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北林业》2012,(1):31-31
迁西县素有"中国板栗属京东、京东板栗属迁西"之美誉。到2011年,全县板栗面积70万亩,居全省第一位,年产板栗4.5万吨,产值近8亿元,农民板栗业收入占年人均纯收入的40%,板栗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迁西县先后荣获"中国板栗之乡"、"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  相似文献   

2.
1991年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宁城县林业建设的重点也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转移。依托山区气候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技术和劳力资源优势,截止到现在,全县各类经济林面积发展到60万亩,占全县有林面积的22%,其中,山杏51万亩,宁丰系列苹果2.6万亩,大扁杏2.8万亩,大枣1.9万亩,其它果树1.7万亩。经济林产品总产量7万吨,总产值1.68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61%,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4%,经济林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20.5%,在山杏主产乡每年人均增收500元,个别地方达到1000元。仅此一项使山头、五化、石佛、布日…  相似文献   

3.
广德县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安徽省重点山区县,全县林业用地190万亩,有林地面积171万亩,森林覆盖率61%。2008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24.8亿元,林业GDP9.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林业收入2356元,占38%。全县竹加工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达3.5万人,千万元以上企业15家,5000万元企业4家;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迁西县是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纯山区县。全县总面积215.85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58万亩,占73.2%。全县有林地面积120万亩,其中经济林6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54.2%。在经济林中,板栗栽培面积53万亩,占经济林总面积的81.5%。在53万亩板栗栽培面积中,盛果树550万株,初结果树950万株,未果幼树800万株。常年产量1.5万吨左右,出口量1万吨左右,年创2000多万美元,年板栗产值可达2亿元。出产的板栗以其“个头玲珑,色泽鲜艳,果实甜、香、糯品味俱佳”等特点享誉国内外,是世界上生产板栗最好吃的地方,也是每公斤销售价格最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正江西林下经济取到良好发展,一年来,林下经济新增面积64.6万亩,其中油茶面积36.62万亩,森林药材19.18万亩。目前,江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533亿元。据了解,江西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森林药材产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森林药材重点发展品种和补助标准,新增林业补助专项资金1亿元,扶持林下经济油茶、  相似文献   

6.
《广西林业》2011,(Z1):228-229
田林县在"十一五"期间致力于打造"林纸大县,生态大县",大力发展经济林、速丰林和林下经济产业,林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全县森林覆盖达75%,森林面积531.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347.1万立方米,实现林业总产值47.9亿元,实现木材加工工业产值25亿元.  相似文献   

7.
张凡  于文军 《国土绿化》2008,(10):60-60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宁夏固原市将“两杏一果”等林业后续产业培育做为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目前,全市共有以杏树为主的特色经济林104万亩,果品总产量47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8600万元。到2013年,全市计划新增经济林面积36万亩,总面积达到14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3亿公斤,总产值达到6亿元,使全市农民人均来自经济林的收入提高到4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1990年前,桐柏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分田里建粮仓,七分山上建银行”的经济发展战略。10年来,全县上下广泛宣传林业政策及法规,开展植树护绿、美化山川的活动,激发了全民投入林果业生产主战场的积极性,在1990年有林地面积90.45万亩的基础上新增55.5万亩,其中发展以火炬松、杨树为主的用材林、防护林面积19.5万亩,以板栗、桐柏大枣、茶叶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36万亩。2000年,全县林业产值达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1%。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经济林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林产区之一。据统计,全省栽培、利用的经济林树种达一百多个,其中主栽品种30多个。目前,全省现有经济林面积(含散生林)1200万亩,其中油桐300多万亩,居全国第一位;杜仲61.44万亩,年产杜仲皮2000多吨,居全国第一位。此外,银杏、板栗、核桃、笋用竹、漆树等面积和产量均名列全国前茅。水果200多万亩(柑桔、梨、苹果、杨梅等),茶叶60多万亩,许多产品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地位。2002年全省经济林总产量42万吨,总产值(不含加工增值部分)达16亿元,  相似文献   

10.
《新疆林业》2014,(6):32-33
近年来,叶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立足"昆仑第一城"和"金果玉叶,铜铁之城"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独特的光热资源,将林果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力培育打造。截止2013年底全县林果业面积5.67万公顷(85万亩),总产量30.08万吨,总产值24.95亿元,人均林果业纯收入3 470元,其中,核桃面积3.75万公顷(56.24万亩),年产量8.1吨,产值20.28亿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2 908元,核桃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83.81%,实现了绿洲生态改善和农民大幅增收。  相似文献   

11.
人均1亩经济林、1亩竹林的全国经济林先进县宁国县,近年来又加快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经济林步伐。现全县经济林面积已发展到5.3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8.1%,经济林产品产量达3.4万吨,是“五八”规划前的四倍;经济林产品产值达1.4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52%。全县农村人均经济林收入220元,依靠经济林致富达小康农户占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林下经济作为一项绿色富民产业,能有效增加林业立体发展空间,缩短林业生产周期,是破解成方连片造林地块逐年减少、林业生产周期较长的有效方法。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生态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51.56万亩,森林覆盖率43.2%。截至2019年底,全县林下经济覆盖面积20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5万亩,林下养殖3万亩,林产品采集加工3万亩,森林景观9万亩;林下经济产值1.5亿元,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产值比例为40%。目前,全县已形成林下种植、林  相似文献   

13.
1 南阳经济林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我市经济林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 ,全市经济林总面积达到 2 4万hm2 ,年总产量 2 .8亿kg ,总产值达 4 .7亿元 ,占全市林业总产值的 30 %。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树种、品种得到逐步调整 ,结构趋于合理。 80年代初经济林发展主要以油桐、山茱萸、苹果、柑桔为主 ,年发展面积 1万hm2以上。 1 992年后 ,主要发展以苹果、梨、板栗、湖桑、杜仲为主的经济林 ,年发展面积 2万hm2 以上。近年来 ,我市经济林发展以调整树种、品种结构为主 ,主要发展板栗、猕猴桃、辛夷、梨、银杏、小杂果等 ,年发展面…  相似文献   

14.
《河北林业》2012,(1):33-33
涿鹿县为国际公认的葡萄生产的黄金地带。到2011年,全县果树面积达106万亩,居全省第一位,年产果品29.1万吨,果品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涿鹿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中国杏扁之乡"、"中国葡萄之乡"。  相似文献   

15.
林下经济是普洱市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达421万亩,实现产值66.3亿元,占全市林业产值的53.8%。其中林下种植21万亩,产值31.8亿元;林下养殖285万亩,产值25亿元;林下采集68万亩,产值8.2亿元;森林景观利用47万亩,产值1.3亿元。普洱市林下经济涉及近18万农户,从业人员约30万人,惠及林农190万人,来自林下经济的经营收入占林农年收入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业》2020,(1):72-75
2019年,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65万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600亿美元,经济林面积超过6亿亩,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产业蓬勃发展,在繁荣区域经济、推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献县是全国著名的金丝小枣之乡,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冬枣、无核小枣等优良品种15万亩,红枣年产量1.5亿公斤,年产值6亿元以上,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全县人均红枣收入1070元。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河北省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金丝小枣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河北省优质红枣生产基地县、河北省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十佳县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积极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8.
马山县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县,全县有1 14多万亩喀斯特山地,有“九分石头一分地”之称.大石山区的农民一直靠在石缝中种玉米为生.林改后,马山县“念好山字经,作好林文章”,10万农民大力发展“林药”、 “林畜”和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已小具规模.2013年,全县林下经营收入达2.1亿元,人均增收1800元.  相似文献   

19.
西乡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立足本地优势,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绿色产业,引导群众发展经济林产业。目前,茶叶等经济林果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截止2002年底,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47万亩,经济林总产值4874.6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2%。围绕经济林基地建设兴办的各类技术服务实体,引  相似文献   

20.
张俊 《安徽林业》2003,(6):36-36
金寨县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狠抓造林绿化的同时,立足资源优势,着力调整林种结构,大力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生产,现全县板栗面积已达50万亩;优良品种占有率90%以上;年产板栗2万吨,板栗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4.1%;年创税620余万元,占全县年财政收入的8.4%;板栗户年人均板栗收入500元,占其年收入的31.2%.板栗已成为振兴当地经济、帮助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