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寻桑拟轮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gioni-Tozzetti)有效的生态控制方法,采用目测调查法确定了花椒园内桑拟轮蚧的诱集植物,比较了该虫在大豆与马铃薯上的扩散能力、间作大豆和马铃薯与施用杀虫剂对桑拟轮蚧的控制效果及对产量和产值的影响。对花椒园桑拟轮蚧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有20种,其中大豆与马铃薯的诱集效果最好,桑拟轮蚧在大豆和马铃薯上的平均扩散半径为3.32 m和2.14 m,诱虫率分别为88.4%和84.4%。间作大豆和马铃薯对桑拟轮蚧的相对控制效果较好,达97.4%,与化防园及间作-化防园的效果无显著差异;间作园中作物的净产值及净增值均较好,显著优于化防园及对照园,与间作-化防园无明显差异。表明在花椒园内间作大豆与马铃薯可有效控制桑拟轮蚧的发生,并有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虫螨克在桑园治虫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 ,0.9%虫螨克 4000倍液对桑蟥、野蚕、桑螟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达75%~90% ,对家蚕残毒期较短 ,药后 5d已无死蚕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桑天牛寄主选择行为策略及不同环境条件对其繁殖行为的影响,在室内选择和非选择性条件下测试了桑天牛对不同补充营养材料的行为响应,在人工模拟环境条件下观察桑天牛交配行为和产卵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桑天牛在选择性条件下取食量以构树最多,单头雌虫总产卵量以杨树最高,卵孵化率在不同补充营养材料之间无显著差异;非选择性条件下取食量以桑树最多,而构树上着卵量达最高,桑树和杨树次之,对乌桕和苦楝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极少.卵孵化率在构树、桑树和杨树之间无显著差异.以桑树和构树为补充营养材料的桑天牛成虫寿命最长.桑天牛成虫交配行为节律表现出19:00-24:00及08:00左右是其交配行为高峰期.在人工模拟室外环境条件下,确定了桑天牛交配和产卵行为活性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36℃,相对湿度40%~50%,光照时间8 h.  相似文献   

4.
修水县桑绢野螟的暴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绢野螟犤Diaphaniapyloalis(Walker)犦又称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江西省修水县为害特别严重的桑园害虫之一。2001年秋本县桑螟暴发,受害面积2500hm2,一般每667m2虫口密度达3.5万头左右,个别桑园达9万头以上,给秋叶及秋茧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的损失。1发生特点1)发生为害时间长。桑螟在修水年发生5~7代,以发生6代为主,世代重叠严重。以老熟幼虫越冬。田间各代早批幼虫的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底、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初、10月中旬,10月下旬全部越冬。2)幼虫隐蔽,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桑瘿蚊在贵州省江口县由次要的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据 2 0 0 2年 5月对全县部份桑园调查结果看 ,桑瘿蚊的危害率达 30 .6 %。如不及时防治 ,即能迅速蔓延 ,造成大面积的桑树受害成灾。为了寻求对桑瘿蚊害虫的防治方法 ,我们对该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 :1 为害症状桑瘿蚊主要危害芽叶 ,初孵化的幼虫多在桑枝顶芽未开叶片内侧中部和基部 ,用口器刺伤嫩芽组织 ,吮吸汁液致使桑树顶芽弯垂卷缩 ,甚至枯死。被害部位生长停滞、芽形弯曲、芽色黄褐 ,最后变黑倒挂 ,直到脱落 ,造成条梢封顶 ,致使桑树短矮杂乱 ,层层交叉 …  相似文献   

6.
桑螟对桑园常用农药抗性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3个不同地区的桑螟种群对桑园常用农药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各地桑螟对农药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对灭多威抗性,海宁、湖州、缙云分别为35.2、9.7、5、1倍;对双效磷抗性,分别为10.6、3、1.3倍;对敌敌畏抗性,分别为6.5、8.2、3.8倍;对毒死蜱抗性,分别为2.3、5.9、1.45倍;对辛硫磷抗性,湖州5.1倍,缙云3.2倍。比较桑螟对不同农药抗性结果表明,桑螟对敌敌畏、双效磷、灭多威已呈高抗性。同棉铃虫、小菜蛾比较,桑螟对农药敏感性相对较高。交互抗性测定显示,抗灭多威的桑螟品系对毒死蜱不存在交互抗性,在对灭多威已产生很高抗性的地区,防治桑螟时可交替使用毒死蜱与灭多威,以延缓桑螟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桑蟥(Rondotia menciana Moore)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分布全国主要蚕区。多年来,山东省广大蚕区常受害成灾,据山东省丝绸公司1983年12期《茧丝绸情况报道》,因桑树受害年减产蚕茧达40多万公斤,成为全国有名的蟥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临朐县桑蟥(Rondotia mencianaMoore)危害严重,全县高干桑受害400余万株,占总株数的83%。受害桑树一般夏秋叶损失20—30%,严重者达80%以上。受害枝条生长缓慢,比正常桑树抽条缩短10—20厘米,有时还导致部分枝条秋发腋芽。既影  相似文献   

9.
遂川县桑青枯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4月下旬遂川县丝绸公司送来桑病标本,经诊断为桑青枯病。我们于5月中旬赴遂j;I县,由该县丝绸公司技术员陪同于新江乡实地调查。经调查全乡已近400市桑园杂交桑发生青枯病,以横石、黄狮两村发生严重。不少菜园全国已不见桑条,只留残残掩埋在草丛内。拔起残劳可见报部皮层腐烂脱落,剖视水质部已变褐或变黑;有的病株春菜枯死后,新抽出的枝条,也陆续萎蔫,天叶可采。两村重病桑园已达IOO余亩,目前病情还在扩展中。桑青枯病是由青枯病原纳荫Pseudo。onas。Ianacea。、m(Smith)DoTnson侵染引起的典型线管束病害;桑苗一经感…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是我国蚕茧重点产区,近几年有了较大发展,桑病虫的为害也日益加重。为了控制桑病虫的为害,提高桑病虫的测报水平,由江苏省丝绸总公司蚕桑生产部于1991年10—11月,举办了桑病虫测报培训班。由各  相似文献   

11.
桑螟: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 俗称青虫、油虫、卷叶虫等,是秋期为害桑叶的主要害虫。由于桑螟在我县一年发生4—5代,主要是以第五代老熟幼虫越冬,故越冬规律非同于其它鳞翅目害虫。我们于1990—1991年对桑螟的越冬规律进行初步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室内饲养:由4个乡进行调查,每个乡捉150—250头越冬桑螟,放于10只广口水果瓶中,观察和记载越冬后桑螟的化蛹、羽化进度。2.定期调查:通过对不同越冬场所的桑螟进行定期抽样调查,记载各次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桑白粉病病原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白粉病是桑树的重要病害,分为桑里白粉病和桑表白粉病。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ITS、D1/D2序列分析,明确桑里白粉病的病原菌为桑生球针壳Phyllactinia moricola;桑表白粉病的病原菌为桑白粉菌Erysiphe mori。桑钩丝壳Uncinula mori是桑白粉菌的异名。  相似文献   

13.
1988年,我站租赁承包湖桑绿枝扦插一块苗田,从6月20日到7月20日期间,被白绢病Corticium rolfsii(Sacc.)Curzi危害致死的小苗达6万多株,占育苗总数3.7%,平均每天要挖除病苗3000多株。本区永丰乡5个村11个绿枝扦插育苗户,也发生此病,同  相似文献   

14.
桑假单胞杆菌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Pseudomonas mori引起的桑细菌性疫病(旧称桑细菌性黑枯病)是我国蚕区桑的主要病害之一。前人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1、2]。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斯氏线虫防治桑皱鞘叶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斯氏属小卷蛾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A24品系)对桑皱鞘叶甲Abirus fortunei(Baly)进行了室内和田间感染试验。在25~30℃的室内条件下,1500~2000条线虫/ml的处理使桑皱鞘叶甲幼虫感染率达86%~100%。在9~10月份,先清除田间杂草,然后在桑园开沟,按45~75万条线虫/m^2的剂量施用小卷蛾线虫,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可达88.3%~96.2%,并使次年成虫的出土数量减少46.2%~86.7%。此种防治方法,避免了在春蚕期间摘叶饲蚕与桑皱鞘叶甲化学防治的矛盾,显示出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桑皱鞘叶甲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末,江苏省丝绸总公司主持召开了由各市、县(市)蚕桑站及蚕研所、蚕校等单位67名代表参加的桑病虫测报工作会议。会上盐城、淮阴、徐州、吴江等地桑蚕站代表分别介绍了桑瘿蚊、桑螟、野蚕、斜蚊夜蛾、卷叶蛾和缩叶型桑疫病等生物学研究和防治工作的进展。总结了1991年全省桑蚕测报工作,全省39个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桑蓟马Pseudodendrothrips mori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在桑树上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 及龟纹瓢虫对桑蓟马的捕食作用和防治潜力,本试验采用五点取样法, 使用叶片采集法对桑树上的桑蓟马和龟纹瓢虫分布进行了调查, 在室内开展了龟纹瓢虫2龄、3龄幼虫对桑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 桑蓟马在桑叶背面的种群数量更高, 主要分布在第2至第5叶位上。龟纹瓢虫对桑蓟马若虫和成虫的捕食作用符合Holling Ⅱ型功能反应模型。龟纹瓢虫3龄幼虫对桑蓟马的控制能力大于2龄幼虫, 2龄幼虫对桑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91.74头和55.56头, 3龄幼虫分别为344.83头和196.08头。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升高而下降, 龟纹瓢虫对桑蓟马的捕食数量受自身密度的影响。龟纹瓢虫在室内对桑蓟马的2龄若虫和成虫具有较强的捕食潜力, 且其在田间具有分布, 可以作为桑蓟马生物防治的潜在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诱集自土壤中、对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幼虫具有较高致病性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00为出发菌株R0,经反复接种桑天牛幼虫分别获得菌株R1、R2、R3和R4,而通过反复在普通查氏培养基上传代分别获得菌株M1、M2、M3和M4。分别用R0、R2、R4和M2、M4接种桑天牛幼虫,发现在普通培养基上传代会导致菌株致病力降低,而通过桑天牛幼虫传代培养可提高菌株的致病力。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其免疫互作使酚氧化酶活性先迅速上升,随后因菌株的适应性增强而开始下降。用菌株M2、M4接种桑天牛幼虫后,其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比接种R2和R4的高。各菌株引起的桑天牛幼虫酚氧化酶活性出现高峰值的时间与其LT50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了各菌株不同的侵染速度;同时各菌株引起的酚氧化酶活性高峰值也与其LC50值高度相关。说明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与不同菌株对桑天牛幼虫的毒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酚氧化酶活性也可作为反映菌株毒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两种桑树病毒的形态观察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病毒病一直是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其病原也尚未完全确认。本研究收集全国不同桑园、不同时间和不同品种的皱缩状和花叶状桑叶样品, 分离病毒后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形态特征。结果在桑病叶中分离获得两种病毒, 一种为双联体形态病毒, 长(27.84±1.71)nm, 宽(17.05±1.13)nm, 形态特征与双生病毒属的病毒形态特征一致; 另一种为球状体病毒(80~100 nm), 形态特征与番茄斑萎病毒属的病毒形态特征一致; 桑叶切片观察, 发现同一桑叶材料中存在这两种病毒。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其存在桑花叶型萎缩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dwarf associated virus (MMDaV)和桑脉带相关病毒Mulberry vein banding associated virus (MVBaV)。设计上述病毒的特异引物, 对158份桑病叶进行PCR检测, MMDaV的检出率为93.04%; 而MVBaV为60.13%, 同时检出率为57.59%。结果表明, MMDaV和MVBaV在桑病叶中普遍存在, 且同时存在。本研究首次在桑树病叶中同时观察并检测到MMDaV和MVBaV, 二者在桑皱缩状和花叶状的桑叶中存在混合感染的现象, 研究结果将为今后深入研究桑病毒病及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学院庄建国等同志经33个配方,筛选出一种防治林果多种蛀干幼虫的新型高效杀虫剂—克牛灵胶丸。应用时,将胶丸塞入蛀孔,不必清除虫粪,也不必用泥封堵。1991年在涞水县12个苹果园示范防治18031株及在保定地区其他6个县(市)试验,防治苹果桑天牛的效果平均达97.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