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棕榈科观赏植物在贵州的抗寒性及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个引进棕榈科观赏植物进行了不同低温处理,并结合越冬调查,分析了不同品种在贵州的抗寒性和适宜种植区域;针对种植成活率不到10%的假槟榔(A.alexandrae)进行了大树移植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棕榈科观赏植物能耐-2℃的低温,以-6℃相对电导率为标准,棕榈科植物的抗寒性从强到弱(相对电导率从低到高)的排序为:矮棕竹>加拿利海枣>金山棕>华盛顿棕榈>蒲葵>银海枣>棕竹>假槟榔>董棕>针葵>夏威夷椰子>国王椰子>鱼尾葵>富贵椰子>散尾葵;抗寒性强(能抵御-4℃左右的低温)的品种有蒲葵、华盛顿棕榈、金山棕、加拿利海枣和矮棕竹;适应性以加拿利海枣最好,种植成活率最高,生长快.  相似文献   

2.
韩国玲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74-175
将华盛顿棕榈(Washingtonia filiferra)、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冻子椰子(Butia capitata)、中东海枣(Ph. dactylifera)、银海枣(Ph. sylvestris)、蒲葵(Livistona chinenisis)等6种棕榈科植物苗木引入舟山海岛,开展了引进植物的植物学、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研究,从中筛选出了优良种类,以供海岛园林绿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引种的7种棕榈科植物冻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对上海近年引进的7种棕榈科Palmae植物受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引进的棕榈科植物均有冻害发生,不同种类间的冻害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根据拟定的冻害分级标准,布迪椰子Butia capitata,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耐寒性较强。其次为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枣椰子P.dactylifera,银海枣P.sylvestris,华盛顿棕榈Washingtonia filifera,而针葵P.roebelenii耐寒性较弱。进一步调查分析了相关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如种植位置、植物群落结构和防冻措施等对棕桐植物抗冻性的影响。上海地区不宜大规模引进南方棕榈科植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干旱胁迫模拟试验,进行加拿利海枣耐旱和光合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加拿利海枣的耐旱性和光合生理指标存在明显差异,随加拿利海枣叶龄增加,加拿利海枣叶片水势和NR活力下降,蒸腾速率、自然饱和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加拿利海枣耐旱增强;加拿利海枣水分及光合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随干旱胁迫加剧,加拿利海枣叶片水势、蒸腾速率、叶绿素、NR活力及净光合速率下降,而自然饱和亏增大,以适应胁迫环境,使加拿利海枣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四川攀西地区从省外大量引入棕榈科植物应用于城市绿化,危险性病虫害"红棕象甲"也随之引入并危害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榈等棕榈科植物,危害率在10%~15%左右,已经严重威胁四川攀西地区棕榈科植物的生产发展及应用,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红棕象甲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6.
高杆加拿利海枣在上海地区种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 L)属棕榈科刺葵属植物。原产北非加拿利群岛。由于适应性较广,现世界各地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因其树型高大,树杆最高可达20m,故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和居住小区的绿化环境中。加拿利海枣属慢生树种,在温暖地区每米杆高需生长5~8年,因此高杆加拿利海枣因其资源有限而价值不可估量。据初步市场调查,高杆加拿利海枣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市场售价均在每株2~3万美元,主要依靠从私家花园主中收集,移植至苗圃,成活后投向市场。在移栽过程中,涉及重型起重机械、运输、移栽技术等多方面问题。如采用合理技术方案,加拿利海枣移栽成活率在80%左右,因此海枣的移栽成本和风险相当高昂。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华南地区棕榈科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情况,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有华棕立枯病、华棕芽腐病、华棕炭疽病、加拿利海枣叶斑病、加拿利海枣假黑粉病、海枣萎缩病等6种病害和椰蛀犀金龟、椰心叶甲、椰花二点象、红棕象甲、桉袋蛾、黑翅土白蚁、蛴螬等7种虫害。针对病害的症状、病原及虫害的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了这几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危害情况,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厦门地区主要棕榈植物病害种类普查鉴定及其防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普查和鉴定了厦门地区加拿利海枣等15种棕榈植物的病害种类。结果表明,业经鉴定的棕榈植物病害共20种,均为真菌所致。其中,有9种为首次报道。提出了这些病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加拿利海枣     
加拿利海枣属棕榈科。其树体高大,气势雄伟,给人以挺拔、飘逸的感觉,极富热带风情。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已引种成功,因它有良好的耐寒性而被称为“雪中的热带风情”。加拿利海枣适应性强,耐霜冻、耐高温、耐水淹、耐干旱、耐盐碱、耐海风侵袭,抗台风能力强(见90页图6)。加拿利海枣极适宜在酒店、广场、大型花圃中种植。这一优秀的园林树种,将成为我国园林景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福建傅耀辉)加拿利海枣@傅耀辉!福建  相似文献   

10.
法槟榔(加拿利海枣)又称长叶刺葵,原产非洲加拿利岛,为棕榈科枣椰属高大常绿乔木。其单干粗壮,直立雄伟,树形优美舒展,远观如同撑开了的罗伞,富有热带风情,应用于公园造景,行道绿化,效果极佳。加拿利海枣为常绿乔木,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光又耐阴,并且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并且耐贫瘠。这些特性使它在北方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3种结球生态型,6个大白菜品种为材料,研究其秋冬期间田间抗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田间气温的降低,3种结球生态型大白菜叶片渗透势均先降低后升高;电解质渗漏率呈递增趋势;叶片含水量下降,自由水与束缚水质量比变小,至2001年1月14日自由水与束缚水质量比接近1;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与b质量比呈降低趋势。但在低温胁迫下直筒型品种的电解质渗漏率较平头型和卵圆型低。叶片含水率和自由水与束缚水质量比较低,而叶绿素含量较高,耐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辣椒材料苗期耐低温弱光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温和低温弱光逆境下,对4份不同辣椒材料苗期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chla/chlb值)、叶面积、株高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评价辣椒不同材料苗期耐低温弱光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弱光降低了辣椒对低温的敏感性和chla/chlb值,促进了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株高的增大;不同辣椒材料对单一低温和单一弱光的反应存在差异,同一材料对低温和弱光耐受性的表现也不一定完全协同。其中,JR最耐低温而对弱光的耐受性一般,MDN最耐弱光而对低温的耐受性一般,这2份材料对低温和弱光的耐受性表现为不协同性;新丰9919既不耐低温也不耐弱光,原913对低温和弱光的耐受性中等,这2份材料对低温和弱光的耐受性表现为协同效应。对不同的辣椒材料进行低温、弱光耐受性鉴定时,应该把低温和弱光的作用分开来分析,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建立辣椒苗期低温弱光耐受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于品种选育和相关的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7 种箬竹Indocalamus spp .的抗寒特性,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夜间低温胁迫后7 种箬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各种箬竹PS 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日变化规律呈近似W 型;广东箬竹Indocalamus guangdongensis PS Ⅱ光化学效率(Fv/ Fm),PS Ⅱ潜在活性(Fv /Fo )和PS 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等参数值均低于其他箬竹种;小叶箬竹I .pumilus 具有最高的初始荧光(F o )和最大荧光(Fm )值;髯毛箬竹I .barbatus 的Fv /Fm ,Fv /Fo 值均高于其他几种箬竹, 说明广东箬竹最容易遭受低温胁迫, 抗寒性差, 而小叶箬竹和髯毛箬竹抵抗低温能力较强。可见, 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来鉴别箬竹种间抗寒性是可行的。图4 表3 参1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低温对南极假山毛榉Nothofagus antarctica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利用综合生物反应指数(IBR)评价法计算低温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综合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采取逐步降低环境温度的方法(从25 ℃降至?25 ℃),测量并分析南极假山毛榉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计算各温度下植株的综合生物反应指数,综合评价温度降低对PSⅡ光化学活性的影响。  结果  环境温度为15 ℃时,PSⅡ光化学活性无变化;环境温度为5 ℃时,放氧复合体损伤,PSⅡ各单位之间的能量流通受阻。低温(?5、?15和?25 ℃)导致相对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SⅡ供体侧受损加剧,电子传递效率下降,PSⅡ各单位之间的能量流通混乱,热耗散显著增加。各温度处理下植株的综合生物反应指数和相对叶绿素含量与测试温度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  结论  低于?5 ℃的低温会对南极假山毛榉PSⅡ的光化学活性造成严重胁迫,综合生物反应指数可以综合评价低温胁迫对植株PSⅡ光化学活性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7表1参24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夜间低温对榕树Ficus microcarpa 光合机构的伤害及日间不同光强在伤害中所起的作用,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夜间低温胁迫后生长于全光照(强光)与遮荫(弱光)条件下榕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能导致榕树叶片发生光抑制, 但并没有破坏光合机构。夜间低温后, 遮荫条件下, 榕树叶片可通过增强光化学能力和热耗散途径来耗散过剩光能, 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伤害;而强光下, 榕树叶片则不能很好地通过光化学与热耗散途径来消耗过剩光能, 从而导致光合机构发生破坏性伤害。图3 表1 参14  相似文献   

16.
The study was designated to explore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cold tolerance enhanced by phosphate in rice.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phosphate ...  相似文献   

17.
李彩斌  郭华春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8):3461-3472
【目的】近年来,弱光胁迫逐渐成为冬作、保护地和间套作栽培马铃薯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通过筛选马铃薯耐弱光性鉴定指标,评价不同品种的弱光耐受性,为马铃薯耐弱光品种选育和冬作马铃薯产业发展及马铃薯间套作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10个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齐苗后用遮阳率为70%的遮阴网进行全生育期遮阴处理,以自然光照为对照。初花期测定株高、节间长、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指标和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生理指标,收获后测产并计算单株块茎重。通过计算马铃薯各品种耐弱光系数、耐弱光指数和各指标胁迫指数,使各指标间具有可比性。以耐弱光系数和耐弱光指数闭区间扩展值对各马铃薯品种耐弱光性进行评价,将各指标胁迫指数分别与耐弱光系数和耐弱光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具有显著相关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遮阴处理后马铃薯在形态、生理和产量等方面均发生改变:株高增加,节间伸长,叶面积增大;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b值减小,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显著下降,蒸腾速率显著增加,胞间CO2浓度呈增加趋势;单株块茎重显著减少,减产幅度达62.14%—90.74%。根据耐弱光系数和耐弱光指数评价马铃薯耐弱光性结果基本一致,但耐弱光指数不仅反映了马铃薯产量对遮阴胁迫的敏感性,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基因型差异对产量的影响,较耐弱光系数评价方法严格。叶面积、单株块茎重、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胁迫指数6个指标与耐弱光系数或耐弱光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以作为马铃薯耐弱光性有效鉴定指标。【结论】中薯20高度耐弱光,woff中度耐弱光,费乌瑞它和会-2低度耐弱光,其余品种均不耐弱光。以耐弱光系数和耐弱光指数为主要鉴定指标,并结合与之显著相关的形态、生理和产量等指标对马铃薯耐弱光性进行综合评价较为客观、可靠,而且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甘蔗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与抗旱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利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研究甘蔗苗期水分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与甘蔗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Fv/Fm、Fv/Fo、Yield、Rfd等荧光参数随水分胁迫强度增强而下降,变化幅度因品种抗旱性强弱而异。水分胁迫下上述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可作为简便易行的抗旱性强弱诊断指标在甘蔗抗旱育种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The dynamics of chlorophyll content, leaf area and photosynthesis of cucumber seedlings were studied under sole stress of two low temperatures and low light intensity as well as combined stresses of low light intensity and the two low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light intensity reduced sensitivity of cucumber to low temperature and improved chlorophyll content, leaf area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The photosynthesis rate was reduced under low light intensity. The intensity of light played the leading role in growth of cucumber under the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 while the low temperature played the leading role under the critical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reaction to light and temperature among different varieties. The tolerance to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light intensity was not always synergetic for the same cucumber variety.  相似文献   

20.
李秀  巩彪  王允  徐坤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6):1171-1179
【目的】生姜具喜温怕热的特性,生产中极易遭受高温伤害。文章旨在通过研究高温胁迫条件下外源NO与多胺代谢的关系,以及对PSII的调控作用,探讨外源NO缓解生姜高温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以砂培‘莱芜大姜’为试材,置光周期12 h/12 h、昼夜温度28℃/18℃和38℃/28℃的光照培养箱内,分别用0.1 mmol•L-1硝普钠(SNP,NO供体)和铁氰化钠(SF,SNP释放NO后的产物)处理植株根系,分别于处理后0、5、10、15和20 d测定功能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多胺代谢途径相关指标。【结果】高温胁迫导致生姜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增加,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降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天线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P持续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β/α-1和D显著升高;主要表现为PSII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活性降低,即能量代谢途径由光化学反应转为非光化学反应。高温胁迫下游离态、结合态多胺含量先升后降,束缚态多胺持续上升,腐胺/多胺(Put/PAs)比值显著升高。外源添加NO可恢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电解质渗透率,促使叶绿素荧光参数趋于正常水平,提高高温胁迫下多胺代谢水平,恢复Put/PAs比值。【结论】38℃/28℃的高温胁迫导致生姜叶片受损,PSII功能紊乱,多胺代谢异常;外源添加0.1 mmol•L-1 SNP可降低高温胁迫下生姜叶片损伤程度,维护PSII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多胺的正常代谢,进而提高生姜植株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