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蒙古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资源分布、形态多样性、引种栽培、新品种选育以及野生资源恢复等方面综述了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并建议通过适宜地引种和优良新品种选育,提高栽培蒙古黄芪的品质。此外,还要加强野生蒙古黄芪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2.
蒙古黄芪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为保护蒙古黄芪的野生资源,应进行蒙古黄芪的人工栽培,利于蒙古黄芪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蒙古黄芪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现状及其药用价值,为蒙古黄芪的栽培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用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eus(Fisch)Bge.Var.Mongh-oicus(Bge)Hisao)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种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种植,观察内生真菌、盐碱胁迫以及遮光处理对黄芪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处理组叶绿体和类囊体形态结构完整;盐碱胁迫处理组,蒙古黄芪叶绿体类囊体受损,基粒片层溶解,淀粉粒数量增多、直径增大。遮光处理组膜荚黄芪类囊体、基粒片层溶解,淀粉粒大量出现。蒙古黄芪栽培在透光率较低处,膜荚黄芪生长于盐碱处对其生长影响较小。黄芪栽培过程中,适当加以内生真菌菌液,有利于黄芪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黄芪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抗菌作用,是用途较为广泛的中药材之一。一、品种选择人工栽培黄芪品种以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为主,由于膜荚黄芪根部形态变异大,在土壤黏重、过湿、通气性差、地温低时,易产生"鸡爪芪",因此目前栽培上多选用蒙古黄芪。二、地块选择黄芪为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内蒙古地区道地药材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性,促进蒙古黄芪资源的开发利用。采用最大信息熵模型与地理信息技术联用的方法对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对蒙古黄芪生态适宜性影响最大的主导生态因子,并找出最适宜蒙古黄芪生长的适生区域。结果表明:影响蒙古黄芪生态适宜性的8个主导生态因子分别是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坡度、10月平均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变异系数、高程、植被类型、最暖季降水量和土壤类型。最适宜蒙古黄芪种植的区域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以及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北部地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为蒙古黄芪品质区划、栽培基地选址等工作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秦王川引大灌区进行的蒙古黄芪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 ,蒙古黄芪的最佳适宜栽植行距为 4 0cm ,株距为 15 cm,密度为 16 .7万株 / hm2 ,其主根性状优、产量高 ,产量达 8811.1kg/ hm2 。可供蒙古黄芪的规范化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芪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为豆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栽培黄芪有两种,即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质量以蒙古黄芪为好,膜荚黄芪次之. 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补气固表、利尿、托疮生肌.主治气短心悸,自汗虚脱、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以及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等症.  相似文献   

8.
<正>黄芪为豆科多年生深根系草本植物,其入药品种有东北黄芪(又称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两种,均以干燥的根入药,在岷县一般种植蒙古黄芪。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疮等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等症。我国北方所产得黄芪俗称北芪,是畅销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优质地道药材,国内外市场年需要量大,人工栽培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膜荚黄芪一年生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一般播种后2年采收;但由于最近几年韩国大量从中国进口1年生干品,促使1年生的黄芪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尤以栽培的膜荚黄芪受青睐.黄芪别名白皮芪、绵芪、混芪日、山爆仗和箭杆花等,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种类很多,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原植物有膜荚黄芪(又称东北黄芪)和蒙古黄芪2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定西半干旱区蒙古黄芪成药期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选好土壤、合理轮作、土壤处理、合理施肥、选用良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合理加工等内容,以期为定西半干旱区蒙古黄芪成药期规范化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砷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揭示砷毒害植物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愈创木酚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以及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不同浓度砷胁迫下对药用植物黄芪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影响以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结果]随着砷浓度升高,黄芪叶片中这3种酶的活性能够维持,特别是POD活性显著增加。从时间动态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黄芪叶片中的CAT活性先升高再降低,POD活性增加,SOD活性变化不显著;MDA含量先升后降,第8天达到最大值。[结论]该研究可为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控制和药理活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及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技术及辐射诱变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方法]以蒙古黄芪无菌苗的不同外植体(叶片、子叶、下胚轴)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并对子叶和下胚轴进行辐射诱变研究。[结果]3种外植体分别在MS+6-BA 2.0 mg/L+NAA 2.0 mg/L、LS+6-BA 2.0 mg/L+NAA 0.1 mg/L、MS+6-BA 2.0 mg/L+NAA 2.0 mg/L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 下胚轴和子叶的最佳诱变时间均为15 min 随辐射诱变时间的增加,下胚轴愈伤组织的长势增强,但超过一定的诱变时间愈伤组织长势减弱且诱导率降低。[结论]该研究为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和诱变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蒙古黄芪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促进蒙古黄芪的大规模种植,规范种植技术,提高蒙古黄芪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团队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积累的蒙古黄芪人工种植经验,总结黄芪野生到种植的发展历程及其适宜种植区域,系统的介绍蒙古黄芪人工种植技术:种子的处理技术、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技术;同时总结仿野生栽培技术及制定种子质量标准。指出目前黄芪种植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的繁育体系,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及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应加快黄芪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破解制约黄芪种植业发展的难题,为黄芪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芪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均为二倍体,2n=2x=16,第8号染色体上均有随体;膜荚黄芪核型为2n=2x=8m(1SAT) 8sm,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为2n=2x=6m 10sm(1SAT);核型对称性分别为2A和2B型.该结果支持<中国植物志>关于蒙古黄芪为膜荚黄芪变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及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供试材料为内蒙古包头市美岱召协力气村采收的蒙古黄芪的种子,蒙古黄芪无菌苗的叶片、子叶和下胚轴。试剂:0.1%升汞溶液、MS培养基、1mol/LNaOH、1mol/LI-ICI、琼脂、蔗糖、2.0mg/ml6-BA、2.0mg/ml NAA、0.1mg/ml NAA、LS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配比对黄芪产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黄芪产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为黄芪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黄芪中多糖含量;以黄芪的产量及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黄芪产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900kg·hm-2、过磷酸钙360 kg·hm-2、硫酸钾240kg·hm2处理组合对黄芪产量和多糖含量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因此,过磷酸钙对黄芪产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P<0.05),硫酸钾对黄芪多糖含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中药材的分子水平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从汉城细辛、北细辛、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中提取基因组DNA,使用20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并通过聚类分析研究药材间的亲缘关系。[结果]129条引物有扩增产物,占总引物数的64.5%,其扩增片段大小为250~2 000 bp。筛选出19条扩增出清晰条带、重复性好的引物。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内相似性大于种间相似性,汉城细辛和北细辛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该研究在DNA水平上证明了汉城细辛和北细辛与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是不同品种的药材,而细辛和黄芪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KT和2,4-D对膜荚黄芪试管苗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KT和2,4-D对膜荚黄芪试管苗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KT和2,4-D后,均能促进膜荚黄芪带芽茎段根和芽的再生,其中,较好的培养基为MS+4 mg/LKT+1 mg/L2,4-D;高质量浓度和低质量浓度的2,4-D均会造成膜荚黄芪带芽茎段切口的愈伤化。这为膜荚黄芪试管苗的快速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引种栽培、种类资源、育种和种内变异、野生资源恢复以及组织培养、毛状根培养等方面综述了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建议在黄芪引种栽培过程中要多借鉴成功的经验 ,并加强防止栽培黄芪混杂退化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消毒方式和培养基对白术和黄芪种子试管内萌发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白术种子最佳消毒方式为75%酒精消毒30 s再用0.1%HgCl2消毒5 min;白术种子试管内萌发的适宜堵养基为1/2 MS.黄芪种子最佳消毒方式为75%酒精消毒20 s再用0.1%HgCl2消毒10~15 min;黄芪种子试管内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半固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