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晓倩  翟付顺 《绿色科技》2022,(5):39-44,48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与河流之间的矛盾开始突显,线性滨水空间景观提升逐渐受到重视.竖向设计是景观规划的专项设计之一,对城市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营造具有重要作用.以京杭大运河聊城城区段为例,通过对运河两岸线性滨水空间现状的实地调研与调查分析,针对其竖向设计存在的亲水性差、排水隐患大、竖向空间变化单一、道路连续性差等问题,从...  相似文献   

2.
珠江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母亲河,珠江滨水区对广州城市景观、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珠江滨水空间并优化珠江两岸景观,才能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方法,以量化的手段揭示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与城市的结构关系和景观空间的建构问题,主要考察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的分布特征和景观空间的渗透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遥感影像与大数据结合的方式探索城市绿色空间定量评价方法,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空间品质提升提供思路:一方面从生态环境改善出发,运用2013—2018年研究区城市绿色空间的时空演变特点探讨研究区城市绿色空间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为缓解城市热岛现象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从供给侧视角出发,分析研究区大型、中型、小型城市绿色空间斑块的服务水平及服务压力,以期为优化城市绿色空间格局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西湖文化园为例,通过分析城市中央滨水空间具有的主要功能,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城市中央滨水公共空间的四个基本点: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实现滨水绿地生态职能、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开发和景观经济价值的合理利用。以期为今后城市中央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近年来运河城市的运河滨水空间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联动性弱,如何统筹设计运河空间以提升运河活力成为值得思考的议题.以京杭大运河聊城段运河为例,通过对运河沿岸聊城一中校前集散空间景观效益差、空间利用率低、接送高峰期交通拥堵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从人为意识、功能需求、景观效益、历史文化4个方面对校前滨水空间做出优化,提出...  相似文献   

6.
岭南水乡的滨水道良好的连通性能提升滨水空间的活力及其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等。随着城镇化发展,滨水道出现通畅度不佳、空间渗透能力较弱、集聚效益较低的问题。以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研究分析,选取连接度、深度值、整体集成度、全局穿行度与步行穿行度 5 项指标数据对滨水道连通性进行分析,并运用熵权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三角镇滨水道连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实地踏勘与空间句法指标数据分析三角镇滨水道的空间形态与现状,进而提出三角镇滨水道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城市现代化和社会平等友爱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大数据研究湟中区的空间分布,为青海省构建湟中城市无障碍设施规划的软环境提供参考。运用POI抓取技术,以2020年12月抓取的POI数据筛选出近1059个无障碍设施,结合相关地理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湟中区全域的无障碍设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湟中区的无障碍设施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城区内整体呈聚集分布,乡村分布很零散;无障碍设施的分布密度结果形成以主城区鲁沙尔镇东部与多巴镇的东部为中心热点的空间布局。研究结果可为湟中区无障碍环境发展空间优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文章聚焦于滨水空间地形设计对场地活动强度的影响,以上海后滩公园、徐汇滨江的若干小场地为例,提取若干滨水空间特质的空间效果因子,建立一套将空间效果与人群感知量化联系的关系式,以辅助分析滨水空间与评价场地设计。通过现场调研和问卷访谈获得场地静态、动态活动强度和地形影响下的空间效果评价,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两者的关系式,通过比较空间效果因子的权重,从场所空间特征、滨水特征、高差设计特征3方面分析滨水地形设计。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滨水景观是城市发展的需求,以黄浦江沿岸E10单元新华滨江公共绿地为例,通过剖析该项目的设计理念和多功能应对策略,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更新理念和优化路径。提出了以动态视角分析供给侧调整的理性和科学性,理性对待滨水景观量的过度和质的缺失,可有效地提高滨水景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就现代生态理念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滨水景观展开了探讨,以有效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采用翻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合理规划景观格局;传承地域特色,延续地方文化;重视处理空间细部要素;生态化设计4个方面论述了现代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策略。提出了将生态理念渗透到滨水景观之中,有助于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为城市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滨水景观发展阶段的剖析,从多个角度阐述文化元素对于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并且从设计实践的角度阐释设计中对文化要素运用的必要性和景观文化要素运用的方式。以清河丰收渠(城区段)两岸滨水景观的设计为例,深入分析设计与文化的关联,营建适应城市发展阶段、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林业》2022,(1):130-135
以城市存量开发和精细化治理为导向,探索构建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评价体系,有助于为老城区滨水空间更新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量化依据。在综合考虑景观的功能性和在地性的基础上,从区位、空间、生态、设施、文化5个活力维度遴选指标因子,采用PSPL调研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建立活力评价体系,对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老城区滨水空间区位活力优势明显,但空间、生态、设施及文化活力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活力评价结果,提出改善路网结构提升可达性、增强空间连续性与空间参与度、优化竖向空间层次、丰富空间组合形式、优化视线通廊及服务设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廊道等设计策略,为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营造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群感知和行为视角,以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拍照试验、访谈问卷、扫描观察收集数据,采用词频分析、照片分析、GIS技术分析,分析景观元素、景观感知以及驻留点、观景点、景点、视线廊道的空间特征,以获得游览者对滨水景观偏好特征,采用核密度分析,得到游客景观点的热点分布。结果表明,词频分析预测出游客关注湖区丰富的景观元素,以静态观赏和行进式观赏方式游览观音湖,舒适的湖区环境让游客感到心情愉悦、平静;空间角度,游览者的驻留点分布与观景点分布具有显著的一致性,表明优美的空间环境和良好的观景位置有利于游客驻留行为的产生;游览者对滨水景观的偏好是由“丰富性—功能性—特色性”三大属性特征相互协调、影响而形成的三维耦合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区域、生态廊道和文化载体,以郑州市须水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总体设计构思、景观分区、交通组织、新材料运用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将滨水景观与周边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应用景观叙事策略,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在景观空间中融入景观叙事的方法,达到将滨水空间与传统文化联络起来的效果。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北河公园进行调查,发现此地具有较好的地理条件,周围建筑多元,人流量很大,虽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与文化结合的程度不高,此地的景观空间与景观叙事联络也不强。因此以北河公园的设计为例,建议将滦南县的文化传承作为景观叙事的主脉,营造优美的游憩空间,供附近的居民和游人游览,最终将此地块打造成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滨水绿地公园。由此得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景观叙事策略有利于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滨水空间一直是城市居民和游客向往的热点活动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内水体与陆地之间过渡区域的滨水步道担负着景观对外展示、游览休闲空间和生态环境塑造等重大功能,是目前各个滨水城市都大力开发与建设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文章对滨水步道的相关概念和构成要素进行了总结,通过案例分析对国内外的相关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在倡导绿色低碳交通的社会背景下,对我国城市滨水步道的建设研究提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7.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良好的滨水生态环境是重塑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途径。以昆明市的母亲河盘龙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构建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体系;采用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采集供需数据,结合雷达图将各河段的供需评价结果进行对比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盘龙江所有河段在调节服务方面的供给均大于需求;支持服务中的维持生物多样性维度有提升空间;文化服务需要提升,尤其应重点关注历史文化传承。基于供需匹配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滨水空间服务功能、开展滨水生态科普工作、重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休闲区滨水公园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解析,了解场地存在问题,结合滹沱河景区总体规划,在设计中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将滨水公园设计为"一线、一带、四区、九大景"自然式城市滨水景观;场地设计保持与外环境协调,划分成4个分区,即花卉观赏区、安静休闲区、生态湿地区、活力运动区;园内九景的设计结合场地特征基础,满足功能性、生态性、亲水性等,形成动静结合、景观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连续景观线,分别为城市广场、生态湿地、密林野趣、滹沱记忆、长岛清影、临水吟诗、瞭望自然、浪漫教堂、梦幻花镜;园内种植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将石家庄滹沱河生态滨水公园设计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将滨水空间与绿道概念相结合,对滨水绿道空间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同时以国内外研究概况为基础,对我国在滨水绿道系统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提炼出对滨水绿道空间规划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为滨水空间绿道的完善和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滨水绿地兼具多重价值,对其合理规划建设将为河涌密布、高密度城市建设的广州提供生态宜居的滨水空间。2019年碧道规划的制定为滨水绿地建设提供契机,厘清广州市滨水绿地的规划政策管理发展历程可为广州市后续碧道建设提供编制参考与研究支撑。研究以2000—2020年的滨水绿地相关规划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阶段划分、文本分析对其指导城市滨水绿地建设历程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发现,20年间滨水绿地相关概念逐步完善,建设内容逐步丰富,规划范围拓展至全市河涌,但实施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