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枣疯病是我国枣树的严重病害之一,枣树一发病,第二年就会影响枣产量,发病3~4年后整株树就会死亡,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该病俗称扫帚病、丛枝病,病原可能是类菌质体和植物病毒,该病由它们共同或单独侵染而致。该病除河北、山东盐碱地枣区没有或发病极轻外,全国其他枣区发病久、分布广、危害重。  相似文献   

2.
<正>枣疯病是我国枣树的严重病害之一,枣树一发病,第二年就会影响枣产量,发病3~4年后整株树就会死亡,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该病俗称扫帚病、丛枝病,病原可能是类菌质体和植  相似文献   

3.
一、依据.枣疯病病原为类菌质体,主要在枣树韧皮部生存,通过筛管组织在树体内传导.冬季,类菌质体从地上部转移到根部越冬,翌年春季随树液流回到枝干.据此,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消除类菌质体.  相似文献   

4.
一、依据。枣疯病病原为类菌质体,主要在枣树韧皮部生存,通过筛管组织在树体内传导。冬季,类菌质体从地上部转移到根部越冬,翌年春季随树液流回到枝干。据此,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消除类菌质体。二、方法(一)主干环锯。在枣树落叶至翌年发芽之前,从主干距地面40厘米处开始,用锯在枣树主干上锯环状沟。要求把皮  相似文献   

5.
1 发病规律 枣疯病病原是一种类菌质体,寄主是枣树和酸枣树.据多年观察,该病一般是在枣树上一个枝或几个枝的枣股上先发病,有的是根蘖先发病或与枝同时发病,而后扩展到全株.  相似文献   

6.
<正> 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此病寄主有枣树和酸枣树。遍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枣区。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省发病较重。据调查,河北太行山枣区,一般发病株率5%左右,重病区为10-30%,平原枣区发病较轻,沧州等盐碱地很少发生。 病状:枝叶丛生及叶片黄化是该病的主要特征。 病原:七十年代认为该病是病毒或病毒与类菌  相似文献   

7.
<正> 枣疯病在我国分布甚广,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等省的枣区发病尤为严重。枣疯病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株一般在发病的当年就丧失结果能力,2—3年死亡,且传播速度很快,常导致整片枣林毁灭。闻名的密云小枣,就因该病毁灭殆尽。内黄县是红枣集中产区,枣林面积达27.5万亩,约有枣树450万株,年产量4000万公斤,面积与产量均居全国之首。近年来枣疯病迅速蔓延,仅1987年就发病13万株(已刨除),严重威胁着整个枣区的生存。  相似文献   

8.
枣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我国各枣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发生尤为严重。国内许多研究人员对该病的病原、病状、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体内的运行、媒介昆虫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其防治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近年来,内黄枣区(面积和产量居全国之首)枣疯病以惊人的速度蔓延,仅1987年就刨除病  相似文献   

9.
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枣疯病类菌原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类菌原体(MLO)至今未能人工培养,又不易提纯,因而以前所制备的多克隆血清效价低、特异性差,在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枣疯病是枣树生产的重要病害,为了对枣疯类菌原体进行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我们利用抗枣疯病 MLO 的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 方法测定病枣树,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本试验所用病枣树样本采自南京中山植物园。病组织在0.05mol/L 碳酸缓冲液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最早、最主要的产枣地区,全世界80%以上的枣产自我国。根据近年来对我国枣树栽种区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研,本文选取了枣锈病、枣疯病、枣缩果病、枣蛆等4类病虫害的症状及其发生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预防治理的技术措施,为进行枣园的生态管理提供一点对策,以便能促进枣树丰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安徽地方枣种质枣疯病16S rDNA序列特性,以健康及表现枣疯病症状的繁昌长枣叶片DNA为模板,克隆枣疯病植原体16S rDNA序列,获得1条1 248 bp的片段,命名为JWB-FJP1。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JWB-FJP1属于16Sr V-B组,与重庆地方枣枣疯病植原体JWB-Xch(JQ675716)同源性最高,达到99.92%;与河北枣枣疯病植原体JWB-Hebei(GU184186)同源性最低,为67.06%,说明不同地区枣疯病植原体存在一定的生物学特异性。本研究结果为安徽地方枣种质枣疯病病原分类及其快速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枣疯病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株一般在发病的当年丧失结果能力,2~3年死亡,传播速度惊人,常导致整片枣林毁灭。枣疯病在我国分布甚广,凡有枣树栽培的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尤为严重。内黄县是红枣集中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近年来,枣疯病以惊人的速度在该县蔓延,仅1987年就刨除疯病树13万株。为了弄清内黄枣区枣疯病的传播途径,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根据,我们从1988年开始进行该病的昆虫传病试验,并对媒介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调查。  相似文献   

13.
肖京  杨艳荣  赵锦  刘孟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3):4977-4984
【目的】揭示骏枣品种内枣疯病抗性多样性,筛选高抗枣疯病的骏枣株系。【方法】以骏枣的16个株系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PCR检测,研究不同株系在嫁接侵染枣疯病后的症状表现和病原侵染情况;利用“合成-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原则,对不同株系果实的相对含水率、单果重、可食率、果形指数、Vc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AFLP技术对不同株系进行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不同株系对枣疯病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可分为感病型、延迟感病型、延迟抗病型和抗病型4种类型,T15、J2、J5、J8这4个骏枣株系高抗枣疯病,其中,T15、J5和J8的果实综合性状在骏枣株系中亦居于较高水平;进一步的AFLP分析发现,不同抗性类型间在基因组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筛选出了4个抗枣疯病骏枣株系,其中3个株系果实综合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4.
枣疯病是我国枣树上发生严重的甚至具有毁灭性病害之一。枣树一旦发病,翌年就很少结果。病树俗称为“公枣树”,发病后3~5年枣树便会死亡,对枣业生产具有较大的威胁。辽西北地区建平县是枣树大规模开发的新区,在发展过程中,正视枣疯病的发生和蔓延,对枣疯病进行科学防治,是保证枣业开发成功的关键所在。1枣疯病的寄主与发生症状枣疯病的寄主有枣树和酸枣树,被侵染的枣树于春夏枣树开花时出现明显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枣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389-1392
枣是我国重要的干果之一,近年来枣疯病频发且呈加重趋势,给枣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国内外对枣疯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生危害调查、病原鉴定、发生流行规律及其相应的防治方法上。主要介绍枣疯病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旨在为深入研究枣疯病的抗感病机制及寻找更好的防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枣树是我国的特有树种,鸡心枣是河南枣区的一个名优品种,鸡心枣品质优良,适宜鲜食、制干和加工。枣树常年靠根蘖繁殖,造成枣疯病传播,枣疯病是我国枣树上的毁灭性病害,多数感病品种幼苗当年即枯死,幼树1~2年死亡,成年结果树枣果逐年下降,病枝上开出变态花器,不结果,或结不成熟  相似文献   

17.
枣树脱除类菌原体(MLO)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应用热处理与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相结合等方法,成功地脱除了枣疯病类菌原体(MLO),并筛选出适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在国内外未见报导.同时,首次应用了迪纳氏染色、苯胺蓝染色、DAPI染色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枣疯病类菌原体(MLO),试验证明DAPI染色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枣树苗木的检疫、抗枣疯病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小艳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4):53-53,80
介绍了枣树主要病害有:枣疯病、枣锈病、枣炭疽病、枣缩果病;主要虫害有:绿盲蝽蟓、枣粘虫、龟蜡蚧、枣瘿蚊等。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枣树种植、见效快,经济寿命长,我县不少地方栽种,但都存在管理粗放,轻视病虫危害,如不改变这种状况,将会严重影响枣树在我县的发展.观察发现,在我县现存的枣园中危害较为严重的虫害有枣瘿蚊、食芽象甲、枣粘虫、枣尺瘿、刺蛾、桃小食心虫等,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枣疯病、枣锈病、枣缩果病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枣疯病是枣树上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遍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25个省(市)的枣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方法】经PCR扩增,分别对中国陕西的彬县、阎良、武功、佳县、杨凌,河北沧州和山东德州7个枣区的枣疯病样品和杨凌4个酸枣丛枝病样品植原体16S rDNA基因保守序列和延伸因子tuf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获得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植原体的16S rDNA基因片段均为1 239 bp,tuf基因均为851 bp。通过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中国陕西、河北、山东的枣疯病的病原一致,归属于植原体16S rⅤ-B组。由于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的植原体16S rDNA有5个碱基的差异,tuf基因的同源性为99.6%,推测为同一个种的不同寄主生物学型。【结论】首次报道了中国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植原体16S rDNA和延伸因子tuf基因的序列,确定了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为研究枣疯病植原体的致病分子机理、遗传本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