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本试验借助透射电镜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 E 株人工感染诱导的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和体外培养法氏囊细胞的细胞凋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 I B D V 感染后早期阶段,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和体外培养法氏囊细胞呈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 征。 I B D V 感染雏鸡后24~48 h 和感染法氏囊培养细胞后4~24 h,法氏囊淋巴细胞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正常淋巴细胞数量相应减少,揭示 I B D V 人工感染可以诱导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和体外培养法氏囊淋巴细胞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E株感染鸡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变异E株人工感染28日龄SPF雏鸡后鸡法氏囊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电镜观察和DNA电泳分析结果表明,IBDV感染后12~48h,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出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征;经流式细胞计检测和荧光染色观察,统计学分析表明,IBDV感染后24~48h,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试验结果揭示IBDV变异E株人工感染可以诱导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对试验性热应激肉仔鸡的胸腺、法氏囊的超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表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热应激前3d胸腺和法氏囊部分淋巴细胞凋亡,热应激5d后胸腺和法氏囊的淋巴细胞以坏死性变化为主。通过Tunel法检测,发现在热应激前3d,胸腺和法氏囊的细胞凋亡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体,能引起雏鸡淋巴组织的坏死、萎缩及免疫抑制。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有多种的变异株、强毒株出现,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近些年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不断受到学者高度关注。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B淋巴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病毒引起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而VP2蛋白是该病毒主要凋亡因子。本文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病毒与细胞凋亡关系及某些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等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新城疫病毒(NDV)参考强毒株F48E8感染鸡,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鸡的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绌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NDV感染鸡后,其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P<0.01)。实验结果说明NDV参考强毒株F48E8人工感染鸡后可以诱导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绌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对热应激下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0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2组,即正常对照组、试验组(中药组),分别测定法氏囊指数、法氏囊细胞凋亡率以及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转化率、法氏囊细胞周期时相、Bcl-2和Caspase-3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法氏囊指数14日龄、21日龄显著升高;试验组14、21日龄法氏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细胞周期时相发生变化,G1期细胞百分比数量明显减少,G2期细胞百分比数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显著(p<0.05);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由此看来,中药能促进法氏囊相对重量的增加,T淋巴细胞的转化向CD4 偏移,使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囊病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1株IBDV强毒株感染易感小鸡,对病鸡法氏囊进行电镜观察及DNA电泳分析,直接观察到病鸡法氏囊中B淋巴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和生化变化:染色质凝聚成团,集于核膜旁,胞膜与核膜出现凹陷,细胞拉长变形,最后细胞裂解成由膜包围着的小团,被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感染IBDV24~48h的法氏囊细胞总DNA在电泳谱上呈梯状条带,而从正常的法氏囊提取的总DNA在电泳谱上只有1条带。结果表明,IBDV感染小鸡之后,导致了法氏囊中B淋巴细胞的凋亡。作者据此推断,细胞凋亡是造成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小鸡免疫抑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高钼对艾维茵肉鸡法氏囊细胞周期和凋亡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以对照日粮(Mo 13 mg.kg-1)和高钼日粮(Mo 500mg.kg-1,高钼Ⅰ组;Mo 1 000 mg.kg-1,高钼Ⅱ组;Mo 1 500 mg.kg-1,高钼Ⅲ组)6周,以实验病理学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观察雏鸡法氏囊变化。结果,高钼Ⅱ、Ⅲ组法氏囊绝对质量和脏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见法氏囊淋巴细胞减少,网状细胞增生。超微结构观察,淋巴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见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增高;凋亡淋巴细胞增多。流式细胞结果显示,28和42日龄时高钼Ⅱ、Ⅲ组法氏囊淋巴细胞G0/G1期显著升高(P0.01),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1),同时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UNUL染色观察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日粮钼含量为1 000及1 500 mg.kg-1时可抑制法氏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11-217
为研究鸭坦布苏病毒(DTMUV)对雏鸭免疫系统的影响,本试验对5日龄雏鸭静脉接种DTMUV,并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取雏鸭脾脏、胸腺、法氏囊进行组织病理学、抗原和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TMUV感染雏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均严重受损。接种DTMUV后4d,脾脏淋巴细胞减少,胸腺可见严重细胞崩解和大面积坏死区域,法氏囊滤泡轻度萎缩;接种后6d免疫器官病变最为严重,其中胸腺静脉严重栓塞,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空泡化也更加严重;接种后8d免疫器官病变均有所减轻,至16d,免疫器官结构基本恢复正常。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感染雏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中均检测到DTMUV抗原;细胞凋亡试验显示DTMUV能够显著引起脾淋巴细胞凋亡。综上所述,DTMUV可严重损伤雏鸭免疫器官,且这种损伤常发生于感染早期,并于感染后8d出现好转。  相似文献   

10.
新城疫是由副黏病毒属副黏病毒科的禽病毒一新城疫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性疾病。人们对ND的病理学已经作了较详细的研究,但对NDV引起淋巴细胞凋亡导致免疫抑制的研究报道较少。有报道NDV可在体外诱导鸡外周血液和胸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至今未见NDV在体内诱导鸡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凋亡的报道。本试验利用光镜、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技术对NDV的F48E8株在体内诱导鸡法氏囊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和探讨NDV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感染后SPF鸡免疫器官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IBDV超强毒株LX株接种2周龄SPF雏鸡后,其致病性不同于经典强毒株CJ801株,它主要引起接种鸡全身性炎症反应,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等免疫器官中大量异嗜性白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严重坏死崩解,胸腺皮质严重萎缩、坏死,骨髓中造血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增生。在接种后14d法氏囊淋巴滤泡严重萎缩、淋巴细胞排空形成囊腺样结构,未见恢复正常,其它免疫器官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电镜观察,接种后2和4d可见胸腺淋巴细胞胞浆浓集、染色质周边化形成新月形,表现细胞凋亡特征;在法氏囊坏死淋巴细胞胞浆中可见60nm大小呈晶格排列或散在的病毒粒子。研究初步探明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12.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以H9亚型禽流感和番鸭呼肠病毒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雏番鸭后1、3、5、7、10d对胸腺、法氏囊、脾脏细胞凋亡和P53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H9亚型AIV,MDRV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均可导致雏番鸭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出现淋巴细胞凋亡增多;病毒感染早期各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凋亡明显,感染后期细胞凋亡量逐渐减少;混合感染组脾脏、胸腺细胞凋亡更为显著。P53表达的变化与细胞凋亡呈现相同变化规律,表明P53表达与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高氟对雏鸡法氏囊形态结构、细胞周期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高氟对雏鸡法氏囊的影响,选用1口龄AA肉鸡健雏30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以对照日粮(F23 mg·kg-1)和高氟口粮(F 400 mg·kg-1,高氟Ⅰ组;F 800 mg·kg-1,高氟Ⅱ组;F 1 200 mg·kg-1,高氟Ⅲ组)42d,以实验病理学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观察雏鸡法氏囊的变化.结果显示高氟Ⅱ组和高氟Ⅲ组法氏囊绝对质量和脏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法氏囊淋巴细胞明显减少.经流式细胞仪测定,高氟Ⅰ组细胞周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高氟Ⅱ组和高氟Ⅲ组则出现明显变化.14日龄时高氟Ⅱ组和高氟Ⅲ组法氏囊淋巴细胞G0/G1期显著升高(P<0.05),G2+M期和增殖指数(PI)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程度地降低;28口龄时高氟Ⅱ组和高氟Ⅲ组S期显著升高(P<0.01),凋亡率也显著升高(P<0.01);42 日龄时高氟Ⅱ组和高氟Ⅲ组G0/G1期显著升高(P<0.01),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1),同时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电镜观察,42日龄时高氟Ⅱ组和高氟Ⅲ组法氏囊可见多量的凋亡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线粒体肿胀.结果表明,日粮含氟达800及1 200 mg·kg-1时可引起法氏囊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受阻,凋亡细胞显著增多,法氏囊生长发育受抑制,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观察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脾脏、胸腺、法氏囊、十二指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除了坏死变化外还有很明显的凋亡变化,两者往往同时存在。疾病过程中,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是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结构正常,染色质初期浓集成团,聚集于核膜的周边,随后出现染色质凝聚,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现象。淋巴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共同造成了淋巴细胞的大量损耗,淋巴细胞的这种变化可能在鸭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DEV急性感染可诱导成年鸭体内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TUNEL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鸭静脉接种或眼-鼻-口腔-泄殖腔混合接种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A/duck/Guangdong/220/2004(H5N1)后,心、肝、脾、肺、肾、胰、肠、脑、胸腺和法氏囊均可发生细胞凋亡.其中,凋亡主要发生在胰腺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和肠黏膜上皮细胞;也有少量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心肌细胞、呼吸毛细管上皮细胞,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6.
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免疫抑制机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通过人工接种建立了雏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后发生免疫抑制的病理模型。对免疫抑制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ALV-J感染早期可诱导胸腺、法氏囊的淋巴细胞凋亡,这种早期的淋巴细胞凋亡是胸腺和法氏囊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病理组织学动态观察表明。ALV-J主要引起骨髓的髓系细胞灶状或弥漫性增生,病变导致骨髓机能受损,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是引起免疫抑制的根本原因。病毒感染组免疫器官均发生了严重的实质萎缩性病变.这种病变的发生除与骨髓的病变及淋巴细胞凋亡有关外。还与中后期淋巴细胞的坏死有关.从而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ALV-J感染可引起免疫器官及部分内脏器官中嗜酸性粒细胞样的瘤细胞浸润增生,这可以作为病毒感染早期的病理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连续腹腔注射固定体积不同浓度梯度三氯化铝法,建立不同程度的鸡亚慢性铝中毒模型,测定雏鸡脾脏和法氏囊生长指数并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结构.结果表明:(1)铝中毒组雏鸡脾脏和法氏囊生长指数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2)光镜下,中、低剂量染铝组无明显病理变化,高剂量染铝组.脾脏出现凋亡,法氏囊小结生发中心增生;(3)电镜下,低剂量染铝组无明显病理变化,中、高剂量染铝组,脾脏淋巴细胞核膜破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粗面内质网肿胀,网池增宽,融合成空泡状,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法氏囊淋巴细胞核膜破裂,核溶解,有髓样小体形成,胞质内细胞器明显减少.上述结果说明,铝中毒严重抑制雏鸡脾脏和法氏囊生长发育,并对其造成明显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8.
法氏囊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接种35只1日龄伊莎鸡雏,于接毒后不同批次扑杀,采取法氏囊做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接毒后1个月,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开始转化,接毒后2~5个月更明显,在法氏囊滤泡髓质区形成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接毒后6个月,法氏囊萎缩。生物素-亲和素(BA)法染色表明法氏囊一直存有病毒和群特异性抗原,以接毒后3~4个月含量最高。电镜观察,在接毒后1~4个月的实验鸡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中观察到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病毒粒子。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都表明法氏囊是该病的主要靶器官之一,法氏囊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接种35只1日龄伊莎鸡雏,于接毒后不同批次扑杀,采取法氏囊做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接毒后1个月,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开始转化,接毒后2~5个月更明显,在法氏囊滤泡髓质区形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接毒后6个月,法氏囊萎缩。BA法染色表明法氏囊一直存有病毒和群特异性抗原,以接毒后3~4个月含量最高。电镜观察,在接毒后1~4个月的实验鸡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中观察到LL病毒粒子。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都表明法氏囊是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法氏囊决定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淋巴细胞是IBDV的靶细胞,尤其B淋巴细胞是最主要的靶细胞,法氏囊是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