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夏季湿热地区不同树种及配置模式对城市露营地热舒适度的影响,在深入分析湿热地区露营地常见树木的基础上,利用ENVI-met建立10种不同场景、采用生理等效温度对5种不同树木布局空间的热舒适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空间热舒适度梯度为:群植全遮荫(B3)>群植半遮荫(B2)>孤植遮荫(B1)>树木包围无遮荫(A2)>开敞无遮荫(A1)。2)叶面积指数高且大冠幅的树木能较好地改善B1、B2和B3的热舒适度;同理,A2应选择高树干和大冠幅的树木。3)高叶面积指数、大冠幅且种植方式为群植的树木,对热舒适的改善效果最明显。据此对湿热地区户外露营地的树木种植及优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选择干热和湿热气候的农村住宅进行了不同气候区夏季现场调研。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区人们对环境的耐受性存在差异:湿热气候人们的耐热能力以及对高温的接受能力要低于干热地区,而且不管干热还是湿热地区,夏季较高的风速可有效改善热感觉,提高中性温度。此结果也可为今后研究不同气候区人体热适应、热舒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地区的夏季典型高温日,通过垂直实测空气温湿度的实验方法,对悬铃木行道树进行垂直方向的有遮荫与无遮荫对比实测,以了解植物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对垂直方向的空气温湿度分层影响机制。实验发现:无遮荫垂直方向的温湿度日变化受太阳辐射与空气流动影响,没有与高度相关的明显变化规律;悬铃木行道树垂直温湿度日变化受树冠层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影响,从下垫面到树冠表面的各高度分层中,日最高温度位于树冠表面,且使垂直方向上的温差加大,树冠表面和林荫下人活动层的垂直温差最高达到10℃,同时因为蒸腾作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降温使与树冠表面同高度水平方向的无遮荫测点温差达到5. 1℃。研究结果为研究植物改善室外小气候舒适性在垂直分层高度的空间作用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福州沙滩公园植被遮荫面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GIS的费用加权距离法,在福州沙滩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公园内部植被遮荫面的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沙滩公园植被遮荫面的可达性较好,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在0~30 s内能到达植被遮荫面的的区域分别占公园可行走面积的93. 64%、86. 26%、75. 89%,占据了大部分服务区域。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公园内部遮荫植被的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澳门作为典型湿热地区,伴随着人口增长和建筑容积率的提升,其局地气候微环境愈发恶劣。文章基于WindPerfectDX软件模拟澳门议事厅前地的停留型和通过型空间夏季风环境与热辐射状态,计算热舒适值,分析街道高宽比与空间类型对热舒适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通过型空间中设置休憩性绿色设施、在停留型空间设置遮阳性绿色设施可以有效降低热辐射,“本土绿植+景观设施”的模式可有效提高议事厅前地的热舒适度。研究结果可为湿热地区高密度历史街区微气候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方璇  区智 《绿色科技》2022,(23):27-33
城市公园环境对恢复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以昆明市3个城市公园为例,基于老年人需求特征构建了城市公园游憩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IPA-Kano模型测度城市公园游憩满意度,分析出影响城市公园游憩满意度的设计要素品质归属,确定了城市公园提升路径,以期为市政资源优化配置及同类型公园适老化提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个人感知和交往空间要素对影响老年人满意度感知的重要性最高;(2)老年人对案例地不同设计要素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设施服务的满意度最低;(3)将环境要素重要性评价与其实际表现相结合确定城市公园优化的优先次序为:植物景观>调剂情感>外部公共交通>空间游憩容量>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可带来多重健康效益,在定量层面测量城市公园给老年使用者带来的身心健康益处,可为健康公园与老年友好公园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提供依据。文章利用便携式GPS设备与活动强度监测仪每隔10 s收集老年使用者在上海黄兴公园与杨浦公园中的空间位置信息与活动强度,利用血压仪与情绪量表测量286位老年人使用公园前后的血压与情绪变化,定量分析老年人偏好的公园空间类型及老年人获得的身心健康益处。结果表明:上海黄兴公园和杨浦公园中的硬质场地为停留热点区域,临水广场、休息亭、主园路、林下小广场、雪松林下步道、健身跑道是热点活动场所;访问公园后,老年人的负向情绪均有所减少,正向情绪均有所增加;在公园中游玩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血压,对于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降压效果更明显;参与调研的老年人在公园中平均停留的时间为57 min,且62.43%的时间都在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基于研究结果,在未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应从“审美”到“健康促进”转变既有设计范式;从不同年龄群体使用行为规律科学布局公园空间结构,如设置环状路网等;布置大水面与林下空间等亲自然空间,使公园发挥更大的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综合公园--人民公园和复兴公园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实地监测和网络点评数据3种调查方法对影响城市公园使用满意度的5类17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游憩环境、活动与设施水平对公园整体满意度影响显著;不同年龄段的公园使用者对城市公园满意度的关注点各不相同,老年人关注公园的服务环境,中年人对公园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青年人更关注公园特色.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公园满意度具有一致性,可以交叉验证,置信度更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城市居民公园使用满意度的主导因素,并提出公园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人口剧增,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正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发展。城市公园游客满意度的研究能够量化游憩者的需求和喜好,能够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达到精神层面的有效递进,因此进行相关研究十分必要。文章在梳理现有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城市公园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方法、满意度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满意度差异3个方面;在“公园服务”与“使用需求”两个层面,民众对公园的绿地环境以及可达程度有较高需求,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对不同的游憩项目感兴趣。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居民的热舒适度急剧降低并开始威胁到人体健康。室外热舒适是影响城市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因素,同时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综合影响。文章在收集整理近20年来世界各地区室外热舒适主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室外热舒适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室外热舒适评价指标的发展历程,最后提出未来开展室外热舒适研究的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街道走向、高宽比及行道树三维绿量对街道空间微气候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城市街道的合理规划布局,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行人热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ENVI-met软件,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比较不同街道人行空间的热舒适差异,分析行道树三维绿量对生理等效温度(PET)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街道高宽比和三维绿量在上午对热舒适均无显著影响;中午和傍晚则对热舒适具有显著影响,且热舒适随三维绿量和街道高宽比的增大而提高,其中街道高宽比对热舒适的作用较为强烈。2)随三维绿量的增加,PET值的增长逐渐减缓;当三维绿量达到2 864.07 m3时,PET值几乎不再增加。3)夏季高温时段,在街道高宽比为0.25的街道中,种植三维绿量在317.35~2 864.07 m3的行道树可以使热舒适达到“温暖”等级。因此,在热带城市,处于夏季高温的街道环境中,单一环境因素的调整无法充分满足热舒适的改善需求,而行道树绿量和街道高宽比两个因素的综合调控可以最大程度优化人行空间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深圳城市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微栖息地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位于深圳市的洪湖公园、荔枝公园、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莲花山公园、香蜜公园、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7个典型市区公园的两栖类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8科11属13种蛙类,包括3种受保护物种和4种外来种,水栖、陆栖、树栖3个生态类型。显示整体两栖类多样性偏低,各公园的本土蛙类多样性差异较小,部分类群可形成局部优势种。分析了两栖类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学和社会意义,结合大型水体和岸线、小型静水水体、季节性水体、陆生植物群落、枯枝落叶保留区、入侵种防控等6个方面对城市公园内两栖类栖息地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城市公园内部不同用地微气候的差异,选取厦门市区7个公园为研究地,根据用地类型将公园分成广场、水体、密林、疏林、草地5类样区,采用典型取样法,分不同季节对不同用地的温、湿度进行现场小尺度实测。结果表明:夏季、秋季、春季不同用地温度有显著差异。植被上部冠层和冠层密度对局部降温影响显著,下垫面不同对温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用地湿度仅春季有显著差异。水体的微气候改善作用不如密林、疏林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公园规划和改造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体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海中山公园鸳鸯湖水体为例,通过分析公园水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针对性地开展了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植被生态系统构建,实施了水体驳岸自然化改造、湿生植被恢复、水体更新与曝气增氧等综合措施,使鸳鸯湖水质指标从劣Ⅴ类提高到Ⅳ类,水质明显改善。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园微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居住小区在冬夏季节以温湿度为主的微气候特征及优化方式,对浙江省临安市一小区进行温湿环境实地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绿化有降温增湿的作用,夏季尤为显著。而热环境舒适度的改善与绿化的降温增湿作用并不一致,过多的绿化会因为在夏季过多增加湿度,在冬季阻碍太阳辐射而导致舒适度的下降。过少的绿化则在夏季不能遮挡遮过强的太阳辐射,不利于舒适度的改善。由此可见,在亚热带区域中,夏季乔木的遮阴能力,冬季绿化空间透射太阳的能力影响着居住区环境舒适度。所以上层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对居住区温湿度环境与舒适度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夏宗俊  卢玫珺 《绿色科技》2024,(2):216-222+260
为改善豫北地区现代民居室内热环境状况,提高民居气候适应能力。采用Climate Consultant软件分析豫北地区的气候数据,得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被动式建筑策略组合及各策略有效时间比。结合冬夏两季现代民居室内外的热环境实测数据,针对夏季炎热和冬季寒冷问题分别提出了被动式优化策略:民居功能分区设计采用“向心性”的空间布局、冬季在一层檐廊处增设阳光间、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夏季疏通建筑自然通风的路径、增设遮阳设施、改善庭院绿化。通过以上适宜性被动式优化策略,提高现代民居室内热舒适性,为豫北地区现代民居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绿地夏季降温增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分析公园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有助于优化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文章以苏州金鸡湖中央商务区的8个公园绿地为例,在对其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进行实地观测的基础上,研究公园面积及形状、乔木覆盖率和水体面积占比等因素对公园绿地降温增湿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各公园绿地在测量时段(6∶00—18∶00)内的降温增湿效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波动情况,其中方洲公园表现出最大的降温增湿效应平均值,南施公园表现出最小的降温增湿效应平均值。2)公园绿地面积与降温效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体面积占比与公园绿地的增湿效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在保持绿地面积规模的同时适当增加水体面积占比对公园绿地夏季温湿环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现代城市公园的典型代表,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方法,分析该湿地公园山石、植物、水体、建筑小品等造园四要素的特点,及其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造园思想的体现,讨论“天人合一”思想应用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肇庆市4个代表性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探索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和主要活动场所特征,结合理论研究法和调研分析法,归纳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套符合老年人身体特征、心理反应的基础设施的具体尺寸设计数据。最后,总结出老年人室外活动空间场所的设计内容,并依此提出了舒适化、弥补化、安全化、参与化的包容性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广州部分公园的冷岛效应及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纯  熊咏梅 《广东园林》2012,34(3):28-32
结合植被种类和群落结构调查,对广州四个城市公园绿地的温湿度进行自动监测,每1小时一次,连续监测30天,并采用PCA排序法分析广州市公园的"冷岛"效应与植被、公园面积等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天公园气温降低值和相对湿度增加值大小排序一致,黑夜的排序则与之相反。白天的月气温降低与公园面积、水体面积和乔木平均胸径呈正相关;月气温降低与乔木密度呈正相关;月、白天、黑夜相对湿度增加与乔木平均树高、乔木平均胸径、水体面积呈正相关。最终得出结论,广州市的城市公园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效应,且日间降温增湿的幅度大于夜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