低;4)男性关注整体结构与人文体验,女性关注细节特征与视觉审美;5)外地游客偏好标志、恒定型景观,本地游人偏好日常、变化景观;6)老年人珍视活力景观、中年人倾向抽象景观、青年人偏好猎奇景观。可见,“影像词袋”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标准化定量、数据采集效率高、数据解析维度广、基于主体真实游憩体验和研究结论指向性强等优点,可服务于各类城市公园主体游憩认知与景观偏好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AHP法对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析,针对甄别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实验提取的7类吸引要素构建模型假设、比较判别矩阵和求解,分析模型的优缺点,计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的结果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该7类视觉吸引要素在各类景观空间中对风景资源的影响比重按从大到小排序为尺度和距离(0.293 7)、实体(0.217 8)、色彩(0.191 2)、植物(0.115 2)、瞬逝自然景象(0.093 5)、水体(0.045 1)、质地(0.043 6)。模型计算结果与经验判别法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AHP法对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评价具有客观量化描述的准确性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这为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美景度评价(SBE)法对佛山市同期建成的12个主题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对各主题植物景观的花色搭配、景观结构、配置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主题植物景观美景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亚艺公园—文华公园>西樵山环山花海景观带>桂畔湖湿地公园>东平河北岸滨水公园>三水新城水轴>半月岛湿地公园>南蓬山森林公园>佛山植物园>云勇森林公园>龙舟广场>潭州水道陈村段景观林带>展旗岗森林公园;适地适树、植物搭配层次感、景观效果持续性3个评价指标对城市公园主题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影响最为显著;乔+灌、灌(片植)、草(片植)、水生植物(片植)是城市公园中美景度评价最好的景观结构;“大王椰+蒲葵+鸡蛋花+玫瑰+月季+黄蝉+台湾草”“黄花风铃木+黄槐+黄金熊猫+红继木+波斯菊+美人蕉”“落羽杉+再力花+荷花(片植)+睡莲”是较佳的植物配置模式。在今后的主题植物景观建设中,应重点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强植物搭配的层次感及植物群落的丰富度,要重视植物景观结构以及植物配置模式,尽量丰富植物色系,且要适当增加黄色花系和粉色花系植物的种植比例。  相似文献   

17.
利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青岛地区城市公园绿地多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公园多样性南北差距比较大,沿海一带公园的植物多样性较高。并且除中山公园和八大关外的城市公园的多样性较低,尤其是山头公园。  相似文献   

18.
刘畅  关庆伟  张莉 《中国城市林业》2013,11(4):32-32,33-35,I0001,I0002
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对南京市公园、道路、广场3种绿地类型进行了美学价值评估。结果表明:乔灌草配置合理,常绿、落叶、彩叶树种比例合理,注重文化美学意境体现的景观,其构景层次、空间序列及线条感较好,美景度高;此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搭配越和谐、自然,美景度越高。在3个公园美景度评价中,假山石+植物景观类型的美景度总体上要高于其他类型。在3个广场的美景度评价中,树池、树阵景观类型的美景度略高于其他类型。在4个道路绿化景观的美景度评价中,体量大的树种与其他植物搭配所得的美景度值要高于体量小的树种。  相似文献   

19.
美景度评价方法能客观地反映景观的美学价值,为景观提升提供参考.选取杭州城市公园绿地22种春季木本观花植物的景观照片,针对专业人群和非专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美景度评价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杭州城市公园春季木本观花植物表现出种类多样、色彩丰富的特点,但美景度整体表现较低,59.1%的调查照片美景度低于基准值;不同专业背景人群的审美喜好影响春季木本观花植物景观美景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步行已被证明能对公众健康产生正向影响,城市公园作为居民开展步行活动的重要场所,其道路环境特征要素对步行出行、行为、心理感知和人群健康方面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本文以成都浣花溪公园、大源中央公园道路环境为研究对象,提取自然、感知、设施三类特征要素,基于健康恢复性效应理论,依托实地环境问卷调查以获取数据,最终,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道路的恢复性关键特征要素7个(自然特征要素:植物色彩丰富度、开花植物数量;设施特征要素:休憩设施数量、铺装软硬度;感知特征要素:自然性、空间适宜感(D/H比值)、道路线形),城市公园次级道路恢复性关键特征要素5个(自然特征要素:草坪覆盖形式、植物种类丰富度;设施特征要素:铺装多元美观性;感知特征要素:空间适宜度(D/H比值)、宁静安逸度),城市公园小径恢复性关键特征要素8个(自然特征要素:开花植物数量、水景丰富度、地形丰富度;设施特征要素:铺装平整度;感知特征要素:自然性、道路线形、遮阴度、空间界面疏密感)。对人口统计学特征数据分析得出:1)年龄对恢复性效应、特征要素评分产生影响;2)停留时间对恢复性效应、感知特征要素评价产生影响;3)最期待的减压活动中,选择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