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滇东南岩溶石漠化区典型区域建水县为例,针对云南省建水县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地瘠薄以及植被恢复困难的特点,从地貌、气候、人为活动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建水县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指出石漠化是由内因(自然条件如岩溶地貌、气候因素等)和外因(人为因素如毁林开荒、烧放牧场、山林火灾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全面总结建水县当地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得失、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建水县石漠化的发生发展对生态环境、植被恢复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危害,研究并提出了建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5.
石漠化问题是中国三大生态问题之一,更是西南岩溶地区首要的生态问题。笔者通过深入实地调查,总结分析了夷陵区的石漠化现状、成因及治理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三峡库区历来是长江流域石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坝上库首第一县秭归县2011年和2005年2次石漠化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对比,对秭归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以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兴山县石漠化的现状及其成因和治理措施,并相应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和建议,为促进兴山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贵州省平塘县石漠化现状、治理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植被保护和恢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陆良县龙海乡总面积161km2,全乡石漠化土地1.18万hm2,潜在石漠化土地3 301hm2。分析了石漠化的成因一是历史上的“大炼钢铁”,二是土地供需矛盾,三是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能源、环境、人口问题,却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甸尾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偏僻的半山区乡镇,广大农户历史以来主要以薪柴与少量煤碳为主要燃料,致使全乡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从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节柴改灶、使用电气化等多种替代能源方面阐述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1.
据2005年石漠化本底调查,全市岩溶区面积141.96万hm2,占国土面积的48.8%,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6.8%。对石漠化面积的分布,按各县市区、地类、石漠化程度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造成土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提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能源措施、农艺措施等石漠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水县是云南省12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石漠化面积达740.97km2。通过对建水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分析,提出对石漠化地区进行生态恢复重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对绥阳县石漠化现状、石漠化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建议:多渠道筹措资金;生态修复措施和工程措施并重,提高林草覆盖率;科学合理地采取不同的植被恢复方式,形成替代产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施生态移民,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建立石漠化宏观监测体系,杜绝新的人为破坏;完善承包管理或租赁经营措施,实行责任追究制等。 相似文献
17.
浅谈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及造林技术措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石山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治理石漠化成为广大石山岩溶地区的头等大事。文中对石漠化概况、概念、成因及岩漠化对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对治理石漠化提出了一些对策,并介绍了石山岩溶地区造林绿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系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端发育的自然条件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地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地表呈现类似石漠景观的土地退化乃至植被消失现象。在石漠化工程尚未启动之际,湄潭县2005年超前进行了全县石漠化土地调查,文章就这次调查结果,分析了湄潭县石漠化主要成因,并提出县域石漠化土地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桑植县石漠化土地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桑植县石漠化土地的现状,分析了石漠化土地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土地石漠化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石漠化土地治理的初步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毕节市土地石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对毕节市石漠化现状、形成原因及主要危害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多学科的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体系;科学规划,整合项目资金;建立石漠化宏观监测体系,强化矿区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生态移民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预防监督,巩固治理成果;加强替代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等治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